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六篇大綱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六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孔雀東南飛》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這一單元主要學習《詩經》、《楚辭》和漢魏晉詩歌,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的過程中領悟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語言特點。《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與《木蘭詩》並稱爲“樂府雙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習篇目。本文以劉蘭芝和焦仲卿二人的愛情悲劇爲線索,成功塑造了一對具有鮮明性格特徵、功能與反抗封建禮教的年輕夫婦形象,以他們的死對封建禮教進行了血淋淋的控訴。學習這篇課文最主要的任務是掌握詩的藝術特徵和通過語言判斷人物性格特徵的能力、以及對當時社會與現實社會的種種不平等現象做出深層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因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領悟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語言特點,所以我將指示目標設定爲:學習詩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掌握式的藝術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徵;情感目標設定爲:體會人物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所做出選擇的艱難和男女主人公之間真摯的情感。另外因爲新課標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作了強調,所以我將能力目標設定爲:人能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人物性格特徵,針對問題進行辯論,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對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識性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比較難以掌握,所以我把對此的分析作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學法分析

本文雖然是古詩文且篇幅較長,但是故事性很強,容易讀懂,所以我會讓學生帶問題自讀課文,待學生讀完後用提問法檢驗學生自讀效果。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知道在學習古文時,學生的主動性較差,往往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將採取提問式和探究式結合的方法,對文章結構內容字詞等進行大量的提問,由簡到難一步步啓發學生,對人物分析時出現的問題進行全班性討論,讓所有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這樣教學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性。在講解古文言常識的時候我會採取多媒體輔助教學,將知識呈現給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因爲《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並譽爲“樂府雙璧”而在初中的時候就學習過《

木蘭詩》,爲了讓學生在溫故的同時瞭解兩首詩的重要地位我決定從《木蘭詩》導入。我準備採用一個互動性強的導入,與學生一起做一個詩句接龍遊戲,所接詩句就用木蘭詩裏面的句子開始,遊戲結束後由《木蘭詩》導出“樂府雙璧”和《孔雀東南飛》。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輕鬆活躍,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氣氛下開始古文學習。

(二)整體把握:本詩故事性強,又是五言詩,讀起來琅琅上口,所以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讀的時候思考本詩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在讀完後抽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故事,檢驗其自讀效果的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然後再讓學生再一個快速瀏覽全文提示他們按故事情節的四要素給全文劃分段落層次,在這一環節學生容易給出兩種答案,一種是把第一句單獨列成一層,這樣就分成五部分,針對這種情況我會給學生肯定的評價,同時提示故事的四要素第一是開端,開端應該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而第一句沒有交代任何內容,所以如果分爲四層就應該把第一段放在後文一起,但是如果劃分五部分就可以單獨列出來,然後板書文章的層次和大意。

(三)具體分析課文:這一部分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所以爲了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我會設計大量的問題,從小序部分就開始讓學生自己分析小序交代了些什麼內容,明確小序的作用,再針對孔雀只出現一次導入“起興”知識。在分析每一段落的時候穿插進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等文言知識,我會把對人物的分析放在對段落的梳理中,這樣能讓學生理解的更到位,在梳理結束後再將學生所分析的人物性格特徵板書在黑板做總結,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總體性把握。

(四)總結全課:將全詩的藝術特色在多媒體上呈現給學生並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對學生的表現給以積極正面的肯定,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印象的同時對自己的表現產生自信。

(五)佈置作業:爲了讓學生課下能對本詩有更深的體會,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要表達的情感,我將給學生布置:以“假如我是……”爲題寫一篇1000字以下的和課文有關的作文,即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啓發學生對本文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板書設計(下圖)

孔雀東南飛

《玉臺新詠》

樂府:漢代朝廷設置的開端:蘭芝請辭劉蘭芝:才貌美

音樂機構發展:蘭芝歸家個性美

起興:先言他物高潮:夫妻殉情悲劇美

以引所言之物結局:兩家合葬

我將板書設計爲三部分,左邊板書文言知識,中間板書文章層次,右邊板書劉蘭芝的美,這樣設計使得整塊黑板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學生通過板書就可以知道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結合實際說分析

《女媧補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學期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女媧爲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好了。三年級學生感性認識比較強,思維空間廣泛,喜歡暢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會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尚淺,在對閱讀理解文本、體會內涵上,還缺少一些必要的方法。因此,我把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感悟文本的方法作爲教學

的重點。

  二、依據教材說目標

夯實基礎知識教學,多層面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不懈追求。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我在本節課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和初步學會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文本,體會女媧不畏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並能較流暢地複述故事。

  三、大膽實踐說流程

故事離不開人物,人物纔是故事的靈魂。本篇課文中的主人公女媧,是一個充滿神奇力量,更是一位具有博大愛心、不畏艱難的神。學生也樂於瞭解這樣的人物形象。所以我將本課教學思路定位在理解人物形象這一條線上,安排以下幾個環節:

1、聯繫教材,揭題導入,喚出“神”。

導入新課時,聯繫本單元前面的兩篇課文,讓學生說說自己讀過或聽過的神話故事,引導學生說出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教師小結人物共同的特點——“神”,並板書出來,牽出本節課的線。

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堂的第一錘就要敲在學生的心扉上。這樣開課,在喚出“神”的同時,也喚起了藏在孩子內心深處強烈的閱讀期待,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自主合作,初讀感知,走近“神” 。

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大意有了整體瞭解,現在就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文本。首先,我就開門見山提出本節課需要解決的總問題:女媧是一個什麼樣“神”?

但這個問題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較大困難,爲此,我有層次地設計了兩個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女媧的詞句,想一想:女媧爲什麼會這樣做?小組內充分交流,合作探討後,全班彙報。在學生弄明白女媧爲什麼會有課文中這些舉動後,我再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從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女媧的什麼精神?經過層層深入探討後,這時,學生們就能較容易體會出女媧的精神了。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我在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正是基於這一理念。三年級的學生能夠在小組交流中相互學習,但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還需要老師細心的指導。我在學生討論之前就着重提示同學們:在小組內把自己讀懂的詞句說給其他同學聽,其他同學聽後可以補充自己的理解。在學生討論時,我還逐組指導學生髮表意見。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

爲學生喚出“神”後,繼而進行整體的感知後,對於學生而言,又向“神”走近了一步,爲下一階段的細讀感悟做好了鋪墊。

3、抓住重點,細讀感悟,品味“神”。

學生在有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後,對人物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有了更進一步表達的慾望,我就順勢進入下一環節,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的品讀,進一步品味人物的“神”。

女媧爲拯救人類,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這個過程是課文的重點。剛纔這一課堂教學片斷,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品讀女媧找五彩石的關鍵詞句,讓學生體會出女媧不怕困難的精神。

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烹調出濃濃的語文味來,我覺得,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要抓住幾個詞和句。如爲了找五彩石,“她忙了幾天幾夜”“又找啊找啊”“終於”都是重點,我通過置換詞語、重讀關鍵詞、想象情景、拓展說話等方法體會女媧找石的艱難,引導學生有層次的讀,體會女媧找石時間之長,心情之焦急,行動之勞累,這幾個簡單的、並不引人注目的詞語,經過一番品味,學生就能感受到詞語中所蘊藏的情感。

4、聯想拓展,賞讀昇華,講述“神”。

在讀最後一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當你看到天邊五彩的雲霞時,你想說什麼?看到那美麗的五彩雲霞,我好像看到了——,將學生的朗讀體驗進一步提升,並藉助“傳說”這個詞語,聯繫女媧補天的神奇,引導學生認識到神話故事的神奇之處,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神奇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趁熱打鐵,我緊接着提出複述故事的要求,因爲三年級的同學在這方面訓練得不多,所以我出示了較詳細的複述提示。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

抓住剛纔品讀的重點詞句,用自己的話講故事。學生在再一次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基本上都能夠較流暢地把故事講出來。在老師配以視頻感染後,少數同學還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配以肢體語言,把故事講得更生動,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認真總結說反思

在本課時教學中,我遵循了“以學生爲本、以朗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尊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利用多種形式朗讀,使學生在讀悟交融中實現與文本的自然融合。着重於學法的指導,通過“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培養學生自主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通過情境創設,鼓勵合理想象,在故事講述中激活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縱觀全程,我經過反覆的研討--實踐、實踐—反思,把教學定位於:避免面面俱到的繁雜,把“研究人物形象”定爲主調,將“方法指導”貫穿始終,借“想象複述”深化提升,在大膽的取捨中力求簡約實效,在深入淺出的研析中追求本色語文。

但我在教學中也凸顯出諸多不足之處:

在上課時,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不夠到位,在品讀文本時引導的過程中也不夠靈活。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敢放開,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教學參考中要求指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詞句,我也沒有做到位。

最後談談我在構建高效課堂實踐中的一些困惑,與各位老師探討。一是課堂中如何更有效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特別是中年級的學生,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課堂預設與順勢而導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落實“以學生爲本”的理念。

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各位老師的耐心傾聽。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 《測量長度》第一課時: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2、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屬於《圖形與空間》知識板塊內容,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既是學生學習測量長度的開始,也是學生初次認識長度單位;同時它能爲後面學習分米的認識、用米作單位量長度作好準備。測量物體的長度是生活、生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在自己生活中已有一些實際感受和體驗。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作單位,並通過看、估、量等學習活動形成釐米的長度表象。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併爲以後學習長度單位“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並學會利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

4、教學重點與難點:

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說,數學課必須抓住重點,通過學生探索實踐,突破難點。讓他們學會屬於自己的知識,纔算一堂合格的課。

所以我本堂課確定了兩個教學重點: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

突破一個教學難點:建立釐米的觀念。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關於側量長度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活動應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所以我選取這樣的教法:

1、情境導入法,我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2、發現教學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例如:在體會建方統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引導學生用手比、用筆或用書比不同的方法對課桌的長進行測量,得出不同的測量結果,學生會發現得到的數量是不同的,因此切實感受到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媒體輔助教學法,再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的教學,讓學生從具體中抽象出用釐米作單位測量長度。

4、實踐法,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感知、操作、實驗、驗證,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小主人,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既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三、說學法

爲了體現以上教法,我爲學生設計了以下學法:爲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尋找與生活實際有關的物體進行測量,讓同桌之間相互合作的教學手段,相互探究,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初步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三部分進行。

(一)情境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我們教師要讓學生有去攀登的興趣。所以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說說老師長得高嗎?有沒有你高?哇,老師比你都要高啊!那你知道老師有多高嗎?猜猜看!哦,猜不出來?那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人的身高在數學中是怎麼說的呢?待會兒下課了我再告訴大家。其實想要知道老師有多高,只要孩子們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後你一定會知道答案。巧用猜一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對測量長度的學習需求:老師比我高,那麼老師究竟有多高呢?形成懸念。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爲探索新知指明瞭方向。

活動引入,激發興趣

我讓學生任意自由選擇一種物品作爲測量工具,測量課桌長度。學生可以使用鉛筆、數學書、手掌、課本、作業本、小棒等物體進行測量。學生可能會說有

4支鉛筆長、比3本數學書短一點、比3個作業本長,可能會說有4個巴掌長,也可能說有1個手臂長。引導學生會發現由於測量工具不同,導致在測量同一物體時得到數量不同。接着問:“怎樣才能使測量的結果一樣呢?”學生會感受到需要用統一的長度單位來量,測量結果才能相同。充分認識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整個引入環節,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感受到量長度時用統一的測量工具和統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發現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探究新知:

新課教學,我分兩大塊進行。

第一塊:認識釐米。分4步教學。

(1)認識尺子。

多媒體顯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導學生觀察尺子,認識長短不同的豎線——刻度線,以及不同的數——刻度,釐米及字母表示方法(cm),使學生對直尺的認識更深刻。

(2)認識1釐米。

通過演示讓學生了解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接着讓學生觀察自己尺上的1釐米長度。然後組織學生研究,尺子上從哪裏到哪裏也是1釐米?學生回答時電腦顯示這些線段。最後進行歸納發現:尺子上相鄰兩個數字間的一大格的長是一釐米。

(3)建立1釐米的表象。

解決課堂活動題目:用尺子量一量,看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釐米。

再讓學生用手比劃1釐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找1釐米長的物體。通過活動,對1釐米的實際長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識記一釐米,用一釐米的長度估計一個物體的長度。(黑板擦、教師的手提包、鉛筆、橡皮擦等。)

(4)認識幾釐米

出示0-2,0-3,0-5,0-8,這一段又有多長呢?你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方法:數格子或0到幾這一段就是幾釐米,滲透量長度的方法。

這四個環節,秩序漸進,先對尺子進行認識,然後在尺子上認識1cm的長,通過觀察、比劃、在生活中找大約1cm長的物體建立1cm的實際長度的表象,接下來認識幾釐米,在尺子上指認2cm、3cm等長度,強化對釐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認識。

小結引入下一環節:我們認識了直尺,也認識了釐米,想不想用釐米作單位來測量長度呢?

第二塊:學習測量方法。

(1)、量鉛筆的長度,初步掌握測量方法。(課件出示教學教材第52頁例2

的情景圖)

測量之前,先讓學生估計一下鉛筆長几釐米?再讓學生獨立測量,再討論交流,請個別學生演示,互相啓發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然後用多媒體展示測量物體長度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測量的過程。 [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又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2)運用方法進行測量,量下列圖形的寬,評一評你量的對嗎?鞏固測量方法。(課件出示)

(三)、鞏固練習

1、量小棒(課件出示)

2、量下面物體的長(課件出示)

3、量鉛筆。(教材第53頁“課堂活動”第3題)

五 、拓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幾釐米長的物體,先估計,再測量,將自己的收穫告訴家長或同學。(認識直尺並測量是單位認識中的載體,運用的方法要強調,而且還要有拓展方向,加深孩子們對本課知識的掌握)

六、板書設計

由於本堂課我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板書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見黑板)

七、課堂回顧

通過反思,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回顧與認識,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這節課你學習了些什麼?”

2、你想說點什麼?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堅持了“學生是探索的主體”這一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體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上是我對《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的教學設計,還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課《胖乎乎的小手》,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視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設計胖乎乎的小手這課時,我注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教材,包括利用自讀、互讀、評讀來完成這一目的,我還通過想象、感受、課件展示、蒐集信息等形式來達到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能力這一目的。

二、說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組教材的一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着“家庭生活”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旨在教育學生孝敬長輩、關愛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這篇課文小中見大,通過一張畫巧妙地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文中充滿了家庭的溫馨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誦課文,難點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三、說教法:

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是設計合理的教法。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講授法、啓發式結合的教法,一年級學生主要依賴於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動手觸摸讓學生手腦想象,更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因此,我將遵循直觀性、抽象性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採取課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主”活動。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爲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4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動手觸摸、進行大膽合理想象,學習體會人物的想法,讀出感受,加上評讀,體驗朗讀有語氣的成功及快樂彌補不足。

2、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討論、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習識字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如:利用識字比賽鞏固識字,如:自讀、指名讀、等提高朗讀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解理解人物語言,培養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

五、說教學目標

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及課文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知識)目標:

(1)認識“胖”等13個生字,會寫“看”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1)繼續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2)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針對課後的“說說做做”)

3、情感目標:

培養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長輩,主動幫長輩做事,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讀好疑問句和感嘆句,以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一)、活動激趣,導入新課:上課開始就用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片刻激起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揭示課題,在揭示課題的同時板書手,然後在通過活動,看手、畫手、誇手等活動引出胖乎乎的,接着板書胖乎乎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胖乎乎的小手》,請大家一起讀一遍。(齊讀課題)這時學生開始齊讀課題。然後在緊扣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1、看手:請學生伸出小手,看看誰的手是胖乎乎的。

2、畫手:請學生上臺,把手壓在黑板上用粉筆畫輪廓。

3、誇手: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誇誇自己的小手。

4、揭示課題,學習“胖”字。

5、扣題目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他們在無意中轉入正題;扣題目質疑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自主識字

1、黑板上的這雙小手是XXX的,我們課文中的小手是誰的呢?全家人爲什麼會喜歡這雙小手呢?請同學們自己輕輕地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你認爲比較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剛纔提出的兩個小問題。(學生自由讀課文)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讀準字音,對生字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三)合作交流

在學生讀完課文之後,在進行識字交流,向同學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但傳統的卡片抽讀式的生字交流往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採用猜字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最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結合遊戲“摘蘋果”,更增強了學生的識字興趣。還有一些比賽讀的形式更加激勵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然後去掉拼音讀,在進行遊戲讀,然後再把生字放回到課文中,認真讀一讀,標上自然段的序號。在學生識記生字之後,學生比較累,開始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我穿插了《拍手歌》,既符合本次教材《胖乎乎的小手》這個內容,也活動了學生的手腳,又能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可謂一舉三得!

設計意圖: 在這個環節裏,學生對生字的學習,由詞到字,再回到課文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繫。)

(三)、細讀課文,揣摩感知

1、請六名同學分別讀一個自然段。

過渡:通過讀,大家了這雙小手是畫在了一幅畫上,全家人都喜歡這幅畫,他們是怎麼做的呢?請一個同學讀1、2段。

2、反饋:他們看了又看,把畫貼在了牆上。

3、爸爸把畫貼在了牆上,爲什麼全家人都喜歡呢?自己讀一讀3-5段,邊讀邊想。在學生彙報的時候緊接着就板書幫、替、給等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邊讀邊想,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朗讀感悟、教師點撥來解決問題。既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初步質疑、解疑的能力。)

4、說一說手能幹什麼?再讀讀3-5段。

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在讀中體會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再讀給大家聽,然後引導全班進行評議(舉例說明)。這種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法,能逐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5、把上面的句子改換爲用“因爲……所以……”來說一說家人喜歡蘭蘭的畫的原因。

6、想一想,蘭蘭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7、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想想,課題上的“胖乎乎”還可以換成什麼詞?

8、分角色朗讀課文。誰願意來扮演爸爸、媽媽、姥姥來讀一讀他們的話。

分四人小組演一演這篇課文。

(四)、鞏固延伸:

出示課後練習: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給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幫老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爲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替、給、幫、爲”幾個字能表達相同的意思,同時,培養學生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升。)

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5課《鳥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情朗讀、錘鍊語感,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由於學生對鳥兒的種類及叫聲並不精通,與文中“我”所生活的環境有着一定的距離,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內在含義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依據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

3、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感情。

“如何讓學生了解文中幾種鳥語的特點及給我帶來的樂趣”作爲理解本文的重點,“學會想象,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對鳥的愛”是本文的難點。

  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打算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質疑,以幾個關鍵的問題做爲學生自讀的主線,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呆愣愣、無拘無束、疏忽、怠慢”;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矯健、通曉、犒賞”;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催促、應驗、預報”等詞語。而讀的時候,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指名讀、評讀等多種方式,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即從小愛鳥——與鳥交談——傾聽鳥語——猜想內涵——悟出道理——結下人鳥深情,併爲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找到文中最能體現“我”愛鳥的句子,抄寫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爲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通過三大步九小步教學來完成

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激情導入

在簡要的複習之後,我引導學生聽“百鳥爭鳴”的錄音,聽到它們悅耳的鳴叫聲,這時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被緊緊地吸引住了,他們邊聽邊議論,都在猜測鳥兒們在說些什麼?這時,我適時引出公冶長的故事,激發了學生對鳥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爲深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民主導學

1、抓住作者情感點,走進文本。

當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萌生了想成爲一個通曉鳥語的專家的願望時。我引導學生到文中去尋找小作者在聽了故事後的想法,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想法的一句話,與同桌討論。在學生交流時,我相機出示: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繼而思考,作者爲什麼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人呢?引導學生藉助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從小”“愛鳥”“愛看”“愛聽”等詞,及第三自然段中“談談心、聊聊天、經常、試探、交談”等,來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對鳥語的極大興趣,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作者的情感。

2、以“趣”爲着眼點,自主閱讀

課文的四——七自然段分別向我們再現了作者與幾種鳥兒間交談的畫面,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畫面,動筆圈一圈、畫一畫,找出重點詞語,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議一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裏以“我與布穀鳥的交談”爲例,談談我的教法:學生在交流這一部分時,我將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評讀等方式,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體會作者與布穀鳥那無拘無束的對話,而後引讀第五自然段,抓住“一想起布穀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懈怠!”一句話進行說話訓練:聲聲催促彷彿在說——,讓學生去切身體會鳥語帶給作者的無限的遐想空間。

“我與喜鵲之間的交談”一部分,我放手讓學生根據前一部分的方法自學,在“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一句中適時引發學生想象這喜事都是指哪些事。並抓住雖然……但是……這一關聯句來體會作者對鳥兒的喜愛。

3、品味“鳥語”,學做“知音”。

在作者與鳥兒交談的畫面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對鳥語產生興趣,讓學生聽一聽鳥兒清脆的叫聲,做出豐富的猜想,編織出有趣的故事,與同學交流。這時學生把自己的閱讀、理解、觀察、思考、想象、感受等和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後,我引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鼓勵學生完成這樣的小練筆:從------------- 的那裏,我認識到----------;從------------- 的那裏,我懂得了-------------;從-------------- 的 那裏,我學到了-----------------。 旨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習語言,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在總結課文時,我將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並聲情並茂地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繼而引導學生當堂設計愛鳥的公益用語。使學生把愛鳥之情轉化爲護鳥的實際行動。

在課後我將爲學生布置兩個自主選擇的作業:

1、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歡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2、寫一封愛鳥護鳥的倡議書,或者招貼畫,來呼籲大家一起保護鳥。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爲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啓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過學習,總結生活中對愛的點滴感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

教學重點: 從父母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定位主題,通過閱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同學們,人的一生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評價,它們會給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配樂朗誦)

2、那麼,作家巴迪舒爾伯格小時候得到的評價是什麼呢?這樣的評價給巴迪的一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九課。(齊讀課題)指導讀好題目。

【教學開始,用詩歌引入,通過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檢查預習情況:

1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通過預習檢查,讓學生對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三 、簡介作者,

1、課前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作家巴迪舒爾伯格的相關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吧。師這兒有一些他的相關資料,誰來幫老師讀一讀?(出示,)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也是課標的要求。

2、好,通過交流,你們認爲巴迪現在是個怎樣的人物?(學生自由發言)

四、設置懸念,精讀課文1到14段

1、是啊,現在的巴迪已經成爲一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的那一句話最能表明現在的巴迪是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說出,全班朗讀)

2、巴迪取得的成績和誰有關係?大家讀課文1到14段的自學,在說書中做批註。

3已經有答案的同學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後桌的同學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 精彩極了 糟糕透了。 追問:我有什麼反應? 師相機指導朗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同的愛。

【在教學中不把重點放在死摳詞句上,而給學生留下較多的“空白”,便於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對於的重點,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突出朗讀感悟和領悟表達的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7、演課本劇,感受真情。

【採用演課本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經歷自主與合作的探索過程,獲得知識與技能,併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8、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題寫一寫:

①“精彩極了”是母親對我的( ),母愛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親對我的( ),父愛像( )。

【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愛。

1、師導:是啊,母親的“精彩極了”是一種鼓勵的愛,父親的“糟糕透了”是一種嚴格的愛,這兩種不同的愛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麼,你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這兩種不同的愛了嗎?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

2、播放,激發學生髮言的慾望。

3、好,誰先想到了,舉手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

【拓展延伸有利於幫助學生髮揮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羣體資源將得到有效利用。】

板書是一篇的精髓,它反映了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着清冽的感情,滲透着深刻的理性。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