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說課稿合集8篇大綱

【熱門】說課稿合集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說課稿合集8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扇形統計圖》,教學內容選自於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六單元。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並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直觀觀察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扇形統計圖進行有效的分析。

教學難點: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四、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並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五、教學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從創設情境、探究學習一直到佈置作業等環節,處處聯繫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

3、運用嘗試法。嘗試的方法屬於實踐探究式教學,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併合作交流。

  六、教學流程分析

(一)導入新課

1、利用教學掛圖出示教材106頁的主題圖,這是六(1)班同學參加體育活動的情境。

2、讓學生看圖說說這些同學都喜歡那些體育項目,並引導學生經過調查用自己喜歡的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六(1)班同學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同學的人數。

3、展示學生製作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介紹給大家這是六(1)班同學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情況。

4、從上面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同學們最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但是可以直觀地看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嗎?

5、指出:要想清楚地瞭解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扇形統計圖表示。引出課題,板書:扇形統計圖

在這一環節,創設了學生在校園裏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情境,爲引出統計的相關知識和有關統計數據提供現實背景。利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不能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引出扇形統計圖,說明了扇形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使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舊知識對比,嘗試學習

出示教材第107頁扇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讀圖交流,並歸納概括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本環節,我採用了直觀觀察的方法對扇形統計圖進行了分析,比較,並且在分析扇形統計圖數據時,總結歸納,讓學生來發現其特點和作用,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三)練習提高

學生在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後,出示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及108頁習題2,使學生會利用扇形統計圖處理解決問題,以同桌互問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作業佈置

讓學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況,力爭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體會數學帶給我們的人文性。

七、說教學反思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徵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

首先,在教學《扇形統計圖》的導入新課時,我出示小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情境圖。讓學生利用搜集的數據製作喜歡的統計圖,即對舊知的複習,又發現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侷限性而引出扇形統計圖,接着,我讓學生在小組內拿出自己蒐集到的扇形統計圖,說一說獲得了什麼信息?最後我讓學生思考思考,扇形統計圖有什麼特點?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當濃厚,積極性很高,我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進行教學。

新課標中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讓他們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釋放與應用的過程,基於這樣的理念,我注重讓學生與已學過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於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過對比學生還會進一步理解每種統計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

2、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從生活中選擇數學例題,會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3、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 “引導學生自己去想,引導學生自己去做,引導學生自己去闖”的嘗試教學模式。要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去做,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民間摺紙“紙彈簧”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折、剪、貼、畫爲一體的綜合製作課。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三大類能蹦蹦跳跳的玩具,一是利用衣夾作動力,在它的上面粘貼小動物,玩的時候只要輕輕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二是利用彈簧作身體,在它的基礎上添加頭部和四肢,製作卡通人;三是利用廢舊的按壓式的圓珠筆作身體,然後在給它添加頭部和上肢製作會跳的人物。玩具中生動的表情、動作,能把學習者帶入到熱烈的情境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製作熱情。

二、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會跳的原理,學習設計會跳的玩具。

2、發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學生廢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廢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質。

2、做出玩具會跳的功能。

四、教學設計

本課在製作方法這一教學環節上,採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巧妙利用彈簧製作的構思上可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學生的製作行爲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組爲單位的集體制作。

因此,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上是這樣安排的:情境導入——探究質疑——嘗試製作——欣賞評價——表演遊戲。

在課前,出示幾個“蹦蹦跳跳”的玩具實物,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然後引導學生如何製作會跳的玩具。讓學生設計製作出各種有趣的玩具是本課的難點。可充分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充分利用所帶的材料,做出與衆不同的創意。

在欣賞評價中,可讓每小組推舉幾個同學上臺用自己的作品進行表演,大家一起評出“最佳創意”、“最佳製作”等獎項,最後的遊戲環節,讓學生自由的表演玩樂。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這是一篇描寫家鄉特產秋白梨和秋白梨生長過程中美麗景色的文章。課文爲我們勾畫出美麗、動人的畫面,讚美了家鄉的美麗和可愛。課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介紹了秋白梨是家鄉的特產。第二自然段主要寫秋白梨生長過程中的美麗景色。第三自然段,主要寫秋白梨樣子可愛、味道香甜,惹入喜愛。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讀懂按時間先後順序寫的一段話,而課文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時間先後順序寫,可作爲落實單元訓練點的憑藉,《家鄉的秋白梨》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教學時,重在教給閱讀方法。

二、教學對象分析

關於熱愛家鄉、讚美家鄉的課文,學生已學過的有《祖國山水多美麗》、《我的家鄉》及鄉土教材中的有關課文。按時間先後順序寫的文章,學生還是初次學習,所以要求教者能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得出閱讀方法。結合這篇課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讓學生聯繫實際,按時間順序寫寫家鄉某一種水果的生長過程。既落實本課的語言文字訓練點,又具體地進行愛家鄉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三、教學目標

明確了本課教材的編排意圖,前後聯繫,瞭解了課文內容及學生情況後,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8個新詞語的意思。

2.能辨別運用關聯詞“不但……而且……”寫的句子的正誤。

3.瞭解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的敘述方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教學難點:第二段中有關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理解。

五、教學方案設計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學、找、讀、議結合的方法。

(二)、教學手段的運用:因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文章,可藉助幻燈、錄音等媒體,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的安排

課前準備:錄音磁帶、錄音機、幻燈機、幻燈片。

以下就分六個環節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及爲什麼這樣教的原因:

第一個環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瞭解學生已學過哪些有關熱愛家鄉、讚美家鄉的課文。

2.出示課題、讀題、思考:從課題想想課文主要寫什麼?

審題,是教學新課的重要一環。聯繫學生已有知識,導入新課,不僅能鞏固舊知,而且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因爲一般情況下.學生閱讀,總是按初步綜合閱讀到深入分析閱讀再引導進一步綜合閱讀的過程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以至掌握文章的內容,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初步綜合閱讀階段,並非僅靠一次聽錄音就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我設計了多次的讀及檢查、反饋。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主要寫什麼?檢查反饋。

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字音、新詞,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

檢查反饋:讀生字、新詞等;討論共分幾個自然段。

3.請幾位同學讀課文,檢查是否已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

在這個環節中,檢查反饋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回答問題,檢測聽的效果,達到了解課文大意的目的,通過抽讀課文,瞭解學生掌握生字、新詞的情況。

第三個環節:抓重點詞語,學懂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着重思考作者爲什麼向大家介紹江灣,又特別介紹秋白梨。

2.爲“咱”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這是運用學生已掌握的詞語來理解新詞的自然而簡便的方法。

3.誰能說說我們餘姚的特產?通過說說家鄉的特產,不僅使學生理解了“特產”這個詞語的意思,更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的教育。

第四個環節:抓住重點,運用學學、找找、讀議結合的方法學習第2自然段,解決本課重點: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1.學學出示學習提示,明確什麼樣的段叫按時間順序寫的段,這樣的段落有什麼特點。

2.找找。默讀課文,找出按時間順序寫的段落,並說明理由。(用~~劃出有關詞語)

3.讀議結合

閱讀能力首先體現在對詞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級閱讀教學應以詞、句爲重點,才能使學生順利地理解課文。教學時,將詞、句的理解和朗讀有機結合起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春天:

(1)、讀讀寫春天景色的句子。

(2)、比較句子,哪一句好,爲什麼?春天,梨花開了。

春天,滿山的梨花一片雪白,遠遠望去就像一片銀海。

(3)看幻燈理解“銀海”。(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理解詞語)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初夏:

(1)讀讀寫初夏景色的句子。

(2)議議什麼像小姑娘,想想爲什麼可以把果實比作害羞的小姑娘。

(3)看投影,體會“害羞”。

(4)朗讀訓練。

秋高氣爽:

(1)讀讀寫秋天景色的句子。

(2)議議哪些詞語寫出梨已成熟。

(3)看投影,體會“黃中透白,點頭微笑”。

(4)朗讀訓練。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比較句子,形象直觀(看投影)的方法突破難點。整個環節中,要體現由扶到放。

第五個環節:自由讀1、2段,然後讓學生自由說說這節課學懂了什麼?

第六個環節:抓住難點進行書寫指導。

板書的設計極爲重要,既要概括全文,又要簡潔扼要,使人看來一目瞭然。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寫左右結構的字》。

說教材

本課是二年級關於左右結構中左窄右寬這一類型的寫字課。通過將觀察3個左右結構字有什麼共同點,使學生掌握左窄右寬字的寫法及其書寫特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這樣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左窄右寬字的寫法,注意筆畫讓位的特點。

2、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認真寫字的良好習慣,鞏固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的書寫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通過觀察三個左窄右寬的字,領悟筆畫讓位的書寫要領。

難點:通過讓學生學寫左窄右寬的'字,掌握“六訣”寫字法。

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加上寫字課本身很枯燥,課堂效率低,針對這一學情,採用遊戲、兒歌、放鬆操、偏旁部首動態演示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另外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上,對字形觀察無方法、漢字規律掌握不牢固,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將枯燥的寫字教學形象化、直觀化、規範化。

說特色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力求在教學中體現以下特色:

1、藉助多媒體教學,突破傳統寫字指導教學耗時、低效的弊端,能以點帶面,給學生規範全面的寫字方法指導。

2、教學中“六訣”寫字法貫穿於始終,從課內延伸至課外。

3、利用多媒體形象感人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審美薰陶,提高分析能力、書寫能力。 下面我具體說說本課的說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先在課前做做熱身操和執筆歌,爲接下來的寫字做好準備,通過演示,認讀三個合體字。這裏多媒體課件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帶動了他們的思維,爲後面筆畫讓位原則的學習作呼應。

第二環節: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大屏幕出示變形後的範字)學生在觀察比較後,發現規律,說到哪個筆畫,多媒體就演示其變形過程。師及時歸納:左右筆畫撞在一起不好,該像小朋友一樣互相謙讓,左邊的字騰出地方,讓它的右一半可以很舒服地展開來,當獨體字作偏旁時,化捺爲點。這樣的變化叫 “筆畫讓位”。這裏我又一次藉助多媒體,強化學生的形象記憶,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筆畫讓位的感性認識,並適時教育學生要團結友愛,互相謙讓,非常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三環節:指導書寫,體驗“六訣”寫字法

在寫字的指導上,我力爭體現看、想、描、寫、評、改的“六訣”寫字指導模式,分層推進突破教學難點。

1、看與想相聯繫

(出示三個合體字)當學生觀察後發現,這些合體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偏旁最後一筆都化捺爲點時。我出示利用這一結構特點編寫的兒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左右結構書寫規律,使學生在快樂地模仿律動中產生想寫好字的慾望。學生寫不好字,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沒有把握好字的結構和筆畫的位置,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字”習慣。

2、描與寫相滲透

在描之前,複習《寫字歌》鞏固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通過兩遍的描紅(大屏幕演示“煩”的Flash)學生眼、耳、手、腦並用,思維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學習效果好,對於後面的臨寫起到鋪路搭橋的過渡作用。

指導書寫三個字,我採用“教扶放”的方式 循序漸進地突破重點。

“教”:教師在幻燈上邊範寫邊講解,“煩”左窄右寬,起筆寫在左上格,第四筆化捺爲點,是短點,右邊最後一筆點大一些。接着學生練寫,播放古典音樂,教師提醒“雙姿”。

請學生自己說“趴”的寫法。師跟隨學生的回答在幻燈上範寫,並提醒“趴”字的足字旁要化捺爲提。藉助屏幕上的影像學生把“提”運筆動作看得很清楚,解除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看不清提頓動作的難題,學生寫“提”就不會茫然了。

“放”: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料”字。(這時請一名執筆姿勢非常正確的學生示範。用鏡頭對準這位同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明白“料”字寫法要領,鞏固寫字姿勢。這種形式新穎,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悄悄地進行自我改正,很快就養成了良好的寫字姿勢。

說課稿 篇5

本節課魏老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準確地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教學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創設了多個貼近學生認知規律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寫方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本節課魏老師採用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面向全體學生,並給他們充分觀察、比較和思考時間,放手讓學生去說,去解決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

能夠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來進一步體會正負數的意義,利用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從而來學習新果,並且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

2、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突出活動的實效性。

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存摺上認一認;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負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本節課魏老師讓學生在溫度計上撥出指定溫度,活動中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沒有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多次在關鍵處設問“上海(零上2攝氏度)和北京(零下2攝氏度)的溫度相同嗎”“—2℃、—12℃比較誰低,誰高”

“2℃、20℃之間相差多少度?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3、深挖知識背後折射出的數學思想、方法,給數分類。

分類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人們在認識周圍事物時大都是先按標準將其分類,然後再辨析,最後獲得對其完整的清晰的認識。在試上時,認識正負數後魏老師也採用了分類的方法,同時重點研究0的問題。分類時學生就把0放在了“說不清”這樣一個位置上,所以這堂課他先得用天氣溫度中的0的問題,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到0是溫度的分界點,爲學生由形象到抽象認識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做鋪墊。再通過海拔高度中海平面的問題,鞏固0與正負數的區別。

4、藉助實例,解釋應用。

爲進一步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正負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在這個環節中,他讓學生充分舉了生活中的用正負數表示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教師不要小看學生,他們潛在的能力要靠我們教師去挖掘,讓學生說“生活中的正負數”這一設計,也讓我大開眼界,使我堅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可忽略。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有的學生舉出了“打羽毛球贏了、輸了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有的同學想到“炒股賺了、賠了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緊接着我又“趁熱打鐵”,安排了“超市經營中的正、負數”、“海拔高度中的正、負數”、“老師的體重”等一系列的練習,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和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學得興致盎然、意猶未盡。

說課稿 篇6

課題思路:

一.

認識線

感受線條美;提高對線的鑑賞能力;激發線條畫的興趣。(瞭解,接受)

欣賞以線爲主的藝術作品。

體會線

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線;嘗試表現各種各樣的線,體會線條的多樣性,增強表現力 ,喚醒創造力。(瞭解,練習)

說說生活中的線;畫不同形態的線;畫有情感的線;畫組合線;用線組成簡單的圖案 。

運用線

精細的描繪

精細地表現客觀事物,培養觀察力,提高表現力。(練習)

靜物、植物、人物、風景寫生等。

創造性寫生

創造性地表現景物,培養創造力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接受,練習)

對難於表現的景物或本身不令人滿意的景物進行加工、裝飾。

創作

運用線條進行創作,提高繪畫能力,培養創造力。(練習)

記憶畫、想象畫、裝飾畫等。

二、教學基本思想

挖掘兒童創造的潛能,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兒童繪畫的興趣,建立繪畫的信心。

三、教學原則:

(一)、示範原則。老師示範、傳授技法,讓學生自己尋找嘗試表現方法,否則就又落入技法傳授的老路,束縛兒童的自主意識。

(二)、無差原則 。教師應承認個體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衡量學生的作品。

(三)、個性化原則 。鼓勵個性化的表現。

四、教學成果

1、通過課題實驗證明兒童具有創造的潛能,而且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我們之所以能夠培養兒 童的創造力,是因爲兒童本身就具有創造的潛力。通過線 條畫教學能夠喚醒兒童創造的潛能。我們常說要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倒不如說保護兒 童的創造力,喚醒兒童的創造力。教師的職責就是如何通過教學來喚醒學生創 造的潛能,而不是打擊、扼殺、壓制兒童的創造力。創造首先要 有創造的精神、創造的勇氣、創造的動機。

2、通過教學培養了兒童的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意志力、審美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 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創作了大量線條畫作品,對渡過兒童繪畫困難期有一定積極作用。

3、編寫了可供參考的教材。

五、問題討論

1、兒童在繪畫中經常出現不顧所畫對象的特性盲目畫線的情況,無法理解線條對所表現對象的作用,失去了線條的意義。

2、過分追求線條的多樣性,造成畫面的不統一、不協調。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山水遊記《小石潭記》。接下來我將從教材、教學思想、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記》是八年級上冊四單元“江山多嬌”中的一篇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遊覽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學情分析:學生們在初一已經接觸過一些寫山水風景的文言文,比如《三峽》,對於寫景的方法初步的瞭解,但是畢竟只讀過一半篇,像這樣寓情於景,內涵較爲深刻的文言文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從閱讀的方法,和閱讀的深度來說都還達不到應有程度。

3、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古詩文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使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作家有所瞭解。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針對這首詩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文章按照遊蹤移步換景的寫法。把握小石潭的特點。學習文章抓住特點寫景,寓情於景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文章內容,概括小石潭特點。通過推敲,揣摩文字,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及寓情於景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好河山的熱愛,感悟作者貶官的失意,寂寞處境中的孤苦悲涼。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按照遊蹤移步換景的寫法。學習文章抓住特點寫景,寓情於景的寫法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貶官的失意,寂寞處境中的孤苦悲涼。

二、教學思想:

本節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圍繞目標,引導閱讀,探究研討,深入淺出”教師首先要激發全體學生對本文的閱讀興趣,提出問題不斷引導,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在其中擔引導、歸納、點評的任務,並對突發的問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接下來分析教法學法。首先看學法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1)學法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以問題貫穿,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嘗試用其它的作品入手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文章抑鬱憂傷的感情基調。

2、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遊,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

3、結合背景資料,知人論世,理解作品主題。

(2)教法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遊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我首先注重問題的設計,引入式的問題,過渡式的問題,啓發式的問題,需要集中探究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爲課堂的主線,引導着學生的思維發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法、合作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3)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1、導入新課:以柳宗元的《江雪》導入新課。這首詩的意境與課文的意境一致,從這首詩入手,能夠初步感受到柳宗元散文的風格,自然進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

2、走近文本,與柳宗元同遊這一環節理清文章思路,明確文章描寫了那些具體的景物。學習文章按照遊覽順序來介紹景物的方法。從第一段入手,找出發現小石潭過程的動詞,之後理清遊蹤,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法。然後找出文章中描寫的景物。最後教師小結本環節要點。

3、品味文本,賞小石潭美景設計了兩個學生活動

(一)趣味欣賞課文,把握寫景特點。從文中畫出寫景的句子來讀一讀,並且用一個字來概括其特點。這個活動主要是在上個環節找出具體景物的基礎上,把握景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賞析寫景名句,把握寫景方法請同學們把剛纔畫出的寫景的句子中,最生動的拿出來進行賞析。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賞析寫景的句子。教師給予提示。學生討論合作,明確寫景用到的方法有哪些。以上三個環節是一脈相承,不斷深入,從找出景物,到明確景物特點,再到學習寫景方法。

4、深入文本,與柳宗元對話從文中的句子入手去剖析,逐步走進作者的心靈,先找到文中寫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再來追溯它的原因,通過補充有關資料來使學生理解爲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感受,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因爲這個是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必須要學生了解當時的處境。從而明白寫小石潭的美景爲的就是抒發他內心的感受。這是一種寓情於景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體悟聖賢情懷補充張岱《湖心亭看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吳均《與朱元思書》。

從類似的作品中去加深體會,感受古代聖賢的情懷,幫助理解文章的主題。尤其是最後找的這個詞是特別能書寫柳州元的心志感受的。

六、結束語

最後教師以總結性的語言結束本課。

五、反思文言文與學生在時空上的距離太大,學生學起來沒興趣,尤其是遊記類的散文,沒有可感的故事情節,沒有具體的人物形象,對景物的描寫有比較吝嗇筆墨。所以說首先要把他們帶入到文言文的情景之中,用一篇已經學過的詩爲切入點,先使學生對文章對作者有最初的感性的認識。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對文本的分析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先找出景物,再概括景物特點,再分析寫法,再思考寫景與抒情的關係。思路比較清晰。總體來說這堂課的教學基本完成預定目標,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讀的問題,讀的少。其次是不是該添加一些圖片進來,因爲時間有限,我都考慮是不是把移步換景這個環節去掉,總每節課都有許多困惑,還請老師們多提意見。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1、教材體系:《螳螂捕蟬》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與《最大的麥穗》、《爺爺的蘆笛》構成一組說理性的單元。《螳螂捕蟬》選自劉向的《說苑》,《說苑》一共20卷,這是其中第九卷“正諫”中的一個古代寓言故事。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曾經接觸過一些古代寓言故事,如:《濫竽充數》、《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他們對這類課文並不陌生。

2、教材內容:《螳螂捕蟬》這個寓言故事與以往所學的單純的寓言有所不同,它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並下了死命令不準別人來勸阻他,一位少年巧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會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智勸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它是歷史故事中包含着寓言故事,而故事裏又隱含着道理,少年巧用故事來勸戒吳王的一篇文章。全文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聯繫上下文或生活積累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b、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c、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寓言藉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質疑討論,以說促讀,理解語言文字,感悟少年的聰慧、勇敢,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能辯證地看待吳王這個人物。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展開想象,創造性地進行復述。

教學難點:理解“螳螂捕蟬”與“吳王攻楚”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繫。

5、教學安排:

根據這篇寓言故事的特點,以及高年級段學生的實際學情,本課打算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理解生字詞,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以說促讀,明白道理。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說苑》“正諫”中的幾個小故事。

二、 說教法、學法

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自主探究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孩子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根據這篇寓言故事在寫作上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努力將人本與文本相結合,準備採用以下的教法與學法:

1、首尾段落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2、緊扣重點指導複述,情境朗讀明白道理。

3、補充閱讀材料,培養閱讀興趣。

三、說教學程序

以第二課時爲例,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

1、激發興趣,導入本課。

2、對比朗讀,探究生疑。

3、以說促讀,入境悟理

4、拓展閱讀,課外延伸。

第一個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本課。(本環節預設1分鐘時間)

我將這樣導入新課:在中國古代,有一位少年機智地用一個故事阻止了一場戰爭,這個故事讓吳王明白了一個道理,從而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上節課我們已初步認識了這位少年,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寓言故事也是學生較感興趣的一種體裁。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這節課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

第二個環節爲對比朗讀,探究生疑。(本環節預設6分鐘左右的時間)

課件出示文章的首尾兩段話: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爲,

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 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話,再指名讀,引導思考:讀了這兩段話,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少年的“這番話”指的是哪番話?吳王爲什麼會

恍然大悟,他又悟到了什麼?大臣、少年都勸吳王,爲什麼大臣勸後吳王仍是執迷不悟,而少年一勸吳王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呢?在學生充分質疑後,我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合,並提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古人又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根據文本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能激發他們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第三個環節:以說促讀,入境悟理。(本環節預設20分鐘左右的時間)

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難點部分,我打算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找出少年講的故事,指導朗讀、複述;然後抓住重點句子,理解寓意;最後回顧全文,分角色朗讀,進行作業練習。

首先教學第一層:少年的“這番話”是指哪些話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找一找,讀一讀,再指名讀,齊讀,假如你們都是少年,我就是吳王,誰來勸勸我這位吳王呢?捧着書讀,能打動吳王嗎?恐怕不行,看看書,看看插圖,練一練,看能不能複述。再指名複述,學生評。

然後教學第二層:在你們說的話中有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吳王的心,是哪句呢?學生齊讀:“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引導學生明白“它們”、“眼前的利益”、“身後正隱伏着禍患”的雙關意思。教師相機板書。接着討論吳王因爲想到了什麼而恍然大悟呢?他又悟到了什麼?理解“恍然大悟”並造句。這一問題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他們繼續探究的願望。學生可能會談到,吳王想到自己就像螳螂一樣,楚國就是蟬,而諸侯國就是黃雀,吳王眼前的利益是楚國,而身後的禍患是吳國很有可能被諸侯國所滅。

最後教學第三層:這麼精彩的故事,你願意連起來讀一讀嗎?同桌兩人分角色讀課文的三到十一小節。讀完後,我引導學生質疑,並討論關鍵問題:爲什麼大臣勸吳王,吳王不聽,而少年勸後,吳王就恍然大悟呢?那個少年爲什麼不在大庭廣衆之下對吳王講述這個故事呢?

通過小組討論,讓孩子們發表獨立見解,主動獲取知識,並相機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回顧全文,整體把握,體會少年的勇敢、聰明,他的勸是“智勸”、“巧勸”,而大臣的勸是“直勸”、“力勸”。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照應了文章開頭。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個啓發者、引導者,我把探究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注意了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的培養。

回顧全文後再進行作業練習,填空:《螳螂捕蟬》一文,主要寫了少年巧用 ,從而,體現了少年的 ,同時還告訴我們 道理。

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由整體感知,到局部精讀,再回到整體感悟,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讀書方法。

第四個環節:拓展閱讀,課外延伸。(本環節預設13分鐘左右的時間)

劉向的《說苑》分“君道”、“臣術”、“建本”、“立節”等二十卷,其中第九卷“正諫”中收集了秦始皇、楚莊王、齊景公等人的歷史故事十多個。課堂上我準備了四個小故事,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自由組合,共同閱讀,並討論:學了課文,又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呢?學生各抒己見,個性得到了張揚。最後我鼓勵學生有興趣的話不妨讀讀《說苑》整本書。

設計這一環節的教學樹立了大語文觀。《課程標準》中也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四、說效果預測

尊敬的評委,我在預設《螳螂捕蟬》一課的教學案前也閱讀、瀏覽了一些相關文章,如特級教師薛法根的教學。我在思考時,主要想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抓住文中對比明顯的兩段話以及能揭示故事道理的中心句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自主讀書,討論探究,從而獲取知識。預計學生在說的這一塊能生成課堂的亮點。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有些歷史知識較豐富的學生還能補充一些歷史小故事更深刻地來說明所學的道理。而在探討“螳螂捕蟬”與“吳王攻楚”二者之間的聯繫時學生可能會有點難度,這時教師需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加以啓發、引導。當然,在我今天的說課中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專家能不吝賜教,謝謝!

板書設計:

23、螳螂捕蟬

螳螂

(吳國)

蟬(楚國) 黃雀(其他諸侯國)

少年智勸吳王(有勇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