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10篇大綱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語文說課稿合集10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冊分散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初中語文第五冊將各篇相對獨立的文言文集中編排在第八單元學習,旨在培養誦讀習慣,增強文言語感,進一步提高閱讀欣賞能力,爲今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故教學要求側重於朗讀和背誦。

2、教材特點:《愚公移山》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幾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易激發學習興趣;②可讀性強,易於記誦;③基礎性強,有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需要積累;④寓意深刻,實踐性強;⑤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但教材偏重於理性,有可能束縛學生對“智叟”的形象思維。

3、教材重點:積累文言詞彙,誦讀課文第三段;認識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材難點:神話結尾的作用,重新認識“智叟”。

4、教學目標: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認知特點,努力實施素質教育,本課目標確定如下:

①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誦讀課文第三段。

②能力目標:在對比中認識愚公形象及神話結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創新目標:“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標:教育學生髮揚愚公精神,克服困難,勤奮進取,移走學習中的“太行、王屋山”。

  二、教法學法:

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採用導讀式教學法,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啓思、點撥。學法則以誦讀、討論爲主。誦讀分自讀、齊讀、分角色朗讀及背誦。討論也可採用分組方式。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手段、技巧的運用

運用自制課件及教學插圖,目的在於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強化視聽感受,既提高興趣,又豐富教學內容,起到拓展遷移的作用,從而實現“小課堂” 與“大語文”的有機組合。

  四、教學程序:

(一)、激趣啓思,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觀察對比,提問思考,然後讓其帶着問題學習新課,有助於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新課教學

嚴格體現“三爲主原則”,以讀貫穿整個教學,在教師的導讀點撥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師生合作,逐項分層完成本節教學任務。

(三)聽錄音範讀

加強聽力訓練,正音、斷句、模擬人物語氣,爲下一步誦讀作好 鋪墊。

(四)文言詞彙及句式的教學

這是本節教學的一個重點,爲突出這一重點,採用自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分組討論與集中歸類相結合的方法,側重於通假字(4個)、詞語辨析(且、焉、之、其、於及一些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倒裝句、反問句)及難翻譯的句子,這樣,便可輕鬆完成任務。

(五)課文講析

1、故事情節的教學

讓學生找出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標、辦法、行動、影響等有關語句,突出一個“難”字,一方面加強朗讀,另一方面爲下面的討論張本。

2、愚公形象的認識和神話結尾的作用

愚公形象認識是本節教學的又一個重點,可引導學生從人物對比入手來分析討論,特別是愚公與智叟的對話,宜分角色朗讀,從人物對話及語氣角度全面理解愚公。神話結尾是本文的難點,它既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實質上也是對愚公精神的一種高度肯定。只要從現實出發,從肯定愚公精神角度出發,即可突破這一難點。

3、重新認識智叟

傳統教材認爲智叟不“智”,但他的話也很實際,因此重新認識智叟便成了一個很有創造性的活動,課堂打算從爲何“無以應”角度入手深層挖掘,從而認識其也有“智”的一面,力求有所突破。

4、寓意的教學

歸納寓意是本文的重點之一,教師可在移山與搬家的對比中,引導學生認識,然後歸納,放MTV,拓展課堂,活躍氣氛。

  五、德育滲透

學生自由發言,重在知識的遷移,充分體現本文實踐性強的特點。

  六、指導背誦(力爭當堂背誦)

1、愚公先斥後駁

2、有些句子運用了頂針手法。

  七、作業佈置

1、加強鞏固練習《中考模擬題》

2、注重知識的遷移,對比閱讀。

  八、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愚公不愚 智叟也智

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王克難先生用詩意盎然的語言,描述着畫作中蒙娜麗莎溫婉、優雅、端莊的形象;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解讀着蒙娜麗莎那淡雅而又神祕微笑背後蘊含着的複雜情感。本課的教學要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結合單元訓練,抓住重點,理解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來進行生動的語言表達。同時讓學生自讀自悟,提煉主要信息,在練習複述的過程中,紮紮實實學習語言運用;在多次讀、悟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這一名畫的非凡魅力。

二、說學情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另外,對於第三學段的學生不僅要理解內容,體會思想,而且要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根據“三維”目標,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面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寫法,以及按照簡要—具體—細節的順序介紹事物的方法。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而對照畫面,重點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品讀,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學習作者展開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關,我準備採取:

三、教法預設

1.朗讀感悟法

2.提煉信息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來進行教授,而學生們

四、學法指導

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爲主,通過集體多向的交流感悟文章主旨,圈點勾畫,抓關鍵詞的方法推敲語言文字。反覆誦讀積累言語樣式。

本課的教學流程,我主要分五部分爲大家介紹:

五、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一)激趣導入,齊讀課題

教師激趣導入,介紹畫家達芬奇以及畫作《蒙娜麗莎》的原型,突出達芬奇是一位曠世奇才,爲後文體會《蒙娜麗莎》的畫作價值做了鋪墊。齊讀題目之後,設置了質疑環節,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蒙娜麗莎這個詞在文中多次出現,但形式上不同,在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的同時,從標點入手,找出不同。

ppt:下面三個蒙娜麗莎,分別表示什麼?

《蒙娜麗莎》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肖像畫,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親睹她的風采呢?

蒙娜麗莎的身姿和交搭的雙臂使她顯得大方、端莊。

“蒙娜麗莎”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輝照耀着每一個有幸看到她的人。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不同標點的不同用法。這是課文的第一次讀,初步瀏覽課文,難點在於理解帶引號的蒙娜麗莎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也是整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學生理解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全文的中心。】

第三部分(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這一環節我分爲三個板塊,第一個版塊簡要介紹

默讀課文,在文中用“________”將表格的答案畫出來

畫作名稱

畫家

類別

收藏地

現展出地

學生畫完之後根據表格,簡要介紹一下這一偉大畫作。在這一板塊中我還要求學生,調整順序,介紹畫作。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的第二次讀,默讀課文,對名畫有一個初步認識。簡要介紹這幅名畫,將文章從連續性文本初步提煉成非連續性文本,再將非連續性文本還原成連續性文本。根據表格,再來介紹這幅畫。語言沒有定式,調整順序再來介紹這幅畫,培養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版塊二具體介紹

自由讀文五至七自然段,用波浪線將表格的答案畫出來。

部位

關鍵詞

泛着紅光 垂落雙肩

眼神、嘴脣

血液流動

身姿、雙臂

臉部、頸部、雙手

清晰細膩 生命的活力

請學生具體說一說蒙娜麗莎的形象?根據我對學情的分析,學生的表述難免平淡,於是我藉機引入原文。

ppt:

1.她的眼神是那樣柔和與明亮,嘴脣看來不像是塗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2.仔細看她的頸項,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裏面流動。

3.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富有生命的活力。

體會作者爲什麼能寫得生動而形象

根據表格,學習作者將看到的與想到的相結合的方法,在小組中說說蒙娜麗莎的形象,再指名說。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的第三次讀,更加具有針對性。在前文中學生練習了簡要介紹,爲這一步的具體介紹做了鋪墊。學生有針對性地讀五到七自然段,在品讀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將連續性文本提煉成非連續性文本,同時,再用自己的語言將非連續性文本還原成連續性文本,在這一過程中,領悟到作者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學習作者將看到的與聯想到的相結合的寫作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版塊三細節介紹,提示學生不可忽略的細節,蒙娜麗莎的微笑,引入

作者的話 “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提問學生如何形容蒙娜麗莎的微笑?

找出文中描寫蒙娜麗莎微笑的內容,用雙橫線畫下來,深入細緻地讀,再來說一說蒙娜麗莎的微笑給人留下的印象?

指名學生讀: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引入資料,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的微笑,看法不一。看過資料之後,提問學生這微笑又給你什麼新的感受。

這是出示蒙娜麗莎的畫像,對照畫像將感受讀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第四次讀,帶有感悟地讀,有感情地讀。細節的刻畫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這一環節練習的是抓住細節描述畫面。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同時,體會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所包含

的複雜情緒,感受達芬奇的畫技精湛】

第四部分(四)感悟主旨,情感昇華

文章在最後提到了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

ppt:“蒙娜麗莎”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輝照耀着每一個有幸看到她的人。

提問學生1、這幅肖像畫爲什麼有如此大的藝術價值,你認爲是蒙娜麗莎長得美,還是達芬奇畫得美?引導學生體會達芬奇的精湛畫技

課程開頭關於帶引號的蒙娜麗莎具體指什麼也這一環節解答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昇華主旨,進一步體會達芬奇的畫技精湛,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第五部分(五)總結學法,學以致用

教師的教是爲了讓學生學會運用,在這一部分先來總結寫法

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

再要求學生根據標註,按照這樣的方法,同桌兩個人試着互相介紹一下這幅畫。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是爲了運用,本課重點之一就是學習作者按照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的寫作方法,這一環節目的是活學活用,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流程的最後是(六)教師小結和佈置(七)作業

蒐集達芬奇另一著名畫作《最後的晚餐》,對照圖像,按照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的方法,介紹這一畫作,課下小組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將課上學到的知識加以拓展運用,繼續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藝術的情操。】

最後我的板書設計是:

蒙娜麗莎之約

介紹

畫 簡要

人 具體

?(後改爲藝術) 細節

語文說課稿 篇3

教學分析:

(一)說教材

《漢語拼音5 g k h》是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漢語拼音中的第5課。本課包括五部分的內容:分別是:第一部分由圖畫引出三個聲母g、k、h的發音和字形;第二部分,g、k、h與單韻母的拼音練習;第三部分,g、k、h的書寫格式和筆順;第四部分以音節guā爲例,藉助圖畫教學三拼音的方法;第五部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示兒歌,並認讀生字詞“哥哥”“弟弟”“荷花”。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小學生天真活潑,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容易被新穎的刺激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時間有限。對於拼音教學來說,就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設計,變枯燥的拼音符號學習爲愉快的學習體驗之旅,激發學生的`學習拼音的興趣,並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說話和聽講習慣。

我班共有48名學生,23名男生,25名女生。經過前期調查,47學生都在幼兒園學過拼音,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讀聲母,有個別拼音能力較強的學生基本能夠獨立拼讀音節。但學生普遍對於聲母的發音方法掌握的不太好,音節四聲發不到位,還有的字母書寫不規範,因此針對學生的學情,我將在教學設計中給出相應的對策來幫助學生進行矯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g、k、h 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

技能目標

能夠正確書寫g、k、h,讀準g、k、h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收穫到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g、k、h的發音、書寫和與單韻母的拼讀。

教學難點:

g、k、h與單韻母拼讀的四聲讀法,爲第二課時的三拼音教學做準備。

教具準備:

拼音卡片、圖片、ppt及相關的遊戲道具。

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複習導入。用“單韻母口形操”的形式複習a、o、e、i、u、ü六個單韻母,用“老朋友見面”的形式複習學過的聲母b、p、m、f、d、t、n、l、y、w和與這些聲母相關的帶調音節。

2.藉助“情境圖”引出字母。

3.通過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的形式認讀字母。

4.利用標音標形圖利於記憶的特點,識記字母。

5.利用“語境歌”鞏固字母的認讀。

6.通過描紅練習,幫助學生學會書寫g、k、h。

7.遊戲激趣,鞏固拼讀

教學方法:

1. 寓教於樂、趣味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實施建議”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應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根據這一要求和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同有趣的遊戲、兒歌、故事、比賽等結合起來,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 的拼音樂園中去學習。如,在課堂上讓學生開火車接讀音節,用“我來問你來答”的形式讓學生猜一猜音節的四聲等,還有通過摘蘋果的遊戲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寓教於樂,是拼音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充滿吸引力。

2.學生主體,先扶後放。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我們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採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如,在教讀g、k、h與單韻母拼讀的時候,我先領着學生讀,當學生基本掌握髮音方法後,我通過“噹噹小老師”的形式鼓勵學生來領讀,這不僅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讓他們的自信得到飛揚,而且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加激起了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

3.聯繫生活,學會應用。

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努力地爲學生創設一種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學習音節,如,當學完了聲母g、k、h相應的音節後,讓學生用這些音節組詞、造句;還通過讀兒歌幫他們進行鞏固強化。如:小白鴿,天上飛,小蝌蚪,水中游。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再現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將所學新知識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漢語拼音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這樣他們纔會學得更主動、更快樂、更有信心。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與目標

豐子愷先生的散文《白鵝》以活潑、詼諧、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的形象。以“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一過渡段統領全文,進行了細緻刻畫,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

《白鵝》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例文,對於指導學生閱讀寫作地位十分重要。學習這篇課文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擬人、對比、反語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初步模仿進行練筆。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教學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二、設計與理念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是啊,課文是例子,淺化對課文內容的挖掘,簡化課堂煩瑣的環節,騰出時間訓練學生,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習作的熟練技能。在四十分鐘裏通過不斷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發展學生思維,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三、教法與學法

因此本課將採用讀品結合法和讀寫結合法等方法爲主進行教學,指導學生採用讀悟結合法進行仿寫。

四、預設與教程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引入新課時,播放鵝的情境動態,引導學生描述鵝的形象,背誦古詩《鵝》。 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進入文本做好了鋪墊。

(二)、讀悟結合,理解文本

1. 初讀美文,整體感知。

七歲的駱賓王眼裏的白鵝真美, 豐子愷先生筆下的白鵝又有什麼特點呢?自由讀文,想一想: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

口頭填空:好一隻( )的白鵝。(高傲、傲慢、從容不適、一絲不苟、架字十足、有着老爺脾氣、需要人侍候……)。(學生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也可以用在行自我提煉後的詞語概括。這一環節讓學生巧妙的渡過了詞語積累關,從不同的角度瞭解白鵝某方面的特點。既整體感知白鵝形象,又順理成章的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詞“高傲”和中心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豐老先生是從哪幾方面寫白鵝高傲的特點?用波浪線劃出過渡句,從這句話裏你知道了什麼? 請學生談體會,老師小結:整篇課文都圍繞“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來寫。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僅連接第一段的內容,還告訴我們後面幾個自然段分別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幾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

相機板書:叫聲 步態 吃相

2、精讀課文,瞭解寫法。

白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分,覺得哪句最有趣,就讀一讀。這一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詞句,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教師的點撥,讓學生在語言文字學習中體會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根據學生喜好相機引導點撥,精讀一部分,其他兩部分略讀。

a 如描寫白鵝叫聲部分:通過“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作者完全把鵝當作了人來寫,是多麼生動有趣啊!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詞語,用手腕模仿鵝厲聲大叫的樣子,動筆寫下批註。調動形象思維參與解讀文本,從形態、聲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既培養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又豐富了語言積累。

b 如描寫白鵝步態的部分: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了白鵝步態的特點?交流反饋,體會作者通過鴨和鵝比較的方法突出鵝的步態特點。 從課文寫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以及鴨“步調急速、侷促不安”等詞語中,想象出它們是怎麼走路的,並演一演。改變學習方式,變靜止的學習爲動態的表演,富有創意,進一步感悟作者觀察的細緻和用詞的準確,運用對比、擬人來突出特點的表達方法;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師生合作學習中獲得愉悅的體驗,提高效率。

c 如白鵝吃相的部分:請學生找出認爲有趣的句子讀一讀,發現了什麼?說說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反饋小結:看來大家已經體會到了這種寫法的作用,鵝的“缺點”其實也是作者所要讚美的優點。這種明貶實褒的寫法就是反語。除此之外,還用了擬人對比。作者這樣寫。既突出了鵝的特點,又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

3、回顧全文,概括板書。

至此,孩子已在抓住白鵝叫聲、步態、吃相的關鍵詞的基礎上了解了內容,稍加整理,加上標點,就組成了一首兒歌。

白鵝

叫聲厲囂勇盡職

步態傲慢似淨角

吃相從容架子足

白鵝高傲世上絕

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自編兒歌,孩子們的兒歌更富有童趣。

如:

白鵝高傲自大,

叫聲高吭囂張,

步態大模大樣,

吃飯架子十足。

又如:

白鵝高傲又自大,

叫聲嚴肅似呵斥,

步態從容似淨角,

吃飯架子像老爺。

(三)遷移延伸 學習寫作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語文實踐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用”。積累詞語是爲了“用”,學習方法還是爲了“用”。只有通過不斷的模仿和反覆的實踐才能學會運用。學以致用,從閱讀到寫作,一脈相承。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課文用準確的詞語和生動的事例寫出了鵝的高傲。你喜歡的小動物有什麼特點呢?完成“快樂寫話卡”。

第一組:好一隻驕傲的大白鵝!

好一隻_ _的小烏龜!

好一隻_ _的_ _!

設計理念:這組練習的目的十分簡單,便於學生抓住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特點。

第二組:以小烏龜爲例

爬得慢

小烏龜 慢吞吞 遊得慢

吃食慢

小烏龜 慢吞吞的脾氣,不僅______慢,______慢,連______也慢吞吞的。

設計理念:這組練習意在指導學生抓住小動物的特點從幾方面寫具體。

第三組:

鵝老爺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並且厲聲叫罵。

龜爺爺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鬍子都快要急白了。

猴小弟爬上假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狗先生耐不住寂寞,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理念:該練習題很靈活,適應較高層次學生練習,既可以靈活運用本課的詞語,進行語言重組,又可以拓展思維,有創意地表達。鼓勵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增強互動。

(2)、請把快樂寫話卡整理成一篇小短文,請好朋友幫你提意見。

如:好一隻______的烏龜!小烏龜慢吞吞的脾氣,不僅______慢,______慢,連______也慢吞吞的。______( ),連( )、( )、( )也______。它伸長了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理念:至此學生已完成習作初稿,將在接下來的三篇課文的學習中繼續學習抓住特點寫生動寫有趣,把自己的小文章寫得更精彩。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孔雀東南飛》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這一單元主要學習《詩經》、《楚辭》和漢魏晉詩歌,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的過程中領悟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語言特點。《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與《木蘭詩》並稱爲“樂府雙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習篇目。本文以劉蘭芝和焦仲卿二人的愛情悲劇爲線索,成功塑造了一對具有鮮明性格特徵、功能與反抗封建禮教的年輕夫婦形象,以他們的死對封建禮教進行了血淋淋的控訴。學習這篇課文最主要的任務是掌握詩的藝術特徵和通過語言判斷人物性格特徵的能力、以及對當時社會與現實社會的種種不平等現象做出深層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因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領悟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語言特點,所以我將指示目標設定爲:學習詩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掌握式的藝術特色和主要人物性格特徵;情感目標設定爲:體會人物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所做出選擇的艱難和男女主人公之間真摯的情感。另外因爲新課標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作了強調,所以我將能力目標設定爲:人能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人物性格特徵,針對問題進行辯論,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對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重中之重,再加上性格分析比一般知識性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比較難以掌握,所以我把對此的分析作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學法分析

本文雖然是古詩文且篇幅較長,但是故事性很強,容易讀懂,所以我會讓學生帶問題自讀課文,待學生讀完後用提問法檢驗學生自讀效果。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知道在學習古文時,學生的主動性較差,往往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將採取提問式和探究式結合的方法,對文章結構內容字詞等進行大量的提問,由簡到難一步步啓發學生,對人物分析時出現的問題進行全班性討論,讓所有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這樣教學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性。在講解古文言常識的時候我會採取多媒體輔助教學,將知識呈現給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因爲《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並譽爲“樂府雙璧”而在初中的時候就學習過《

木蘭詩》,爲了讓學生在溫故的同時瞭解兩首詩的重要地位我決定從《木蘭詩》導入。我準備採用一個互動性強的導入,與學生一起做一個詩句接龍遊戲,所接詩句就用木蘭詩裏面的句子開始,遊戲結束後由《木蘭詩》導出“樂府雙璧”和《孔雀東南飛》。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輕鬆活躍,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氣氛下開始古文學習。

(二)整體把握:本詩故事性強,又是五言詩,讀起來琅琅上口,所以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讀的時候思考本詩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在讀完後抽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故事,檢驗其自讀效果的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然後再讓學生再一個快速瀏覽全文提示他們按故事情節的四要素給全文劃分段落層次,在這一環節學生容易給出兩種答案,一種是把第一句單獨列成一層,這樣就分成五部分,針對這種情況我會給學生肯定的評價,同時提示故事的四要素第一是開端,開端應該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而第一句沒有交代任何內容,所以如果分爲四層就應該把第一段放在後文一起,但是如果劃分五部分就可以單獨列出來,然後板書文章的層次和大意。

(三)具體分析課文:這一部分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所以爲了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我會設計大量的問題,從小序部分就開始讓學生自己分析小序交代了些什麼內容,明確小序的作用,再針對孔雀只出現一次導入“起興”知識。在分析每一段落的時候穿插進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等文言知識,我會把對人物的分析放在對段落的梳理中,這樣能讓學生理解的更到位,在梳理結束後再將學生所分析的人物性格特徵板書在黑板做總結,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總體性把握。

(四)總結全課:將全詩的藝術特色在多媒體上呈現給學生並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對學生的表現給以積極正面的肯定,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印象的同時對自己的表現產生自信。

(五)佈置作業:爲了讓學生課下能對本詩有更深的體會,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要表達的情感,我將給學生布置:以“假如我是……”爲題寫一篇1000字以下的和課文有關的作文,即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啓發學生對本文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板書設計(下圖)

孔雀東南飛

《玉臺新詠》

樂府:漢代朝廷設置的開端:蘭芝請辭劉蘭芝:才貌美

音樂機構發展:蘭芝歸家個性美

起興:先言他物高潮:夫妻殉情悲劇美

以引所言之物結局:兩家合葬

我將板書設計爲三部分,左邊板書文言知識,中間板書文章層次,右邊板書劉蘭芝的美,這樣設計使得整塊黑板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學生通過板書就可以知道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說明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沒有按照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採用了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介紹了蘇州園林異中之同的整體特徵,使讀者隨着作者那讚賞和眷戀的筆觸領略了人工營造的優美園林所體現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根據教材編輯意圖,初中第四冊的閱讀教學,主要是聯繫生活,着重培養閱讀說明文的能力。而作爲本單元的重點課文的《蘇州園林》,編者把它編排在單元之首,起了承前啓後的作用。因爲說明文這種體裁學生在初一時就已接觸過。(如初中第二冊第三單元)所以,對於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又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它對本冊的第二單元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因此,從教材的編排位置來看,它體現了循序漸進、學以致用的教學規律,從而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爲初二的學生,已完成了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與過渡,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正逐漸形成,說明文已學過一個單元,有了一定的說明文語感,同時也初步掌握了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如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等,但仍需繼續加強鞏固提高。據此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的要求,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A、掌握生字詞。B、整體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C、理清思路,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說明順序。D、掌握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E、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2、能力目標:A、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B、培養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賞析品味文章、段落、語句的能力。3、德育目標:A、引導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主要特色,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祖國秀美園林、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B、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3、教學重難點:《蘇州園林》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它介紹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情況,而是所有園林的共同特色,所以,它不像一般介紹某個地方的說明文那樣按照遊覽的路線進行敘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礎上從全局到局部,從大的顯眼的事物到小的不顯眼的事物,分項進行敘述。據此,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說明順序。

由於本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同時他是蘇州人,對蘇州懷有深厚的感情,這從他曾說過的“想童年時常與窗侶嬉遊,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兩句中就可知曉,正因如此,他才寫出《蘇州園林》這樣極富特徵而又語言生動的文章。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輔相成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作爲老師,必須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蘇州園林》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讀,所以應採用“誦讀法”,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在品味探究中,我準備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學習,懂得發現問題,然後採用“探究學習法”,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的學習方法,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結構,並稍加點撥在閱讀和仿寫中學會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從而學寫簡單的說明文。

此外,蘇州園林之美,聞名全國,譽滿世界。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藉助課件將一幅幅蘇州園林的美景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直觀感,便於理解課文。同時,根據課文內容和初二學生的能力、水平,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圈點評析,幫助學生找出中心句、說明方法等,引導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多角度地訓練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養成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確定以下學法指導:A、預習課文的方法。B、朗讀文章的方法。C、質疑的方法。D、賞析品味語言的方法。

對於本課的教學時數,擬兩課時完成。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1、激趣導入:先讓學生與我一齊背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背完問:“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兒的景色嗎?”明確:杭州西湖。然後再飽含激情地說以下的話:同學們,如果有一個地方能囊括天下的美;如果可以在那個地方見到江南大才子文徵明的工巧設計;如果這個地方可以融精緻優雅、簡潔古樸、落落大方於一體;如果可以在這裏看到奇山異石、深壑邃洞、天然清秀、明淨深幽——那麼,這個地方會是哪裏呢?(稍停頓時一下,讓學生猜一猜。)對,一定是蘇州園林。確實,蘇州園林之景,如詩如畫,無不令人心向神往。讓我們一起走進《蘇州園林》,跟隨葉聖陶先生去領略那蘇州園林醉人的勝景吧!(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蘇州園林的美景,課件一)(這一導語的設計,以優美的語言描繪蘇州園林,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蘇州園林的嚮往之情,從而使學生愉快而主動地走進文章的畫面中。)

2、板書課題、作者,然後讓學生介紹所瞭解的作者的情況和寫作背景。(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因爲初一時已接觸過葉聖陶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那麼讓學生介紹作者,應不是難事,如忘記,可適當提醒。)

3、抽查學生掌握生字詞情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有助於積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請學生說說學習說明文應從哪幾方面入手?明確:說明對象及特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的語言等。

(二)、自主學習,內容呈現,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讀準字音。

2、以導遊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比一比看誰複述得最好,不能複述的地方做上記號,別人複述時注意聽。學生複述後,教師應點評,多鼓勵,少批評。

3、朗讀課文,注意語感、讀書的節奏、感情的抒發。

(三)合作學習,師生互動:

1、讓學生找出概括蘇州園林的共同點的句子和各段落的中心句。

2、請學生將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討論研析,教師巡視給予點撥引導。

3、學生畫出描寫蘇州園林 美景的語句,共同欣賞。

(四)探究學習:

1、蘇州園林給作者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2、蘇州園林有什麼整體特徵?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3、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蘇州園林?

4、劃出3—9自然段的中心句,想想與前文有何密切關聯?

5、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築聯繫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築,或以園林建築印證繪畫原理,請圈出本文有“圖畫”之意的詞,然後再試從課文中找出幾處例子加以簡要說明。

(五)賞析品味語言:

1、完成練習二,讓學生懂得寫說明用詞既要準確,又要生動。

2、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並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六)質疑:

愛因斯坦說:“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本題就是要讓學生各抒已見,獨立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牆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一句中的“蔓延着”與“薔薇木香”搭配不當。

(七)小結:

1、讓學生說說通過本課的學習收穫。(葉聖陶先生說過:“得法於課內,收益於課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收穫,那麼他們也就懂得了學有所得的道理。)

2、教師小結見板書。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徵,說明順序合理,說明得當,既突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點,結構又顯得清晰有序,實在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顯示了葉聖陶先生駕馭複雜事物的非凡筆力。希望同學們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借鑑作者說明的技藝,力求學以致用。(板書的設計意在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抓住事物特徵說明事物,再現總分的結構形式。)

(八)遷移訓練:鞏固知識,學以致用。

出示課件四:

1、仿句訓練:“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講究……講究……講究……總之,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要求:仿照本段,利用總分總的格式寫一段話,要求分說用一組排比句。

2、運用你所學過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簡單介紹你經常使用的一種文具,要求說出它的特點。

(九)作業:課後查找有關中國園林的圖片和資料或文章,共同交流欣賞。

附板書: 蘇州園林

亭臺軒榭的佈局 (分) (總) (分) 角落的修飾

假山池沼的配合 圖畫美 門窗的圖案

花草樹木的映襯 (主) (特點)(次) 色調的處理

近景遠景的層次 順序

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語文-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作者),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爲主題展開。

《》是(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要達到的』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讀賞析要掌握的』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因爲(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採用

1、目標導學法

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充分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學法

播放錄象,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3、討論-比較法

針對學情及重點、難點,採用問題教學法、實驗法、談話法、講解法、推理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範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這個世界的音樂》。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三單元(說明文單元)的第四篇。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三篇文章對如何抓住學好說明文的關鍵問題作了鋪墊,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突出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

《這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帶着我的學生們再一次走進了神祕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而且還爲他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自然奧祕。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領會“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樂”表現形式。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3、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勇氣和信心及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教學難點:

解讀作者的創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教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個世界的音樂》這篇課文時新教材的新課文,同時它也被確定爲“自讀”課文,再加上學生剛剛進入高一,他們大都不喜歡讀說明文,感覺枯燥無味,這就有可能使他們讀不下去課文,或者雖然讀下去但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心理狀態,我思考:怎樣在40分鐘時間裏將學生的注意力儘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這篇科普說明文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

三、說教學方法

(一)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兩個原則:

1、注意高視點、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實到實處,再深入實施其他教學方式和手段。

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

其次採取以下具體方法:

第一、充分預習課文。印發預習材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劃分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第二、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課時。

第三、分解重難點,以確保學生做到一課一得。

(二)從課文本身出發,需注意:

作爲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扣一環的問題,是將學生帶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採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後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過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但由於說明文中某些內容較爲抽象,所以我上課時利用錄音機錄製了一部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品味、體驗。同時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幾個需要討論和理解的問題顯示了出來,並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們去思考。

五、說教學程序

課時安排:1課時

指導學習: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合。

(設計依據:課前預習是學習每一篇課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讀課文,自學是必須的;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和辯論可以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內容,發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先聽一段中國古典音樂《梁祝》,再聽幾段來自大自然的音樂。

明確:除了人類的音樂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樂。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課文

提問:

1、“這個世界的音樂

究竟指的是怎樣的一種音樂?

(思考——討論——發言)

2、這種聲音是否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在原文中找答案)

3、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爲地球生物,創作音樂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思考——發言)

(三)“課堂小小辯論賽”

作者把音樂創作視爲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動物與人類看作有某種質的類同,這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學生先討論,再發表自方觀點)

(四)、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證明)

(五)品味語言:生動幽默

(兼文學性和趣味性)

(六)介紹“人生健康小訣竅”

1、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身心舒暢。

2、聆聽古典音樂最有益於人的健康。

六、說板書設計

白蟻顫動上顎表緊急意義

蝙蝠藉助聲納察知周圍事物

動物的音樂,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種交談,尊重善待

鳥類歌聲中有豐富的含義,任何生命

這個世界的音樂

人類的音樂,本能生命的表現形式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理解教材用好教材開發教材

《義務教育實驗教材》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爲標準,致力欲建構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具有開發性,能真正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組的第二課,這首兒歌,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圖畫,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學習目標:

1、鞏固本課所學的生字,拓展學生生活中識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圖文,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識字和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朗讀,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領會課標新理念

探索教學新方法

1、互動合作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互動意味着個性的張顯、主體性的凸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點撥者、引導者。教學設計在識字、朗讀、演說中都體現了互動、合作的教學方式。如:教學中的生生合作,鞏固識字,師生合作,拓展識字,自主合作,感悟朗讀,教師指導,合編兒歌等。

2、注重情趣

根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齡特點,低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情趣性。多用愉快教學,課已始,趣已生,課行中,趣正濃,課已畢,趣猶存。教學中游戲識字,動畫朗讀,自編兒歌,個性表演,都體現這一教學思想,能充分喚起學生的童趣,釋放童心,煥發童真,還學生快樂童年。

3、感悟學法

語文學習無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從學生初學語文,接觸語言文字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滲透學法,點滴積累,達到“我會學”之目的。如:朗讀感悟,積累語言,在生活中識字,運用生活情趣,自編兒歌,都意在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悟出一些語言的規律和法則。習得學法,激活思維,張揚個性。

4、開發課程資源,走向生活大課堂。

開放語文學習空間,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己當小作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四季的喜愛之情,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三、教學過程,主要步驟解析: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找朋友“歌曲,師生拍手。

2、生生合作,複習生字。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出示四季圖畫,聽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三)拓展識字,訓練說話。

1、師生交流,收集與四季有關的生詞卡。如:燕子、知了、菊花、雪人、游泳、稻穀。

2、合作學習,當小作家,自編兒歌。

(四)感情昇華,動手操作。

1、欣賞四季美麗的畫面。

2、小組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四季的喜愛之情。

語文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求知和讀書爲主題,“分析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與閱讀部分相照應的,主題內容是“好讀書,讀好書”。

針對這一主題,我本課的選題是《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讀者〉交流課》。

《課標》中在“分析性學習”部分提出“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部分又明確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根據《課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提高對讀書的認識,引導學生喜歡讀書,力求養成勤於讀書的習慣。

2、認識到讀書要有選擇,提高對書籍的辨別能力,養成讀書的良好趣味。

3、尋找適合本人的讀書方式和讀書方法。

4、學會和同學們一起讀書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的喜悅,共同提高讀書水平。

5、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口頭髮表關於讀書的意見,能達到一定水平。

教學重點:通過有指導的閱讀活動,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獲得審美體驗,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自主組織活動,以多種方式交流展示讀書體會,提高讀書水平。

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次活動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列讀書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利用多媒體)

②合作法——拓展材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個別展示,豐富體驗。

其中,演示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方法。在課前大量材料積累預備的前提下,讓學生以豐富的形式進列交流展示,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課標要求,在初中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我們更多的時候是重視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側重經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怎樣使學生在平日學習任務重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種持續的閱讀習慣,我選擇了向學生推薦閱讀刊物《讀者》,並把它遷移到課堂上,其目的在於不僅要親近文學大師,還要拓展視野,走近溫情的生活。此種閱讀習慣已經保持兩年,借本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之東風,我把本課定位於《讀者》交流課,力求讓學生在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中對讀書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學力培養: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三)指導方法:

課前積累和預備是分析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讀書活動,我有序的指導學生: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懸念法——帶着問題,積極思考。

⑤感悟法——擷取要點,闡發感受。

同時也注意指導訓練學生:學寫讀後感。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思路。

課前預備:

1、確定選題。

請學生從《讀者》雜誌中精選出深受喜愛的六個欄目,並分別擬題。

“文苑”——人間的詩意;“原創精品”——心靈的日出

“書摘”——文學的影像;“人物”——歷史的脊骨

“人生”——成長的歲月;話題”——人類的聲音

擬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陶冶文學情趣的過程。

2、小組分工。

①組織全班學生分成六大組,每組選出一名負責的同學。

②抽籤決定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欄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3、活動內容。

組長負責本人小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協調情況和交流情況的記錄。

教師指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向小組同學展示交流讀書體會。

在文章形式上,可以寫讀書心得,改寫,縮寫,續寫,仿寫,劇本,精彩片段積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讀,朗誦,吟唱,表演等等。

組員在討論的基礎上推薦好的作品參加課堂成果展示。

4、課堂內容(《讀者》交流課):

在選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組長溝通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彙報成果進列展示。(學生自列設計形式,內容豐富多彩)

教師適時的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配合製作多媒體課件。

5、教師總結評價

讀好書吧,和高尚的人對話;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

6、佈置作業:整理讀書心得。

(五)、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當然,我僅僅是針對本人學生長期以來養成的閱讀習慣,有目的性的借這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做一次《讀者》交流課,有不當之處,懇請得到各位老師的指正,以讓它更趨系統化,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