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熱門】語文說課稿彙總5篇

【熱門】語文說課稿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語文說課稿彙總5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說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北師大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字歌》。

教材簡析:

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適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餓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而本課的語文學習活動即爲“欣賞、表現”、“學習、應用”、“遊戲、識記”、“延伸、探索”。主要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調動學生的觀感,初步感知小動物的名稱和數量;通過師生、生生的交互學習,達到識記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的目的,在交互學習活動中將學生自己的觀念、情感和意義即對生活的感受表達出來。並且,本課教材設計旨在通過學生間、師生間在網絡條件下創設情景的設計活動,激發起學生的識字熱情和潛能,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學生要掌握本課所要求的11個生字。

2.通過對動物名稱和數量的識記,培養學生積極識字的熱情和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識記本課要求掌握的11個生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熱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電腦、課件、

二、說教法。

新課程改革的制訂與實施,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精神。語文教學領域的劃分,不但加強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與探索性,而且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繫,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提高了學習熱情和識字能力。

本着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我在《數字歌》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了激情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討論法、研究法等等。簡單來說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看、學、玩、用。

1.看。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是求知的內驅力,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並推動學生積極探究、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深刻思維、鍛鍊意志、集中力量去獲取知識,創造性的完成學習任務。現代教育媒體以鮮明可感的形象、悅耳動聽的聲音、綺麗多變的色彩,強化感知刺激,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新的課程理念也特別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出要擯棄那種無視學生的興趣、一味追求認知的作法,要將認知與情意相結合,以輕鬆活潑多樣的方式呈現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之轉化爲持久的情感態度。

在教學導入欣賞時。我運用課件創設情景,製作了精美的動物聚會的場面,再配以動聽逼真的音樂,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了動物王國中,融入到課件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想要去弄明白聚會時到底來了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動手操作去數一數,把數出的結果和同位相互交流交流,再在全班集體交流並找會讀的同學教讀數量詞。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展。這樣一個原本由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輕鬆活潑的完成了。

2、學。.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學”,包括談話、討論、交流、自學等具體形式。這種“學”的方法起到了溝通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橋樑。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說、多說,從中老師能瞭解到學生的想法、意圖,便於老師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的方向,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的內容。我主要分這幾步進行:

1)找會讀的學生一句一句的領讀,其他學生跟讀然後當小老師的學生可以抽查一下其他同學的跟讀情況。就以這種形式在學生之間的教學,初步朗讀兒歌,認識生字。

2)學生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在小組內合作再完整地朗讀兒歌。在這裏學生可以鞏固對生字的學習,記住已經變紅了的字。

3)教師檢查全班學生的朗讀兒歌和識記生字地情況。教師用鼠標點變紅的字,誰認識誰就站起來大聲地讀,師生互動過後,讓生生互動。兩個學生坐在一臺電腦前,互相指讀變紅的生字。

3、玩。

我們知道小學生喜歡做遊戲,同時遊戲也是孩子們的天生本性。我們教師需要去發揮遊戲在教學中的作用。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我設計了兩個遊戲。(1)是“我說我對”在這個遊戲中,我先找一個學生上臺來和我合作完成。我說生字,學生用鼠標點這個生字,如果學生讀對了,這個生字下面的小樹葉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一次獎勵學生讀得好。師生互動後,再生生互動,合作完“我說我對”的遊戲。(2)、這個遊戲的名稱是“神祕口袋”。

多媒體出示同學們的好朋友丁丁,丁丁對大家說:“大家還認識我嗎?我給大家帶來了神祕的禮物,你想知道是什麼嗎?那就快來摸摸看。”丁丁的話說完後,老師舉起神祕口袋,請兩組學生上來摸。學生摸到的是鉛筆形狀的書籤,上面寫有本課要人是的生字,學生想要得到這個禮物,就要讀準這個生字的字音。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裏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4、用。

“培養創造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天能得到這樣廣泛的重視,與創造性意義的拓展和崇尚有密切聯繫。創造性可以表現在人所從事的任何活動之中,人無論做什麼,都應以創造性的態度或精神去做,這種態度和精神是根植於人的本性特性中,創造能力不但包括創新的精神與意識,還包括將新的觀念轉成爲具體的事物的能力,所以新的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應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地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要培養學生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綜合性、探索性學習,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教學這個環節時,學生對來參加聚會的小動物都很喜歡。有的學生說:“老師,我麼們還喜歡別的小動物,它們爲什麼不來參加聚會。”我就趕緊說:“是呀,還有好多的小動物想來參加聚會,同學們我們怎樣請這些小動物來呢?”學生紛紛討論,最後選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自己來編寫一首新的“數字歌”,把同學們喜歡的小動物都請來。然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模板進行創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提高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三、學法。

學生主要運用的學習方法有:自主探究法、觀察法、遊戲法、談話法等。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指引下一一進行。

四、教學活動過程。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語文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本着這個基本理念,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環節:欣賞導入。

《數字歌》說課設計 說課稿專題,本站有更多關於說課稿,說課稿方面的作文。

我運用課件創設情景,製作了精美的動物聚會的場面,再配以動聽逼真的音樂,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了動物王國中,融入到課件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想要去弄明白聚會時到底來了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動手操作去數一數,把數出的結果和同位相互交流交流,再在全班集體交流並找會讀的同學教讀數量詞。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展。這樣一個原本由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輕鬆活潑的完成了。

第二環節:課文學習。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識字量要求很高。一年級學生要掌握漢字900個。而漢字由於音、形脫節、字型多,結構複雜,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多,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整合,尤其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課件,學生可以通過課件自由選擇學習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數字歌》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有11個,量多字難記。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了階梯式識字環節。

1、學生自己藉助計算機朗讀課文,特別是課文中變紅的字,多讀幾遍,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只要用鼠標點擊一下,電腦就會教給學生正確的讀音。

2、同學間教學跟讀課文,繼續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3、出現單獨變紅的字,讓學生認讀。

4、師生合作指讀變紅的字。

5、生生互動檢查變紅的字掌握了沒有。

這樣幾步下來,學生對本節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基本上都掌握了,輕鬆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第三環節:識字遊戲。

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所學的生字。

1、我說我對。

2、神祕口袋。

第四環節:拓展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我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體現自主學習的平臺。

如果你喜歡把更多的小動物請到兒歌中來,你可以續編兒歌。如果你想和更多的生字交朋友,你可以讀老師爲你提供的新兒歌。在新兒歌重你可以認識更多的生字朋友。

於是整節課在激情起伏的情景下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創作的美好感受和遊戲學習的樂趣,並在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創造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省編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爲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2.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5.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爲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

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爲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纔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閱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說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與《學羿》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兩篇文言文,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啓示。本單元的學習目的之一在於引導學生讀書和蒐集資料,讀懂課文內容,從中感悟人生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啓示。《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爲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雙方各持一詞,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事的態度。

  二、教學主題:

目標明晰的閱讀教學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列子、孔子,引導閱讀《論語》、《列子》。

3、瞭解先秦諸子,激發學生讀古文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1、讀懂並背誦課文

2、引讀《論語》、《列子》及先秦諸子經典名句

  五、設計思路及意圖:

1、讀古文,識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在於讀。因此在設計中,設計了三讀課文。一讀課文,讀正確。在此環節通過學生由讀環節讓學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讀自悟,通過教師檢查讀來糾正字音讀正確,通過教師師範讀來引導學生讀出情感,最後通過齊讀來鞏固初讀效果,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二讀課文,讀明白。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交流,師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來釋疑、激趣,讓課堂充滿古韻、古韻,爲本次文言文的學習激發情趣,讓學生對文言文充滿興趣。三讀課文,能背誦。誦讀向來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當堂中落實的效果會更佳。在課堂上運用動作記憶法,男女學生比賽法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熱愛背誦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一節好課不單單在於讀。竇桂梅老師曾說過,一節好課,應當“有文字、有文學、有文化”,因此在整個課堂中又穿插了文字、文學、文化方面的點滴內容,以充實課堂。如“辯”與“辯”的區分,古時“子”概念,“四書”的介紹等。與此同時,在引導學生學文的同時,引導學生識人,通過小練筆“從兩小兒身上,你學到了什麼?”與“辯論孔子究竟是智還是不智?”這兩個教學環節,來引導學生客觀認識兩小兒與孔子,並從中有所感悟。

2、學而思,思而辯,長當今智慧。

《兩小兒辯日》是《文言文兩則》中其中的第二則,第一則是孟子的《學弈》。《學弈》寫的是兩個人跟隨全國最擅長下棋的弈秋學下棋,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結果大不相同。旨在告訴人們學習、做事應當一心一意才能成功的道理。因此爲了承接上一則文言文,在本則中也體現學習的思想與方法,那就是要大膽質疑、敢於發表見解,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展開辯論,辨別是非對錯。因此,在本課中,安排了讀論語中名句的環節,用錯字引導學生質疑老師,展開“孔子究竟是智還是不智?”的辯論,就是旨在引導學生要學習兩小兒敢於質疑孔子、質疑權威的精神,並從中增長智慧。

文本並不是單一的存在,在課堂教學中應儘量開闊學生視野,開放心態,開發學生思維,建立大語文觀。有人說“要把全世界當教科書,而是不把教科書當世界。”生活處處皆語文,因此在本節課末,安排了朗讀先前諸子的經典名句的環節,意味着本次課程不是結束,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的開始。在作業題中,也佈置了蒐集

“諸子百家的經典名句並背誦”和聽視頻《易中天讀先秦諸子》環節,意在爲學生的初中文言文學習做好鋪墊,以及自己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打開一扇大門。

  六、教學準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參考《中華上千五百年》、《論語》、《先秦諸子》等有關書籍。

2、瞭解孔子,熟讀《論語》中的有關語句。

  七、教學過程:

(一)、引讀《論語》,談話導入:

1、出示課件,學生齊讀《論語》中語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既檢查學生預習準備情況,營造學習氛圍,同時又爲後文的學習首次鋪墊)

2、簡要介紹孔子、《論語》及《大學》、《中庸》、《孟子》。出示課件:

(1)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被後人推崇爲儒家學派創始人,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作成《論語》。與其最爲卓出的衣鉢繼承者孟子統稱爲“孔孟”。

(2)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3、過渡:按我們的共同價值觀來認爲,孔子應該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大聖人,還有人認爲孔子不夠智慧,知識不夠豐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小故事,看看孔子究竟是不是一個明智之人?(引導學生在課中質疑,與課文精神相符合,爲文章再次鋪墊)

4、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區分“辨”與“辯”。(師故意板書“辨”字,引導學生糾錯,區分“辯”與“辨”,同時培養學生質疑精神,爲後文學習第三次鋪墊)

5、簡要介紹列子。談“子”。(“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男子的尊稱)

出示課件:

列子,名列禦寇,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不求名利,清靜修道。《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典籍,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後學著作的彙編。全書八章,140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共有神話、語言故事120多個。其寓言故事,如《黃帝神遊》、《寓言故事》、《夸父逐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都選自此書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它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

(二)、學習課文,背誦課文。

1、一讀古文,讀正確。

(1)生自由讀,教師巡堂,瞭解學生自讀情況。

(2)生檢查讀,用開火車方式請三名學生讀,教師及時糾正字音。

(3)師示範讀,讀出古文的韻律美,營造古文學習氛圍。

(4)生齊聲讀,鞏固初讀效果。

2、二讀古文,讀明白。

(1)小組合作討論,結合註釋:每一段的意思是什麼?

(2)檢查交流合作學習情況,師請小組代表彙報學習結果,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句意,簡要複述故事。

(3)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師讀旁白,學生分成兩大組扮演兩小兒。

(4)學生分小組合作演課文,上臺演故事。

3、三讀古文,能背誦。

(1)師教給背書方法,如分段背誦法,段段串連法,動作記憶法等,師示範背誦。

(2)學生自背,挑選代表比賽背誦。

(三)、讀古人古事,長當今智慧。

1、練筆:從兩小兒身上,你學習到了什麼?

(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來,如善於觀察、大膽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向聖人求教,說話有理有據)

2、辯論:孔子究竟是“多智”還是“不智”呢?

(旨在培養學生思辯、質疑的精神,從中學習孔子的謙虛、實事求是、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敢於挑戰權威,虛心學習的精神,並全面認識孔子)

3、讀古人經典名句。出示課件,學生齊讀老子、孟子、子思等人的經典名句。

(四)、佈置作業

1、必做題:

上網查閱資料或請教師長,判斷兩小兒的說法究竟誰對誰錯?

2、選做題:

(1)蒐集諸子百家的資料,背誦自己喜歡的經典名句。

(2)感興趣的同學觀看視頻《易中天讀先秦諸子》。

教學板書:

兩小兒辯日

讀古文,識古人,看千古趣事

學而思,思而辯,長當今智慧

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們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荷葉 母親》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荷葉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親情爲主題,歌頌人間濃濃的親情.它是一篇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生動場景所感動,而聯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抒發了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快樂;心中的雨來了,只有母親,纔是子女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抒寫親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動人心絃,容易引起共鳴,它們不僅能喚醒學習者的切身體驗,還能以情感爲依託)使學習者更加深入地瞭解作者的心境,從而促進語文知識的獲得和語言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根據這篇散文詩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感人至深的親情;藉助音樂,提高散文詩的朗讀能力.(《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

(2)培養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學習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有自主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⑵,師生同賞,同析,同悟,同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人間至愛的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熱愛,親近文學.(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價值觀和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⑴,體味散文詩的思想感情,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⑵,聯繫生活,細緻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說教法

(一)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時原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因材施教.

心理特點:七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是對外界事物比較好奇,對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親近感,再加上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已經感受到文學的魅力,開始對文學產生了親近的慾望.但是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時間相對比較缺乏,很難養成較科學的閱讀方法,再加上年齡比較小,閱歷比較少,所以進入感悟,欣賞層次比較低,表達自己閱讀感受的能力比較差.

知識能力狀況:本課爲散文詩,在這以前已學習過部分詩歌,對詩歌已有了初步的鑑賞能力,爲本課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同時,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有助於理解詩歌的繪畫美.

(二)教學方法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徹底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方法非常重要;結合本課特點及學生實際,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情景創設法:爲學生創設具體的情感氛圍,爲理解詩歌的情感打下基礎(課前的歌曲《母親》,及詩歌朗讀的背景配樂).

朗讀法:學生朗讀與點評相結合 (不但訓練和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通過點評培養了朗讀欣賞能力.)

討論法: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突破重難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採用教具:多媒體

三:說學法

葉聖陶 先生曾說過:"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爲本,因學論教,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正確引導.

品讀法:"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中悟悟中讀,走進詩文情感.(《新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階段目標二閱讀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合作探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質疑,探討研究,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階段目標: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切身體驗法:由詩中情感聯繫自身的體驗,深入理解詩歌主題(《新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階段目標二閱讀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學法設計目的:通過學生的主體閱讀體會,達成對文本思想感情的領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碰撞心得,質疑並初步解決疑難,最後的成果彙報和教師適時的點撥達成對文本主旨的昇華——走進文本的感悟爲走出文本獲得自我情感的體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好的爲學生結合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化別人的文字爲自己所用提供了平臺

四:說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喚起學生的審美需求

用閻維文演唱的《母親》渲染氣氛,出示歌詞,撥動學生情感,創設情境.

(歌詞裏寫的生活細節:拿新書包.打花雨傘.擦淚花等能使學生產生共鳴,爲下一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歌詞如詩行排列,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詩與歌的聯姻.)

師:這首歌歌頌了什麼 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親情,母愛也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子裏就會涌現出許多關母愛的語句,請同學們交流蒐集的有關母愛的語句.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師:是的,一次回眸,一個撫摸,每一個平凡的動作都會牽動爲人子女的情思,今天 我們來學習冰心的深情之作——《荷葉母親》.

二, 簡介《繁星 春水》及作者.(多媒體出示,突出"母愛,童真,自然")出示課題

三, 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 ,感知

找出本文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詞.

(煩悶→不適意→散盡→感動)

2,配樂讀體會情感的變化:教師泛讀一部分,然後指導學生朗讀,分角色或男女生

(通過自己的配樂範讀和指導學生配樂朗誦,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讓學生在愉悅溫馨的學習氛圍中提升審美情感的陶冶.讓學生在柔和的音樂氛圍地帶動下,細細體味母親那涓涓細流卻又連綿不斷地愛)

3.對老師,學生朗讀進行點評

四,自主閱讀,小組合作:

(一):用筆圈點勾畫作者四次看紅蓮的心情,環境,紅蓮的表現,分別用〈〉,(),[]表示,並通過小組合作:把自己最喜歡的一處讀給組內聽,教師進行指導.

(二)引導學生對課文一些精彩的語段及詞句作賞析,揣摩,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內涵和無窮魅力

A,在 "雨中荷葉護花"這一極富詩情畫意卻又感人至深的語段上,引導學生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象徵"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涵,品味"傾側","勇敢慈憐"等詞表現出一種什麼樣的情趣.通過指導學生仔細揣摩作者在用詞遣句方面的功力,體味的意境美.有意識地引導,點撥,讓學生在鑑賞語言的過程中, 提高語言理解能力,深刻體會作品的內蘊美,通過對美的形象的感受,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去領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義和美學價值,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趣.

B,動情的朗讀最後一節,與之前朗讀形成對比,釋疑"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心中的雨點"指什麼 (人生的挫折,困難)要求學生聯繫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和從中體會到的感情,再次出示課前《母親》歌詞,產生共鳴.

(看到風雨中的荷葉勇敢的呵護紅蓮,作者聯想到女兒對母親的一臉,母親對女兒的呵護.這一幅"荷葉護蓮圖"深深的感動了作者,作者在心底裏呼喚母親的呵護,並非不想獨立於世,而是因爲母愛永遠是最偉大的力量源泉)

六,拓展延伸

師:本詩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我們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母親的愛.

(學生試寫,老師指導)

生1:母親的傘,我是傘下的孩子.

生2:母親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親是挺拔的樹,我是樹上的果兒.

生4:母親是燈塔,我是夜航的船兒

…….

課堂小結:冰心的這篇《荷葉 母親》猶如平靜的春水裏繁星的倒影,晶瑩璀璨,而又耐人尋味.她以"荷葉"爲題,託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母愛的頌歌.希望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夠獲得一把欣賞研讀詩歌的'金鑰匙.同時,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祝天下所有的母親平安,幸福。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說明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沒有按照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採用了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介紹了蘇州園林異中之同的整體特徵,使讀者隨着作者那讚賞和眷戀的筆觸領略了人工營造的優美園林所體現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根據教材編輯意圖,初中第四冊的閱讀教學,主要是聯繫生活,着重培養閱讀說明文的能力。而作爲本單元的重點課文的《蘇州園林》,編者把它編排在單元之首,起了承前啓後的作用。因爲說明文這種體裁學生在初一時就已接觸過。(如初中第二冊第三單元)所以,對於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又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它對本冊的第二單元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因此,從教材的編排位置來看,它體現了循序漸進、學以致用的教學規律,從而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爲初二的學生,已完成了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與過渡,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正逐漸形成,說明文已學過一個單元,有了一定的說明文語感,同時也初步掌握了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如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等,但仍需繼續加強鞏固提高。據此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的要求,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A、掌握生字詞。B、整體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C、理清思路,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說明順序。D、掌握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E、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2、能力目標:A、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B、培養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賞析品味文章、段落、語句的能力。3、德育目標:A、引導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主要特色,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祖國秀美園林、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B、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3、教學重難點:《蘇州園林》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它介紹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情況,而是所有園林的共同特色,所以,它不像一般介紹某個地方的說明文那樣按照遊覽的路線進行敘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礎上從全局到局部,從大的顯眼的事物到小的不顯眼的事物,分項進行敘述。據此,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說明順序。

由於本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同時他是蘇州人,對蘇州懷有深厚的感情,這從他曾說過的“想童年時常與窗侶嬉遊,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兩句中就可知曉,正因如此,他才寫出《蘇州園林》這樣極富特徵而又語言生動的文章。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輔相成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作爲老師,必須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蘇州園林》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讀,所以應採用“誦讀法”,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在品味探究中,我準備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學習,懂得發現問題,然後採用“探究學習法”,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的學習方法,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結構,並稍加點撥在閱讀和仿寫中學會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從而學寫簡單的說明文。

此外,蘇州園林之美,聞名全國,譽滿世界。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藉助課件將一幅幅蘇州園林的美景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直觀感,便於理解課文。同時,根據課文內容和初二學生的能力、水平,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圈點評析,幫助學生找出中心句、說明方法等,引導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多角度地訓練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養成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確定以下學法指導:A、預習課文的方法。B、朗讀文章的方法。C、質疑的方法。D、賞析品味語言的方法。

對於本課的教學時數,擬兩課時完成。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1、激趣導入:先讓學生與我一齊背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背完問:“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兒的景色嗎?”明確:杭州西湖。然後再飽含激情地說以下的話:同學們,如果有一個地方能囊括天下的美;如果可以在那個地方見到江南大才子文徵明的工巧設計;如果這個地方可以融精緻優雅、簡潔古樸、落落大方於一體;如果可以在這裏看到奇山異石、深壑邃洞、天然清秀、明淨深幽——那麼,這個地方會是哪裏呢?(稍停頓時一下,讓學生猜一猜。)對,一定是蘇州園林。確實,蘇州園林之景,如詩如畫,無不令人心向神往。讓我們一起走進《蘇州園林》,跟隨葉聖陶先生去領略那蘇州園林醉人的勝景吧!(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蘇州園林的美景,課件一)(這一導語的設計,以優美的語言描繪蘇州園林,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蘇州園林的嚮往之情,從而使學生愉快而主動地走進文章的畫面中。)

2、板書課題、作者,然後讓學生介紹所瞭解的作者的情況和寫作背景。(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因爲初一時已接觸過葉聖陶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那麼讓學生介紹作者,應不是難事,如忘記,可適當提醒。)

3、抽查學生掌握生字詞情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有助於積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請學生說說學習說明文應從哪幾方面入手?明確:說明對象及特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的語言等。

(二)、自主學習,內容呈現,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讀準字音。

2、以導遊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比一比看誰複述得最好,不能複述的地方做上記號,別人複述時注意聽。學生複述後,教師應點評,多鼓勵,少批評。

3、朗讀課文,注意語感、讀書的節奏、感情的抒發。

(三)合作學習,師生互動:

1、讓學生找出概括蘇州園林的共同點的句子和各段落的中心句。

2、請學生將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討論研析,教師巡視給予點撥引導。

3、學生畫出描寫蘇州園林 美景的語句,共同欣賞。

(四)探究學習:

1、蘇州園林給作者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2、蘇州園林有什麼整體特徵?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3、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蘇州園林?

4、劃出3—9自然段的中心句,想想與前文有何密切關聯?

5、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築聯繫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築,或以園林建築印證繪畫原理,請圈出本文有“圖畫”之意的詞,然後再試從課文中找出幾處例子加以簡要說明。

(五)賞析品味語言:

1、完成練習二,讓學生懂得寫說明用詞既要準確,又要生動。

2、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並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六)質疑:

愛因斯坦說:“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本題就是要讓學生各抒已見,獨立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牆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一句中的“蔓延着”與“薔薇木香”搭配不當。

(七)小結:

1、讓學生說說通過本課的學習收穫。(葉聖陶先生說過:“得法於課內,收益於課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收穫,那麼他們也就懂得了學有所得的道理。)

2、教師小結見板書。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徵,說明順序合理,說明得當,既突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點,結構又顯得清晰有序,實在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顯示了葉聖陶先生駕馭複雜事物的非凡筆力。希望同學們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借鑑作者說明的技藝,力求學以致用。(板書的設計意在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抓住事物特徵說明事物,再現總分的結構形式。)

(八)遷移訓練:鞏固知識,學以致用。

出示課件四:

1、仿句訓練:“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講究……講究……講究……總之,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要求:仿照本段,利用總分總的格式寫一段話,要求分說用一組排比句。

2、運用你所學過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簡單介紹你經常使用的一種文具,要求說出它的特點。

(九)作業:課後查找有關中國園林的圖片和資料或文章,共同交流欣賞。

附板書: 蘇州園林

亭臺軒榭的佈局 (分) (總) (分) 角落的修飾

假山池沼的配合 圖畫美 門窗的圖案

花草樹木的映襯 (主) (特點)(次) 色調的處理

近景遠景的層次 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