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你一定會聽見的語文教學反思

你一定會聽見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一、教學設計

你一定會聽見的語文教學反思

(一)教學對象分析

大部分初二的學生對大自然的觀察、用心感受生活不夠,思想較貧乏,寫作時感到無事可寫、無感可發。因此,本課的學習,着重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用心感受生活的思維、習慣。此外,教師將根據初二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通過設計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教學形式與教學環節,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教材分析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路。課文的語言較生動形象、活潑優美,但學生較難做到品味語言的美。因此,結合課文特點,通過閱讀、朗讀,讓學生體會語言之美,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

1.理清作者的思路,提高閱讀分析的能力。

2.學會篩選關鍵詞語,初步感知精美的語言。

3.學會清晰明白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用心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四)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的思路,主要抓住描寫“無聲”部分。

2.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五)教學難點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六)教學方法

1.延伸拓展法。聯類引申,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學有所用。

2.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啓發,共同完成問題的探究。

二、教學反思

1.吃透教材

蘇霍姆林斯基曾舉過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的案例:他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開課,課後有人請教他,到底花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教師回答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纔是我們教師真正應該效法的地方。一位老師說:“一個好老師首先應該成爲一個學習者,走出職業的孤獨感,向天地山水的百態學習,其次纔是教書。”教師自己要吃透教材,能自由駕馭教材,聯繫實際,做到深入淺出,方能真正向學生傳授知識。

2.靈活處理生成問題

在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預設課堂是一回事,生成的問題又是另一回事。一成不變的教學預案實施,勢必讓學生循規蹈矩,使課堂死氣沉沉。如學生提出問題:“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三種是不是有聲音呢?這顯然屬於預設之外的環節。我知道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在文章中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這時,教師的反映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考。因而我對學生的評判做了適當延緩,即在學生直接質疑或答疑之後,應該留有一定的時間,因爲這不僅作用於這個學生,也會觸發其他學生思考。充足的時間既可以加大思維撞擊的廣度,更可以加深思維撞擊的深度,只有學生的思維不斷撞擊,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3.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這堂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於“對話”的狀態,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課堂上也出現了小插曲,在讓一位學生朗讀並說出喜歡的原因時,該生可能平時學習的態度不是很端正,因此,當時很不情願地念課文,這時,我靈機一動,掉轉頭,笑着問全班:“大家滿意嗎?”同學們都笑着回答:“不滿意!”我再問:“怎麼辦呢?”這時,還沒等其他同學回答,該生立即很認真而且也出色地朗讀並陳述了理由。

可見,在知識的建構中,“學習環境要被鼓勵,在這種環境中,學生纔有更多的機會向其他的人提出問題,這不僅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思想和理論解釋,而且激發了團體成員的學習熱情和行爲動機,從而也鞏固了大家對環境的解釋水平。”

4.我還十分注重傾聽,然後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如在品味詞句的環節,有些同學在詞語搭配方面還沒掌握好,我即時引導,給予糾正。

5.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上課時間的考慮,我最後還安排了一個小遊戲,把課堂氣氛帶入高潮。

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爲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如準備時對課件是否能完好地顯示的檢測方面做得不夠;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還有待加強等等。同時,在整個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成員的相互啓發使得這堂課更爲完善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