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走月亮》教學設計

《走月亮》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教學目標

《走月亮》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感受作者的無限快樂。

2.進行寓情於景的寫法教學,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感受作者的無限快樂。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描寫體現景物特點的寫法,學習作者寓情於景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入題:“我”和阿媽走月亮,“我們”走過了村莊,走過了溪邊,走過了田埂。文章一句“我和阿媽走月亮”貫穿全文,使文章成爲一個整體。讀讀這篇文章,看看作者在走月亮時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怎樣通過景物描寫來體現“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的。

設計意圖:

總結上節課的內容,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景物描寫,體會“我”與母親之間濃濃的親情。

  二、精讀感悟,品味人物情感

1.品析:走過村莊。

第1~3自然段寫“我”和阿媽走月亮,走到村莊。請同學們讀一下,看看“我們”在走月亮的過程中看到了什麼?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三個自然段。

(2)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並讓學生給出評價。

(3)學生默讀這三個自然段,找出與景物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

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①課文中寫的月光下的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預設:月光籠罩下的點蒼山、村頭的大青樹以及大道和小路,讓我們感受到月光下的村莊是那麼靜謐,那麼美麗,那麼令人嚮往。

②作者在寫這些景物的時候,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學生讀第2自然段,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師總結:這段文字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這句話,從遠到近,描寫了月光下的山、樹、路,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2.品析:走過溪邊。

在“走過村莊”的時候,作者看到了月光下的山、樹、路,那麼在“走過溪邊”的時候作者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我們來看看第4自然段。首先請同學們認真朗讀第4自然段。

(1)課件出示問題,指名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

1.走過溪邊,“我”看到了哪些景物?

2.這一自然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除了現實描寫,作者還想到了什麼?

(2)學生再默讀第4自然段,用三角符號把景物標出來,把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畫出來,並註明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3)老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

師總結:在溪水邊,“我們”聞到了香味,看到了白色的.鵝卵石,看到了小水塘,看到了小水塘裏面的月亮。我們來看看這句話(課件同時出示句子: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這是一個擬人句,“抱”字既寫出了小水塘中月亮的狀態,又充滿了感情,因而非常生動。

除了現實描寫,作者還進行了回憶。這裏的每個景物都隱藏着阿媽辛勤勞作的身影。通過景物描寫和回憶,體現了“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表達出“我”對阿媽深深的愛。

3.品析:過田埂。

在溪邊,“我們”聞到了花香,看到了小水塘。那麼,在田埂上,“我們”又會看到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讀第6自然段,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

在寫走過田埂的內容時,作者爲什麼先介紹修路?這部分描寫了什麼內容?從作者的回憶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最喜歡哪句話?用橫線畫出來。

(1)學生朗讀第6自然段。

(2)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流利、正確、有感情。

(3)默讀第6自然段,思考並完成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4)指名學生髮言,其他學生給出評價。

師總結:先介紹修路,體現民風的淳樸。這段文字先寫了秋蟲、夜鳥、魚兒,接着描寫了果園裏碩果累累的景象,然後詳細描寫了稻田,回憶了過去在稻田的有趣活動,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風景、生活的熱愛。一句“我們採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更是體現了作者對家人深深的愛。

“溝水汩汩,很滿意地響着”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水流的“滿意”,更是體現自己的滿意,表達出作者對家鄉景色的喜愛之情。

“稻穗低垂着頭,稻田像一塊月光鍍亮的銀毯”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低垂着頭”形象地寫出了稻穗的飽滿,預示着今年又是豐收年;“鍍亮的銀毯”寫出了月光下稻田的顏色、質地以及給人的感覺。想象一下,這是一幅多麼美的畫面呀!

4.品讀第四部分:走月亮給“我”的感受。

“我”和阿媽不止一次走月亮,也不知走過了多少地方,那麼,走月亮的過程中,“我”有怎樣的感受呢?請閱讀第8~9自然段,思考並回答問題:

課件出示:

這兩個自然段寫了哪些內容?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學生自由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2)指名讀,看誰讀得富有感情。

(3)默讀這一部分,完成練習,老師巡視指導並指名回答。

師總結:此處寫阿媽講故事、靜靜地走,雖然平靜,但是卻充滿了溫馨和愛。作者更是通過“月亮牽着小星星”來比喻母親和自己此時的情景,表現出自己和母親之間濃濃的親情。四個“走過……”的連用構成了排比,這個排比句詳細描寫了走月亮走過的地方,體現出村莊夜晚景色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走月亮的喜愛。(板書:與阿媽濃濃的親情,“我”的幸福與快樂)

設計意圖:

仔細品讀每一部分的重點詞句,有助於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也引導學生學習抓住細節描寫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三、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1.學生再讀課文,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教師在與學生梳理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本文抓住細節描寫來體現景物特點的寫法,如第4自然段中,作者抓住月光下的小水塘倒映出月亮這一景象,寫出了月色的美麗。

設計意圖:

以本課爲載體,引導學生學習通過細節描寫體現景物特點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將其應用於習作中,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四、拓展練習

1.查找並背誦有關月亮的詩歌

2.景物描寫習作練習:用一段話描寫月光下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