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五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課文後3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課文圍繞着“科利亞的木匣”寫了哪些內容?

二、研讀課文,感悟語言

1、仔細讀讀“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1)圈一圈這句話中描寫動作的詞。

(2)科利亞爲什麼要這樣做?

回讀句子:木匣裏盛着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3)從這些動詞,你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讀讀。

(1)仔細找一找,這裏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2)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麼?

三、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1、讀課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到木匣之後有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引導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並討論:科利亞當時在想什麼?

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2、科利亞是怎麼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四、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1、討論第一種可能性:

(1)讀課文,找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後與小夥伴們的對話。

出示對話:夥伴們說:“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2)讀一讀,想一想,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找到什麼依據?

小結: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2、討論第二種可能性:

(1)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裏,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2)讀讀這兩句,想一想媽媽用的是什麼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數步法)

小結:從媽媽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數步法是管用的。

3、討論第三種可能性:

(1)挖的方向有沒有搞錯?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2)“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麼?(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4、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裏呢?找到寫科利亞一家離家出走的句子:

(2)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同桌互相討論)

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五、結合生活,深化道理。

過渡:科利亞通過自己的分析,想出了辦法,找到了心愛的小木匣,他是多麼的高興,我們一起讀讀最後1小節。

(1)聯繫上文,說說你理解了科利亞受到的啓發嗎?

(2)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的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

六、佈置作業

根據學生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爲題。

學生小練筆。

七、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木匣 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後)挖木匣 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小學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理解世界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學的東西很多,而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提供給他們的學習“菜單”不能不經過精心的篩選。要選擇那些最利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材料,最利於實現預習目標的材料來學習探究。在認真鑽研教材後,我依據課文寫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啓示這條線索,抓住三個點來教學:“埋”,“第一次挖”,“第二次挖及啓示”。語文學習是講究效率的,語文學習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避免使整篇文章來講字詞的瑣碎分析講解,突顯了重點。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二篇課文。這個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往往也就不同。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啓發的順序記敘。課文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學情分析:

《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作者通過一個故事,告訴讀者一個道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事物都會變化,我們做事情的方法也要變化。課文描述的故事脈絡清晰,學生能通過閱讀大致弄懂。但是課文蘊含的道理,以及怎麼從敘事中領悟道理進而明白通過敘事來講述道理這種文章體裁,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理解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着情況的變化採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學習課文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啓發?教學難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協助學生在理清句羣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讓我們走進蘇聯作家左琴科的故事裏,去理解一個也愛動腦筋的孩子,板書:科利亞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個小木匣,可喜歡了,板書:木匣指導寫法、讀音。

你認爲木匣什麼樣?科利亞的木匣究竟有什麼奧妙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科利亞圍繞木匣做了些什麼?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2、你能用一句話把這三個內容連在一起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這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先埋木匣,再挖木匣,並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的故事。

【設計意圖: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於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的它內涵和中心,把握文本。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對全課的學習非常重要。】

(三)、品讀感悟,明白道理

1、埋木匣

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科利亞的世界吧,請同學們認真讀1—3段,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

(1)指名讀,哪些詞語寫出了科利亞的動作?請你用“”標上。

監控:放、蓋、踩、撒

【設計意圖:邊讀邊畫,不但能培養孩子自主讀書、認真讀書的好習慣,而且培養孩子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爲今後的學習打下來良好基礎。】

(2)再讀,注意這些表示動作的詞。想一想:科利亞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同學們再讀讀,邊讀邊想想。你能夠選其中的一個動作來說一說。(數十步:因爲科利亞只會數到十,爲了以後能挖木匣;用腳踩實是爲了讓土平整,就像沒有挖過一樣,這樣敵人就不容易發現;撒上一層細沙是爲了:不讓敵人發現。)

追問:你從他的這個動作感受到科利亞做事怎麼樣?這是一個怎樣的科利亞?

監控:多麼聰明,做事多麼細心,考慮很周到。

(3)讓我們把我們感受到的送到句子中吧。(齊讀)

【設計意圖:三年級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準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教學中,應儘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體會課文的情感因素。使用角色轉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不由自主地被捲入到文本的情感中,產生共鳴,逐步昇華爲自己的情感。】

過渡:從你們的朗讀中我又一次感受到科利亞的聰明、認真。科利亞爲什麼這麼認真的、小心的埋木匣?

(4)學習第三節,理解科利亞爲什麼要埋木匣

①、自由讀第三段思考:科利亞爲什麼要把木匣埋起來呢?

監控:敵人他們的村子來了了;

他們一家人要到外地去躲避東西帶不走;

他看到媽媽把大箱子埋在了離家門口三十步的地方。

②再仔細讀讀這幾句話,想一想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繫。你能用上“因爲??所以??”說說前一句和後一句之間的'聯繫嗎?

③、這小木匣裏到底裝些什麼?

原來,小木匣裏裝了這麼多小玩意,什麼都有,句子中哪個詞是這個意思?

這些好玩的小玩意兒,對於五歲的科利亞來說,那可都是(),這個小木匣也能夠稱作他的(寶匣)

難怪科利亞埋木匣時那樣認真、小心,這可都是他的寶貝呀,就讓我們帶着這份喜愛,和科利亞一起埋下小木匣吧。(讀埋木匣的句子)

【設計意圖: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兩個重點句中的重點詞來理解,讓學生體會到木匣對科利亞的重要和科利亞埋木匣時的認真,爲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2、挖木匣

過渡:科利亞埋好了木匣後,跟隨家人遠離故土,來到了喀山城,這個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這個千多個日日夜夜裏,科利亞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他的家鄉,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曾給他帶來多少歡樂的小木屋,尤其讓他惦念的是他心愛的——小木匣。四年的衛國戰爭終於結束了,回到家鄉的科利亞多麼想()

⑴默讀4—12自然段,畫出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幾次?

①出示:(第一次挖的句子)

A仔細讀讀這句,這裏用的最多的是哪個字?

B從這五個“挖”字中,你讀懂了什麼?

監控:焦急的心情

C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練習讀——指名讀。

【設計理念: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怎樣適當地使用動作詞,以達到效果。】

過渡:師創情景領讀此句。是的,任憑科利亞怎樣挖,結果卻是沒挖到,此時的科利亞放棄了嗎?他又是怎樣做的?

②科利亞在想什麼?

A疏導學生思考:科利亞當時在想什麼?讓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展開討論。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種:(出示)

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課件演示)

B和同桌交流,科利亞是怎樣排除前三種可能的?

創設情境,老師採訪科利亞。

科利亞,你的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吧?

科利亞,算術不管用了吧?科利亞,你到屋子後邊挖吧?

【設計意圖:學習挖木匣,對比兩次挖的不同,學生易於理解。採訪小科利亞,通過讀書讓學生理解科利亞的話,並轉述出來,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在採訪中相機對學生實行指導。】

過渡: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裏呢?找到寫他們離家出走的句子:

C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同桌互相討論)課件出示示意圖

【設計理念:體現多種形式解讀文本,實行深度對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數學知識,借用課件畫線段圖代表步子,協助他們理解科利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性。】

3、明白道理

過渡:教師引讀第12自然段。

①捧着心愛的小木匣,科利亞可高興了,他更高興的是什麼?指名讀1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