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選擇這篇課文,首先是被課文內容所感動。文中的老婦人對青年人的幫助不正是我們這些爲人師者應該學習的教育之道嗎?《唯一的聽衆》講了一位音樂學院的老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故意裝聾對一個琴藝糟糕、差點喪失自信的青年人進行鼓勵、幫助,從而使他成長爲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

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爲的變化,二是老婦人的語言,通過這兩條線表現出老婦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表達出“我”對老人這與衆不同的幫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在梳理課文內容之後,我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從一個音樂“白癡”成長爲一個小提琴手,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蹟?學生馬上說是老婦人。然後我讓學生找出描寫老婦人言語的句子,想想老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些話的',“我”聽後又有怎樣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體會,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再讓學生思考:除了有特色的語言描寫之外,還有人物的什麼描寫?學生自然說是神態描寫,然後抓住有特色的三次神態描寫,進一步領悟老婦人的品質,讓學生在品讀這幾個句子的同時將“我”的心理變化和行爲的變化穿插其間。其實這是課文的難點,在今天的教學中我覺得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他們能夠聯繫上下文去體會這種平靜的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第一次那平靜的眼神是鼓勵,第二次平靜的眼神從鼓勵到更多的是讚美,第三次平靜的眼神彷彿是深深的潭水,這眼神中包含着更多的東西,在理解這層含義時需要有前兩次的情感鋪墊,我不斷地啓發學生去發現老人那細微的動作,“手指悄悄打着節奏”等,還有那省略號和我心理的變化,通過這些鋪墊學生讀到文字背後的東西,都有了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解讀,這眼神包含着對我的愛、對我的讚美、對我的鼓勵、對我點滴進步的高興、對我的期望……這一句句話從他們的嘴裏迸出,讓我看到思維的火花在碰撞。在此時我又順勢進行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髮揮想像,描寫一段老人的心理活動: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的時候,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當我每天都在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這一練習使學生對老人“平靜”眼神的解讀到達了情感上的再一次提升,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老人“平靜”眼神背後無聲的力量和老人那顆偉大的心。

但是課堂永遠充滿了遺憾,反思課堂,值得商榷、亟須改正的地方也有很多:

1、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

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語氣不夠到位。

2、感悟不夠。

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夠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爲粗淺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衆”的角色。

3、課堂上語文味的體現。

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自主朗讀品悟,並安排了句式轉化的訓練,省略號的補白,小練筆,但是由於課堂容量較大,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寫,只是匆匆說一說過場,這一工具性體現得就不夠了。

課後在 許多老師的點撥幫助下,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文教學中學生實踐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麼樣的課,學生都必須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樣,也不是蜻蜓點水,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學有所獲,學有所長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一夜的工作》是何其芳寫的《回憶周恩來同志》中的節選,安排在了第三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內容很簡單,但是裏面的含義卻是深刻的,由於學生對周恩來同志也比較熟悉,所以課文的學習不是很困難,而且其間的情感也很容易用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用朗讀的方式呈現出來。整節課從視頻入手,進而以自讀要求爲抓手,從文章的兩個方面:生活儉樸、工作勞苦進行學習。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把握得很準確,因此到後來的對周恩來的認識由剛開始的簡單到深刻,由一般的情感到產生崇敬之情。尤其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們的一顆善良的心,後面的拓展部分,我自己感覺到自己的聲音已經有些哽咽了,但是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孩子們卻已經深深的沉入到了整個文本的'學習中,很多孩子眼睛已經溼潤,說明他們已經對文本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藉此機會,我讓孩子們就本節課的內容寫了小練筆,從今天的小練筆來看,真的是太好了!

針對這一節課也讓我想到了很多,學生地學習在很大一方面是一種情感的昇華,同時也是一種人格的再教育,不僅僅是我們文本的學習,而且也是我們作爲教師的,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真心的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在自己學習的生涯上有一個突飛猛進的進步!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這節課中,我通過緊扣戲劇衝突,揣摩“潛臺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繼而挖掘文本資源,認識中國的“和”文化。課前重視學生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讀通、讀準、讀懂,爲上課打好基礎。課中啓發誘導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思、樂想、樂說。

第一幕的教學主要抓戲劇衝突,這是閱讀劇本的關鍵。我拋出一個問題:“藺相如與韓勃在討論什麼問題?”學生很容易就瞭解到一個信息,即“韓勃認爲藺相如怕廉頗,而藺相如自己卻堅持說不怕”,這就是戲劇衝突。我帶領學生緊扣這個衝突,深入文本,揣摩臺詞,引出“和爲貴”這一個中心。

第二幕的教學通過研究廉頗是怎樣請罪的,抓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描寫,體會到廉頗請罪是誠心誠意的.,藺相如也是真心原諒廉頗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誠,纔有了負荊請罪這樣好的結局。

整堂課上下來,雖然是流暢的,學生也是投入的,但朗讀不夠,如果能指導朗讀,借朗讀來體會品質、昇華情感,學生的心與課堂就更融洽了!我本來計劃學完後分組表演,覺得在排練時學生就會再讀,讀中、演中品味人物內涵,可學生確是笑聲不斷,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注課堂,反思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愛上課堂。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成功之處:在感受松鼠可愛的一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從而準確地把握了文本,走進了作者,與作者進行了心靈的對話。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自我感覺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講的還是過多,過細,過詳,以至於閱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沒有太大的'區別。

改進措施: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把平時學過的方法自覺的加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我遇到了以下問題:

1.教學應當是“預設與生成相益得彰”的:

但在教學中,我只顧着講教學設計步步爲營地進行實施,對教學現場學生提出的一些疑問,以及產生的認識和感悟,沒有做到及時捕捉,只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地點到,甚至忽略不計,沒有使之成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更沒有被用作新的生成資源。

2.“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由於學生基礎的差異,知識水平和思考角度不同,對於這個問題的感悟也就處在不同的層次上,但是,我拘泥於尋求惟一的答案——魯迅先生是一個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人,缺乏敏銳的洞察和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沒有真正把“以學生爲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行動中去。

因爲上述原因,本課的教學顯得教條而不靈動。

其實,課堂上即時呈現的動態生成資源是格外可貴的,因爲它反映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以上的生成資源面前,倘若能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根據學生的不同感悟,組織教學,學生不才能不但讀懂、悟透,而且更有興趣,課堂也會更有活力,更具生命氣息。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永遠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應變能力,鍛鍊教學智慧,增強教學技藝和魅力。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作爲一名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節好課,一節大家都認可的成功課。而作爲一名語文教師,面對內涵豐富、可操作性極強的語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會更強烈一些。面對講完的《山中訪友》一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點。現將自己教完這篇課文後的反思如下:

一、課堂構建了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

課堂上我靠自己洋溢出來的激情,親切到位的鼓勵性語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願意、樂意與老師交流。在我的積極引導下,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各種方式,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深入,而且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這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新課改教學理念。

二、感悟語言,注重寫作方法的'傳授

本課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與聯想,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將靜態的事物寫活了。在講課的過程中,我便注重了這種寫作方法的傳授。如:分析“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學生知道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體現了瀑布流水所產生的聲音渾厚、響亮的特點。我以這句爲例,我讓學生明白了,描寫事物不管運用什麼修辭都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同時使用修辭也可以讓文章生動、形象、有韻味。

教學這篇課文,學生們較有收穫,他們是快樂的。但課堂還有很多不盡完美之處,比如,有些環節間的過渡不自然,課堂評價激勵性不強,沒能很好地照顧到學困生。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取長補短,讓自己不斷的成長。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讀課文。全文語言樸實,以小昆蟲爲線索,先寫“我”發現小高探親回島時帶回了一隻裝了蝴蝶之類小昆蟲的紙箱,暈船時他把紙箱緊緊地抱在懷裏。接着寫“我”參加戰士們的嘗瓜會,聽到了關於西瓜的不平凡的經歷,看到了戰士們嘗瓜時的喜悅。最後寫第二天天亮時,“我”看見一隻小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它那對彩色的翅膀。文章篇末點題。文中還巧妙地運用插敘的敘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來歷,使得故事更加生動,讓戰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躍然紙上。

教學本文時,在多讀多思、重感悟的理念指導下,我採用層層剝筍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引向深處,這不僅是閱讀課文的需要,更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品質的`需要。只有培養了學生能思、深思、善思的好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纔算是成功的,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得到提高,略讀教學才真正將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有效的遷移。最後,我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展彩色翅,抒心中情,讓學生放飛想像如今寶石島情景,深刻感悟邊防戰士們愛島建島、熱愛祖國的情感。讓學生領悟課題“彩色翅膀”的雙重涵義,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成功之處: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本着讓學生多讀,在讀中體會的思想出發,在教學中多出設計了讓學生自主讀文,自主探究,以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

不足之處:

在教學進行中,學生初讀課文時對課文理解的`並不好,教師指導讀文不夠到位,也應該是教師備課尤其是備學生這一環節上不夠,致使教師提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學生只是低頭沉思,而不能主動回答問題。

再教設計

利用教材資源,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補白,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花邊餃子裏的愛》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小時候媽媽給我包“花邊餃子”和長大後,“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的故事,表達了母子之間相互關愛的深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一位學生閱讀文章時,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們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教學本文時,除了考慮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想讓學生上一課,有一得,還想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更深一步感悟作品中蘊含的深情,更想讓學生真正走進作者內心,真切體會到這人間深情。

回顧這節課,自己感到比較滿意的是:

1、教學中目標明確,板塊清晰——“發現愛,尋找愛,分享愛”,且層層遞進。

2、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標,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學、自品、自悟,同時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同桌交流、四人小組交流。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孩子,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第二個板塊是全文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重點字詞,通過比較進一步感悟作品深情。這也爲學生寫作練習埋下伏筆,引導學生學會在自己的文中中運用“重點字詞”來表達個人情感。課堂上,有些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震驚,他不但學會體會重點詞語,還自己找出與原文中相近的字詞,進行更換作比較,以加深對比,突出原文字詞的好。

3、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後,還要學着將學生“拉”出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文本——站在制高點,縱觀全文,找感受、收穫。最後學以致用——學習課文的寫法,抓住關鍵自己體會;學會作者體驗生活中的愛,並嘗試彙報這愛。

在課堂上,由於自身素質還未成熟,在孩子體會精彩之處,卻被自己輕易的放棄。比如:學生找到文中一個“討”字,感受到兒子非常的孝順,是想盡一切辦法在讓母親開心。由於當時的慌亂無措,我僅僅是讓學生一起帶着孝順之心再讀了文句就匆匆而過了。沒有給孩子做到恰當合理的評價。

從執教本課的全過程來看,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教學上的差距,對文本的理解還沒有上升的“質”的飛躍,解析教材的能力還亟待提高。總之,今後我會更加努力,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11月3日,我在金城鎮中心小學六(1)班執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小草和大樹》。課後,工作室全體成員,集中評課。執教此課,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個課例,組織工作室成員評議,使大家在評議中展現各自的語文教學思想、課堂藝術觀點,以便使這一嶄新的團隊,在相互的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增加相互瞭解,增進對“書香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理解。

課後,自我反思如下:六(1)班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文,已養成習慣。自主學習效果較好,課文朗讀、字詞學習,基本達成教學目標。課堂上,經過思辨和論,學生對本文“小草”、“大樹”的內涵理解準確,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聯繫的認識有了深化。在此基礎上,讀寫結合的滲透,有所實現。然而,該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尚存形式化的刻板傾向,尤其表現於開卷之後,抓主要內容、抓要點的意識不清晰,方法不嫺熟,以致於降低了對文本內涵理解的深度,淡漠了對作者謀篇佈局之匠心的體悟。因此,教案設計雖然試圖抓住課文的核心問題披文入境,解讀文本,體悟內涵,展開語言訓練,但是,由於“預設”離開了學生的`實際,還是沒能產生“靈動”的實效。此課,對“書香課程”思想指導下的文本解讀、簡約處理教材等方面有獨到之處,但至少相對於六(1)班學生目前的實際水平,要求之高還是過於理想化了。

評課時,大家從教材處理、教學環節設計、語言文字訓練、教者課堂表現等多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展開了討論。雖然大家初次“碰撞”,出言滿含“禮貌”的謹慎,但大家交流的坦誠,對教學的較真仍然表露無遺。由此可見,工作室成員個個後勁十足,大有發展的希望。但是,有一點值得重視和深思:大家的評議,基本建立在學生當前閱讀量有限的閱讀水平狀態,對學生大量閱讀之後,語言文字水平可能呈現的靈動狀態缺乏足夠的認識。爲此,將來的研討,有兩個重點工作急待上馬:開展“書香課程”的理論研修;儘快在各自班級開展實質性的大量閱讀。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1、課前收集資料,創設學習情境

因爲剛開學,學生的時間比較充裕,我就佈置他們查閱了一些有關大自然的圖片資料,還讓有條件的學生將圖片打印出來,貼在四周,爲學生營造出置身於大自然中的情境。

2、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上課伊始,我出示了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在學生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板書課題《山中訪友》,隨即提問:“看到課題,你有什麼疑惑?”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趕緊道出了心中的疑團。所以,當我叫他們自由閱讀課文,解開謎團時,他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3、拓展想象空間,領悟作者感受

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學生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課樹都在望着我”這兩句時,我就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猜想它們當時可能在交流些什麼內容呢?“朋友,你好!你最近好嗎?”“見到你真高興,謝謝你又來看我們了。”------老朋友見面後的親切感學生們完全的體會到了;在講授作者把自己與樹相融的那一部分時,我來朗讀,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把自己當成作者然後談感受。聽完後,一位學生滿臉興奮的告訴我:“老師,我感覺我就是一棵樹,我的腳正在向地下張,我的手臂上好像長出了許多枝葉,我都頭髮似乎也要豎起來了------真的,我真的感覺到了!”看着他們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學生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我們應該創設各種情境,讓他們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揮。

4、有感情朗讀背誦,昇華感情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積累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熟讀成誦,方能積累語言。我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逐步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美。比如:在講授第五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分角色、分小組反覆朗讀、表演,體會作者與“朋友”之間的親切與深厚的感情,學生的興致很高,體會也很深。就這樣學生通過朗讀,認識了大自然的朋友;通過自由品讀、研讀分析,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尊重、熱愛、感激等,同時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淨化了心靈。

美中不足的是,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未完成。還有,這次學習活動如果不在課堂上,而是真正帶着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讓學生目睹到真實的自然景物,放飛想象的翅膀,與大自然促膝長談,我想,這次學習活動會更好,學生對美的品味會更深刻。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shy;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shy;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shy;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我小結說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這時我拋出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繪出我的外貌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shy;?shy;”這時我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班裏的同學,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讓沒有見到我班同學的人,也能通過同學的描寫認識他!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船長》選自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說。作品筆墨集中,情節感人,通過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後鎮定自若,成功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脫險,自已卻屹立在船長的崗位上,隨着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表現了他臨危不懼、忠於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

全文猶如一曲生命的讚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讓學生也能沉浸文本中,體悟雨果動情的筆下哈爾威船長的偉大靈魂呢?結合學生實際,我擬定了第一課時的目標設想:藉助課前學生蒐集的資料,初步瞭解“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學會7個生字,理清文章脈絡;感悟危難關頭人們的.慌亂,爲體會船長哈爾威的鎮定自若、忠於職守做好鋪墊。

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一節課下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若還有時間的話,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而我在課堂上對生字詞語浪費的時間較多,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有點不足,對學生理解課文造成了困難。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它體現文本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學科的本色應該是學習語言,讓學生從文本中體味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文字語言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達到真、純、實、活的簡簡單單的語文教學境界。如在執教小學課文《詹天佑》一課中,就有所體現。

教學片斷一

師:同學們打開書。課文中的這些生字都認識嗎?大聲地把這些生字讀給同位聽。讀不好的互相提個醒。

(黑板出現:傑出、阻撓、要挾、藐視、馬虎、大概、差不多)

師:這些詞,誰想讀一讀。指生讀要挾的挾,藐視的藐的讀音,指導讀好。又在黑板上寫出嘲笑、輕視指生讀

師:真好,都讀對了。知道要挾是什麼意思嗎?

生:威脅,拿着重要的事情或東西脅迫對方,在這裏是帝國主義利用清政府腐敗無能的弱點,強迫清政府答應他們的要求。

師:對,藐視你又怎麼理解呢?

生:帝國主義打心底裏看不起中國清政府。

師:說得好。我們再讀一遍。

評析:

字、詞學習要貫穿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始終,但是年級不同,字詞學習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這需要根據教材及學生的情況而定。小學課文《詹天佑》是一篇描寫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依然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在學習中我們首先要理解貫穿文中的一些字詞。抓住並挖出能體現當時社會環境的詞,便於更好地體會愛國工程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主持修築鐵路的。這樣,學生學得輕鬆、紮實,也讓學生從課始就能感到文字和背景是相聯繫的,使語文課的語文味開始就顯山露水。

教學片斷二

出示問題:指名讀詹天佑在怎樣的情況下開始修築京張鐵路的,又是如何修築的,找出詞、句來讀讀。

師:誰願意說?

生:帝國主義的要挾、嘲笑,還有國人的殷殷期盼

師:真好!還有嗎?

生:詹天佑還想:不想讓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要爲中國人爭一口氣。

師:對,爲中國人爭氣。他是怎樣主持修築的呢?

生:詹天佑很認真,很嚴謹

師:繼續

生:我從不能有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不應該出自工程技術人員之口,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

師:面對困難,詹天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

生:他設計出中部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

師:多麼傑出,多麼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呀!

評析:

語文教學的實質是實現人與文本的內在交流。一節語文課主要就是看學生與文本是否在對話,還有這種對話是否深刻。並把複雜的內容,由抓詞、句的理解而變得簡單明瞭使冗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將學生學習定格在淺易明瞭的基調上,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今天教學完了小學課文《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一種愉快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久違了的感覺真好!

《 詹天佑 》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學生自學後畫一畫就有一些困難。人字形線路圖確實是很難畫,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內動手畫一畫。把個小組畫好的畫交流展示,大家評一評,在讀一讀相關內容,師生共同完成這個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適當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對人物的認識只是侷限在體會出人物的愛國與傑出,沒有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的更大範圍。

2、 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於放鬆,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時因爲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

3、 在教學中,學生的朗讀從始之終沒有得到重視。

我只是重視了重點語句的各種形式、各種目的的讀。對於學完全文的讀,重視得不夠,對非重點內容的讀,重視的也不夠。沒有充分利用讀這一形式,助學生更好的連貫全文。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也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