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裏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着意刻畫了背的細節,並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並要把這種優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一.我這次採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以老師的講授爲主。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但還是作爲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實行,這與新課改的精神是違背的,也是不科學的。在課堂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文言文好學嗎?喜歡學嗎?”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不好學,不喜歡”。我想這是學生心裏真正的呼聲,但是我們教師卻是經常忽略了他們的心聲,依然按照我們自己的意念來教學。這裏面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才是最關鍵的,要讓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這樣我們的教學就算是達到了“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在課堂上,我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導語的設計,圖片的展示,提出一些問題,講一些故事,對學生的回答積極肯定等等。但還是覺得這樣不夠,因爲一旦涉及到知識點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爲我無法讓知識點的.講授變得更爲生動,更爲形象,我想這是我個人的問題。

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爲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裏面的樂趣,因爲他們纔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於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儘量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生命生命》是臺北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再教本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本組課文中的《觸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兩篇文章,已經有了對生命的一些認識。源於對《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樂觀面對”和《永生的眼睛》一文“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感悟,因此教學本課採用“聽──尋──悟──背”四個板塊,以達到“在讀中思索,在悟中昇華”的效果,從而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這節課的目標擬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標2和目標3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4、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

從教學過程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

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爲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並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積累好詞佳句作儲備。整節課,書聲朗朗,讀味十足。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無論是自讀自悟,還是小組合作,教師只是作爲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作“圈點批註法”“小組合作探究”“規定答題句式”等方式,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儘管本節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爲:

1、教師有些地方的啓發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

2、教師因侷限於備課時的框架,爲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

3、教學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探討有“貼標籤”之嫌。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儘量避免以上問題,準備從這幾方面入手:

1、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備學生,並且儘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的狀況。

2、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思維。

反思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爲教學服務,本着教書育人的宗旨,我會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盡最大能力彌補“教學這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自9月開學到現在快兩個月了,爲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校組織了抽測考試。抽測使我對前一段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大致的掌握,優點有,但暴露出的問題卻更多,現把問題總結如下:

一、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在語文考試時,我正在監考,在巡視的過程中,就發現很多學生對於錯別字改錯不行,很少能全部改對;給出意思寫出成語,成語知道但是字不對;不認真審題,就憑經驗答題,結果文不對題;對於名句的填空更是不行,學生都會背誦,但是字卻不對,如“老驥伏櫪”寫成“老雞福力”、“老雞服厲”這樣的笑話。

二、文言文的掌握似是而非。

解釋重要的實詞虛詞時,不按規則答題,通假字不寫通什麼直接寫意思;還有一些不全面,像現代文一樣有意思,但是不標準,不全面。翻譯句子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翻譯不全面。

三、現代文閱讀很多題不會做。

從文中找原句作答的,學生或者找不着句子、或者把一段都答上;對於文章主題的理解學生更是不會,只知道把文章內容概括一下,而不知道提升;拓展性的問題、聯繫自己的問題談談,不會聯繫自己。

四、作文書寫成問題,卷面很不整潔;標點符號不會用:有的學生通篇都不加標點,有的用點來表示,有的只有到一段的結尾採用一個句號,其他都是逗號。段落學生也不會用:有的學生通篇一個自然段,有的兩個自然段,分段不合理;有的學生作文中心不明確,爲了湊足字數,而去拼湊文章;不寫自己的事,抒發自己的真情,很多都是把小學作文選上的文章內容再現,有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都是重複的;學生的語言是很大的問題,很多學生語言都不通順,即使能把意思表達出來,語句又不通順。

通過總結,我進一步反思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課改有形而無質。來到這裏學習課改,看見孟老師用的很好,就跟着學,到目前爲止,我都只是學習了形,雖然形也沒有到位,但是內在的質上根本就沒有學到。

其次,小組建設還不行。小組的構建,只是在形上具備了,但是小組內在的建設還沒有成型。學生雖然也在合作,但是並沒有完全落實“機會均等,弱者優先”,學習差的沒有完全參與,學習好的也沒有帶動督促好。再次,小組學習有了表面的.熱鬧,但是知識的掌握沒有落實好。上課回答問題時,小組內都爭先恐後的,不會的問會的,暫時學會了,說完就忘了,沒有真正掌握好。甚至是僅僅把自己小組的問題掌握了,其他的問題拋棄了。

再次,學生的習慣養成不好。這一屆學生底子本來就不是很好,從小學到現在一直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雖然到初中後進行了養成教育,但是很多還沒有改過來,也有些出現反覆,學習習慣很差,不會就不會,也不會主動去學。最後,就是我的檢查落實沒有到位。很多時候都佈置下去了,寄希望與課代表、小組長,沒有及時的檢查與反饋,以至於學生認識到什麼都無所謂,也就不當回事了。

除此之外,可能還存在着其他問題,我會先落實上面發現的問題,逐漸解決,有條不紊的繼續下去。把課改落實到實處,真正構建高效課堂。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今年教七年級,讓我這個原來對新課程投入不深的人,終於進入了新課程的大門,應該說,我是滿懷信心與希望,因爲在我原來的理解中,新課程的課堂是由學生自主的課堂,教師只要作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了,那教師不是很輕鬆?聽了一些公開課,感覺也是如此,課堂上氣氛是非常活躍,教師講的也不多,學生自己探究,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重點問題,不是說“三個臭皮匠,頂得上一個諸葛亮”嗎?何況我們有那麼多的“臭皮匠”。所以,課前我的準備可是非常輕鬆的。

帶着這種想法,我進入了課堂。我們七年級第一課是《在山的那邊》,第一堂課,我讓學生讀課文,由於先聽了課文的錄音,所以學生朗讀也很投入,這一步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滿意。接下來,就進入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環節了,我請學生先自己仔細閱讀課文,然後將自己有疑問的內容寫在紙上,學生都很認真地完成了,接着,我請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剛纔小組四位同學提出的疑問,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不能的,就等下全班討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非常熱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該是答疑了,課前我準備了好多比較重要的問題,就等學生提出來了,我以爲學生再厲害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我就請學生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的手舉了起來,我嚇了一跳,那麼多的問題?首先,我請了一位叫陸婷的女同學,她提的第一個問題就讓我吃驚不小,她問:“老師,既然說這是一首新詩,那新詩的奠基者是誰?”這個問題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腦子飛快地轉着,終於我也不是太確定地告訴她應該是郭沫若。學生的這一下可將我嚇了一跳,心中不由地暗叫僥倖。接下來的問題更使我感到學生了不起,那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問題是朱暉提出的:“詩中的山象徵了困難險阻,那我們知道比山更可怕的多的是,比如非洲的原始森林,還有沼澤,還有許許多多,把他們比作困難不是更可以看出克服困難的艱鉅嗎?”我不禁豎起拇指,說:“這問題水平真高。”朱暉笑了,同學們也投以敬佩的目光,而此時的我倒有點爲難了,我該如何回答呢?是否就讓學生自己討論?我決定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趁這時間我自己準備一下,要講得讓學生服氣。

學生你七嘴八舌地說着自己的見解,最後,我總結了,我說:“我們可以用剛纔的非洲原始森林、沼澤等來象徵困難,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山更熟悉更切近我們的生活。用山來象徵困難可以讓我們更好理解。”看到學生都不由自主地點點頭,我也舒心地笑了。我意猶未盡地請同學們再來提問,可學生居然說他們的問題都解決了,我不僅有點傻了,這樣的話,我如何將我要給他們講的內容講給他們聽那?我原來以爲學生總有解決不了的。這可怎麼辦?我靈機一動:“下面請同學將你們小組討論的,你們以爲很重要的、或者你們覺得解決得最得意的問題展示出來,讓老師和大家見識一下好嗎?”這一下,可熱鬧了,一隻隻手舉了起來,各組同學爭先恐後地要求發言,結果真的將重要的問題都解決了,這下我的目的達到了。

通過這堂課,我徹底改變了原來對新課程的看法,現在我知道其實新課程對於教師的要求是高得不得了,有時我們開玩笑說,新課程需要我們教師每人都是全才,每人都是百科全書,確實如此,現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遇到的許多問題,在原來的傳統教學中是不可能出現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充電,積累,這樣才能擔負起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教育的責任。以前老說教師應該是一瓶水,現在,我覺得我必須是浩瀚的大海。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這是第二遍講雨的四季,相比第一遍問題式教學,這次採用學生讀文本,自己提出問題的方式更好。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文章,讀準字音,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其實這是預習環節的內容,然後直接將文章的字詞讀讀寫寫。第二,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文本,整體感知,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這一環節中學生都能說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請學生大聲朗讀第一段,並對第一段提出疑問。當我話音剛落,已經有學生提出了問題,“爲什麼作者要用她”“雨給作者什麼樣的形象和記憶”。

當學生提出問題後讓學生自己去解答,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都能答出來。第二個問題學生說這個需要從全文找答案。於是又接着從第二段開始讀。這樣讓學生讀文章、提問題、解答問題。這種方式我第一次實施,確實耗費了時間,但是學生收穫豐富是最重要的。通過學生朗讀——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但是我做的有很多不足,引導還不到位,自己的引導作用發揮不理想。所以今後的教學科研沿用這樣的方式,但是一定要充分研讀教材,備課充分,才能更好地應對課堂生成的問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敘事散文。在整節課的設計中,我緊緊圍繞中心來安排設計環節,由整體感知莎莉文老師的三件事,到對人物形象的挖掘,以及對文中海倫.凱勒精神品質的探究,情感的體驗,都在力求實現教學目標中的`三維目標。並把教學的重點安排在體會文章的思想意義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上的薰陶。本節課的容量很大,爲了在45分鐘之內完成教學任務,我以“是誰創造了奇蹟”爲切入點,安排了環節。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莎莉文老師的愛心和富有藝術的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在字裏行間品味了海倫對莎莉文老師深厚的情感,感受到了海倫堅毅的精神。但本節課也有很多的遺憾。課文篇幅很長,雖然在課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但是在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感悟情感時,學生對於文本的探究還是不夠深入。我想,在問題的設置上,還應該更明瞭,透徹一些,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在課上還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文本,在字裏行間感悟人物和情感。把朗讀貫穿在教學當中,在反覆的誦讀中完成對文本的剖析。

另外,在教師課堂用語上,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對學生的回答不應該苛求和老師的答案一樣,應該尊重學生的解讀,做適當的引導。每一次新的嘗試,都會讓我又一次重新審視自己。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上,我會繼續用心探索,爭取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爲精品。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以後在這方面要多努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上課前我認真備課,認真督促引導學生預習,基本上做到了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學法。雖然課後聽課的教師和領導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但我還是認真做了反思。

本節課的優點主要有:

一、導入生動有趣。我首先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入話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又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與本文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課堂形式多樣,師生雙邊活動積極。本節課我主要採取教師引導爲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爲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訓練了他們快速閱讀能力和篩選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主要有:

一、重難點不夠突出。

二、課堂問題設置之間跨度較大,銜接不夠自然,沒有切實做到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給學生理解課文帶來難度。

三、課堂評價方式單一,只是教師自己給學生評價,沒有讓學生相互評價,抹煞了一部分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和積極性。

四、板書過於簡單,不利於爲學生今後複習提供線索。

今後改進措施:

一、課前反覆鑽研教材和課標,認真把握課堂重點難點,爭取以後課堂做到重難點突出。

二、認真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條理清晰,有條不紊。而且重難點突出,把教學的重點:“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真正落到了實處。

存在不足的.是:在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這句話時,我向孩子質疑:這句話給我們強調了哪兩種人生觀?生也如我預設的那樣回答:一種是積極的,另一種是消極的。教後才知,很多孩子都未必知道,人生觀是什麼。不能領悟到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而我當時如果能及時質疑:積極的人生觀指的是什麼?你能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嗎?消極的人生觀指的是什麼?你又能舉出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嗎?如此一來,就不怕孩子不理解句子中的內在含義了。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除了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還可以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這一過程的設計突出的特點是: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環節設計滲透情感,積極實踐“大語文”觀。開頭的歌曲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師生的朗讀,與文章形成一個整體,加強學生的感悟。

2.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鍛鍊。

運用朗讀複述、合作探究閱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內涵,再走出文本,聯繫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啓示。

3.問題的設計緊湊,扣住主題。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中,要適時點撥。在第二課時探究人物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緊扣中心,有梯度感,注重情感的.滲透。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發揮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缺點:

1.複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2.對人物的性格和心裏的把握不準確。

3.由於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出現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會因爲“我”的夥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麼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核心提示:詩詞賞析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性,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內容。在上完《雨霖鈴》後,我進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課教學中的所得所失。...

詩詞賞析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性,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內容。在上完《雨霖鈴》後,我進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課教學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詞作的內容把握和情感體驗爲重點,以誦讀、品味爲手段,以學生選曲吟唱爲能力提升的切入口,力圖通過意境的創設以和師生共同感悟達到預設情感體驗目標,同時把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主要設計了“重朗讀,抓意象,品語言,析手法,明感情”這五個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一些得失總結如下:

一、激趣環節:在課堂一開始我就以“黯然神傷者,唯離別也。”入題,要求學生說出以前學過的一些關於離別的詩歌,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認不識君”等等。這些詩句都是以前學過的,重新朗讀,既是一種很好的複習,又爲本課的創設作鋪墊。結果有的學生說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有的'學生說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堂氣氛活躍熱烈。

 二、朗讀環節: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以朗讀爲突破口,能較好的品味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讀一直是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讀讓學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體會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因此,我就以學生集體朗讀、個人朗讀、教師帶讀的方式來進行。.對於學生朗讀的指導,我不是硬性的示範,而是用提問啓發的方式來進行。我問學生“對長亭晚”,該如何劃分節奏;“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念”字是什麼意思?這時該怎麼讀才識合適的?“今宵酒醒何處?”既然是個問句,要不要停頓。學生很快的豁然開朗。

三、意象與語言環節:我先讓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詩中所用的意象,然後要求學生調動所學來分析意象,相當一部分同學表現得非常積極。如謝予舜同學解讀“寒蟬”,能夠把寒蟬的兩層內涵(一是透露季節是秋天,而是渲染悽清冷落的離別氛圍)分析得很到位。有的意象,學生能找出來,但是分析不好,這時我能用淺顯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解讀,如“驟雨”,我問學生下驟雨前,天氣怎樣,人的感覺如何,詩人寫驟雨是爲了什麼。有的意象是學生根本不會,如“千里煙波”,這時也是以老師引導爲主。

四、手法環節:這個環節的實現,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結合語言的講解。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動作神態細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設問,“年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虛寫等,這個環節的教學應該說是順暢的。

五、明情環節:很多學生都知道是“傷離別”,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古”二字。因此,我問學生“自古”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加這2個字,引導他們思考詩作的情感範疇。

六、修正作業:上課之前,我佈置了預習作業,上了課,尚有3分鐘,我要求學生自己修改預習的作業,看看那些地方是做錯的,要修改;哪些地方是寫的不夠的,要補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尚有一些我還沒有兼顧到的問題,比如:

1.詩詞的教學,向來要求以讀帶悟,要求教師一定不能只做客觀的引領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實的情感注入進課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課堂融爲一體,以自己的範讀來感染學生,但是由於教師本身的朗讀素質和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朗讀不夠充分,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這一點,作爲我的弊病,以後一定要加以改善。

2.在課堂上,儘管有學生的活動,但是大多以教師的引導爲主,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不夠充分,今後應給予更充分的時間,給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們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3.課堂上學生的鑑賞表達較少,因此我設計了修正作業的環節來補充。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本文是篇講讀課文,第一節課重點是複述故事情節,第二節課重點是學習文章的寫法,如環境的渲染、情節的鋪墊、心理的刻畫,細節的描寫,以及全篇文章的先敘事後抒情的行文結構。

此課,本人認爲在以下幾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是字詞的鞏固方面,學生在齊讀課文之後,我給了學生兩分鐘時間看文中註釋和課後“讀一讀,寫一寫”,接下來我迅速讓學生完成“同步訓練”中1、2題,搶佔時間,減少學生課外做“同步訓練”的時間。二是教學生如何進行復述時,我因時因地制宜,我先傳達一個意思給班長(本日恰好是星期五,在教室走廊我要班長告訴學生今天第七節課下課後周寄生和通學生可以回家,月寄生今天晚上由老師組織看電影,明天、後天由老師組織文體活動,所有學生趕到星期天晚自習。),這樣學生興趣大增,一下子明白了複述的重要性及其要點。三是在具體複述時,我一改以往由一人上講臺當着全面學生的面複述,我而是在組內面對面複述,這樣學生參與面大大擴大,真正形成了全員動起來的局面。

在教學時本人也有點困惑,教師有時一圈又一圈的提問,我們是否可以用試題的形式來讓學生來寫,因爲學生閱讀能力是否真正提高,最終要體現在答題能力的`高低上。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學生,他們課堂上非常活躍,老師的每個問題,他們總能迎刃而解似的,結果一到考試,閱讀得分卻相當低,如何提高這類學生的閱讀分數,本人真是有點困惑。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講授《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一文後,感觸頗深,我先通過設置現實生活中的兩個問題,來探求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爲讓學生充分認識本文主人公埋下了伏筆,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爲做人之本”。在引入課題,理解討論時,給學生上臺朗讀、講故事的機會,從而訓練了學生的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拓展、延伸課文時,我列舉了生活中各種關於金錢與誠信的.問題及案例加以引導,如:合同糾紛、商業信譽、產品的售後服務等,給學生一個各抒已見的機會,再加以正確引導,既勉勵學生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要保持誠信的優良品質,又讓學生明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也要有保護自己正當權利的意識。這樣,把課堂與廣闊的社會生活聯繫起來,真正做到“語文的外延就等於生活的外延”,生活處處皆語文,從而達到既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提高能力,又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維度目標。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因學生生在農村,見識少,膽子小,討論時不夠激烈,思維不夠活躍,在以後的教學中,將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要加強擴大學生閱讀面的指導,開闊學生視野,力求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中學生。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或許由於最近家裏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總是心情不好,每天沒有靜下心來備課。或者更確切的說,上課就是爲了應付學生。

看着學生上課時漫不經心的樣子,看到學生寫的日記,我越發的感覺到我的教學工作再也不能這樣應付下去了。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討厭我的課,我在學生心中就會沒有威望了。我的教學就會沒有成績了。想着想着我越來越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前的形式容不得我再去逃避了,我必需堅定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所以在週末,我認真準備新課,並且閱讀了一些課外書,準備了很好的課外拓展。或許人們對某事但做了充分準備,內心中就會有一種自信。星期一,上課我一改昨天嚴肅,面帶微笑,當我的小班長告訴班級某某學生犯錯誤時,我沒在大怒,而是淡淡的一笑。

等到上我語文時,我充滿自信的來到班級,我投入我所有的激情、熱情。引導學生創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因爲這篇課文學生在早讀時已經讀了好幾遍了。並且文章比較短。內容比較好理解。所以課上我沒有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而是直接進入文本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再讓其它小組的學生回答問題上。這樣學生就是在質疑、探究、交流中獲得共同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強,並且對問題理解[ ]也到位。在探究本課的寫法上同學們有了分歧。有的同學說運用的是對比,有的同學說運用的以小見大,託物言志的手法,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得出正確答案。看到同學們因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而赤的時候,看到他看他們的脣槍舌戰,我真的很開心。他們纔是真正在學習,青春的色彩在他們身上展現。我看到他們真的在追逐夢想。

在文章主旨及寫作手法探究完之後,我進行拓展。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踢三腳》意在告訴學生:我們在竭盡全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時,我們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還要富有智慧。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會過得更有價值意義。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終於領悟了這個道理。我爲了培養學生[ ]的思維能力,我選了幾個歇後語,讓同學們依據他們對詞義的理解,來接下句,有幾個理解能力強的學生真的.說了出來。看來我的學生還是很有潛力的。這一節課高潮不斷,學生的激情真的被我調動出來。老師對於學生的引路真是太重要。

老師認真的去準備每一節課,在瞭解學生的特點前提下,採取多種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纔會是有命力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纔會真正的有收穫的。課堂上有些時候看似老師做得是一些與教學毫無關係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對於提高學生的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看似無益的卻益處大大的。我們老師設計教學宗旨就是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讓學生在快樂在學到知識。這是一種很難做的事情,但是隻要我們肯於探索,我想我們會找到適合我們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就會有收穫的。有創新的課堂纔會有生命力。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着許多問題,老師拓展的部分學會是否真的理解了呢,對於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文章的重點是不是掌握了呢,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們是不是真的有收穫了呢?

通過這節課我又重新找到了自信,我知道我應該用更大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研究課本,採取更多方式達到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