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不懈地訓練及反覆的強調,使學生養成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本節課學生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好,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基本能口譯課文,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爲課堂上進行多種能力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具體授課過程中,又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創性融入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對一些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無關,但又不能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則留給學生自行探究,培養學生課後查找資料的習慣。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係。

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平等對話,探究氣氛濃郁,學生個性才能獲得發展,潛能才能得到開發。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縱橫馳騁,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中,除了強調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讚賞,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並能做到舉一反三。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課,但注意了各種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複述故事,談感想等。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較之過去的《再塑生命》選文,今天刪選後的這篇文章條理和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1.葉聖陶先生說,“打通了語言文字,這纔可以接觸及作者的心。”潛心會文,在品讀、琢磨、把玩文字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學生和作者的心靈相通,引起學習的共鳴,這是語文教學的要點。

所以如何讓健康的學生體會盲人海倫凱勒學習文字的的艱難,感受到學習生字以後的快樂,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

爲此,課上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我故作神祕,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我說,老師今天帶了一個非常好吃的巧克力,它是剛剛由韓國買回,他沒有漢語名,只有韓語名,它在韓語中發音是“馬西大”(讀音是瞎編的,課堂上最好準備一個真實的小禮物)。希望同學們不許偷看,閉緊眼睛,然後伸出一隻手,老師將會在大家手掌上拼寫這個韓語,如果你學會了書寫,那麼這個巧克力將屬於你。

學生們很興奮,個個精神抖擻。

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多多少少會能夠感受到一點海倫凱勒學習的困難和學後的喜悅。學生朗讀文中海倫凱勒這些心理描寫的句子,會引起學生更大的共鳴,學生更容易走進海倫凱勒的心理,對文字的品味更能觸動他們心靈。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寫法,寫一段自己喜悅的心理描寫。爲了避免學生書寫內容的單調,告之學生寫高興的心情最好不要出現“笑”這個詞,學會用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悅。

這篇文章在書寫人物內心活動方面表現的比較豐富,所以我認爲可以作爲一個教學點開展學習。

2.學生帶着對“莎莉文”老師飽含敬意之情朗讀課題《再塑生命的人》,這個環節也是挺有意思的,有利於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多年來,在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現代詩歌的教學一直處於邊緣化狀態。這種現象一則與現代詩歌在文學地位中的整體走弱有關,一則也是由於教師缺乏詩意構想,教學手段單一所致。現代詩歌本身具有寓意豐沛、曉暢明白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巧妙運思,詩化課堂,只有跳出傳統的技術解讀的窠臼,融教師之真情於其間,方能洞開現代詩歌學習的一片新天。我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一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中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巧借古詩品今詩,將濃郁的語文味植入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收穫頗多。下面是這堂課的兩個片段:

【片段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麼呢?……”在同學們誦讀一邊過後,我也深情地誦讀起來,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師:山那邊是什麼呢?

生:海!

師:是啊,白日依山盡,黃河……

生:入海流。

師:海上生明月,天涯……

生:共此時。

師:對,還有本冊書中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生: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師:是啊,多麼美的大海!多麼壯闊的胸襟!多麼悠遠的遐思啊!……可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我卻幾乎是哭着回來了,爲什麼呢?

生:──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師: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同學們,此刻請再次告訴我山那邊是什麼?

生:是山!”

師:不錯,黃河遠上白雲間……

生:一片孤城萬仞山。”

師:兩岸猿聲啼不住……

生: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萬重山、萬仞山橫在眼前,擋住了那個美麗、壯闊的大海,你會怎麼想?思考一下,寫下來。……

【片段二】

在詩的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插入了一段對自己親身經歷的介紹,繼續巧借古詩解讀今詩。

師:同學們,老師也有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那就是做一名幸福的語文教師。可你們知道要做一名教師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表達能力,通向講臺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那時我說話聲音小,還特別害羞,不少同學都給我潑涼水,說我上不了講臺,不是那塊料。幸虧在最苦悶彷徨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件法寶,是清代鄭燮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播放)同學們,你們認真讀一讀,試試能不能用課文裏面的詩句來翻譯它。

生1:“咬定青山不放鬆”就是“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生2:“立根原在破巖中”就是“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生3:“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來註解。

生4:“任爾東西南北風”是不是可以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師:那麼,阻擋着我們前進的風在哪裏?

生4:被信念凝成的海戰勝了!

師:好!好一個“被信念凝成的海戰勝了”!屈原詩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成長中的我們正需要這種執着追求的精神相伴前行,讓我們激情飽滿地再次誦讀課文《在山的那邊》!

這堂課由預設的以古詩爲輔助手段解讀課文到實際課堂生成的詩意與厚重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並且因古詩的加入,也使得學生對該課的形象化記憶有了一個立足點,今古對照,詩韻相協,實可謂“不薄今人愛古人”,對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大有裨益。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在上這一節課之前,我曾設想着用最簡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我想既然是古文,又是一則寓言,我就採用了“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透寓意”三大板塊來完成。怎樣讓學生能輕鬆讀懂字音、且又能“動”起來?我是這樣做的:先讓一名學生起來朗讀課文,然後讓其餘的學生指出需要糾正的字詞,老師再補充學生點不到的重點字詞,齊讀字詞,再齊讀下課文。這樣就完成了第一板塊。但在實施起來,能主動起來糾正字詞的只有兩名學生,我只能幫着提出其他的字詞,感覺學生對於這樣的糾正沒有激情。接着我讓他們劃分句子的節奏,先教學生劃分第一句,然後按方法再劃下去。這一小塊費了好多時間,導致下面的的“讀透寓意“這一板塊我只是淺點即止,沒有引導着學生深入體會。課後我也覺得這一小環節確實做得太多餘,指導老師們都認爲只要學生讀書沒有破句錯句就不必要去劃分節奏,我純粹是爲了劃節奏而去劃節奏。我覺得劃節奏這一小環節要是處理得合理,下面的教學我會做得好的。

“讀懂寓意”第二板塊,我採用了“合作交流”提出質疑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三條求助熱線“1、註釋或工具書2、同學3、小組長用紙條的方式記錄下來送交老師”來完成。我以爲學生通過註釋、工具書、同學和老師解決本文的文義應沒問題,但討論的時候,學生沒有熱情,漫不經心的,且交到我手裏明確需要解決的重點句子也沒多少,於是解決重點句子後,我滿懷信心,讓他們概據課文內容來弄個講故事比賽,適當加入一些表情及心理特徵等。但講故事這一環節弄不上去,當時我才明白原來他們對課文內容還不夠明白,一名女生上臺講後,男生沒人肯上來,當時時間也差不多了,這一環節就這樣被我忽忽帶過去了。一下子轉到了“讀透寓意”這一環節。因爲時間的關係,我只是讓一二名學生說說“禍福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能轉化嗎,是不是一定能相互轉化?”,並沒有深入去探討。

整節課下來,自己感覺很不爽,覺得哪個環節都銜接得非常彆扭,生硬,自己的語調沒有親和力,難讓學生走進狀態。總覺得學生有些放不開,或許是跟我引導的問題有關,或許也跟我個人魅力有關,或許…,總之,很困惑。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讀過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讚歌,本文是一篇詩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約寫於1928~1937年間。其風格較朱自清初期詩文有很大變化,沒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代之的是鮮明的新鮮格調和歡樂情緒。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意的筆調,細緻描繪了大地回春、春花爛漫、鳥鳴蜂飛蝶舞、細雨滋潤萬物、人們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讚美春的生機與活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裏辛勤勞作、奮勇向前,抒發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觀察細緻,描述生動真切,詩情畫意相融相合。

爲何不在語文課上描繪春天。歌唱春天呢:

於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引用繪畫,唱歌,名曲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學不僅用五彩畫筆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春天,還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像百花爭春、輕風唱春、煙雨潤春等;還有的同學唱《春天在哪裏》、《北國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聲》等。這樣通過學科整合,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去用心體味春天,達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會在同學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陣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本文節奏感強、具有音樂美感,教學重點應放在誦讀上,以讀帶賞,讀賞結合。

同時,課文內容較爲淺顯,適合互動、點撥式教學法,在點撥、互動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學會賞析寫景文,進而進行自主學習。告訴學生,一切的答案在你們那裏,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及答案,要讓學生感到,語文課不枯燥,也不難,自己也能夠進行分析,甚至總結出答案來。

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自讀、互動、研讀課文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

⒈課文寫了哪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

⒉按照小組進行分工,學生進行自讀,找出認爲非常好的句子,說說其妙處及作用。

⒊同組裏進行交流,形成共識。

⒋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讀仔細,不能停留在表面。

5、班級交流、互動。(教師加入討論,適時引導。並簡單板書。)

應該說學生的賞析和品味還算是很精彩的,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內心情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能賞析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求也不能墳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說明老師沒有引導好。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賞析,教會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學生之所以賞析不能深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讀得不夠,雖然一再強調誦讀,但學生自由讀一遍、分段輪讀一遍,就開始選擇賞析,學生對課文內容其實並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語句表面也不奇怪。

這次《春》一文的教學實踐,讓我堅信可以建立語文學科通向其他學科的互連網。語文作爲母語,作爲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其他學科的聯繫是非常密切的。課程改革機遇與挑戰並存,只要觀念轉變到位,教學實踐到位,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猶如春天般生機盎然。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爲憑藉,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一、試卷結構及命題特點。

試卷一共分爲三大部分,總分爲120分。第一部分爲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4分。第三部分爲寫作,半命題作文:一個的微笑,共50分。

綜合整套試卷,試題以新課標和中考考綱爲要求,以教材爲依據,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和實際能力運用,並進行恰當遷移。題目難度適中,對初一學生在前半學期語文素養的形成可作一個階段性檢測。

二、考情分析:一般。

三、試卷得失分分析。

在“選擇題”部分,下設13個小題,總分爲26分。第1-11小題主要對學生課堂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檢查,包括對字詞及拼音的書寫、對具體語境中詞語的理解、以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分率爲67%,失分最多的是第11小題。第11小題是選擇題,易錯點在選出“表述不正確”的一項,及對選項“《論語》的作者是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的明顯錯誤做出判斷。學生大多由於看題不認真,或是上課不認真,沒聽講才做錯。

在“非選擇題”部分,第19小題是對古詩文的背誦及默寫進行檢查,總分爲6分,所選爲課內常見名句,滿分率卻爲1.5%。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會背,但是容易寫錯字,不得分或者背不熟。

閱讀理解下設1篇課外閱讀,1篇課內閱讀,分別爲《面對秋陽》和《我的母親》,總分24分。這1篇課外閱讀,主要立足於原文,在原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感知,難度不高,得分率較高,爲80%;1篇課內閱讀,主要考察對中心語句的理解以及對字詞的理解和賞析,難度也不高,得分率較高,爲82%。

在“寫作”部分,總分爲50分。其爲半命題作文——一個___的微笑”,選該題的學生大多能把握寫作的中心。本次作文整體情況不甚滿意,能得到優分的學生比較少。從寫作實情分析,大部分學生寫作能力較差,不能認真審題。同時,一部分學生書寫不太工整,語言表達不流暢,結構思路不清晰。

四、存在問題分析。

1、基礎題失分的原因:

①學生上課不認真,沒有做好相關的預習和複習工作。

②學生對字、詞的掌握不紮實;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較差。

③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理解、運用和表達能力存在差異。

2、課外閱讀失分原因:

①學生缺乏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②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能力較差;

③有些學生雖然答題方向正確,但語言組織能力差,表達不簡潔,不明確。

3、作文存在問題:

①個別學生字數不足,書寫潦草,塗改較多;

②審題不到位,要麼立意不深,內容分散。

③有的學生開頭廢話一大堆,切題太慢。

④不能根據中心有效地選擇相對典型的材料。

⑤內容不夠具體,記流水賬的文章較多。

五、改進措施

1、注重基礎。重抓知識的落實,特別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理解、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2、要重視課內閱讀的教學,課外閱讀的拓展,閱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拓寬課外閱讀,儘量擴大閱讀面,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對規定閱讀的名著要作必要的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

3、紮實抓好寫作基本功訓練。結合單元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作文題目,儘量避免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學會觀察生活,表達生活,抒發真實情感。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能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準確、生動、得體的語言記敘所見所聞,表達所思所感,加強“記敘“能力的培養。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一、畫一畫: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並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孃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二、說一說: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說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說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後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說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說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同時,有的同學對以上同學的看法會有不同看法,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感染其他沒有發覺的學生。

如:《秋天的懷念》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位同學說,在媽媽離開後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時,我覺得作者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這就正如她的母親對子女那種純潔高尚,無私的感人摯深的母愛,也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聽了這個學生的獨到的見解,我很震驚,學生卻從讀文中感受到了,這也許就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所寄託的感情吧!

三、議一議:

讓學生透過母親爲兒子所作的小事進行討論: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母親的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學生自由表達,這一過程使學生母親對兒子那片真情,那份偉大無私的母愛再現學生心中。最後教師說:“又是一個深秋或清明節,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親’的墳前,你會對‘母親’說些什麼呢?”學生紛紛演說,真情流露,從而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本堂課教學,我個人認爲有滿意之處和不足之處:

一、滿意之處

1、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己自由地解讀文本,課堂上呈現出“我要閱讀”的主體興奮狀態,令人欣慰。

2、全班學生真正沉浸於文本,進行了一次文本細讀,而且讀出了文本中蘊含的人物思想、情感,與文本、作者進行了較深入的對話。

3、學生有些解讀超出了我的預見,生成點較多。

4、本課着眼點在於:(1)讀出文本背後 “空白、沉默、隱匿的東西”。(2)學習“文本細讀”的解讀方法。(3)感悟、體驗母愛的無私、博大、寬容、含蓄。後兩個內容在這節課上完整呈現。

二、不足之處:

1、從課的完整性上看,結尾時對“秋天的懷念”的題旨分析略顯不足,當然,如果留待下節課分析還是可以的。

2、生生間的對話還不夠,雖然也有生生間的正面交鋒,但限於時間,教師並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否則生成點會更多,也許更精彩。

3、當教學中遇到學生的生成影響教師的教學預設的時間、節奏和內容完成時,教師應該怎麼辦的問題。這節課裏也有幾處學生的生成頗有意思,但我顧慮時間不夠,中止了學生的發揮,雖覺得有理由,但仍覺遺憾。

以上爲本課的教學反思,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我的信念》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人生·理想信念”裏的一篇外國文章。因爲是翻譯過來的文章,而且篇幅比較長,一些字詞也不太好理解,學生可能因爲閱讀比較困難而失去興趣。

我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備課與教學過程中都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髮明一種自主學習的環境,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自身去發現,自身去考慮。並且強調合作與探究,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倡議集體智慧的互助與合作。使學生喜歡學習,勤於動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預習

《我的信念》是一篇譯文,在字詞上有一些難點,針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在課前做了充沛的預習,把一些自身可以解決的問題在課前就解決好。並且要求他們認真閱讀課文,帶着自身的問題來聽課。

學生經過充沛的預習,而且帶着問題來聽課,就比較有興趣。他們預習到了的內容,在老師講課提和時,他們就很興奮,因爲已經會了,就很願意在課堂上表示自身,表示自身預習的充沛和胸有成竹,學生也因此很有成績感。

二、講課

充沛利用“學生資源”。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議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推薦合作,老師則以“導”爲主。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是:

理解課文內容。

體會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品味平實而富於哲理的語言。

字詞局部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已經在預習時有了比較好的掌握,而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以和品位平實而富於哲理的語言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解決。

事實證明,學生在充沛預習的前提下,完全有能力自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且經過合作對一些難點做出比較完美的回答。我在講這堂課的時候,幾乎沒有提出具體問題,而是引導學生自身考慮。學生表示得非常出色,主體性得到了充沛的發揮,運用集體的力量把三個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而且是主動的,積極地,興高采烈的。

三、課件

課件製作必需貼近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視角動身,使他們更容易進入課堂情境,調動學社觀念的積極性。在導入局部,我的課件就從學生已知的幾位知名的大科學家的圖片開始,這幾位科學家的肖像和事蹟學生都非常熟悉,再引出居里夫人,學生很容易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的大腦就開始活躍,會主動地積極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

在協助學生整體感知時,播放聲情並茂的範讀課件,使學生浸潤在課文裏,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課文的美的多篇和感知中。

在完成“整體感知”,“品位語言”,“拓展延伸”等板塊中,課件簡明扼要,提綱挈領,不但節省了課堂上板書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很好的協助教師完成“引導”的目的。課堂上很多時間都是學生在自主的討論,合作,研究。課件打出了每一個板塊的方向和綱領,使學生在合作中既積極主動地考慮討論,又能抓住方向不至於迷失,討論跑題或流於形式。

四、點撥與評價

對於學生的發言,我注意傾聽。充沛維護學生獨特的視角,個性化的體驗,不以老師的經驗和所謂的“規範答案”來扼殺學生思維的火花。尊重學生的發言,從中發現閃光點並予以肯定。對於回答得非常出色的同學,還有一定的加分鼓勵。所以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質量都非常高。有的時候,兩個小組的意見起了牴觸,形成了激烈的爭辯,我並沒有對哪一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讓學生充沛發表各自的看法,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敏銳度。

我在課堂上一再強調,除了字有規範讀音和寫法,詞有固定的意思之外,很多問題都是沒有規範和固定的答案。每個學生都能從自身的發言中獲得信心,有了信心又促使他更有勇氣而且更善於考慮,形成良性循環。

在課後的反思中,我也意識到了自身還有很多缺乏之處。例如,如何結合學生基礎普遍較差的實際情況來體現新課程的全新理念。是否真正所到了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考慮。課堂上教師講授與學生小組合作的時間分配比例是否合適。如何使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更有效率和價值等等。

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摸索,虛心向前輩們學習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自身上課的水平。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裏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着意刻畫了背的細節,並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並要把這種優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真不敢相信,人世間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人。海倫凱勒出生19個月就因爲疾病而成爲盲聾啞殘疾人,她在莎莉文老師“愛的教育”之下,學會了讀書寫字,甚至還學會了說話。20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啞人。不僅如此,她還成爲著名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致力於救助殘疾人的事業,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並獲得了總統自由勳章。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竟然有如此耐心的老師——莎莉文老師。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完全靠自己的實踐摸索,極大的開啓了海倫凱勒的心智,並幫助她走向成功。收到億萬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奇蹟,在師愛和奮鬥中創造着。

《再塑生命》這篇課文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啓示世間真理,給“我”深沉的愛,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

上課前,我利用三月的早晨充滿生機,校園裏小樹發出鮮嫩的綠芽、桃花粉嫩惹人,這樣的美景我們看到是多麼自然、多麼容易的一件事。而我們要去認識一位聾啞盲女孩,對她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但要有所成就,那簡直是一個奇蹟。讓我們走進這個奇蹟,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海倫說:“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光明,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成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是誰讓海倫凱勒走出痛苦的深淵?莎莉文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凱勒的生命。而再塑後海倫的生命如歌,所延續傳承的也是一個涵義豐富的愛的故事。

在我的感召力下,大家富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說出了全文三小節的主要內容。在品味語言環節,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歡或最感動的句子進行交流,同時被海倫凱勒的堅毅、頑強所打動,許多同學在暢談感受時表示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勇敢地面對挫折,成就一番事業。但是這樣戰勝厄運的人不僅僅只有海倫凱勒,於是,我鼓勵學生尋找更多的“海倫凱勒”。像她一樣身殘志堅的人士。在這個環節中,同學們說出了霍金、貝多芬、史鐵生、保爾、張海迪等等令人崇敬的人士。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更多的關注身邊的人,或許這些人並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令世界動容。

同時,這篇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很值得我們好好品讀,我讓同學們反覆朗讀那些描寫景色的句子;第三節中什麼是愛的那些感悟的句子。

在這堂課上,教師良好的情感引發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映,學生主動學習,課堂上營造了情感交融的氛圍,大家上課積極發言,朗讀也充滿感情。

唯一不足,在時間把握上,還是過於糾結在細節上,沒有從大點上讓學生能迅速進入下一個環節。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本文是一篇海鷗喬那坦爲實現夢想而孤軍奮戰童話故事。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內涵較高,主題也較深刻,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而理解課文的主旨難度更大。

作爲七年級學生,在小學期間,教師主要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和表述能力爲主,這樣在描寫和敘事方面接觸較多,但是對於自己的思考,這類問題較少,特別是多角度分析、議論、感悟那更少。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七年級學生要多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每位教師多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觀察基礎上還能發現問題,善於思考。正是由於知識結構的轉變,很多學生難以適應,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如可引導學生就是我們教師的關鍵。

在學習《海鷗喬那坦》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多讀,通過多讀學生很快能夠整體把握課文,並瞭解每個章節寫了什麼,對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第二、讓學生講情節,使每個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特別是那些精彩的內容,學生更加難以忘懷。第三、開展多種活動是教這篇課文的關鍵。這些活動可以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然後進行小組交流,也可進行班級辯論,還可以進行對觀點的質疑。

例如:喬那坦很想與自己的夢中情人海倫一起遠走高飛,但是最後遭到海倫的拒絕。對這一情節,學生一定很感興趣,並且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裏開展活動,學生一定會說的很多,只不過條理也很混亂,這時教師的引導很重要。把學生所說的進行歸類:有的是從海鷗的角度、有的是從海倫的角度、有的是從文章主旨的角度、有的是從文章結構的角度、有的是從作者的角度、有的是從讀者的角度等,這樣學生分析的內容就會清晰起來。其實這樣的活動過程也能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只要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會越來越好。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也給我帶來很多思考,使我把握了學生的問題所在,爲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教學時多抓亮點,多抓文章的關鍵,讓學生多分析,多思考,這樣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很快提高。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像往常一樣,對着自己熟悉得有點陌生的舊課總是要發呆半天,怎樣才能突破自己的瓶頸,怎樣才能不走以前的老路,怎樣才能走出教學的高原期,我考慮了半天,抓住了"謊言["這一切入口,成功的抓住主題教學,用一個課時將這老課上透上厚上出新意,沒有作秀,沒有觀客,只有自己的真實和學生的樸實,當兩者相遇的時候上出了厚實。

《皇帝的新裝》一課是安徒生的一個很著名的童話故事,作者借這個誇張的故事辛辣地諷刺了社會上的虛僞無恥的不正之風,具有警醒世人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對於初一的學生讓他們體會到做人的真誠,於是我選擇了”謊言”作爲課堂的切入口,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以及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的要求來上這一課。我是將這一課當做閱讀課來講的,主要使用談話法,所以讀得比較少,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體會人物的內心,以及咀嚼童話的意蘊,如讓學生思考“說謊的都有些什麼人?””他們爲什麼說謊””如果你是他們的當中的一個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不會說出真話”作者想要藉着這麼一個至上而下的編織謊言的世界,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教師、學生一起去探討、領悟。當然,我們不應該規定死一個答案,因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樣的,他們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在課堂上的感悟。

當然,我在設計這一堂課時,犯了個錯誤,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學生的能力。我不應該臨時改變原來的設計讓他們分角色表演,或許讓他們出來複述故事效果可能會好些,分角色朗讀會更適合。另外,我在設計課件的時候還穿插了一段很精彩的音樂,可惜那天的音響設備出了故障,沒有播放出來,覺得比較可惜。還有,我一位老師交談過,她向我提出這個意見:《皇帝的新裝》這一課告訴我們在社會上、生活中講真話是很不容易的,但我們還是要引導學生去講真話,也就是說思想教育這方面我沒有注意去引導。可總體學生活躍的思維,爭先恐後的發言,滔滔不絕的言談,的確是呈現出可喜的局面,整堂課學生是在”動”中度過的。

每次遇到舊課,都當作一篇課老教的時候,選擇不同的切入口,你會發現語文的世界會耳目一新,也會精彩紛呈。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接觸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已經初步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的語言風格,在此基礎上,老師又給孩子們推薦了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春》。經過課下的充分閱讀,課上再來交流這篇文章,再來交流、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語言風格,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不盡然。

這節課,我是引導孩子們從感受朱自清先生語言的韻律美、修辭美、意境美這三個方面去進一步感受朱老的語言風格的。在感受韻律美這個環節時,我覺得還要加大孩子們的閱讀量,孩子們也發現了朱老的文章裏運用了大量的疊音詞,感覺寫的挺美、挺特別。可是在讀的時候,卻沒有了韻味,因時間的關係,我也沒再引導孩子們去多讀,在這一環節裏,就顯得有點牽強附會了,那種朗朗上口的韻律美孩子們沒有通過自己的朗讀去真正感受。我想,加大閱讀量,加大閱讀的面,孩子們也許會感受更深一點。

在感受修辭美這一環節時,還應該對句子的修辭手法再去詳細的分析一下,感受一下,多讀一下,也許體會會更深刻。

只有在充分感受韻律美和修辭美的基礎上,那種意境美也就自然映入孩子們的腦海中。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本文闡明作者從花中領悟的人生意義,是對花形、花色、花香的一個總體提煉和歸納,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說:“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從這裏,作者領悟到了人生的意義,就是無論是人生的熱烈,還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對於萬物來說都有着頑強與美好,它是永恆的!所以作者“不覺加快了腳步”。這裏和文章開頭相呼應,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到“不覺加快了腳步”,其實是寫出作者思想的一個變化過程,對人生的思索過程,從迷惘、惆悵、痛苦到領悟、寧靜、喜悅。由此我們可以認爲,一種對生命的新的認識已進入到他內心深處,他將爲這新的生命現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解放而鬥爭。’”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今天的學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義,努力學習,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