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冊《秋頌》教學反思

七年級上冊《秋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七年級上冊《秋頌》教學反思一

今天非常高興參加了本校與勤業中學兩校語文教研組的一次研究課活動,活動的內容就是七上讀本中的一篇散文《秋頌》。

七年級上冊《秋頌》教學反思

《秋頌》是一篇非常的優美散文,且很富有深意,值得細細品味,因而我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把教學的重難點定位於“通過賞析語言品味秋之風韻,體會作者頌秋頌人的獨特情感”。由於情感是抽象的,如果只是單一的告訴學生景中寄託的是什麼情感,那學生是沒有辦法很好的理解的,因而我思考是否可以藉助文中作者描寫的景,讓學生自己展開想象作者當時看見的畫面,這樣就可以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更加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我也是這麼做的,發現學生在這樣的啓發之下確實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其中的情感。

我覺得這是我在處理這一重難點時做的比較好的地方,但是就整個教學過程來看還是存在這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各位老師的點評也是非常的中肯,現特意把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進行一個整理。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要求學生體會作者頌秋頌人的獨特情感”其中“體會”二字的傳達的對學生的具體要求其實並不清楚,不如直接改成“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說出文中寄託的情感”,這樣自己的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方法的選擇也可以更加的明確。其實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就是在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上不明確。

二、評價不到位

對學生的回答評價過於單一,沒能適時抓住學生回答中的亮點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一學生在賞析秋日的閒雲是將文中“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淺顯化,說道“不在乎塵世間的悲歡離合,體現了閒雲的灑脫”,學生的這一理解是很到位的,可是自己卻沒能適時抓住這一挈機鼓勵學生。

三、環節清晰,但是其中有個別環節展開不到位

整個教學過程的環節還是非常的清晰的,從走進羅蘭之秋到感受羅蘭之秋、再到品味羅蘭之秋、最後是繽紛之秋,既有對文本的解讀,也有拓展,但“品味羅蘭之秋”這一版塊中有一個質疑的環節展開不到位,還有由秋及人這一環節讓學生聯繫文學作品,操作的過於倉促,完全可以讓學生多講講,這樣可以加深他們對於這種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的認識,因而,我覺得可以把“繽紛之秋”這一版塊就留作作業,把由秋及人這一環節作爲拓展部分。

四、問題的指令不夠明確

每一環節的問題在提問上要更加的明確,例如讓學生分析文中秋景的特點,就應該明確告訴學生根據上一環節找出的景色一個個的來找,並且直接文中的字詞回答,這樣學生就知道怎麼找,找什麼了。再如,讓學生品味文中富於韻味的句子,那麼怎樣的句子纔是富有韻味的?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就有過類似的疑惑,當時我就想用“韻味”這一個詞是否恰當,但是一時又不知道採用什麼詞更加的合適,所以就放下了,這也說明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做的不夠嚴謹。

五、教學方法過於單一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就是讀加品,似乎都是讓學生跟着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學生就學的比較被動,再加上本文的難度比較大,師生之間就出現了一些距離。我想如果能找到一個適合的切入點來啓發學生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加好。

一節課下來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同時也給我了很多的啓發,特別是勤業中學毛校長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教學就是治學,要嚴謹”,我想我缺的就是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因而纔會在很多的細節上出現問題。再者對於自己在備課過程中的一些疑惑一直沒能夠得到解決,幸而今天得到了各位老師的'坦誠點評,不禁豁然開朗。這樣的一節課對於我來說確實也是應時應景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而我也在這一收穫的季節中收穫了教學上的點滴。

  七年級上冊《秋頌》教學反思二

《秋頌》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章不但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讚頌,也透露着她對人生理性的思考。細細品味,還能感受到一種道家的無爲思想和深深的禪意。但初一的孩子,顯然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沉的思考,所以我首先帶領大家賞析寫景部分,領略美好的秋天和細膩的描寫,然後再感悟秋天的人的品質——淡泊,重點句:他擁有一切,卻不想擁有任何。解讀其淡泊,透徹,灑脫的人生追求,這在前文寫景部分是有所體現的。再整體把握文章,瞭解其秋頌的核心是“澹然”。當今社會,很多人追名逐利,讓大家學習這中澹然灑脫的淡泊品質是很有必要的。在整個課堂中,學生基本能根據老師的點撥,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教學目標。但比較遺憾的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還不夠到位和精準,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