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

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

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啓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爲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穫。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讀,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說說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練習。

爲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爲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一)如何解決低年級學生唱讀問題

第一、教師要經常範讀、領讀。

第二、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學有所仿。

第三、運用多種朗讀形式。

第四、重點訓練每句話最後一個字的讀音,尤其是聲調。

第五、以“說”帶“讀”,以“說”促“讀”。

第六、加強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

第七、樹立榜樣,多表揚不唱讀、讀得好的學生。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

1.讀透教材、瞭解學生。研讀每個學段教材的特點、教學的要求,嚴格按照要求設計教學。瞭解每個學齡段學生的特點,適應學生的發展特點安排合適、合理的教學環節。

2.認真設計教學方案。在備課過程中,不循規蹈矩,不一味模仿優秀,根據自身對教材、對學生的理解,按照課標的'要求,設計符合自身、符合自己學生、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素材的選取,要有新意、接地氣,讓學生感到新奇、感到熟悉,讓學生喜歡的素材才更能讓學生理解,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3.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深諳教學設計,在課堂上完全不用背的形式,做到自然流露的程度。這樣才能全身心的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注重課堂生成的學習機會,有問題及時糾正,讓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有新的知識點的生成,及時指出,作爲新的學習點讓學生積累或者練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在11月6日,我在學校上了一節語文研討課,教學內容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P62~63頁《識字3》第一課時。此次活動的宗旨是通過對詞串識字的教學方法的探索,使學生喜歡識字,有識字願望,提高學生識字率和書寫能力。針對我們學校的教研主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我給本節課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激情導入—讀準字詞,感知韻文——通讀詞串,認識事物——貼圖,進一步建立圖文聯繫——指導書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圍繞我校教研主題進行設計。

在教學一開始,我利用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既美麗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嗎?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慾望。接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公園全景圖,學生眼睛亮起來了,公園,對學生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一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慾望更高了。

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我儘量用兒童話的語言進行教學,如把生字、詞語說成“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以及跟“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交朋友,把“詞語寶寶送回家”等。學生聽起來就感覺很親切,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生字和詞。在生字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交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問:你認識它嗎?你是怎麼認識的?從而喚起了學生識字的經驗。

詞串教學中,通過創設帶領學生到公園裏遊玩這一情境,出示了公園風景圖,讓學生從圖畫中體會公園景色之美,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出示相應的詞語,教師通過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然後連詞成串,我根據詞串特點靈活的進行各種形式的指導朗讀,並交給學生方法。如:在讀第一、二行詞串時,在指名讀效果不是很好的時候就加以範讀,看學生聽得那麼認真,我趁熱打鐵把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交給學生,學生掌握了方法後比之前讀得好多了。但是,由於我指導學生朗讀時指導得還不夠到位,學生並沒能讀出詞串的韻律美,學生並沒能把詞串的樂感讀出來。在學生讀得不夠好時,作爲老師,應該給學生多幾次的範讀,讓學生在教師的.範讀中去體會、去感受語境美,進而讀出感情。可我本身都沒能把詞串的韻律美讀好,怎麼能讓學生讀好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該是在學生讀之前,自己先讀百遍才行。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把握詞串教學的特點,在學習生字時沒有引導學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義,沒有處理好讀書、識字與寫字的關係等等。上完本次課,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學經驗有待提高,教學機智有待加強,語文知識有待增加,語文教學理論有待掌握。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本課的設計中,以學生爲課堂的主體,他們有充分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選擇中主動體驗學習,在生生互動中,相互啓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同時以識字爲基點,引導學生髮現詞與事物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在感受識字之樂的同時,觀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教學片斷一]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後

師:夜裏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麼不同的?

生1:白天的大海非常鬧,晚上的大海很安靜。

生2:晚上的大海睡覺了。

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讀這首詩歌

生:我們讀的時候,聲音應該輕些,不要把大海吵醒了。把大海吵醒了,是很不禮貌的。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是一位很懂事的小朋友。

師:(點擊課件,出示句羣:“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裏,大海睡覺了。”)試着讀讀這句話。

生:(讀)

師:誰能給大家讀讀這句話?其它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讀)

生1:老師,我覺得他讀書的時候,姿勢很正確。

生2:老師,我補充一點,他在讀的時候,把“不”字拖得很長。

生3:他在讀的時候,聲音很輕,這樣就不能把大海吵醒了。

生4: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他在讀“大海睡覺了”的時候,聲音太小了,我們有點聽不着。如果,他聲音再大一點,會更好。

師:聽了這麼多小評委的發言,請大家試着再讀一讀。

生:(讀。但是對於詩中的“大海睡覺了”一行,處理得不是很到位。)

師:小朋友們,給老師一個機會,讓我也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讀)

師:小朋友們,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讀得好不好,你們能給我評一評嗎?

生1:老師,我覺得你的聲音很輕柔,很美。

生2:老師在讀這一句話時,臉上的表情很好,還加上了動作。

師:你連我的表情都注意到了,你這個小評委可真不簡單。

生:……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邊讀這句話,一邊加上動作表演,好不好?

生:(表演讀)

[教學評析]

1、評價。在教學中,我用評價來指導朗讀,用評價來促進教學。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還能夠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師與生,生與生互動起來,互相補充,互相啓發,共同體驗,共同分享,思維和情感始終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活動。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情感活動活躍,有很強的表演慾望。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了簡單的舞蹈動作,這些動作不是生硬的,它來源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想像,對於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一定幫助的。

3、自主、合作。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發揮班級羣體的功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凡是學生能讀的就讓學生讀,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想,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教師和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共同閱讀,共同斟酌,通過合作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片斷二]

師:小朋友們,大海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點擊課件,出示“大海沉睡圖”,配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師:看了屏幕上的畫面,聽了叔叔的朗誦,你想到了什麼?你覺得大海怎樣?

生1:我覺得大海很可愛。

生2:我覺得大海像一位老奶奶,她懷裏抱着一個,背上揹着一個,一定很累了。

生3:我看到月亮姐姐的眼睛閉上了,還笑了,我想躺在大海的懷裏,一定很舒服。

生4:老師,我想晚上到海邊,去聽聽大海睡覺的聲音。

師:小朋友們,大海的確很迷人,很可愛,讓我們

[1]

拿起書,再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美是無處不在的:畫面美,聲音美,意境美。心理學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好感,內心的積極情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會大爲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形象、直觀的“美”的情境,讓學生身“迷”其中,浸潤其中,充分地感受着美,體驗着美,表達着美,創造着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了他們閱讀的樂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心靈得以淨化,情感得到昇華,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學片斷三]

師:小朋友們,晚上,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多麼安靜啊!老師告訴你一個成語,這就叫“風平浪靜”。那麼,白天的大海又是怎樣的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晚上的大海是怎樣的,已經有人編成了一首詩歌,寫到書中了。既然白天的大海也是這麼有趣,我們能不能也試着編幾句?

生1:風兒又鬧了,浪兒又笑了。

生2:大海醒來了。

生3:太陽公公出來了,海鷗也在歡叫了。

生4:天亮了,大海起牀了。

生5:她抱着海鷗,她揹着海燕,那海浪聲啊,是她歡樂地笑聲。

師:小朋友們,老師將咱們一起編的這首詩歌寫在黑板上了,給它起個名字,好嗎?

生1:大海醒來了。

生2:大海笑了。

師:這首詩歌的作者就是我們一年級四班的全體師生(教師將“一年級四班全體師生”幾個字板書在詩歌題目下。),讓我們一起再來把我們編的詩歌讀給在座的老師聽一聽,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發性使用,注重語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與配合,注重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教師必須具有開放意識和課程意識,在教學設計時,力求做到開放教學目標和內容,不受教材制約,突破教材極限,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

本節課中,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表演,是能夠體會到詩句所描繪的大海夜景,感受到語言的優美,大海的靜謐的。然而,學生對白天的大海也極爲熟悉,因此,我利用課件,從聲音、形象、色彩等方面展現大海的動態,將白天的大海的一些特色展示出來,爲學生提供了說話的素材。學生在仿說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在動靜的對比當中,能夠更加理解晚上大海的柔美、可愛,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師:讀了《大海睡了》這課,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從“睡”字知道了作者把大海當作人來寫,讓人覺得可親可愛。

生:我從“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知道了風兒,浪兒白天又“鬧”又“笑”,像個活潑、頑皮的孩子,到了晚上,它們就累了,要“睡覺了”。

生:我還知道了,大海就像媽媽,明月、星星就像她的孩子。

評析:

至此,我終於明白了良好的教育在敞開與自由之間。我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把說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讓他們用心靈感受到智慧的高妙。語言是活性的,也只有在這種“自由”、開放的課堂上,語言的活性才能得到滋養,得到培植,得到生成,得到發展,最後語言的活性才能成爲人的思維的活性,成爲人的心靈的活性,成爲人的創造的活性。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儘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通過看拼音讀、拼音漢字結合讀、看漢字讀、利用分段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不足之處:教師沒有充分的`鼓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學生們的識字興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說出自己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改進措施:教師應該通過字理識字,通過展現豐富的字理圖增強了對生字的直觀性、整體性認識,比如利用“秋”字的字理故事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充分發揮了字理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較好的做法:

一、藉助故事,激發學習慾望

好的導入可以換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堂課的導入我採用了小學生非常喜愛的故事形式進行: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山莊,綠草如茵,小溪清澈。村裏有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很喜歡唱歌 聽到故事,小朋友們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並激發起學習的興趣,老師再由故事導入到今天的新課單韻母“a o e”中就容易多了。

二、藉助圖片,加強字形記憶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上課時,我充分利用了課本插圖來教學, 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比如ɑ 的教學,從圖入手,我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了誰?她在做什麼?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這樣,把音、形結合起來教學,學生比較容易記憶,學生也能較快地學會字母的書寫。

不足之處:

教學設計過於理想化。上了幾年的高年級語文課,習慣了學生很配合老師在課堂上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對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學情瞭解和分析不夠,所以教學設計有些不合理,過於理想化,比如:教學字母兒歌時:“圓圓臉蛋羊角辮,嘴巴張大ɑ ɑ ɑ,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o o 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 e e”這三句兒歌,我認爲這三句話不但將拼音字母的發音方法,還有外形都總結了出來,非常實用,而且只有三句,如此簡單,在課堂我一引導那學生一定能讀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再來進行幾組兒歌朗讀、背誦比賽。即將今天的教學目標認讀字母和熟讀字母完成了,而且活躍了氣氛……我美滋滋得等待上課出現我理想的.狀態。誰知道這一環節我上得非常被動,非常累,既耗費大量時間又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究其原因,第一:因爲我沒有板書兒歌,也沒有在課件中出現這兒歌,完全靠孩子們聽我說了幾遍,理解有難度,完全記不住。第二:我不但過於高估一年級學生的能力,而且我要他們先跟我讀,後自己背誦的形式也比較生硬古板,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得到的是孩子們否定的聲音,看到是他們無辜的眼神——絕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會背。而這一環節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孩子們後面進行遊戲環節時都沒有高漲的情緒。

改進措施:

我想:如果我將兒歌板書在小黑板上,或者出示在課件中,又或者我用比賽和遊戲的形式來出現這個兒歌背誦,語言引導時又能更加生動親切些,效果一定不會是如此。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一、創設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這篇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的千姿百態和晶瑩潔白,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爲了能讓學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多幅冰花圖,引導學生去觀察體會,感受理解“晶亮”、“潔白”等詞語,並練習運用說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好機會。

課文中小童驚奇地喊時,我引導學生:“喊”和平時的說話一樣嗎?小朋友,你們平時感到驚奇時是怎麼做的?老師做媽媽,誰來做小童喊一喊。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以達到新大綱提出的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正如我國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鑑所說的:必須緊密地聯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頭腦中貯存的相關性模塊,才能成爲感悟課文內容的 “打火石”。

二、聯繫生活,加深理解。

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是千姿百態的,語言非常優美。特別是比喻句“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寫出了冰花的各種形狀,寫出了冰花的數量之多。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說說冰花像怎樣的樹葉,像怎樣的小草,像怎樣的牡丹,並通過朗讀來表達。在朗讀時,我加以指導性的點評,如:冰花像怎樣的小草?指名讀柔嫩的小草後,我是這樣點評的:這些小草綠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誰再來讀呀???通過聯繫生活朗讀,從而來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態,美麗動人。

三、拓展延伸,啓發想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種多樣的,課文只寫了三種形狀的冰花,事實上,冰花還會引發人們更多的想象。教學時,我請學生欣賞了各種各樣的冰花圖片,引導學生說說冰花還像什麼?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 ),像( ),像( )。”的句式練習說話,積累詞語,對學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幫助。通過想像練說,進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態,美麗動人。

四、不足之處

1、教學整體框架的搭建不太清晰,好似走馬觀花似的瀏覽了一篇課文。

2、板書設計沒有特色,不能顯示出文章的主要中心。

3、在說話練習中,沒有嚴格要求,句子說得有些鬆散,成句子的少,以後要在說話這方面多加練習。

4、用了較多的時間去讀書,但是在寫字這方面沒有時間指導。

5、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單調了一些,一年級的孩子,應該多鼓勵,多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

6、學生聽課習慣的培養要繼續加強。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語文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已經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體而言,語文教學效率偏低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面對學生不懂文體,不會謀篇,詞不達意,表達不清,錯別字連篇等諸多語文能力的缺漏,人們在思考,語文教學怎樣才能走出頹靡的困境?怎樣才能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適應四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與需要?

 首先,應擺脫操作上的簡單化。

國家教育部門爲方便教師查找備課資料,編寫了教學參考書,其目的主要是讓教師在備課時,參考使用一些資料,因此在表達形式上並不那麼深入淺出和有條理性、邏輯性。而有些教師則不加思考的地將教參上的`內容照搬到課堂上,不結合本地區,本班的學生情況,這樣的傳授知識,學生如何能接受?於是就形成了“千節一面”的情況,甚至包括有些優質課、觀摩課也是如出一轍,缺少新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只能成爲一種良好的願望。

 其次,升學考試導致了語文教學中的短期行爲,誘使教學中的簡單化。

多年來,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學生家長及至教師本人已經習慣和認同了成績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質量。於是教師爲考而考,學生爲考而學,領導以考視人。把繁紛複雜的、豐富厚實的語文世界收縮於考試說明之中,排斥了除考試說明之外的其它內容。教師將豐富多彩、優秀生動的課文,分解成支離破碎的骷髏,難怪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本來貼近學生生活,感情豐富,吸引學生的文章,學生會覺得學起來枯燥乏味。我們看到不少教師,爲了應付考試,把語文課上成了應考訓練課,題型分析,應考技巧,大量的時間被消耗了,這無疑大大限制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如果不擺脫爲應試而採取的簡單的短期行爲,那麼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路子會越走越窄。

 第三,要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應遵循語文學科自身的教學規律。

語文教學中的簡單化,還表現爲排斥與不重視語文學習中的直覺,領悟等非理性現象的存在。近年來,不少地方把語文教學量化了,甚至把理科教學中的某些做法引進了語文教學領域。語文學習不像數、理、化那樣容易操作。認識若干生字、背誦一篇課文可以在一定時間完成,而要理解、體味一段或一篇文章則不一定能在一定時間完成或取得滿意效果。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自覺與感知對於他們學習語文來說是十分可貴的潛能。所以我們的前人十分重視學生讀的功能,把入學學習稱之爲“讀書”。“讀”是我們教學中的優秀傳統。可我們現在大多數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讀,而特別重視學生的寫與對文章的分析。漢語言較之其他語言而言,更有許多不確定性,如果把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譯成白話,就會索然寡味。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幾個例子”如果不加強對語文教學規律的研究,不能把學習“例子”轉換成技能,則學生只能得到死的知識,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問題則無從談起。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本課我從複習引入生字學習,再從拼音引出句子學習,再來學拼音,跳躍比較大,設計面比較廣,也許是因爲內容不集中,所以學生比較興奮,課堂紀律有點糟糕。如何教學整合新教材,上課既有序又靈活,讓學生真正做到活而不亂,這是新課堂改革真正落實到課堂的關鍵所在。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1.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課中可以創設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如,從對影子的有趣出發,個別讀、評議讀、男女生比賽讀、範讀、討論讀、組與組之間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帶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請學生先看完動畫,再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中,他們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得到了培養,他們自主發現、自主實踐,激發了探求知識的熱情。學生回答除了課文中的內容外,還說到“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影子的方向也會變化”“影子的長短、大小會變化”“影子是追不上的”……並且在接下來的“手影遊戲”中,進一步擴展體驗,理解影子現象,爲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提供平臺,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中的主人。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對於剛剛入學的兒童來說,雖然這些字母他們從未見過,但用這些字母標識的語音卻是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只要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學的`字母接通就能化難爲易,大大提高學習漢語拼音的效率。於是,我創設了情境、語境,如:藍貓個子高,淘氣個子矮(ai)。他們倆合好了,緊緊地挨在一起。這樣所學內容寓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教學,寓學於玩,既增加了學習的情趣,又滲透的品德教育。另外,我想如果將一個個聲母和韻母變成一個可以動來動去的拼音娃娃,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爲此,本節課我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製作了許多學生們喜歡的卡通人物,並用拼音字母給他們取名字,讓學生幫這些拼音娃娃們打招呼,同學們看到這些有趣的拼音娃娃,都爭先恐後的幫拼音娃娃打招呼,頓時課堂氣氛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課文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我採取以下的方法進行教學:

首先在導入時,我讓學生知道“矛”和“盾”分別是古代的武器。但是在此時如果能插入《自相矛盾》這個故事,效果會更好,學生的積極性也會被帶動起來。

其次在生字的教學上我的安排過於迂迴,當板題完以後就可以直接學習課題裏的生字“矛”和“盾”,而不是迂迴反覆。在教學其它生字時,我是以單個字的形式出現的.,而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我還把他們停留在低年級的學生水平上,生字則要以詞的形式出現,要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對於學生組的一些好詞,我沒有及時總結,在吳主任的點撥下使我明白此時對於一些好詞可及時寫在黑板上,加深詞語的理解,這就是學生語文學習積累的一個過程。對於學生不理解的詞語,要帶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聯繫上下文理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在課文內容的安排上,本課時我安排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給課文分段,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到分段,那此時就要體現一個“教”的過程,可以從主要內容上入手,幫學生理清層次,分起段來就會容易很多。

在上課實踐過程中,讓我找到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以後要加強業務能力及自身基本功。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一是引進故事,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賦予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童話故事中參與學習。

如在導入時我說:“小朋友,可愛的小鳥看見我們一(3)班今天這麼熱鬧,忍不住也要來湊熱鬧,你歡不歡迎啊?”學生高興地說:“歡迎!”……我說:“小鳥也想給小朋友介紹幾個好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呀?”生說:“想!”孩子們聽了十分好奇、興趣盎然。抓住這個機會,我利用可愛的小鳥來引導學生進行了各種環節的拼音學習,結果孩子們學得很快,輕鬆地走過了以往教學中較難的拼音入門課。

二是引進體育休息操,用它們來豐富課堂學習,讓孩子們在運動、唱歌中學習、放鬆。

如在本節課上到一半時,孩子們學得也有些累了,當我問小朋友想不想運動休息一下時,小朋友都興奮地回答:“想!”於是我們一起做起了拼音休息操:“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m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單韻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複韻母:aieiu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看着他們眼裏、臉上洋溢的`興奮和愉快,我覺得,孩子們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有着各種各樣的才能,只要你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提供一個舞臺,你就會有驚喜的發現。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做操不僅讓學生得到了放鬆,而且還鞏固和訓練了他們的拼讀能力,最關鍵的是他們在唱和跳中會對拼音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