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按一定的規律積累課文生字詞並做到正確朗讀。

2、圍繞課文三則故事,速讀概括三則故事主要意思,比讀發現三則故事的相同之處,細讀用成語評說三則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

3、進一步學會概括,體悟三則故事的表達特點,感悟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生讀題)。

什麼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強調“真理”),“真理”誕生於什麼之後――(強調“一百個問號”)。

如果說文章是題目的眼睛,那麼這兩個詞就是眼睛裏那黑黑的“眼珠”。再讀課題。

2、瞭解作者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葉永烈。以前聽說過他嗎?老師今天要特意介紹他,知道爲什麼嗎?因爲,由他主編的一本書,你們小時候應該都讀過。――出示(作家資料)

葉永烈(1940―),浙江溫州人,著名科普作家、傳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爲什麼》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靈通漫遊未來》等。

一生讀――知道是哪一本書嗎?――《十萬個爲什麼》

二、學習積累字詞

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我們並不陌生的作家寫的課文。你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們先來讀詞語。(屏幕出示)

縱觀 定理 定律 學說 機械

漩渦 旋轉 花圃 石蕊 領域――(生齊讀)

這是兩個字的詞語,下面讀三個字的詞語:

發現者 創立者 逆時針 科學史

下面讀四個字的詞語:

司空見慣 追根求源 無獨有偶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下面是多個字的詞語: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鍋問到底

三、一課三練

按一定的規律積累字詞是一種學習方法。好,下面我就正式走近課文,其實,葉永烈在這篇課文中給我們講了三個故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我們這堂課的學習活動就圍繞這三個故事,進行三次讀,分別進行三次練習。

(一)速讀――概括要點(出示)

1、什麼是“速讀”?速讀的學習目標是――(生說)

具體地說就是――用簡單的一句話分別概括三則故事的主要意思。

2、下面開始,學生獨立思考。

3、交流反饋。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了這種漩渦和地球自轉有關。

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中發明了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從眼珠的轉動中發現人此時正在做夢。

4、簡介奧地利醫生

有沒有發現前面兩個人物都有名有姓,唯獨第三個人物只稱爲醫生。他是誰呢?爲什麼不寫出他的名字,於是我到網上查閱了資料,一查嚇一跳,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

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夢的解析》,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 。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有一個周公,特別會“解夢”,叫“周公解夢”。一般人們會把這當做迷信,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就是從科學的角度對夢進行了解析。有機會可以讀一讀這本書,儘管有點難懂。

(二)比讀――發現特點(出示)

1、第一個練習完成得不錯,下面一個練習有點挑戰性。

什麼是“比讀”?請你們把這三則故事比較着讀,從這三則故事的內容、人物、表達方法等地方發現相同點。

2、同桌或前後四人小組可以一起思考、討論。

3、交流反饋。

預設:當學生提到這三個故事中三位主人公都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提問時,請學生用筆劃下這些提問句子。然後先讀第一個故事中的“提問句”,讀出“問”的語氣,讀出“若有所思”的語氣。假如你就是謝皮羅教授,你發現了這個問題,你還會怎樣問呢?最後再連起來讀一讀後面兩個人物的提問句。

教師故作疑問:我看到文中這三個主人公並沒有提出一百個問題呀,怎麼課題中說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虛指)

4、教師小結。(屏幕出示)

三個故事寫的都是外國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這三個科學家都會生活中很細小的事情中發現問題,並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三個故事都是先寫發現、提出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後寫解決問題,這三個故事都共同說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道理。

(三)細讀――評說焦點(出示)

1、接下來的第三練更有挑戰性了,什麼是“細讀”?這次任務是什麼呢?三個故事中的三個主人公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那麼你能不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共同形容這三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呢?並說明爲什麼用這個成語的理由。

舉例:

洞察秋毫

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學家,都有着相同的秉性――目光敏銳,心思細密。文中的謝皮羅教授、化學家波義耳、奧地利醫生又何嘗不是如此?謝皮羅教授能敏銳地注意到水的漩渦,而後不停地思索,化學家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中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遇鹽酸會變紅的成分,奧地利醫生卻能在兒子眼珠忽然轉動時頓生奇怪之心,所以我覺得這三個科學家身上都具有着“洞察秋毫”的科學精神。

2、學生動筆寫。

3、交流反饋。

預設:當學生說到“見微知著”這個成語時,出示這個成語,理解“微”的意思,然後提供――“著”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①顯著、明顯;②寫作;③著作,讓學生進行選擇。

(學生講完後請他將成語寫在黑板上)

4、總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成語結合課文內容說話。

預設:這三個科學家正是因爲從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學會了見微知著,學會了追根求源,學會了“打破沙鍋問到底”,而且憑着“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你們都是用成語概括形容這三個科學家的,老師用一句話――再次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作家葉永烈就是運用這三個科學家的事例證明他的這個觀點――再讀課題――所以這是一篇議論文――所用的論證方法就是――舉例論證。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理解 “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凡事要多問幾個爲什麼的重要性。

4、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

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