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教學反思一】

二年級語文下冊《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蜜蜂真的會引路嗎?”並組織學生討論。一部分學生認爲從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中可以知道蜜蜂會引路的,因爲列寧說:“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嚮導就是領路的人,蜜蜂是嚮導,所以蜜蜂會引路。另一部分同學認爲因爲列寧仔細觀察,又認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養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列寧是這樣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雖然蜜蜂也有功勞,但主要還是列寧自己的功勞。我告訴他們每位同學都能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從這個意義上說,兩方同學都是勝利者,但是認爲“蜜蜂不會引路”同學的表現更佳,因爲他們能認真讀課文,細心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另一方同學應該向他們學習。

其實這篇課文重點就在第三段。我設計了一個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閱讀過程。這種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事物和閱讀課文的心理過程的。一開始,請學生默讀整段課文,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我一邊聽學生髮言,一邊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幫助學生在整體上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把重點放在學生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上,並不單純以學生答案正確爲目標。如要學生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說花叢在路邊,理由是課文裏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中有許多蜜蜂。”

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部分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如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學生閱讀了課文以後說,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會這樣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這樣逐句逐段進行情節性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對於發展學生認識和思維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當學生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後,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己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敘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這樣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二】

近來,我們學校進行了新的教學小專題研究—學案教學。學案,其實就是學生學習提綱。學案教學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我用學案教學的一些體會。

教學《蜜蜂引路》這一課,第三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段,在教學時,我進行了這樣的學案設計:

“蜜蜂是怎樣引路的?

(1)”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想到——————————————。

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得對不對?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哪個詞最能體現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從而理解“果然”。因爲只有正確的理解詞義,才能夠正確的去應用。一些抽象的詞語就需要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細細的體會。

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部分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會這樣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改變以往習慣於逐句逐段進行情節性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對於發展學生認識和思維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當學生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後,教師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己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敘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切地感到學案設計在教學過程的引領作用。作爲教師,以教材爲載體,以讀爲本,讀中感悟,在讀中訓練他們的能力:作爲學生,有了學案的引領,他們的學習潛能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習的效果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1.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

2.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

3.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泉水》教學反思

4.二年級語文下《看浪花》教學反思

5.二年級語文《找春天》教學反思

6.人教版二年級《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教學反思

7.二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