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課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反思

  《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反思1

在《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講的是列寧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故事,表現了列寧具有非凡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

一、學生畫路線圖

教學中,我採取板畫的形式教學。首先,引導學生讀書,弄明白列寧要去找誰,爲什麼去親自找,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第三自然段,並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這樣的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對於低年段的學生來說,音樂和圖畫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最好工具。對於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路線來說,圖畫更能讓學生加深記憶

二、學生講路線圖

學生一邊講,老師一邊畫,看似這是老師早已設計好的圖畫,但更是學生們共同的畫作。老師畫一畫,學生說一說。接着,再讓躍躍欲試的孩子們,上講臺動手畫一畫,感受列寧同志對待事情認真思考,仔細觀察的優秀品質。學生們在畫的同時,已經把課文中的重點段落背了下來,一舉兩得。

三、注意讀書形式的多樣

在本課朗讀訓練中,我主要採取了齊讀,小組讀,分段讀的形式,同時讓學生個別讀一讀,這就使得學生了展示朗讀的機會,培養學生個性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學生髮展的個性化和多樣性。

  《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愛聽故事是小學生們共有的特徵。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爲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學完課文,再用多種方法複習鞏固生字。通過這一探究性學習,可以從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

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藉助想象,在紙上描繪列寧住處,引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有利於學生審美感的培養。

  《蜜蜂引路》課文教學反思3

在上課前,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蜜蜂和列寧的故事等資料,讓學生從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對列寧有大致瞭解。蒐集有關蜜蜂的知識,在進入文本之前利用故事性,知識性的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本課語言精練,情節簡單,給人以啓迪。是按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材料,本文中講了列寧把不會講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自己要找的養蜂人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只要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時和學生交換資料,彙報預習所獲,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提高學習的效率。針對文本的特點本人在教學的思想上,扶着文本,質疑問難。利用課題激趣,對於山村孩子,蜜蜂這種動物也不陌生,很多孩子能講出蜂王的特點。藉着這種自然資源與優勢,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地讀,結合生活實際所存在的例子,讓學生思維隨之活躍,這樣激趣學習的高漲情緒。

通過學習本課,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怎樣進行觀察?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也是本課應該突破的語言發展。提高是思維的關鍵,在學習第3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讓學生大膽猜測列寧當時是怎樣想象的,一邊仔細觀察,最後一步一步的找到養蜂人。讓學生的語言與思維能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這個環節中,用簡筆畫勾畫路線圖。路邊的花叢——花叢裏有蜜蜂採蜜——蜜蜂採了蜜就飛進了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小房子——找到養蜂人。)這樣就有利於幫助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如、狗無論離家多遠準能找到家,它依靠的是嗅覺。點撥、閱讀感悟寫法,留心觀察。即有意觀察,留心周圍的事物,熱情投入生活的懷抱。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只要你留心觀察,持之以恆,總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新鮮的色彩,悅耳的聲音。此外,生活中許多美的事物都來去匆匆,這就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序觀察。就是觀察要有順序。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主次順序,當然觀察點轉移,觀察角度不同,觀察順序也會隨之改變。重點觀察。觀察目標的指向明確與否,直接關係觀察的質量,所以觀察一定要突出重點。持續觀察。如、蜜蜂其實並不可能當嚮導,但它卻是準確無誤地回到養蜂人那裏。這是列寧知道蜜蜂和養蜂人之間存在着這種必然的聯繫。因此當列寧看見花叢裏的蜜蜂採了蜜後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又看見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就斷定養蜂人有可能就住在那所房子裏。事實是如此,列寧找到養蜂人,這是列寧仔細觀察的結果。列寧說蜜蜂是嚮導,這是風趣的說話。結合1—3自然敘述的語氣來體現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經過。

從學生讀書筆記來看,學生理解並不好,可能是本人在理解文本與寫作的銜接中,難度拔高了點,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最後通過作業彌補了基礎,不過本人也不是很後悔,語文的發展總得走探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