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4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4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

我們的課堂應當還給學生,整個語文課程如能讓學生參與起來,這要比教師一人“一言堂”的教學效果要好,本篇文章開始教師只講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緊接着讓學生小組討論課文中還描寫了其他景色是怎樣的“野”法,同時抽兩個學生講這兩部分內容。班中有一名學生異常活躍,自告奮勇講第一部分內容,在他的帶領下,整個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充分參與話題的討論,許多教學問題迎刃而解,真理也許是在這種輕鬆的討論、辯論環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發現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活躍的同學談得較多,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爲語文學習服務。

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一名同學在日記中竟然模仿本篇課文寫了一篇《獼猴區的`“野”》,語言活潑,獼猴所獨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筆觸下富有靈性,他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作爲一名語文教師還是很欣喜的。同時,引導學生作文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樣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2

再過一個星期之後就要考試了,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也是總結整個學期五年級組教學工作情況。

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學生的點滴進步讓我無比欣慰,但還存在這問題,今後還需努力解決,現對自己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本屆學生基礎較差,爲了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提高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好處的。有的'同學爲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知道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三、做好轉差工作

針對我們班差生較多的情況,我很抓差生,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既嚴格督促,又給與他們及時的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突出章節過關。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爲七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五、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辯論、演講、出手抄報等等。學生的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語文活動是分不開的。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活動得到了增強,爲下學期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3

1、課前收集資料,創設學習情境

因爲剛開學,學生的時間比較充裕,我就佈置他們查閱了一些有關大自然的圖片資料,還讓有條件的學生將圖片打印出來,貼在四周,爲學生營造出置身於大自然中的情境。

2、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上課伊始,我出示了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在學生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板書課題《山中訪友》,隨即提問:“看到課題,你有什麼疑惑?”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趕緊道出了心中的.疑團。所以,當我叫他們自由閱讀課文,解開謎團時,他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3、拓展想象空間,領悟作者感受

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學生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課樹都在望着我”這兩句時,我就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猜想它們當時可能在交流些什麼內容呢?“朋友,你好!你最近好嗎?”“見到你真高興,謝謝你又來看我們了。”------老朋友見面後的親切感學生們完全的體會到了;在講授作者把自己與樹相融的那一部分時,我來朗讀,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把自己當成作者然後談感受。聽完後,一位學生滿臉興奮的告訴我:“老師,我感覺我就是一棵樹,我的腳正在向地下張,我的手臂上好像長出了許多枝葉,我都頭髮似乎也要豎起來了------真的,我真的感覺到了!”看着他們愉快的表情,我很欣慰。是的,學生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我們應該創設各種情境,讓他們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揮。

4、有感情朗讀背誦,昇華感情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積累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熟讀成誦,方能積累語言。我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逐步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美。比如:在講授第五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分角色、分小組反覆朗讀、表演,體會作者與“朋友”之間的親切與深厚的感情,學生的興致很高,體會也很深。就這樣學生通過朗讀,認識了大自然的朋友;通過自由品讀、研讀分析,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尊重、熱愛、感激等,同時也把自己融入了自然,淨化了心靈

美中不足的是,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未完成。還有,這次學習活動如果不在課堂上,而是真正帶着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讓學生目睹到真實的自然景物,放飛想象的翅膀,與大自然促膝長談,我想,這次學習活動會更好,學生對美的品味會更深刻。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4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教學中,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一、注重朗讀,感受其優美的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我們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學生讀得有情,讀得有趣,讀中有思考。體會本文作者運用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的句式,把不易覺察的時光匆匆,一去不返寫得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在讀中,學生初步瞭解本文的特點,如結構精巧,層次清楚,首尾呼應,情景交融等。

二、品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加強對重點語段的品讀,理解,從而加深學生理解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的無奈和惋惜。新課程認爲,課程不是鼓勵與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本文作者在抒發自己的感受時,把自己在特定處境裏的感興,依託於大自然多種可感的景象中把抽象的時間流逝通過具體的事物寫具體。在教學時,我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課後第三題,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法“……的時候,日子……”的句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在練筆中發現,很多學生寫得還不錯。如一學生寫到“思考時,日子便從腦中飄過;看書時,日子從書頁上跳過;玩電腦時,日子從鼠標上滑過;仰望天空時,她便伶伶俐俐地從悠悠的白雲中飛過。一學生寫道“洗澡時,日子從花灑裏過去;做作業時,日子從筆尖裏過去;玩耍時,日子便從額頭上的汗珠裏過去。我覺察到她去的匆匆了,想抱住她挽留時,她又用力地甩開我逃走了,我坐在書桌上看書,她便伶伶俐俐地從我大腿上蹦跳而過。”

三、體會珍惜時間的重要

本文教學,在文章的.最後,通過對惜時名言警句的交流分享,通過對《明日歌》作品的品讀……學生感悟到了時間的重要,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上完這篇課文,我也感覺有些欠缺:學生的交流雖然還算成功,但不夠深入,停留在部分成績好的同學發言,學困生還沒能體會到文章的主旨。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學機智,是動態生成,爲了不使每一節課匆匆而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更加成功。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5

因爲上彙報課,提前講了第五單元的《大自然的祕密》,總體感覺是不在狀態,學生不在,我也不在。

備課時,一直在考慮如何把課上得簡單,但總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總覺得“簡簡單單”幾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能使自己的教學環節簡單而又有創新,課堂教學中師生輕鬆而愉快,讓我深感自己的基本功太差,沒有教學的魅力。反思自己的本課教學,我認識到要想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 ,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學學目標的預設要簡單。一堂課的時間、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時空紮實進行語文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去繁就簡,抓住文本、課堂的最關鍵處做做文章。在課堂教學主要用了兩個板快就達到可對教學目標的完成。一是抓住人們對小海龜的兩次拯救活動進行評價,輕鬆完成了對大自然祕密的揭示這個教學重點。二是讓學生通過小組談論,教師點撥的形式解決學生在課前提出的疑問,在交流中學生不僅再次領悟了課文的內容,而且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其次,對教材的理解要深刻而簡單。《大自然的祕密》一課看似簡單,但課文中涉及到的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等自然法則卻是學生難於理解的`,特別是對於我們這的學生來說,孩子們的課外知識不夠豐富,理解起來很困難。我抓住人類對小海龜的兩次拯救行動輕鬆達到了引領學生理解文本的目的。我心裏豁然開朗,先前備課時產生的困惑得到了解決。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理解上沒有把握住文章的“魂”,造成了課堂拖沓而無序。體會課文中“我”和遊客及嚮導心情的變化對於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又極爲重要。

第三,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學習一篇新課文,教師首先要想到,學生能學會什麼,還想知道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是需要老師幫助他們解決的。如果能考慮到這些,瞭解到這些,那麼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會從容許多,就會把目光從關注自己的教學轉移到關注學生的學習,從而使教學中減少了許多繁文縟節,才能使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6

《軍犬黑子》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馴導員與軍犬黑子發生的一個故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改變自己的角色,真正讓自己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主人翁感,有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創新精神。

這篇課文講述了軍犬黑子與訓導員之間的故事。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易懂,但是思想內涵不容易體會,我主要圍繞黑子被訓導員愚弄時心理變化爲主線,從迷惑--沮喪--痛苦--絕望,引導孩子們去學習。當黑子知道這是訓導員設計的.騙局時,它毅然決定離去,可想而知它有多麼的傷心和難過,抓住這一點,讓學生反覆朗讀去體會,讓學生感受到這一次次的測驗,對黑子的傷害有多麼嚴重。教學中,我抓住了迷惑、沮喪、尊嚴、無動於衷等詞語,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黑子雖然是條狗,但是它通人性,有思想,有感情,更有尊嚴。和我們人類是平等的生命,從而教育學生不管是對任何人或事也應互相尊重,互相體諒。

當然,本課仍有不足之處,如:很多學生的聲音太小了,對課文大意的歸納也還不夠精練,這都還需要我繼續加強訓練,尤其是強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而且我對課文情感的挖掘也還不夠,教學本篇課文不能僅僅停留在人對動物的欺騙上,還應該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與人之間更不能欺騙,否則後果會更加嚴重。看來,在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上,我還需要向其他老師學習,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7

《桃花心木》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整節課我覺得有幾處比較滿意:

1.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對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和明白澆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讀與理解,我是通過“小組交流,組內展示”這一環節完成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文本對話,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2.適當牽引。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當學生彙報種樹人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並未完全讀懂,我恰當地設置了提問環節:你有什麼不理解?並讓學生聯繫前生活實際想象“不確定的生活”的意思,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引導學習。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指導寫法有一定的難度,因爲直接指導容易顯得生硬,間接指導又怕效果不佳。最後我想出藉助談話引出《白楊》課文,由此及彼,讓學生既學會閱讀方法中的相關聯想,又不露痕跡的進行了寫法指導。

當然,這節課由於課堂調控不當,也有很多失誤。

1.小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應的句子,卻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進行表達。

2.朗讀指導不到位,針對重點環節,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朗讀,提升空間有限。如果能夠砸實一段的朗讀,對於朗讀水平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

改進措施:

今後在授課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孩子 們進行適當地引導。提出的學習要求應該有層次,這樣纔會對全體學生都有教育效果。今後我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8

課文《最大的麥穗》講述的是古希臘大學者蘇格拉底給學生上的一堂課,讓學生走進麥地去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雖然弟子們兩手空空,卻收穫了一個道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機會,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

文章本身的思想性很強,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我認爲學生有學習潛力,他們已具備了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默讀有一定速度,能夠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恰當意義,能夠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已有經驗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們有對文本的獨特感悟、思考和體驗,他們更有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出自己看法的激情。這是我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分析,它提示我的教學設計中該如何整合利用學習資源。

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邊思考,把自己的感悟、理解寫在書的旁邊。給足了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有充足的思考的時間,然後再讓他們在小組討論,發揮大家的長處,聽取別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觀點。最後再在班上交流。這樣做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動了學生腦筋。

當學生都找到顯而易見的答案時,我再進一步提問-----學生是用心尋找,麥地裏明明有最大的麥穗,可學生爲什麼就是沒有摘到呢?引導學生髮現自己認識上的矛盾,懷疑自己已有的理解,促使認真研讀課文,更積極思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充分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我真的希望自己能有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我希望適時的引導能讓學生加深認識,我希望巧妙的點拔能讓思維混沌的學生豁然開朗,我希望精要的引領能幫助學生思維提升。可我經驗不夠,機敏不足,現實的課堂或許和理想有一定距離。尤其在預設中我是希望孩子在談關於最後一小節的理解中結合實際來談的,可是我引導不到位,學生沒有汲及。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9

《唯一的聽衆》是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單元的主題就是感悟真情,唱響心靈之歌。而這篇文章正是通過一位音樂老教授裝聾對青年小提琴手進行鼓勵、幫助從而使青年人獲得成功來歌頌人間真情的。在教學時我採用啓發式教學模式,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教學之後感受頗多,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方面可談:

一、本節課較爲成功之處。

1、音樂導入揭示課題、質疑,這一形式比較親切自然。

一節課的導入是非常關鍵的,它關係到學生是否能很好的進入學習狀態開始新的學習。根據課題的特點,我採用音樂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比較自然的進入課堂,由學生是聽衆而引出課題。由學生對課題質疑,一方面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的主動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通過質疑課題來進行閱讀的方法訓練。

2、教學設計重點突出,目標落實比較到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因此,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默讀課文采用圈點勾畫的方式自主學習作批註,而後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婦人的語言進行深入品讀,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老婦人在什麼情況下講的這些話,引導學生抓住老婦人講話的內容再聯繫課文內容揣摩老婦人爲什麼講這些話,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體會“我”聽了老人的話以後又有何心理變化及行爲變化,從而感悟老婦人使用與衆不同的方式來幫助我、鼓勵我、使我重樹自信心。進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3、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內化情感。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自始至終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在讀中感悟,範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於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範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最後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既給了語文閱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4、將寫作教學貫穿於課堂,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

教學中組織學生自由讀首尾兩自然段,思考在寫作手法上有什麼特點,使學生明確對比的寫法,師生合作的引讀法又讓學生體會到了對比寫法的作用。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重點賞析第二句,學習借景抒情寫作手法。教師用課件播放優美靈動的背景音樂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欣賞。同時,教師通過音調的變化有感情讀(這“林子裏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支悠悠的小令。” )學生感受到輕鬆愉悅,這時告訴學生這就“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充分表達了“我”暗自竊喜的心情,並鼓勵同學們以後寫作多多使用。學以致用,將寫作教學貫穿於課堂,貫穿於閱讀,貫穿於體驗。

二、本節課不足之處。

1、在整體感知,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教師只是提問“唯一的聽衆”在課文中是指誰?沒有很好的深入引導學生質疑,教師應該把問題抓住,順勢引出“唯一的聽衆對我有什麼影響呢?”這樣就使下面的教學流程更加自然順暢。

2、整節課,儘管採用的是較新的教學模式,但主流仍是師生的對話。我現在追求的課堂是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評價(互動),必要的時候,我再出場。要想實現這樣的課堂,有待我和孩子們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尋路。

3、課堂上的捆綁式評價語太少。我時時告自己,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也不要讓學生吝嗇他對同伴的評價,但實施起來,就出現了問題。

三、引發的思考。

1、針對這節課而言,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合理嗎?應不應該把老人的語言、神態與我的心理變化放到一節課上來解決,今天的課堂告訴我這樣顯然是內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課上就感覺不是一個整體。或者是把表達方法的落實與訓練放到第三課時來完成可以嗎?好不好?

2、第二課時都應該幹些什麼?高效課堂應高在哪?

3、通過上課感覺出來學生不會閱讀文本,不會分析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係,老師提出問題不知從何入手來解決,沒有任何方法。這一現狀正是導致學生閱讀水平低下、作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在想我的語文課該怎樣上,每一節課都該給學生些什麼?

4、教師的基本功對於上好一節語文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細節的處理,導語的設計、過渡語的銜接、階段的小結等等。因此我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多讀書,多學習,博採衆長。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0

看着這搖搖晃晃的索橋,腦海中不禁開始想象關於索橋的故事……

《索橋的故事》講述了幾個和索橋有關的小故事,但是作者主要通過講述故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特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文中所說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爲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介紹索橋、站在橋上、走下索橋、點明主旨。全文脈絡清晰,所以在教學本課時,在學生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去自讀自悟。

本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在解決“寫索橋爲什麼還要寫都江堰”這個問題時,張碩說“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橋都是爲後人造福,都勇於克服困難。”看似沒認真聽的`他,回答得非常到位。這樣的驚喜比什麼都好。

但是本課的設計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雖然我的目的是啓發孩子,培養閱讀能力,但是並沒有給孩子一個太大的想象空間,比如“當同學們站在這樣的橋上會想到什麼?”“索橋給你什麼樣的啓示?”等等,當同學們把書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聯繫起來的時候,對文章的理解會更深刻。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1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他們正處於生理髮育的初期,心智正在發展,血脈正在形成,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呢?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爲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裏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着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爲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爲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爲校園電視臺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爲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裏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裏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裏,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着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六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裏、校園網裏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爲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2

教學《各具特色的民居》,老師先引導學生學習《客家民居》,瞭解課文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表達客家民居的特點。接着讓學生運用這種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傣家竹樓》,看看課文是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寫出傣家竹樓的特點,再二者對比,加深對二種民居特點的瞭解,從而學生體會到不同地方民居的.鮮明特色。順勢拓展讓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地方民居的特色,學生在資料、圖片的幫助下,能說出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蒙古包,吊腳樓的大致特點來。

在引導學生學習《客家民居》時,學生在默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找到客家民居的特點,是營壘式住宅,敘述中運用列數字法寫出了客家民居的傳統魅力,崇尚圓形,八卦佈局這一特點,學生在讀一讀,拓展議一議中真切感受到其中特色,文化特徵在民居中的體現。學生在讀一讀中進一步體會到客家民居的特色,並深受其感染。

在教師地導引下學生有方向性學習,並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運用到《傣家竹樓》的學習中,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中展示了傣家竹樓的特色。

一導一放,對比中學習,學生形成能力中運用能力學習。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3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衆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觀衆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彙報時,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裏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鬆幽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着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總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覆出現4次,每次出現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覆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着第三次出現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量,還意味着什麼?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裏行間的真正內涵,領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後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後面的理解會更輕鬆,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後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14

《金色的腳印》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片略讀課文,課文中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一個傭人,從山裏捉回一隻小狐狸,老狐狸知道後,給小狐狸送食,餵奶,最後想出種種辦法就出了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地給老狐狸餵食,他們之間建立了親密的信任關係。文章描寫生動,細膩,讚美了動物之間也有人性,有親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是一篇很感人的課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思想感情。我採用了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它們和正太郎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作爲學習課文的主線。因此,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圍繞重點,自讀自悟

閱讀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活動,特別是略讀課文,“讀”顯得尤爲重要。學習本課時,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圈畫出重點詞句,逐步對文中的故事內容感興趣,最後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大部分學生能畫出感動的語句,根據課文的內容談自己的感受,如:周瑞同學說:老狐狸救小狐狸的過程讓我感動,它冒着生命危險,給小狐狸餵奶,還在地板下面做窩,咬那根拴着鐵鏈的木樁。周翠同學說:老狐狸與小狐狸之間那種生死相依的親情讓我佩服,老狐狸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還有正太郎給小狐狸餵食這一部分,小狐狸讓安田先生帶走了,爲了要回小狐狸,不小心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下了昏迷的正太郎,可以看出正太郎與狐狸一家的關係是多麼美好啊,他們和諧相處,人與動物互助互愛,讓我很感動。說得多好啊!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這樣培養他們的語感,受到薰陶。

二、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在本課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起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學生遇到一些有深度的問題,教師就要及時的引導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啓迪,共同提高,啓發學生思維有很大幫助。讓學生自主探究,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但對題目深刻含義的理解,需要深層次的引導學生來體會。因此,我在教學本文時,抓住重點詞語,句子,段落來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及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因勢利導,順利拓展

在教學本文的拓展部分,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想想正太郎與狐狸一家,分別時的情景及狐狸一家回到密林後將會發生什麼事,進行續寫課文。由於同學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生們都踊躍發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能進行合理想象,生動的敘述。可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同學們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昇華。

四、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講述的事例較多,教學重點段落時,學生找出來的句子較亂,沒有頭緒。此外,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