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在前不久我執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並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緻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通過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於目,出於口,聞於耳,銘於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着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祕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爲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纔會有產生偉大情感的基礎。可以相信,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開課對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爲課文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對課題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葛老師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如一開始讓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對兩位聖人做與學的評價,以及對他們的讚美,嘗試用名言,對對聯等語言形式,大大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趣味。葛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恰當的評價語言也是課堂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七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出“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反覆朗讀,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激發學生對孔子與老子的崇敬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孔子拜師的經過部分,帶領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章插圖,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同時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三、教學策略

這篇課文從文題看,直接揭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緊緊圍繞“拜”字,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孔子爲什麼拜師,怎樣拜師以及拜師後怎樣學習的過程,這是一條貫穿全篇的主線。事情的經過部分又是圍繞孔子與老子的對話展開的,這又出現一條輔線。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抓住主線體會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輔線,體會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結尾處進行小結,把兩條線併攏,讓學生體會先人品行的偉大。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文本對話。

2.藉助孔子名言解讀人物品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這些名言警句,並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實踐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實積累與運用的目的,使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得以傳承。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複習,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學們,你能依據課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紹介紹這位人物嗎?

出示課件:(孔子畫像)

畫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時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於這個偉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師。注意把“拜”字寫準。

3.在這個故事裏,“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禮貌地請對方做老師。

4.還記得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嗎?

總結:爲何拜師、怎麼拜師、怎樣學習、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回顧整體,並引導學生在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運用已知,通過提示,整合對孔子的認知。藉助課題中的關鍵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對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學習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學習第一部分:決意拜師。

(1)請同學們出聲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虛心好學)從哪些內容感受到的?(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遠近聞名)

(2)小結:同學們能夠聯繫上下文進行學習。正因爲孔子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師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話能體現他的這種行爲嗎?

總結:學無止境。

(3)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決意拜師這段內容。

【設計意圖】強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這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語言和孔子的行爲這兩者進行了緊密的聯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教學策略。

2.學習第二部分:洛陽拜師。

(1)請同學們默讀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拜師的?與老子見面時又是怎樣的情景?”

【設計意圖】藉助默讀思考內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書,既理清敘述層次又幫助學生明確了本段的重點內容。

(2)孔子的拜師路有着怎樣的艱辛?在文中標畫出相關詞句。這些又讓你有怎樣的感觸呢?(路途之遙,時間之長,行路之艱,求師之切)

出示課件: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小結:同學們抓住了“上千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終於”這些詞語體會到孔子拜師的艱辛。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之後,孔子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師。這就是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們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啊?(圖中孔子彎腰行禮,態度恭敬;圖中老子俯首彎背,態度謙和)

【設計意圖】插圖是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學生會先對兩位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瞭解,再引導他們迴歸到文本,研讀對話內容,使學生逐漸明白,只有通過品讀作者生動的文字,才能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鮮活的畫面。這樣圖文結合,旨在提升學生對兩個人物品行的認識和理解。

(4)課文中寫到了孔子在見到老子時他們之間的兩組對話。圈一圈孔子的表現,想一想孔子在拜師時的態度是怎樣的?(彬彬有禮:上前行禮、連忙、請、再次行禮;誠心誠意;執着求學)

(5)在孔子的治學名言中,哪些名言體現出了他這樣的言行呢?(學無止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時,又是怎樣的?(謙和有禮:迎候;喜悅)

(7)分角色朗讀這兩組對話,再現孔子和老子在相見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聯繫前期瞭解到的孔子的治學名言,來解讀人物的品行。再次運用“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確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3.學習第三部分:認真求學。

(1)快速閱讀第三自然段,圈畫詞語並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學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有怎樣的表現?(孔子很刻苦:每天、不離左右、隨時;老子誨人不倦:毫無保留)

(2)請同學們兩人一組配合朗讀,讀出對他們的敬佩。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詞語,使學生感悟到求學者的刻苦,傳授者的無私,在孔子與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賞與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後的朗讀可以將理解與情感融入其中。引領孩子們讀文入境,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迴歸整體,評價人物品行

1.請同學們朗讀最後一段,思考:通過學習孔子拜師的故事,你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謙和有禮、勤奮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

2.全班齊讀孔子名言。

出示課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小結:先人們的品行見證了他們的語言和思想,他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言行影響着後人,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

 【設計意圖】藉助積累的孔子名言對人物進行評價,從而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讓孔子的人物形象走進孩子的心裏。

(四)拓展延伸,引入綜合性學習

1.小結: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傳統文化。如,精美的民間工藝,古老的民族藝術,獨特的風俗習慣……讓我們在本單元的課內課外學習中,繼續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感受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

【設計意圖】小結語既讓學生認識了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確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屬於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拓展延伸的內容則是引導孩子認識到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多姿多彩,激發孩子們對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解的興趣,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遷移延伸,再去了解有關傳統文化的名人與知識。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課件《孔子拜師》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華傳統文化”單元。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的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學生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通過學校智囊團的反覆商討,我們以“拜”字入手,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上,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當10月底抽籤定下《孔子拜師》一課時,我和同行的龍校長頓時心涼了大半截。因爲對於長期從事五、六年級語文教學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以,自接下任務起,大家心裏總像有塊沉重的石頭壓着。從第一週的自主鑽研教材,到後兩幾的隔天試講,磨課。每天放學後,已經疲憊不堪的智囊團老師們仍會聚到一起,各抒己見,我也馬不停蹄地將所有建議一一記下。每天晚上再回家修改教案,記教案,改課件……整整一個月時間,晚上七點到凌晨一點,書房的電腦前總會有我的身影。隨着賽課的時間日益臨近,我心裏壓抑着:因爲教案一直沒能定稿。

二、失去自我,缺點不盡

離比賽還有十多天了,我幾乎是隔天試講一次。由於對教案不夠熟悉,所以我完全被教案牽着鼻子走。學生生字讀不準,反覆糾,卻忘記了此時自己的示範作用;說着說着不知道下句接什麼了,尷尬地走上講臺去翻教案;課堂上,沒餘力傾聽學生的回答,沒思維去對回答作出適當評價,更不要說滿懷激情投入課堂。一向直言快語、做事風風火火的我,爲了迎合三年級小朋友的口味,在臺上做作地扮成溫柔的淑女。讓自己百般不適,也讓聽課的智囊團老師們難以忍受。因爲課堂上需要的不是裝出來的淑女,而應該是統領課堂的領頭人。顧不得休息,聽完課的當天,大家又會聚到一起,共同商討課的設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我教學中的失誤和不足一一指出:

1、語言不夠精練,愛重複學生的話。

2、課堂不緊湊,教學任務未完成。

3、缺乏靈活的教學機智,對學生的評價語過於單調。

4、沒有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過於做作。

5、舉手投足不自然。

6、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

……

如果有個地洞真想趕緊鑽進去。由最開始的信心百倍到現在的灰心喪氣,一向心態極好的我此時也幾近崩潰。我不知道應該怎樣上這堂課了。

三、找回自我,破繭重生。

看着不忍給我施加壓力的領導,再看看爲了這節課前後忙碌近一個月的智囊團老師,近一月被壓抑的心情如堤壩泄洪般頃刻爆發,我不能繼續這樣下去!絕不能讓大家的辛苦付之東流,更不能丟了市一小的臉啊!“要帶動學生,首先自己得投入,只有自己融入進文本了,學生纔會被你的氣場所吸引,不自覺地跟着你來。”龍校長、石主任語重心長的話語縈繞耳際。回到家,坐在書桌前足足發了半小時呆後,我打開電腦,搜索電影《孔子》。因爲文中所描寫的孔子品行高尚,而作爲課堂引領者的我,內心深處卻沒有一點對他的敬佩,那又怎能讓我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花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我看完了這部描述孔子一生的電影。這兩小時,我糾結——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流失;我頓悟——早就該做這件事了。我連夜敲擊鍵盤,認真地寫下了屬於我的對《孔子拜師》的重新構想。

第二天,再次站上講臺,電影中的一幕幕不自覺地閃現腦海。那艱辛的一幕幕,那感人的一幕幕……我情由心生,發自內心的佩服崇敬流露於言表,我不再受制於教案,整堂課感到得心應手。

四、摳細節,求唯美。

關鍵的大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對教案、執教細節的“摳”。常常是因一句過渡語討論舉棋不定的時候,智囊團的老師上網、查資料……通過各種辦法和途徑,力求最好;常常因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不到位,老師們爭相示範……

五、智慧的團體,溫暖的家人。

一個月,漫長的一個月,煎熬的一個月,蛻變的一個月;這一個月,我幾近崩潰,這一個月,我受益匪淺;這一個月,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家的溫暖。課件

《孔子拜師》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先自學,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然後交流。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顯得清晰、連貫。

二、拓展自然、恰當。

通過結尾的拓展既讓學生對我們的祖國文化有一定的瞭解,有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

其次,也存在不足:

一、過分注重預設,忽略課堂生成。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預設是爲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着自己的預設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並不那麼理想。有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繫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幾次打斷,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後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二、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