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孔子拜師》說課稿及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說課稿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孔子拜師》說課稿

《孔子拜師》說課稿及教學反思

  一. 說教材

1. 教材簡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2. 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積累課文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二. 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巫老師採取引導法,以課題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爲師呢?”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 說教學過程

  巫老師的這一節《孔子拜師》第二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複習生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1. 複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爲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2.質疑導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瞭解到課文主要講了孔子拜老子爲師的事。巫老師就此引導學生質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的,爲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爲師呢?”

3. 探究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根據提出的問題,巫老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探究,探究定向後,巫老師又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巫老師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巫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版書,版書設計做到簡潔明瞭,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詞句:如(1)“風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通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即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巫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請用謙虛的語氣讀出孔子與老子的對話等。

4.學習昇華。經過學生的探究體驗,最後巫老師還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導學生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美麗的過程,我是在這每一個經歷中歷練併成長起來的。”那麼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長的一個巨大的平臺。針對我剛剛所上的這節課,我此刻的心情是千頭萬緒的,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的是我在課堂上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學生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課文閱讀能力有限。但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特別是針對我們校本教研的主題“通過抓詞句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孩子們都能通過自己的讀找到一些重點的詞和句子了,如今我沒的訓練重點已經由找詞句過度到如何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今後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在課堂上大家還可以看到,我們的孩子不僅會通過抓詞句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問題,聯繫生活實際和課外資料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等。

在教學中我本着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態度,真實的再現我們的課堂,不是用動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造了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另外在我的教學是由各個環節組成,環環相扣,步步爲營。但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羣活生生的羣體,所以我教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的預設與生成發生了矛盾時,我及時做了調整。如當學習到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質疑“老子爲什麼稱呼孔子仲尼,而不乾脆直接稱他孔丘?”。面對這樣的生成問題我首先對學生的深入思考進行了表揚,同時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思考的空間,最後我順勢引導講解其實這裏是表達了老子對晚輩的一種愛護之情和自己謙虛的品質。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但預設也與實際教學發生了一些衝突,比如:在教學“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設計了換掉“風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這兩個詞的練習,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但孩子們沒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換詞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學生感到了困難。這讓我體會到教師在問題的提出過程中,語言的引導十分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表現出孩子的積累還不夠,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加強語文的積累。

遺憾的是,在這節課中我與孩子的情緒狀態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講不如我們平時在上課的氛圍。我覺得我們的心理素質還不夠好,所以今後在這方面應加強訓練。另一方面我在時間的把握上還覺得有些困惑,這也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

最後我還想說: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勵、幫助也讓我感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