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及反思

《孔子拜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開篇講讀課文,是引領學生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大門的金鑰匙,主要是介紹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課文內容蘊含豐富,但並不深奧,只是有幾個詞語,如“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對於一個剛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講,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教學時要創設情景,讀詞語想畫面、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有機滲透,才能更好地體會孔子的求學精神,從而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很分明;而蘊涵着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清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主次兩條線索分開討論和研究。

 學情分析

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認識“兼、僕”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通過標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拜師)齊讀課題。課題爲什麼用“拜”師呢?(老師講解)請帶上動作讀課題。孔子拜誰爲師?關於老子,同學們瞭解什麼?(學生交流)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自讀課文

瞭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讀故事。不過老師有一個小要求,那就是讀書時,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展示朗讀

老師聽同學讀得都很認真,現在誰想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聽?(抽生讀課文)其他同學當小評委。聽他們哪裏讀得好,哪裏還不夠好,記下來。

3、朗讀評價

誰來交流一下他們讀得怎麼樣?(重點讀準本課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學們,‘佩’在課文中組什麼詞?

【設計理念: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解決難字生詞,爲下文理解做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的良好習慣。】

 三、讀中感悟,學習品行。

佩服,請同學們自己從課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二)讀悟語句,體味品行。

他們的什麼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1、孔子爲什麼拜師?

(班級交流)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1)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淵博嗎?(理解:遠近聞名淵博)

(2)把對詞語的理解以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體味孔子有學問、虛心好學,板書:虛心好學)

2、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僕僕)

老師板書這三個詞語,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書寫。

這些詞語都寫出孔子在拜師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理解“曲阜和洛陽……走到了洛陽。”)

(1)在指導朗讀中讓學生感悟詞語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孔子趕路的艱難。(體味孔子不怕吃苦,板書:不怕吃苦。)

【設計理念:通過理解“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僕僕……”詞語讓學生體會到孔子爲了拜師,是不怕艱辛,這樣一來,不但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還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情景,這樣可以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讀起課文來自然了許多,突破了難點,水到渠成。】

孔子終於見到老子了,課文有一段生動精彩的文字再現了他們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找出來細細地朗讀,邊讀邊體會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後分角色表演讀。

(1)老子的外貌描述。(體味老子的有學問)

(2)學生邊讀邊表演,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從人物的語言、動作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禮、謙虛)

(3)你爲什麼要這樣讀?(理解破折號的用法與含義)

師小結: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這裏的破折號“——”表示疑問。你喜歡孔子的哪一句話?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聯繫生活實際體味這句話,板書:學無止境。)

(5)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在這段對話裏,還有兩對近義詞,我們一起來看看。

①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們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用詞一定要恰當。

【設計理念:分角色是學生們所喜歡的,在此我多次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及師生合作的形式呈現,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他們的品行,同時在朗讀中體味作者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寫作方法,讓語言訓練滲透於無形,達到授生以漁的效果。】

3、孔子拜師以後呢?

(1)從此以後,老子怎麼教?孔子怎麼學?

學生交流: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麼學?(學生交流,再次體味孔子的謙虛好學)

(3)老子怎麼教?

學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學生交流,體味老子的誨人不倦,愛護晚輩)

  四、聯繫實際,昇華情感。

1、假如,此時我們正面對着孔子和老子,大家想不想誇誇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

2、學生交流。

3、師小結:同學們,孔子的虛心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被世人稱頌,正是他們做到了學無止境,才學識淵博,得到後人的敬仰。來,請大家端起課本,帶着崇敬的心情再讀課文,讀出對兩位聖人的敬佩之情。

【設計理念:通過談話的形式再現對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的敬佩之情。】

  五、課堂總結,推薦作業。

同學們,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對世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也因此被中國人稱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臺灣和美國還將孔子的生日定爲教師節。而今,孔子的故鄉曲阜的“三孔”以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讓我們大家永遠記住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學到老。課後大家繼續蒐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節課交流。

【設計理念: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一)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請同學們自己從課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二)讀悟語句,體味品行。

他們的什麼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1、孔子爲什麼拜師?

(班級交流)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1)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淵博嗎?(理解:遠近聞名淵博)

(2)把對詞語的理解以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體味孔子有學問、虛心好學,板書:虛心好學)

2、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僕僕)

老師板書這三個詞語,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書寫。

這些詞語都寫出孔子在拜師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理解“曲阜和洛陽……走到了洛陽。”)

(1)在指導朗讀中讓學生感悟詞語的意思以及用法。

(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孔子趕路的艱難。(體味孔子不怕吃苦,板書:不怕吃苦。)

【設計理念:通過理解“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僕僕……”詞語讓學生體會到孔子爲了拜師,是不怕艱辛,這樣一來,不但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還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情景,這樣可以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讀起課文來自然了許多,突破了難點,水到渠成。】

孔子終於見到老子了,課文有一段生動精彩的文字再現了他們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找出來細細地朗讀,邊讀邊體會老子和孔子的品行。然後分角色表演讀。

(1)老子的外貌描述。(體味老子的有學問)

(2)學生邊讀邊表演,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從人物的語言、動作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彬彬有禮、謙虛)

(3)你爲什麼要這樣讀?(理解破折號的用法與含義)

師小結: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這裏的破折號“——”表示疑問。你喜歡孔子的哪一句話?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聯繫生活實際體味這句話,板書:學無止境。)

(5)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在這段對話裏,還有兩對近義詞,我們一起來看看。

①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所以,我們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用詞一定要恰當。

【設計理念:分角色是學生們所喜歡的,在此我多次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及師生合作的形式呈現,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他們的品行,同時在朗讀中體味作者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寫作方法,讓語言訓練滲透於無形,達到授生以漁的效果。】

3、孔子拜師以後呢?

(1)從此以後,老子怎麼教?孔子怎麼學?

學生交流: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麼學?(學生交流,再次體味孔子的謙虛好學)

(3)老子怎麼教?

學生交流: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學生交流,體味老子的誨人不倦,愛護晚輩)

 板書設計————學無止境——————

孔子(謙虛好學) 老子(誨人不倦)

(不怕吃苦) (愛護晚輩)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分角色是學生們所喜歡的,在此我多次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及師生合作的形式呈現,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他們的品行,同時在朗讀中體味作者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寫作方法,讓語言訓練滲透於無形,達到授生以漁的效果。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在此課前,我讓學生蒐集了孔子名言,並蒐集孔子個人資料,並請教或蒐集孔子和老子分別是怎樣的人。在課前並綜合了學生預習情況,並對孔子名言作了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並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運用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學習這一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悟到:知識是學無止境的,只有謙虛好學,才能成爲知識淵博的人。我在教學中截斷了語文教學的一般流程,我讓人物語言閃亮登場。

如、“溫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得新的更深的知識。(設計語言,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名言。老師常常告訴我們,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意思是:如果三個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爲我老師的人。(老師常常教育我們,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現在還是將來,爲人都要謙虛好學,有禮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意思是:學習了知識然後時常溫習,不也是高興的嗎?(老師告訴我們,每天早讀時都要把學過的知識溫習一下,我們常常表現出不高興,不願意的表情,。每當這時,老師總會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師在給我們講一道數學難題,剛講完,老師問我們懂着沒有,教室裏整齊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師在黑板上出了道 類似的題,可是班上沒幾個會做,老師生氣了。接着又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孔子有句名言‘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能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

我點撥了,這幾句名言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作了精闢的論述,和本課孔子拜師的內容緊密相關,意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古典文化的精髓。隨之我又出示幾句孔子名言: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學生對孔子的話算有點興趣了,我將板書課題《孔子拜師》。本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的是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在敘述中,線索非常清楚。我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在朗讀,要帶着對孔子和老子的敬重和佩服之情感去讀,去拜讀,注意語意的停頓,語速的緩急,語氣的變化。讀後說說孔子和老子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並寫一寫讀後的感受。(這個環節,我給足學生時間讀,加上有課前孔子名言的理解,學生完成很不錯。有個女孩兒寫:我讀了課文,從孔子在求學時不怕路途艱辛和他的言行中體會到了,孔子是一個虛心好學,有禮貌,不怕吃苦的人。我也從老子不顧七十歲高齡,到洛陽城外迎候孔子以及他毫不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孔子,我從這件事中,知道了老子是一個有禮貌,愛護學生的好老師。)看了學生的讀書體會,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理清課文層次:

孔子 決意拜師—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人敬重—老子

謙虛好學 不怕吃苦 孜孜以求 誨人不倦

在此基礎上,揭示課後作業第二題:(老子是一個博學多才及謙和大度,誨人不倦的人。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人。)

對文本的理解已不是問題,自然詞意在文本內容中能理解,對重點詞語作“用詞寫話”的練習,生字認讀與書寫是過關的,在學習本課中,以下方面還是落到了實處。

一、閱讀中悟寫法。這是語文學習中的支撐點,在本課中,就要抓住人物語言,在習作練習中,怎樣寫好不同人物的語言。比如、本文對孔子和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主要進行了人物對話描寫,而且在對話中作者能夠準確描寫不同人物的語言。出示文中老子與孔子的對話。“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孔子:“多謝老師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則不表達迎接的意思。(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怎樣描寫不同人物的語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點。然後要注意人物的年齡,職業、興趣、愛好不同,他們的語言也不同。最後要注意人物性格的發展。隨着人物性格的發展,人物的語言也不所變化。比如、描寫懶惰的姐姐:媽媽讓姐姐洗碗,姐姐不高興地說:“聽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祕祕地對我小聲說:“弟弟,你的字寫起了嗎?想去玩嗎?你幫姐姐洗碗,姐姐一會兒陪你去玩!”我裝着沒聽懂,只見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說:“今天我借來了一本小人書,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說:“姐姐,今天我幫你的忙……”(點撥、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幾點就一定能寫好不同人物的語言。)這裏安排了練習:“有趣的爸爸”“懶惰的爸爸”“愛節省的媽媽”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點。作爲三年級學生,應該掌握句子的生動與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這句話的含義深刻,學生獨自理解還是有難度的,我設計了換掉“風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這兩詞的練習。我點撥了,這一句作者在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並運用了詞語“相距上千裏”,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艱苦運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卻運用“終於”一詞來說明。(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對孔子對知識如飢似渴的追求。)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可以先理解重點詞語,然後再聯繫詞語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

三、課外拓展,綜合展示

讓學生自己完成,蒐集資料、問家長等方式。

四、習作練習“我的語文老師”(必須落到實處。)

學完本課,我有以此反思,語文教學就是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教學態度,要真實地再現我們的課堂,不用動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真的語文的一種樸實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師樸實的教態,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返璞歸真,創造一種純樸的語文課堂。本課的亮點就是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到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在寫作中,恰到好處的詞語及語言的運用是文章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