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課堂需要反思,有反思纔有進步,上完《孔子拜師》以後,心中頗多感受。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反思。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盡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幹,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教學顯得清晰、連貫。特別時在處理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時,讓學生反覆進行朗讀對話,從孔子和老子的語言中理解他們的品行。其實他們的話是相互的,從一個人的語言中不僅看出某個人的品行,還可以看出另一個人的品行,有種側面襯托的作用。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還存在一些不足:課堂整體把握不夠。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沒有整體把握。學生逐句找出寫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本語言環境的相結合。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的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2

我有八年沒上語文課了,今天上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7課《孔子拜師》,上課前,我先讓學生讀五單元學習目標,想想看,五單元是讓我們學習什麼內容,從而引出課題,“孔子”,這時我就問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是孔子的什麼事情,孔子拜師的事情。在這裏呢,我就做錯了一點,就是板書完課題後,應該馬上讓學生對課題提出疑問,而不該馬上去了解孔子的生平。

在學生對課題提出疑問後,我馬上就讓學生去讀生字、詞語,這裏呢我應該馬上讓學生自讀課文,先解決學生提出了疑問,應該對學生的質疑即時解決。

進入課文學習時,我安排的是從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入手,在讀了最後一段後,我們知道了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和敬重他們的高尚品行,那麼爲什麼要敬重他們那種高尚品行呢?就從這個問題入手,讓學生自學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能夠解答這個問題的重點詞句,來體會他們的高尚品行,初步體會作者寫作文章時的感情。在這裏,讀課文最後一段,並提出疑問的任務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進行,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教師在這裏本來只該是作爲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但是在這裏,這個工作我卻自己做了,所以學生就機械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學習課文,而沒有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要求。

由於在學習生字詞語時浪費的時間過多,所以本來這節課我預計安排的從重點詞語來初步理解課文的任務沒有完成。

總的來說,在這節課中,在“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個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這堂課中,我安排了兩個說話,一個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艱辛。另一個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話中“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個句子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引導學生歸納出: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不做一個自滿的人。

總之,在教學中,我做得很不夠,這是由於自己平時在經驗上的積累不夠。在整節課上,由於我自己對教材的鑽研不夠,所以不能夠對學生有更好的引導。以後,要從人文觀念上去引導學生,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進行分工合作,指導學生探索課文,自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