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17課《孔子拜師》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17課《孔子拜師》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孔子拜師》教案設計

17課《孔子拜師》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爲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爲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生字的認讀及書寫。

教學難點

瞭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導入

1.談話:

通過預習,瞭解到課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板書課題)

(板書:孔子,老子,並正音:子讀zǐ)

2.學生展示蒐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資料,閱讀資料袋。(介紹過程中分別出示“老聃”、“孔丘”,“仲尼”並認記“丘”。)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找找孔子拜師的原因。

2、認讀生字和詞語。重點指導: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沒有一撇,或一橫。

等:中間幾橫應長短不一。

境:右邊是“竟”。

授:形聲字,右邊是“受”,不是“愛”。

3、指名分段讀課文,評價正音。

4、同桌讀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書上的名言。

(1)讀一讀。最好能簡單地說一說,這句名言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背一背。

2、你還知道那些名言?

四、綜合性學習

佈置任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爲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爲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一、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重點詞語理解:

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於: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路途十分遙遠,因此用終於。)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謙虛禮貌)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謙虛禮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學詞“毫無保留”、“傳授”。)

(3)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學生找出這兩組近義詞:“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①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這些詞互換好不好?爲什麼?

(4)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爲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所以課文最後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二、再讀全文,再感受。

三、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2、開始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收集。

板書設計:

17 孔子拜師

孔子  老子

學生  拜師

  課後反思:

學生能利用書中的資料和文後的資料來了解人物,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仍然希望能從課外獲取更多資料作爲補充,這樣可以豐富大家的知識。讀文談感受有進步,能找出文中的詞句來理解,讀懂了課文。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1

本篇課文對孔子怎麼學習的用的筆墨特別少,覺得非常遺憾,於時在網上查找了一些孔子認真學習的文章。我覺得一節好課不應該停留在課上完的基礎上,而是看是不是能激發起學生繼續求知的熱情。我想:語文課堂也同樣是學校教育或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序曲。課堂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也應該是課外學習的起點。尤其,在課堂進入尾聲時,作爲教師不應該認爲這是課堂的尾聲,而應該認爲是學生課後生活的起點。使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對於八九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最喜歡聽故事了。於是在這節課即將下課的時候我告訴孩子們說:《孔子拜七歲男孩爲師》的故事,作爲講課的內容。這個故事既是《孔子拜師》這一篇課文內容的擴充,又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吻合。課堂中,我講這個故事時,孩子們聽得特別投入,短短的一個故事,卻迎來了三四次的笑聲。我想不僅僅是故事的內容吸引了學生,更是對空子謙虛好學品質的進一步詮釋。

備課之前,教師要儘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但如何選擇最佳的時機,最恰當的方式把這些材料呈現在學生面前,併力求跟文本內容密切結合,這些都是要周密考慮,才能發揮材料的作用,爲教學目標的達成助“一臂之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