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孔子游春》說課稿+教學反思

《孔子游春》說課稿+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孔子游春》說課稿

《孔子游春》說課稿+教學反思

打開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挾着濃濃的師生情意向我們迎面撲來。孜孜以求的莫泊桑,用生命放飛理想風箏的劉老師,溫文爾雅的孔子,依依惜別的六年求學生涯,在這一刻向我們走來。這一組課文的呈現,將引領我們走進文化名人、生活強者、學生情感的精神世界,與他們同甘苦,共悲歡,什麼是真,什麼善,什麼是美,在與名人心靈的撞擊中,每一個接觸文本的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和理解。

而《孔子游春》這篇課文正是對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動詮釋和完美演繹,孔子在“泗水河正漲春潮”之際,帶着弟子們到泗水遊春,並以“水”爲話題,敘物明理、潤物無聲,善教至極;隨後與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又情濃至極。文章辭章俱佳、意境深遠,發人深省、回味無窮。

感受着作者的奇思妙想,揣摩着編者的匠心獨運,我以讀者轉化爲教者的目標越來越清晰,那就是我要引領學生以《孔子游春》這篇語言材料,感悟文本,培養情感,遷移寫法,形成能力。在這篇文章裏,孔子論水一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一段的處理上,我曾經試圖既讓學生感悟文本,又總結寫法,拓展練寫,結果失敗了。我也曾試圖補充孔子論水的原文,想借此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但由於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文言文,在他們眼裏,這些突然呈現的艱深晦澀的文字非但不能對閱讀和感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反而讓他們無所適從。從孩子們茫然的眼神裏,我讀到了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所在,我讀到了一堂語文閱讀課的使命所在。那就是力爭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爲學生,紮紮實實促發展,以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重新翻開課文,我又一次走進了兩千多年以前那一個溫暖的春天,浮現我眼前的,是泗水春天的如畫美景,是孔子師生的融融情意。如何帶領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那片肥沃的原野?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的目標變得簡單明朗起來,那就是通過對具體語言文字的觸摸,以閱讀帶動思考;讓那些詞語、句子在學生的面前鮮活起來,以閱讀促進寫話;合着文章情感的律動,在讀中品悟情感,欣賞泗水春景,聆聽孔子論水,品味師生言志。由此,在第一課時已經通讀全文,學習了“泗水春景”這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便簡化爲三個環節:

一、敲開讀的大門,張開聽的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讓我們跟隨孔子的腳步,再一次走進兩千多年以前那一個溫暖的春天。”一句極富感染力的引語,一段優美抒情的音樂,讓孩子們在齊讀中張開了心靈的翅膀。

二、揚起讀的風帆,開啓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論水。

孔子關於水的論斷教材中短短91個字,卻充滿哲理,發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飽含着孔子對水的一往情深。孔子生在泗水邊,葬於泗水畔,他對水的這種深厚的感情浸透在字裏行間。引導學生潛入到文字當中,讀懂孔子的“情”,領會孔子的“愛”,是重中之重。

在出示了這段話之後,我引導學生從“水是真君子”入手,“爲什麼孔子說水是真君子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孔子說的哪一點觸動了你的聯想,引發了你的感慨?”如此,讓學生靜靜地讀書,邊讀邊寫下自己的感悟。學生充分自讀之後,全班交流。在此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邊讀邊悟,邊悟邊讀。比如說,在“有德行”一句中,我從詞語入手,抓住“奔流不息”,什麼是“奔流不息”?回憶學過的課文《長江之歌》中對水的描寫,溫故而知新。比如說,在“有志向”一句中,我從畫面入手,把水穿巖鑿壁的圖景呈現給學生,緊扣“穿”和“鑿”,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感悟水的無所畏懼。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不管是從詞語還是從畫面入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文本與生活的聯繫,讓水的形象在孩子的頭腦中鮮活起來,進而接受它,理解它,悅納它,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與孔子達成心靈的溝通。

在深入文本之後,我帶領學生走出文本,給他們一個更寬的視野,再次從整體上把握這段話的內涵。在這個環節,我做了兩件事。

1、引導學生髮現水的更多的優點,用水( ),它好像( )這樣的句式讓學生練習說話,豐富真君子的形象。

2、抓住“意味深長”,多次誦讀,定格真君子的形象。

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材料的學習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學生的記憶中,爲下一步教學的展開提供了平臺。

三、奏強讀的旋律,激起說的樂章,感動於師生言志。

這個步驟的教學也是從讀開始,“學生們有沒有領悟孔子的情意,快速閱讀10-15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然後藉助具體的詞句體會子路的豪爽慷慨和顏回的溫文爾雅,期間讓學生感受孔子論水滲透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讓學生知道,在孔子心中,子路和顏回都是有志向的真君子。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從感受感悟到感動三個過程,始終貫穿着讀,注重學生讀的實踐,引領學生品讀、賞讀課文,真正理解課文,走進課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他們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同時通過聽說讀寫等一系列語文學習的活動,讓孩子在語文實踐中獲得語言文字的積累和語文技能的提升。

泰戈爾說過,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只有一篇課文,甚至只有一節課,我不可能把所有的全教給學生,我追求的就是讓每個孩子經歷一個過程,在他們心中留下閱讀的痕跡。

  《孔子游春》教學反思

《孔子游春》這篇課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着弟子到泗水河畔遊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動一課,表現了孔子對弟子的關心,洋溢着師生間濃濃的情誼。

其中,孔子論水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誠如學生所說:水就是水,真有那麼多特點?就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來講,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確不容易。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來理解這段文字,理解這段文字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呢?我試着從“緊密聯繫學生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着手:對“水有德行”的理解,學生抓住了“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來談,因此,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想《長江之歌》及上文對泗水河的描述,從而來理解“水滋潤萬物”,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但水卻無所求的精神,點明這便是“水”德行的一個方面:無私奉獻。然後順勢引導,水的德行是不是僅僅這一個方面呢?讓學生結合“奔流不息”聯想到水的“頑強、堅持不懈”的品格……由於這些內容都是學生以前習得的,它已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當這些舊知與課文內容相關聯時,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的“新知”:原來,“水有德行”並不空洞,就是從水中悟出的它的“無私奉獻”“堅持不懈”的品行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思維的閘門打開了!接下來理解水有情義、有志向及善施教化便“水到渠成”了。像理解“水有情義”時,學生聯繫到《山谷中的謎底》,從中感悟水“順勢而行”——處世要講究策略,有時得適當退讓、彎曲的道理;理解“水有志向”時,學生聯想到了“水滴石穿”、《煙臺的海》等文,感悟到“水的韌性”;而理解“水善施教化”時,學生就是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來談的,人們用水淘米、洗衣等等,理解它“盪滌污垢”的含義——用它的品行來影響薰陶他人,得到做人的啓示,這不就是水的“善施教化”嗎?通過聯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點,在學生頭腦逐漸清晰,而且具體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麼是“真君子”,“真君子”會具備哪些特點?什麼樣的人才是“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