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手指》說課稿與教學反思

《手指》說課稿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手指》說課稿

《手指》說課稿與教學反思

 【說教材】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啓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說預設】

  教學目標:

1.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啓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麼特點?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

1.課前選讀關於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試着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學題的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麼。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已讀一遍課文,讀不準的字問問周圍的同學,把字音讀準。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出示自學討論題,先自學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小學教學設計網sj.C.n]

1.自讀課文,填表格。

手指名稱 優 點 缺 點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無名指

小 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3、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你有什麼想法嗎?

4.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兩遍。

5.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賦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據你要表達的意圖,編個課本劇表演一下。

 四、檢查自學,深化理解

1.學生彙報對自學題中前三題的理解。

2.指幾個小組到前面表演課本劇,其他同學評價表演,教師根據表演情況點撥,指導重點是學生劇本中蘊含的道理是否正確。

  五、拓展延伸,啓迪思維

1.學習本單元課文時,我們基本悟到了讀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請你讀一讀,想想短文蘊含一個什麼道理?

六、作業設計:

1、照樣子,寫詞語

隨時隨地 有聲有色 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

2、填寫合適的字

( )算盤 ( )螺絲 ( )藥末 ( )脂粉 ( )鋼琴

  《手指》教學反思

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在教學本文前,我先組織學生交流:

通過學習本組的幾篇課文,你瞭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啓示。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轉入本文的閱讀。由於本課是選學課文,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根據單元導讀中的提示自學課文。

即: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着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通過學習、交流,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學完課文,讓學生聯繫本組的前幾篇課文,說說作者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懂得《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啓示。《匆匆》《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