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教案《孔子拜師》大綱

三年級語文教案《孔子拜師》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案《孔子拜師》,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教案《孔子拜師》

三年級語文教案《孔子拜師》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激發對孔子刻苦好學的學習態度和老子誨人不倦的教學品格產生崇敬之情並體會到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做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難點:

從文中體會到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讀好課題。

二、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顧課文,完成題目

孔子()歲的時候,從()前往()拜()爲師,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們的()。

2、師引導生讀這一段話,生再次觀察課題和這一段話,提出自己的疑問。

師預設:①孔子爲什麼要拜師?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受到了人們的敬重?

3、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心句,用﹏勾畫出來。

4、出示中心句,生讀。

三、品讀課文,學習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爲什麼要拜師?

生交流,理解詞語(淵博)

問:孔子前往求學的時候,他的學識怎麼樣?

生交流,理解詞語(遠近聞名),師學法指導:聯繫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點詞語(年輕、已經、遠近聞名、總覺得)感悟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行。

3、師補充:孔子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爲當時比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可他依然堅持求學,說說你心中的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4、生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勾畫你覺得精彩的句子和詞語,體會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②抓關鍵詞“相距上千裏”體會行程之遠,抓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體會行程之難。

③出示地圖,學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觀感受“行程之遠”。

④想象情景,師生對話

師採訪:假如你是孔子,會怎麼做?

驕陽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經汗流浹背,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好嗎?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導學生入情入境朗讀,以讀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⑵學習“師生相見”

師:功夫不負有心人,孔子終於在洛陽城外,見到了自己的恩師,出示插圖,想象:孔子會對老師說什麼?

①師讀文,生一邊聽,一邊勾畫作者描寫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詞語“風塵僕僕”瞭解孔子的外貌,再次體會行程艱難。

④從動作(上前行禮、再次上前行禮)體會孔子的謙遜有禮

⑥出示孔子的幾句話,從語言體會孔子的謙遜有禮。

師學法指導(表現人物的品行,可以從外貌、語言、動作來表現)

出示句子: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師引導學生突破難點)

師預設師:孔子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學習的盡頭了呢?

生:不是

師:你們現在上小學,將來還要上中學,再讀大學,學習就完了嗎?

生:還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後工作了,也還要學習。

師:這就叫“學無止境”師板書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3、談“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資料

⑵同桌合作學習,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學習提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

①邊讀邊畫,畫出描寫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說一說,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對所劃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從詞語“頭髮鬍子全白了”“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

(體會老子重視人才、謙遜有禮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⑷角色對話,補充資料(生了解古人自稱稱名,以示謙虛有禮,對別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⑸角色朗讀(分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配樂讀)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抽生讀、評價(抓關鍵詞:每天、隨時,體會孔子求學孜孜不倦,從詞語“毫無保留”體會老子的誨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四、小結昇華

1、出示孔子畫像(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文化逐漸成爲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影響到世界各國,成爲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們不僅佩服孔子的學問,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論語》的精典句子,學生感悟中國的傳統文化

2、師生吟誦論語: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三年級語文教案《孔子拜師》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七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出“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反覆朗讀,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激發學生對孔子與老子的崇敬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孔子拜師的經過部分,帶領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章插圖,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同時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三、教學策略

這篇課文從文題看,直接揭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緊緊圍繞“拜”字,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孔子爲什麼拜師,怎樣拜師以及拜師後怎樣學習的過程,這是一條貫穿全篇的主線。事情的經過部分又是圍繞孔子與老子的對話展開的,這又出現一條輔線。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抓住主線體會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輔線,體會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結尾處進行小結,把兩條線併攏,讓學生體會先人品行的偉大。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文本對話。

2.藉助孔子名言解讀人物品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這些名言警句,並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實踐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實積累與運用的目的,使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得以傳承。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複習,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學們,你能依據課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紹介紹這位人物嗎?

出示課件:(孔子畫像)

畫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時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於這個偉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師。注意把“拜”字寫準。

3.在這個故事裏,“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禮貌地請對方做老師。

4.還記得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嗎?

總結:爲何拜師、怎麼拜師、怎樣學習、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回顧整體,並引導學生在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運用已知,通過提示,整合對孔子的認知。藉助課題中的關鍵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對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學習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學習第一部分:決意拜師。

(1)請同學們出聲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虛心好學)從哪些內容感受到的?(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遠近聞名)

(2)小結:同學們能夠聯繫上下文進行學習。正因爲孔子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師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話能體現他的這種行爲嗎?

總結:學無止境。

(3)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決意拜師這段內容。

【設計意圖】強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這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語言和孔子的行爲這兩者進行了緊密的聯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教學策略。

2.學習第二部分:洛陽拜師。

(1)請同學們默讀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拜師的?與老子見面時又是怎樣的情景?”

【設計意圖】藉助默讀思考內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書,既理清敘述層次又幫助學生明確了本段的重點內容。

(2)孔子的拜師路有着怎樣的艱辛?在文中標畫出相關詞句。這些又讓你有怎樣的感觸呢?(路途之遙,時間之長,行路之艱,求師之切)

出示課件: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小結:同學們抓住了“上千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終於”這些詞語體會到孔子拜師的艱辛。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之後,孔子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師。這就是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們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啊?(圖中孔子彎腰行禮,態度恭敬;圖中老子俯首彎背,態度謙和)

【設計意圖】插圖是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學生會先對兩位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瞭解,再引導他們迴歸到文本,研讀對話內容,使學生逐漸明白,只有通過品讀作者生動的文字,才能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鮮活的畫面。這樣圖文結合,旨在提升學生對兩個人物品行的認識和理解。

(4)課文中寫到了孔子在見到老子時他們之間的兩組對話。圈一圈孔子的表現,想一想孔子在拜師時的態度是怎樣的?(彬彬有禮:上前行禮、連忙、請、再次行禮;誠心誠意;執着求學)

(5)在孔子的治學名言中,哪些名言體現出了他這樣的言行呢?(學無止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時,又是怎樣的?(謙和有禮:迎候;喜悅)

(7)分角色朗讀這兩組對話,再現孔子和老子在相見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聯繫前期瞭解到的孔子的治學名言,來解讀人物的品行。再次運用“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確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3.學習第三部分:認真求學。

(1)快速閱讀第三自然段,圈畫詞語並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學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有怎樣的表現?(孔子很刻苦:每天、不離左右、隨時;老子誨人不倦:毫無保留)

(2)請同學們兩人一組配合朗讀,讀出對他們的敬佩。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詞語,使學生感悟到求學者的刻苦,傳授者的無私,在孔子與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賞與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後的朗讀可以將理解與情感融入其中。引領孩子們讀文入境,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迴歸整體,評價人物品行

1.請同學們朗讀最後一段,思考:通過學習孔子拜師的故事,你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謙和有禮、勤奮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

2.全班齊讀孔子名言。

出示課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小結:先人們的品行見證了他們的語言和思想,他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言行影響着後人,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

 【設計意圖】藉助積累的孔子名言對人物進行評價,從而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讓孔子的人物形象走進孩子的心裏。

(四)拓展延伸,引入綜合性學習

1.小結: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傳統文化。如,精美的民間工藝,古老的民族藝術,獨特的風俗習慣……讓我們在本單元的課內課外學習中,繼續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感受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

【設計意圖】小結語既讓學生認識了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確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屬於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拓展延伸的內容則是引導孩子認識到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多姿多彩,激發孩子們對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解的興趣,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遷移延伸,再去了解有關傳統文化的名人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