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大綱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司馬遷一生經歷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爲恥辱的腐刑後,“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中有關實詞、虛詞的用法。

2、學習藺、廉二人顧全大局、以國事爲重的優良品質。

3、學習本文通過典型事例和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協作方法。

  教學設想:

1、充分利用學生手頭上已有的文言文學習資料,文字、語句上擬採用鑑賞引導下的學生自讀的方法,疏通字句。

2、課前佈置預習。預習注意:①對照註解和文言文譯註資料疏通文句;②劃分課文段落層次;③劃分“完璧歸趙”一部分的層次,列出結構提綱(小標題)。

3、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介紹本文的學習目的。

二、導入新課。

指名朗讀課文“預習提示”和註釋①。

1、關於《史記》的補充介紹:

本紀(12 篇):專述歷代最高統治者的政治活動(如《項羽本紀》)。

世家(30篇):主要記述貴族的史事。(如〈〈陳涉世家〉〉)

列傳(70篇):記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蹟。分三種:①專傳,即一人一傳,(如〈〈淮陰侯列傳〉〉)②合傳,有二人合傳,也有三五人合傳,(〈〈廉藺列傳〉〉)③匯傳,記同一類的若干人,篇名中並不舉出人物姓名,如〈〈仲尼弟子列傳〉〉、〈〈酷吏列傳〉〉。

表(10篇):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絡和補充。

書(8篇):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分別敘述天文、曆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的發展和現狀。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也開創了我國的傳記文學,是24 史的第一部。

《史記》的寫法和所寫人物對後世影響深遠。

魯迅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背景簡介:

公元前三——四世紀,是我國曆史上的戰國後期。七雄並峙,戰火頻繁。七國之中秦最強大,它採取“遠交近攻”的政策,各個擊破,力圖吞併六國。趙是北方還有點實力的國家,秦一時難以吞併,便用訛詐的手段掠奪它的土地和財務。趙依仗廉、藺二人軍事上嚴密戒備,外交上不卑不亢,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保障了國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記敘了二人團結合作,與強秦抗爭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提問:課文按什麼順序寫了幾件事?

明確:按時間順序寫了三件事: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廉藺交歡。課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

提問:這三件事充滿了矛盾衝突,能說說每件事各圍繞什麼矛盾展開的嗎?

明確:“完璧歸趙”寫的是詐璧與存璧的鬥爭;“澠池相會”寫的是辱趙與尊趙的鬥爭;“廉藺交歡”寫的是私怨與國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開情節,刻畫人物,而所有這些矛盾又都掛在對秦鬥爭這條主線上。學習這篇課文要始終抓住這個重點。

板書: 完璧歸趙—————————詐璧與存璧的鬥爭

澠池相會—————————辱趙與尊趙的矛盾

廉藺交歡—————————私怨與國事的矛盾

提問:文章是在矛盾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全文貫串了怎樣的矛盾?

明確:全文貫串了互相交織的兩種矛盾:一種是趙國與秦國的矛盾,一種是廉頗與藺相如的矛盾。

一開始,秦恃強訛詐,趙國處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銳。廉藺二人一切爲了自己的國家,彼此間並無私人恩怨。而後,隨着趙秦間的矛盾幾經緩和、緊張、緩和,藺相如地位的不斷上升,廉頗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緊張。藺的退讓忍辱感動了廉頗,二人終於成了刎頸之交,矛盾消除,共同爲國效勞,趙、秦間的矛盾也趨隱伏。

四、學習“完璧歸趙”部分

提問:(檢查預習)這部分可分幾層?列出情節提綱。

明確:可分三層:(板書)

(1)1——2段:簡介廉、藺

(2)3段: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

(3)4——11段:

決策入秦 繆賢薦賢(4)

智鬥秦王 決策入秦(5)

完璧歸趙 畢禮而歸 章臺刺秦(6)

(事情的經過) 迫秦齋戒(7、8)

從者歸璧(9)

廷斥秦王(9、10)

五、講析“完璧歸趙”之第一層(也可單獨作爲一部分)

1、疏通文句

2、講析

提問:課文的前兩段是簡介本文的兩個主人公。傳記的一般寫法,是在文章的一開頭就介紹人物的出身之類。本文開頭對二人的介紹與一般傳記相同,但讀完全文,卻又感到其用意不僅如此。還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更重要的是突顯兩人地位的懸殊,影響的大小,爲以後矛盾的引線。

六、講析“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和“繆賢薦賢”一節。

1、指名試講,疏通文句。

2、講析

提問:這段在情節的發展上有何作用?

明確:這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趙之間的矛盾。同時,也爲引出藺相如張本。秦國願“以城求璧”;趙君臣緊急商議,一,“計未定”,二,“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氣氛極爲緊張。在趙猶豫不定、進退維谷的情勢下,引出繆賢的薦藺相如。從繆賢的引薦,見相如之機智。這是相如出場之前的側面描寫。繆賢的“臣竊以爲其人勇士,有智謀”一句話,也可作爲下文的綱。

七、佈置作業:通讀全文,疏通文句。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指名口譯課文第四段。

二、講析“決策入秦”一段。

1.串講

2.2、講析

3.提問:這一段中哪幾句是講出使秦國的決策?

明確:(議後可集體朗讀)“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秦以城……負秦曲”;“城入趙……歸趙”。

歸納:相如決策,解決了趙君臣不能解決的問題,見其智;願當重任,奉璧入切,見其勇。這是一見其智。

板書: 相如決策————智

一見其智(對話描寫)

願意入秦————勇

三、析“章臺斥秦”一段

1、表情朗讀(亦可讓普通話好的同學朗讀),讀出秦王傲慢、貪婪得意的'神態,讀出相如果斷機智,凜然正氣,不惜碎玉,以死報國的氣勢。

2、講析:相如怒斥秦王有理有節,作者用語言描寫表現藺相如的智勇。“復取璧”見其智,怒斥見其勇。二見其智勇。

板書: 復取璧————智

二見其智勇

怒斥秦王———勇

四、講析“迫秦齋戒”一段

1、指名試譯,然後視情況串講。

2、在秦王朝廷上,面對如狼似虎的秦君臣,藺相如不卑不亢,以詐對詐,迫秦齋戒,以爭取時間。三見其智勇。

板書: 以詐對詐————智

三見其智勇(行動描寫,語言描寫)

迫秦齋戒————勇

五、講析“從者歸璧”一段

1、串講

2、講析

提問:秦王第二次接見,場面與第一次有何不同?

明確: 第一次 第二次

地點: 章臺 廷(議處國政的處所)

人員: 美人、侍從 九賓(禮待外賓的儀式)

場面如此隆重,烘托出相如的鎮定自如,也表現出相如的勝利。

提問:“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一句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暗示對方,璧已歸趙,如殺掉相如,有害無利。

提問:在相如的一番“廷斥”下,秦王和羣臣反應如何?

明確:“相如而嘻”,發出驚呼,段無可奈何。秦王也只好自找臺階,說“趙王豈……欺秦邪?”最終“廷見相如……歸之”。

板書: 相如既知秦國曆史,又洞察秦王內心————智

五見其智勇

針鋒相對,請就湯鑊———————————勇

歸納:以上六個情節,步步展開,層層深入,置人物於尖銳的矛盾衝突之中,刻畫其主要性格特徵——智勇,寫待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一部分的最後兩段是交代結果:相如勝利歸來,秦王陰謀破產。

提問:完璧歸趙以趙勝秦敗而告終,原因是什麼?

明確:秦詐璧靠的是勢,相如存璧靠的是理。

秦王理屈——氣餒,相如理直——氣壯。

七、佈置作業:課後練習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講析第三部分

1、串講

3、劃分情節提綱

趙王赴會

澠池相會 會上鬥爭

“爲好”結果

二、講析“趙王赴會”一段(15)

1、“其後……殺二萬人”,這是“完璧歸趙”的餘波,“澠池相會”的先聲,趙國失地,折兵,形勢險惡。

2、齊讀:秦王雖處劣勢,段由於廉藺之計,抗秦態度堅決,並做了周密部署,這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明確: 1、廉頗留守

趙國部署 2、相如相從

3、三十日不還,立太子爲王(國不可一日無主)

這一段交代背景,制定對策,寥寥數筆,具見廉、藺膽識。

三、講析“會上鬥爭“

1、學生試譯

2、講析: 秦王: “酣”“令”——趾高氣揚,盛氣凌人

秦御史:“前書”(不召而書)——見其預謀

相如: “前(曰)”,“前(進缶)”,“跪”——顯出機智

秦王: 不許——不肯——不懌——爲一擊缶(被迫無奈)

3、集體朗讀:“秦之羣臣曰……爲趙王壽”

提問:索十五城本來是秦“爲嬉”的本意,作者爲什麼寫待簡略?

明確:(1)秦王受驚,餘悸未消,戰局已亂;(2)“左右皆靡”,前車可鑑,羣臣何敢妄爲?也就不必多費筆墨。

歸納:澠池會上,相如面對羣秦,以寡勝衆,以賓奪主,由變動變爲主動,處處見膽,句句見智,作者把人寫活了。

4、串講“爲好結果”,分析從略。

四、講析“廉藺交歡”

1、串講

2、劃分情節:

矛盾發生(17、18段)

廉藺交歡 矛盾激化(19)

矛盾解決(20)

3、(矛盾發生、激化分析略),講析“矛盾解決”

提問:矛盾之所以解決,是因爲雙方有共同的思想基礎,這個基礎,課文中用了哪句話?

明確:“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五、歸納:全文三件酸,表現了兩重矛盾(秦趙、廉藺),前一個矛盾的發展結果,導致後一個矛盾的爆發;後一個矛盾的解決,又服從前一個矛盾鬥爭的需要。這樣寫,人物形象逐步飽滿,主題思想逐層深化,從而在勇士效果上引人入勝,扣人心絃,發人深思。

六、佈置作業

第四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課時作業

二、講析

提問:作品是用哪些表達手段,從哪些不同側面來表現相如的思想性格的?

明確:(1)繆賢薦賢,從側面顯示相如的機智;(2)秦王求璧,先寫趙國君臣拿不出主意,是反襯下文相如一言以決的膽識;(3)廷斥秦王,秦王設九賓禮儀的隆重召見,側面烘托相如臨危不懼,從容應對的機智和勇敢;(4)澠池會上,相如置工人安危於不顧,爲的是維護國家的尊嚴;(5)廉藺交歡中,相如處處忍讓,顯示相如識大體,顧大局,忍讓爲國的高貴品質。

提問:課文以相如爲主,是怎樣寫廉頗的?從中表現了廉頗怎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全文在寫相如時,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頗,同樣提出了他在趙國的地位,表現了他的性特徵。第一,開頭就說他“以勇氣聞於諸侯”。強調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後寫他負荊請罪,固然是受藺相如愛國精神的感動,也是他自己對祖國的一片忠心和勇於改過的精神。第二,作者介紹廉頗是“趙之良將也”,一旦國家形勢緊張,趙王立即“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突出表明了廉頗既舉足輕重之勢,又不同於常人。澠池相會一段,對廉頗的描寫更爲明顯,正是他的“盛設兵以待”,秦纔不敢動的。第三,作品還寫了他的智謀,如第二段,是“廉頗藺相如計”、敦促才成行的。後來又是他建議“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爲王,以絕秦望”,也正是他給了相如以強大的後援。他的性格極爲爽朗,開始居功自傲,後來又負荊請罪。

三、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