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高二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高二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教學目標】

高二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1、繼續積累文言常用詞,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2、領會作品在選材、佈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培養以大局爲重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學生嚴於律己,有錯就改的品格

 【教學重點】

1、歸納文中重點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學習辨析詞義,判斷文言特殊語法現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賞文中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教學難點】

1、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豐富性的理解

2、深化學生對人物描寫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對比閱讀法、“引導—探究”學習法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本文故事性很強,可以先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理解和使用工具書,初步瞭解課文中三個故事的大意

一、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時代背景,分析戰國形勢圖)

戰國時期,有戰國七雄,他們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中,秦國實力最強大,他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企圖各個擊破,力圖吞併六國趙國是當時還有點實力的國家,秦國一時很難吞併,便採用了各個擊破的戰略,對外抗張本文就着重記敘了廉頗和藺相如二人合作,與強大的秦國抗爭的故事

二、司馬遷和《史記》簡介(課件展示作者、作品)

1、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學者,任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的官職),司馬遷少年時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歲以後,司馬遷遍遊祖國南北,考察風土人情、文物古蹟、蒐集史料、研究社會,爲他以後創作史記準備的豐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爲《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敗投降了匈奴,他因爲替李陵辯解,觸怒了漢武帝,被迫入獄,受到了宮刑他在獄中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

2、史記: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歷史文學鉅著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2篇)、書(18篇)、表(8篇)等五種體裁,共130篇,作爲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記是其中的第一部魯迅讚譽《史記》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所以說它既是史學鉅著,又是文學鉅著

三、課文說明

《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史記》中的一篇重要的合傳《史記》中的合傳有兩類:一類是將同類型人物合,一類是將處於同時期並在事件上密切的人物合《廉頗藺相如列傳》屬後者

戰國時期(前403~前221)是一個兼併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佔領了巴蜀,並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儘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已成爲趙國安危之所繫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趙國大事紀年表: (小黑板展示)

趙惠文王年序

大事

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

廉頗伐齊,取陽晉

趙惠文王十七年(前282)

藺相如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十八年(前281)

秦伐趙,拔石城

趙惠文王十九年(前280)

秦復攻趙,殺二萬人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

澠池之會

四、整體感知課文

1、本文寫了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以藺相如爲主,以廉頗爲賓,三件事都是突出藺相如的性格,廉頗後又有傳

2、 請學生複述故事情節,討論人物思想性格(課件展示相關圖片)

藺相如:趙國宦官首領繆賢門下的食客,地位卑微

廉頗:趙國良將,屢立戰功,位居上卿,以勇聞名

完璧歸趙

背景

①秦要求:以十五城換璧

②趙猶豫不決,進退兩難: a)送璧入秦可能被騙,得不到城池

b)若不送璧,可能會使秦王生氣,進攻趙國

③繆賢推薦相如出使

④相如主張送璧入秦: a)秦強趙弱,不得不答允秦國

b)寧可讓秦承擔理虧之過,亦不可被秦國找到進攻的藉口

⑤相如自薦出使,並言若不得城,必完璧歸趙

⑥趙王派相如出使

經過

秦王無意賞城

無禮:只在章臺接見相如,禮節傲慢

失信:秦王把璧傳給美人和侍從觀賞,沒有提賞城之事

相如妙計取壁

假稱璧有瑕,把璧騙回

怒斥秦王無禮,持璧倚柱而立,以同歸於盡作要脅,令秦王不敢強奪

勇求秦王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拖延時間

派隨從換上平民服裝,由小路把璧帶回秦國

相如陳詞

指斥秦歷代君主皆不守信約,故已把璧運回趙國

要求秦國先割城,趙國才交出璧

願以死謝罪

結果

①秦王明白即使殺相如,亦不能得到璧,反而斷絕秦趙的友好關係,所以厚待相如,放他回國

②相如被封爲大夫 ③秦不予趙城,趙不予秦璧

澠池之會

背景

①秦王約趙王於澠池相會(秦王對完璧歸趙一事仍懷恨在心,要悔辱趙王)

②趙王害怕強秦,不願前去

③廉頗和相如皆主張趙王應約,否則會表示趙王軟弱膽怯

④廉頗部署 :a)趙王三十日內未返國,立太子爲王,打消秦王要脅趙國的念頭

b)在邊境集結大量軍隊,防秦進攻

經過

①秦王請趙王奏瑟,令御史記下此事,相如以性命脅迫秦王擊,令御史記下

②秦臣請趙王以十五城給秦王祝壽,相如請秦王以咸陽城給趙王祝壽

結果

①秦未能在外交上佔上風,讓他們離開 ②相如功勞最大,被封爲上卿

負荊請罪

背景

廉頗爲國立下汗馬功勞,但相如出身卑賤,只因口舌之能,卻被拜爲上卿,故對相如有所不滿,更揚言要辱相如

經過

①相如於朝會時常詐病,不願與廉頗排座次

②遠遠看見廉頗,便令車繞路離去(因爲相如把國家大事放在私人恩怨之前,他明白將相不和,趙國必亡的道理)

③廉頗知道相如苦心,自覺慚愧,負荊請罪認錯

結果

兩人和好,成爲刎頸之交

主旨:讚揚藺相如機智勇敢,大智大勇、胸襟闊大、顧全大局的品德,以及廉頗忠心報國、勇於改過的崇高品格(板書)

五、佈置作業

1、 找出文中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以及章節,精心研讀課文

2、 用500字左右描繪本文的故事情節,文體不限

 第二課時

一、研析課文,邊歸納邊講解重點詞句

1、 完璧歸趙:梳理矛盾,把握人物

[問題]:

①課文是怎樣描寫藺相如出場的?

②藺相如出使秦國後,與秦國圍繞着和氏璧展開了一場怎樣的鬥智鬥勇的外交較量?由此 可見藺相如怎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

①相如是在秦國威逼利誘,趙國君臣束手無策、左右爲難的矛盾中出場的課文先寫趙國君臣面臨的“三難”:秦王求璧,貪婪霸道,一難趙王面對秦王的易城求璧,趙國君臣深感“予”或“勿予”之兩難,纔有“求人”報秦之議,繆賢薦才之舉,趙王召見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誠意少而詐騙多,趙王爲難,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銳,愈能顯示相如化“兩難”爲“兩全”的智勇

②相如使秦,智鬥秦王集中顯示了他胸有成竹,從容應對的大智大勇矛盾雙方圍繞“保璧”與“騙璧”展開了三個回合的較量:第一個回合獻璧取璧獻璧之後,相如敏銳地覺察到秦王“無意”償趙城章臺接見,美人相伴,狂呼萬歲,君臣上下,沒有一點迎見外臣的禮貌和誠意,相如略施小計,收回璧玉然後,對比趙王的“脩敬”和秦王的“倨傲”,面責秦王無理,最後以人璧俱碎的誓言來威脅對方,利用秦王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辭謝”割城 第二個回合,歸璧於趙相如看出秦城“實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趙王恐,不敢不獻”的話來迎合秦王的虛榮心,一方面斷然採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第三個回合,廷斥秦王藺相如在大庭廣衆之下,援引歷史,揭露秦國曆朝歷代背信棄義的慣用伎倆,並理直氣壯地告訴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趙國,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無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歸趙”的徹底勝利,化解了趙王的困窘,打擊了秦國的威風,捍衛了趙國的尊嚴

2、澠池之會:品味語言,把握人物

[問題]:

①“澠池之會”在記載會見時,分別怎樣描寫秦趙御史的?表現了雙方怎樣的心態智謀?

②“澠池之會”在記載秦趙君王會見,以樂助興的內容上各用了什麼字?有怎樣的不同?

③ 藺相如的“五步之內,請以頸血濺大王矣”有什麼含義?

[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