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青松》語文教學反思

《青松》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青松》一課教學的時候,學生讀詩後提出的問題和預想的相差無幾。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鬆高潔”不明白。教學前做了充分估計,也設想了引導的辦法。我在教學時,注重了讓學生角色的進入。

《青松》語文教學反思

當學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時,我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學生結合插圖,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說出了雪雖然大,但是松樹能挺住,有的說出了松樹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們意會了,但不能言傳。我告訴學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後問誰能做個挺且直的動作,結果,多數孩子都站了起來。他們挺着胸,擡着頭,一幅雄糾糾的樣子。我讓學生說說此時的'感覺,學生說,雪太大了,落在我頭上,壓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們就讀一讀,老師聽一聽,是這樣嗎?本來“大雪”讀得虛一些效果纔會有,可是孩子們不管這些,喊破了嗓子在讀大雪,我也沒“指正”,我知道這時候講朗讀技藝是多餘的,孩子們已經是小松樹了。

“鬆高潔”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引導學生看圖,想想雪化之後鬆樹葉子的變化,學生說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鮮亮”這個詞我也沒想到,看來,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曾看過一位老師設計的讓雪和松樹對話的環節。還是讓孩子們做松樹吧!“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說些什麼?”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曬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

“你可以加上動作讀一讀啦!”孩子們再一次成爲小松樹了。

  教後反思:

葉聖陶老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對詩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詞析句,往往對詩的意境領會不深。但是變換了角色,你就是詩人,你就處在詩中情境,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會被激活,他們幼稚天真的話語,往往自然地把詩的意思吻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