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松樹和大松樹》語文教後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語文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一、 看板畫,揭示課題,學習第一節

《小松樹和大松樹》語文教後反思

1. 看板畫:說說圖上畫了什麼?相機引導:一棵樹在哪兒,另一棵樹在哪兒?

觀察得真仔細。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樹,板書:小松樹(注意鬆字右邊的八字頭)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樹。板書:大松樹

2. 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指導朗讀通過朗讀知道他們的位置。

3. 他們之間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和 讀題 誰和誰的故事?

二、 講讀2-4自然段

1. 自己讀讀整體感知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故事,表揚讀書認真的小朋友 ,

2. 聽錄音:聽聽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什麼呢?你聽到了什麼?培養學生的聽的好習慣。

3. 出示句子比較: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長的高,我能看得很遠。你呢?

4. 學生自瀆,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麼?這些字能少嗎?說說你的理由。

5. 朗讀理解:長得多高哇!

很遠很遠

(聯繫學生實際理解很遠很遠)詢問學生爬上高山後的感覺,然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爬上高山後的感覺。黃老師也爬過高山,當我站在山頂,向遠處眺望,遠處的房子呀,樹木呀,更遠處的田野呀,都盡收眼底,視野變得很開闊。再讀詞語。幫助理解爬得高,看得遠

喂:可以稍加點撥,說明小松樹沒有禮貌

6. 完整讀這句話,感受一下,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松樹?用你的朗讀把小松樹的驕傲,得意的樣子表現出來。指導加上動作讀

7.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沒有回答。那大松樹回想什麼呢?同桌討論一下。

8.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說的?請自瀆第三小節,看看誰能讀明白。指讀,其餘生評價,相機指導:摸者(動作演示)讀出風伯伯關心、疼愛小松樹的樣子。填空:小松樹看得遠,那是因爲( )大松樹看不遠,那是因爲( )

9.小松樹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慚愧地低下了頭。他會想些什麼呢?假如你就是這棵小松樹你會對大松樹說什麼?師生表演,

三、 故事表演,其餘生做評委,指出不夠好的地方。分小組表演

四、 佈置作業,講這個故事。

教學反思:本堂課在紮實語言訓練上有了充分的體現。注重讓學生去體會去感悟,如一開始的比較句子,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去閱讀,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精當和簡練。注重了聯繫實際去體會感悟,如課文中的有一句“你看我長得多高呀”我讓學生實際去體會你爬上高山後的感覺,並且把我自己的.感受和學生一起分享,這樣學生得到的體驗是真實的,飽滿的。但很多時候還是覺得走教案,因此學生有的問題我也沒有好好地和他一起去探討,如有學生問,爲什麼小松樹很小卻站到了大山上?沒有好好地研究透文本的內容,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但對於這個問題到底如何回答,我至今無法回答,似乎是很深奧的生活道理滲透其中。當我閱讀了教育報上的一篇《是孩子的不幸還是教師的不幸?》分析了一二冊中出現的課文,在《小松樹和大松樹》中,小松樹的確要比大松樹看得遠,儘管他有點不謙虛,但事實終歸是事實,實在沒有必要讓其喪失信心,“慚愧地低下了頭”我看着很頓悟,也許本身的文本有問題,爲什麼小松樹問大松樹,而大松樹不回答,或者就是以上問題,其實,課文雖是童話故事,看似接近孩子的生活,但實際中孩子很不明白這樣的文章內涵,很多都是老師硬着鑽研出來的,很多老師就在大松樹沒有回答這兒大做文章:這時的大松樹是怎麼樣想的?假如他說,他會說什麼?但經過這樣教學,學生並不滿足。教學總是給人一種感覺,用成人有意識的片面性來判斷孩子無意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