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後反思新編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後反思新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後反思之一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後來在風伯伯的引導教育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課文融情於理,充滿童真童趣。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獲得瞭如下啓示: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後反思新編

一、教學要抓準切入點。

第二自然段小松樹的話是教學的一大重點,教學目標意在引導學生體會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沒有禮貌和瞧不起人。但如何讓學生獲得正確的體會呢?僅僅通過讀是很難幫助孩子們形成一個全面的、準確的認識的。在反覆考慮之後,我決定抓住重點字詞進行。我找了如下幾個切入點:“喂”、“多高哇”和“你呢”,通過聯繫生活、情景創設、讀悟結合等方法,引導學生分別體會小松樹的不禮貌、驕傲和瞧不起人。

1、“喂”字的解讀——小松樹說的話中有這麼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一個“喂”傳神地刻畫了小松樹驕傲自大的嘴臉。實際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簡單易行且有效的情境:指着一個孩子說:“喂,把你的水彩筆借我用一下!”再讓學生體會一下,老師這樣的語氣借東西,願不願意借,爲什麼?然後讓孩子說一說你覺得小松樹是怎樣一棵松樹?完成填空“( )的小松樹”。最後,再讓孩子們讀讀小松樹的話體會小松樹對大松樹的傲慢無理。學生體會就自然了很多。

2、大松樹爲什麼沒有回答呢?他在想什麼呢?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很難站在大人的立場考慮。但通過教師的引導,有的孩子還是能領悟到一些。例如:小松樹是小孩子,我纔不願意跟它計較呢!再如:就算我看得比小松樹高,那又有什麼了不起的。人家小鳥看得比我更高更遠呢!我看得高,看得遠,靠的都是大山爺爺,我有什麼可驕傲的?通過對“沒有回答”的解讀,孩子們體會到了大松樹的大度、謙虛。

3、“摸着頭”的解讀——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時是這樣的`“風伯伯摸着小松樹的頭說”,“摸着頭”一詞表現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心愛護。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聯繫孩子的生活說說生活中誰摸過你的頭,當時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借長輩對孩子們的關愛去遷移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這樣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巧用文本空白,提高認識,積累語言

文本在 “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這兒,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想像空間。那麼,此時小松樹究竟會想些什麼呢?我出示了小黑板,讓學生練說。

小松樹想對風伯伯說:“ 。”

小松樹想對大松樹說:“ 。”

小松樹想對大山爺爺說:“ 。”

學生思維的火花一下迸射了出來。 有孩子回答,小松樹想對風伯伯說:“我要感謝您風伯伯,是您讓我明白了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能驕傲。” 我相對大松樹說“你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也要像你一樣,做一個謙虛的人。”“我還要感謝大山爺爺,是他把我托起來,讓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與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的對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和體驗更加深刻,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情操,還積累內化了文本語言。這些補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積累內化了文本語言,真可謂“一舉多得”啊!

遺憾:寫字的教學略顯倉促。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後反思之二

本課是一篇生動、淺顯的童話故事,語言活潑,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通過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讓學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課文融情於理,充滿童貞童趣。而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是本課的難點,因此,我首先給本課定下這兩點教學要求: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誦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說的話。2、在品讀中體會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感受風伯伯的和藹可親,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確定了教學目標,我便在教學中採用了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效果較好。

首先讀懂“小松樹”的話,我採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說圖上小松樹的表情、神態、動作等,讓學生讀讀“喂”這個這個語氣詞,很多學生就輕輕地“喂”了一下,沒有讀出小松樹的趾高氣揚,面對這種情況,爲了能讓學生加深體驗,提高朗讀效果,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指着一個孩子說:“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下!”學生聽後便笑了起來,但是很快便安靜下來,他們知道我的用意,於是紛紛舉手:“老師,你平常教育我們不能和人家沒禮貌的說話,你這種說話的態度,如果是問我借,我肯定是不會借給你的。”又有一個學生說:“是呀,借東西要有禮貌,說話的語氣不能這麼說,所以我也不借。”……看着學生們的精彩回答,我一看時機已到,便乘熱打鐵,說:“那讀小松樹說‘喂’的時候,該怎麼讀,知道了嗎?”這下學生們個個舉起小手,小臉發光,說:“知道”。接下來的朗讀便水到渠成,不僅能讀出小松樹說話的語氣,體會出了小松樹對大松樹的傲慢無禮,個別學生還能加上動作自演自說,課堂頓時推向高潮。

接着就是理解風伯伯說的話了,用同樣方法,我創設情境,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平時誰會摸着你的頭,什麼時候,並和你說了什麼,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況下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愛與親切,體會到其中的溫暖,之後我便讓學生也來體驗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並讓學生用朗讀表現出來,學生也能有模有樣的學着風伯伯的語氣讀了出來,加上我及時的鼓勵與肯定,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對文本的理解再次等到了昇華。

我想,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堂引導一定要聯繫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以情悟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文字中的情感。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後反思之三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爲。在引導孩子領悟寓意時,我是這樣一步步進行的:

一、認真看圖,瞭解“高矮”

在教學課文前,我先讓孩子們看書本上的插圖,讓他們觀察一下,誰高誰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樹高。在此基礎上,提問:但是這棵小松樹卻說自己比大松樹高,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孩子們舉手告訴我,那是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所以小松樹就以爲自己很高,看得很遠。我又問:通過預習,你覺得小松樹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有的說“驕傲”,有的說“不懂事”,有的說“沒禮貌”,我沒有急着裁定誰對誰錯,誰說的最有道理,繼續和孩子們學習下去。

二、反覆讀對話,揣摩心理。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我出示了小松樹與風伯伯的話,讓孩子們進行反覆朗讀。接着指名朗讀,通過角色遷移,來感受小松樹說這句話時的心理。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小松樹的心理的正確把握,此時再問他們,說小松樹“驕傲”的人多了。通過看圖、朗讀風伯伯的話,體會風伯伯的慈愛又耐心教育的語氣。我問孩子們,風伯伯爲什麼教育小松樹啊?從而幫助孩子們再次鞏固對小松樹的認識。

(遺憾:在引導孩子們揣摩小松樹心理的時候,設計的問題不夠細膩,因此能正確把握的孩子不多。所幸,後來及時迴轉了過來,將功補過,通過指導分角色朗讀,將孩子又引向了正確的方向。)

三、拓展延伸,鞏固認識

這篇課文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後要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自己身邊的事出發,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問孩子們:你平時在學校中有見過小松樹這樣的人嗎?不要點名。孩子們說出了好多,接着我們又討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爲什麼?他們說這樣做不對,以爲很不禮貌,傷了別人的自尊心,自己也不受歡迎,等等。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們已經領悟到這個道理了。

後記:下午我佈置了寫話作業:用“慚愧”寫幾句話。要求寫真人真事,最好是自己的事。很多孩子都寫得很好,很真實,寫出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錯,曾經的驕傲,曾經的自以爲是。一篇小課文,講出了一個大道理,教會了孩子們如何做人,我也同樣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