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八年級試題 > 《雷電頌》問題探究練習題

《雷電頌》問題探究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雷電頌》問題探究練習題
1、歷史劇《屈原》的寫作背景及寫作意圖分別是什麼?

    《屈原》寫於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反動統治最爲黑暗的時候。半壁河山淪於敵手,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並且悍然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的軍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屈原》,以鞭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郭沫若借歷史上的屈原的悲劇,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激烈的鬥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爲今用”的作用。《屈原》的創作在當時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團結抗日的鬥爭意志,有力抨擊了蔣介石集團的法西斯暴政。

  2、《屈原》第五幕的劇情和情節結構是怎樣的?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後鄭袖爲首的楚朝廷奸佞們之間的尖銳的矛盾衝突,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端:寫靳尚和鄭詹尹秉承南後旨意,欲密謀毒死屈原:

    他們的陰謀把他們和屈原的矛盾衝突推到了頂點。

    第二部分:發展:寫屈原的內心獨白──“雷電頌”:

    詩人呼風喚雷,怒斥神祇,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的憤懣和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表現了他的忠貞不屈和浩然正氣。

    第三部分:高潮:寫嬋娟之死:

    這一部分是戲劇衝突的高潮,表現了光明和黑暗、正義和邪惡勢不兩立的衝突。
  3、怎樣理解屈原對一切邪惡、黑暗勢力的鬥爭精神?

  郭沫若曾表示,《雷電頌》是受屈原《天問》中“薄暮雷電”的啓示,想表達“天問”的意境。實際上,展示了呼風喚雷的激情,毀滅諸神的憤怒,磅礴宇宙的氣勢,以《雷電頌》的形式無比猛烈地迸發出來。他呼喚着咆哮的風,去“吹掉這比鐵還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他呼喚着轟隆隆的雷,把他載到“那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地方去;他呼喚着閃電,要把閃電作爲他心中無形的長劍,“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他呼喚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閃耀着的偉大的自然力,“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要“跳進那沒有邊際的沒有限制的自由裏去”,從而迎來燦爛炫目的“光明”。他渴望光明,狂熱地呼喊“火……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着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瞭嗎?……”詩人以火一般熾烈的語言以及雷霆萬鈞的氣勢,表達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爲了獲得光明,他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連同一切罪惡的黑暗都“燒燬!燒燬!燒燬!”因爲它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它們“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曉得播弄人”,這些神鬼偶像指向的是人世間昏庸、腐朽、暴戾的當權者,表現了他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鬥精神,體現了他與黑暗勢力鬥爭到底的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