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九年級試題 > 《孤獨之旅》問題探究練習題

《孤獨之旅》問題探究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孤獨之旅》問題探究練習題
1、文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出發時:    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 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   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 堅強。

  2、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3、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⑴ 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⑵ 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⑶ 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⑷ 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4、如何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呢?

    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爲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5、小說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較大的篇幅來寫他父親和鴨子的用意是什麼?

    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它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寫鴨羣“十分乖巧”“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裏,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作爲成年人,經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少年杜小康?作爲低等動物的鴨子,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何況是作爲人的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爲真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