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狐狸畫春天》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狐狸畫春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狐狸畫春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狐狸畫春天》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

2、能領會作品中的描述,能領會一些詞義:一排、一片、一叢、鬆土、施肥、澆水。

活動重點:

能領會詞義:一排、一片、一叢、鬆土、施肥、澆水。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做事認真、勤勞的態度。

活動準備:

小動物圖片、教學掛圖、柔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們看到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森林裏的小動物也出來了,它們會怎樣迎接春天呢?讓我們一起聽故事《小狐狸畫春天》。

二、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小猴、小熊、小刺蝟、小狐狸分別是怎樣迎接春天的?(引導幼兒用故事裏的語言回答)

三、逐幅出示教學掛圖,啓發幼兒描述出小猴、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的簡單對話,學習使用"一排、一片、一叢、鬆土、施肥、澆水"等詞語。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領會"一排、一片、一叢"。(活動重點)

(2)出示圖二:小狐狸是怎樣迎接春天的?小猴在幹什麼?小熊又在幹什麼?小刺蝟在窗前給迎春花澆水,心情是怎樣的?小狐狸去請小猴、小熊、小刺蝟參觀它的畫,它們是怎麼說的呢?(活動重點)

(3)出示圖三、圖四:經過一場春雨,小狐狸畫的春天變成了什麼樣?小動物們種的小樹、小草、小花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小狐狸爲什麼哭呢?朋友們對他說了什麼?

四、請幼兒說說:小猴、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它們迎接春天的方式都不一樣,你覺得哪些小動物迎接春天的方式好?爲什麼?(分組討論)

小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不能懶惰,只有在春天辛勤地勞動,才能使春天變得很美麗。(活動難點)

五、結束: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

小朋友你們想怎樣迎接春天?讓我們一塊去種樹、栽花、鋪草地來打扮春天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預設了五個環節,認識豬先生→看看講講→遷移理解→交流討論→解惑體驗。在演繹過程中從活動的第三環節“遷移理解“開始,我便試圖讓孩子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到課堂中,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再僅是繪本的閱讀者,“豬先生”的旁觀者,而是繪本思想核心的真正體驗者,以及與“豬先生”一樣同是事件中的主角。

在第二環節中,我讓孩子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通過自己的經驗來思考和豬先生一樣的問題,“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更美呢?”“把別人身上最美的東西借來會是個好辦法嗎?”顯然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同豬先生一樣也掉進了一個美麗的陷阱。這種“失足”是孩子們當前年齡的特點,心理的特點所決定的,它正暴露了該年齡段的幼兒自我認識上的不成熟,不完善。

與此同時,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走上了同豬先生一樣的思維邏輯,成爲了作品中的又一個“豬先生”。這一遷移理解成功地讓孩子們也成爲了作品的主角,在思考自己的同時也在理解豬先生。

最後環節是幼兒與繪本中的“豬先生”共同認識自己,認識美的“撥開雲霧”環節。從演繹的情況看,孩子們對豬先生的第二次成功有了自己的理解,如認爲第一次借來朋友身上最美的東西是和豬先生不配的;豬先生只有用自己的東西來裝扮纔會美麗;豬先生要和豬小姐一樣才行等等。但由於本次閱讀活動的最終目的仍然是希望通過作品讓孩子反思自我,認識自我,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而不僅僅只是理解作品中角色的自我認識過程,因而作爲“解惑體驗”環節其最終還應落實在幼兒身上,促發幼兒對自身的思考,藉助繪本中的經驗形成自己個體成長中的新經驗。顯然我在該環節的演繹中犯了“顧此失彼”或是“丟失主體”的`錯誤。在該環節中我沒有給予孩子再一次反觀自我的機會,致使孩子們明白了作品中豬先生第二次成功的道理,卻又無法體驗在自己身上那獨有的“我就是我”的魅力。這一主體的缺失也使得活動的第三環節——幼兒對自己經驗的遷移出現架空狀態,使得幼兒在活動中認識自己,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過程出現斷裂。

因而,如能在這一環節中增加對“我們什麼時候最美麗呢?”“借別人身上美麗的東西能讓我們變得更美麗嗎”等問題的思考,將更能凸顯該環節“解惑體驗”的目的,也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的經驗表達獲得前後的銜接,促進幼兒對“我”的認識形成完整的經驗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