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扮家家》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扮家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扮家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扮家家》

活動背景:

一、虞城文化的啓示

常熟古稱琴川,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之說,山水交輝,風景秀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具。常熟的餐飲十分豐富,美味佳餚衆多,有叫化雞、起油豆腐湯十大名菜,有栗子羹、炒血糯、山藥糕 等八大名點,還有醇香四溢的桂花酒。在名勝古蹟遊覽之餘,嘗河鮮,品陽澄湖大閘蟹,自然味道更濃,更富情趣。因此,抓住這一孩子們最喜歡的飲食文化作爲我們小班課題教育的載體,通過合適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這就是我這次活動設計的基本理念。

二、年齡特點的需要

《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活動要以遊戲爲主。小班小朋友年齡小,他們更愛遊戲。而娃娃家遊戲是他們最主要的遊戲內容,他們喜歡當爸爸、媽媽,喜歡抱娃娃,喜歡給娃娃喂吃的。因此,我根據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扮家家"此活動。讓孩子們在娃娃家的情境中,在爸爸媽媽的角色扮演下,主動地將其生活經驗進行整理、總結和提升,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課程整合的探索

"扮家家"活動是我們幼兒教育中以科學爲主要領域,同時整合社會活動的實踐探索。我們從生活中採集活動材料(有超市宣傳單,有實地拍攝等),以遊戲的形式對多種食物圖片進行看看、認認、分分,使孩子對家鄉特產的生活經驗得到整理,提升,激起他們對家鄉飲食文化的興趣,同時使我們孩子的科學等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幼兒園學科領域的整合影響下在各方面都能取得和諧的發展,這就是我此次教育的最終目的。

活動目標

1、能從許多食品中找出家鄉的特產,並根據物體的簡單特徵和標記進行分類。

2、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萌發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一)、物質材料

1、16個角色卡(4種顏色,卡上有爸爸、媽媽字)

2、塑封圖片(食物圖片:螃蟹、叫化雞、鴨血糯、桂花栗子、酸奶、雪碧、可樂、椰子汁、旺仔牛奶、蛋塔、牛奶、果汁、魚、饅頭、餃子、青菜、雞腿、胡蘿蔔、肉、棗子)

3、黑板二塊(一塊:食物圖片;一塊:分類板)

4、分類實物:喝的的籃子

5、家的背景情境

6、音樂磁帶:"扮家家"(一盤有歌詞,一盤無歌詞)

7、餐桌(盤子、勺子)(餐桌檯布)

8、8個娃娃

9、字卡:食品、常熟的特產、飲料

10、人手一個圍兜

(二)、知識經驗

1、遊戲"扮家家"

2、生活中關注各類生活用品,知道一些常熟的特色食品

活動過程

一、根據性別幫助幼兒分別扮演"娃娃家"中的不同角色

放背景音樂"扮家家"歌曲

指導語:(出示娃娃)這是誰呀?今天我們又要來玩娃娃家遊戲了。請小朋友都來當娃娃的爸爸媽媽。請小朋友想想男小朋友都當誰呀?女小朋友都當誰呀?

幼兒自己找角色卡掛好,老師也當媽媽。(老師同時繫上圍兜)

二、根據不同特徵將"娃娃家"中的食品分類擺放

1、出示圖片,幼兒看看,認認,說說。

指導語:爸爸媽媽,我們怎麼來照顧小寶寶?(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出示各類圖片,讓幼兒看看、認認、說說。

指導語: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食品"。

2、找家鄉特產

指導語:這麼多食品!他們有的從上海運過來的,有的從蘇州運過來的,而有的則是我們常熟所特有的,是我們家鄉常熟的特產。我們來看看哪些是我們常熟的特產呀?誰來找找看?

教師出示"常熟的特產"字卡,幼兒將家鄉特產貼在下面。

3、將家鄉特產按"飲料"和"飲料"分類。

教師和幼兒認識標記"飲料"和"飲料"。

指導語:這些食物,哪些是飲料呀?哪些不是飲料呀?我們來把它們分到兩個大盤子裏。那我們用什麼來表示"飲料"和"飲料"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認識標記"飲料"和"飲料"。

全體幼兒上來根據標記進行分類。

指導語:請爸爸媽媽們看着標記幫寶寶把他們喜歡吃的食物分好。

師生共同檢查,教師請幼兒將"飲料"拿下來放在有相應標記的籃裏。

4、將家鄉特產按生的和熟的'分類。

指導語:飲料放好了,我們來看看這些食物哪些是熟的,馬上可以給寶寶吃的?我們來把它們放到桌上的盤子裏。

請幼兒將熟的東西放到桌上的盤子裏。同時說說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教師重點和幼兒講述"螃蟹"。

指導語:你從哪裏看出這盤螃蟹是熟的呢?(引導幼兒說出生螃蟹和熟螃蟹顏色差異)

課後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詞孩子們很熟悉,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當我範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馬上有了感應,和我一起說: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 開始我並沒有要求他們一起學,孩子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還很有節奏。可見,來自孩子生活熟悉的東西是很能爲孩子們理解、接受的。

當我提出問題:“你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會做哪些家務活呀?”孩子們都能很擁躍地回答,有的孩子還配上了動作。

因此,我在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曲時,只要強調歌曲的節奏就可以了,孩子們能很快理解並學會。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開飯了——”這個語言節奏拉得太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採用了拍節奏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