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五上《16黃山奇鬆》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上《16黃山奇鬆》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黃山奇鬆》教學反思之一

《黃山奇鬆》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寫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寫獨具特色的三大名鬆: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黃山鬆使黃山更加秀美。

蘇教版五上《16黃山奇鬆》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認爲做得比較好的有如下幾方面:

(一)重點抓住“文眼”的“奇”來作爲理解文本內容的切入點,從奇入手。

(二)根據文本的特點,以“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黃山鬆的奇?”這個問題爲統領整篇文章的問題,然後再像剝開竹筍一樣的引導學生體會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的奇,這樣一步一步地深層體會奇,奇貫穿始終。

(三)能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鬆的。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奇鬆的奇美,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黃山鬆的奇美,如:“姿態優美”感受到了迎客鬆的美。“枝幹遒勁” 藉助實物理解“遒勁”,體會迎客鬆的雄健有力。“鬱郁蒼蒼,充滿生機”體會迎客鬆的茂盛,生命力頑強。“飽經風霜”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體會迎客鬆對遊人的熱情等等。還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黃山鬆的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體會黃山鬆的“奇”。

(四)教學中,我能緊緊圍繞“奇”,抓住“奇”,在黃山鬆的“奇”上尋找突破口,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方面,我通過讓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直觀形象的圖片等手段,激發學生品讀感悟,體會黃山鬆的“奇”。在教學中,我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學習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也有許多的不足,如:

(一)這節課首先讓我覺到在時間上的把握很糟糕,只上完迎客鬆部分。

(二)在設計時,我有意識的讓讀寫結合在我的課堂上得到充分體現。如我在設計教學第三自然段段時,我先讓學生說說“黃山的鬆千姿百態”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呢?再讓學生讀相關的語句,接着我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說說還有哪些姿態。然後讓學生欣賞圖片,進行小練筆:

“ 黃山的鬆千姿百態。它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裝點着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以這樣的句式練筆。可遺憾的是因爲時間的關係,這小練筆只能放在第三課時去完成。

(三)品讀感悟,就是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和理解,從而明確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使讀者和作者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可這一點我做得還不夠。作者意我沒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去感悟。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那就是理論知識非常重要,理論知識就像是引領前進的導航燈,沒有理論知識的引領,教師就像是一隻無頭的蒼蠅,在教育教學上就會迷失方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理論知識,以先進的理論知識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力爭自我的超越。

  《黃山奇鬆》教學反思之二

《黃山奇鬆》一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黃山奇鬆的“奇”讓學生來理解課文。教學目標定位好後,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奇鬆的美和奇,成爲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那麼,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呢?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以讀書爲主線。

蘇教版小語教材特別注重“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讀作爲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我要求學生自由讀,然後讓學生深入學習迎客鬆,通過課文插圖感悟文中“枝幹遒勁”的意思,利用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飽經風霜”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迎客鬆的奇,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細讀品味,讀出感情,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接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陪客鬆和送客鬆的句子。這樣,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

二、重視圖文結合。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插圖的內容都和課文有一定聯繫,是一種不錯的資源。 在《黃山奇鬆》這篇課文中有三張插圖,我從網上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三大奇鬆及其他黃山奇鬆的圖片,將之放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巧用插圖的: 1、 讓學生看迎客鬆圖和送客鬆,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幹,理解詞語“遒勁”、“蟠曲”等詞語的意思。 2、 讓學生看圖展開豐富的聯想,出示自己蒐集到的黃山奇鬆的集錦圖,讓學生模仿書中的句式,看圖說話、寫話。 這一系列環節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鬆的奇。

三、注重遷移運用。

由模仿到創造,由完成老師設計的“形成性”作業,到主動運用於說、寫實踐,並積極向課外語文活動延伸,這是蘇教版在注重遷移運用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課上還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寫三大名鬆的寫法描寫其它黃山鬆,這也是爲了強化學生的寫作遷移運用,進行寫的訓練。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在朗讀的教學環節教師只是在一味地指導學生朗讀,並沒有進行示範的朗讀或錄音帶朗讀,沒有起到示範的作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是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展開的,在教學三大名鬆的環節,我在想能不能分組來學習三大名鬆,然後小組選成員來彙報,給學生以更大的討論交流的空間。總之在不斷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