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2017年《黃山奇鬆》教學反思彙編三則

2017年《黃山奇鬆》教學反思彙編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黃山奇鬆》教學反思之一

《黃山奇鬆》這篇課文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鬆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本課的訓練重點及難點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今天上午,我在五(6)班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頗有收穫。

2017年《黃山奇鬆》教學反思彙編三則

教學伊始,我以和學生聊天的形式導入新課,問學生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都到過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然後出示這樣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由此引出黃山,接着讓學生說說對黃山的瞭解。以輕鬆的氣氛開始對課文的學習。

學習第一節,我讓學生自由讀第一節,說說你能從中獲取哪些關於黃山的信息。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用多媒體演示:黃山“四絕”圖片,藉助“課件”演示和老師的解說,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讓學生對黃山有形象、生動的印象,激起學生想了解黃山的興趣。在學生說出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後,指讀、質疑課題。整理分析,確定研究方向:黃山奇鬆“奇”在哪?

我認爲教學《黃山奇鬆》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松樹的“奇”。對於這篇課文的教學,學生對奇鬆的情,主要是從“奇”上產生的。在引導學生領悟迎客鬆“奇”時,我突出重點,防止教學程式化。悟其情,就要鼓勵學生議論紛紛,對課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學生看完迎客鬆的圖片,讀完描寫迎客鬆的句子之後,我就安排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自己的想法,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側重領悟迎客鬆的“奇”。

另外,我在教學中還重視圖文結合。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插圖的內容都和課文有一定聯繫,是一種不錯的資源。可是,過去我們經常會忽略插圖的存在,而不好好利用這一資源,這是非常可惜的。在《黃山奇鬆》這篇課文中有三張插圖,我從網上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三大奇鬆及其他黃山奇鬆的圖片,將之放大。在教學中,我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寫話的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寫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鬆的“奇”,達到了預設的教學效果。

  《黃山奇鬆》教學反思之二

《黃山奇鬆》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

課文第一節“情有獨鍾”,道出我寫黃山奇鬆的原因,進一步引發讀者閱讀願望,形成閱讀期待。餘下的文字,均圍繞“奇”字着筆。何謂奇?特殊、稀罕,別處所沒有。作者如何寫黃山奇鬆的奇?其一: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其二由面到點寫了三種最能代表黃山奇鬆奇的名鬆——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三大名鬆奇在何處?奇在它不同於其他松樹的特殊姿態。姿態又奇在何處?奇在枝幹。迎客鬆——枝幹遒勁,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陪客鬆——如同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送客鬆——枝幹蟠曲,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正因爲黃山松枝幹不同的姿態,人們纔會爲它們起出頗爲形象的名字: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其三最後一節再由點回到面,一個千姿百態,道盡黃山鬆奇在何處。以一個省略號,讓黃山鬆的千姿百態,在讀者心中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再回黃山,再去觀賞瀟灑、挺秀的黃山鬆,尤顯意味悠長。其四,課文最後一句“它們裝點着黃山,使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迴應第一節我對黃山奇鬆的情有獨鍾,首尾爲之呼應,結構愈顯完整。

本課的訓練重點及難點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由複習詞語引出黃山“四絕”,在學生說出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後,指讀、質疑課題。整理分析,確定研究方向:黃山奇鬆“奇”在哪?

學習第二節,我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在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鬆。然後讓學生自由讀描寫三大名鬆的句子。喜歡哪棵鬆,就多讀幾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歡的理由說充分,要把這棵鬆何奇之有說清楚。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書的空白處寫一寫。在交流收穫的.時候,我用課件出示三大名鬆的圖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鬆的姿態,說說各自的特點。並想象三大名鬆面對遊客,分別會說些什麼。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鬆的特點,並展開想象根據每棵鬆的特點,說出了不同的話語,其實也就是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在這三大名鬆中呢,又對迎客鬆做了重點的品讀,對 “飽經風霜”這個詞做了重點的理解。在老師介紹完迎客鬆的生長環境後,讓學生想象迎客鬆都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對迎客鬆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在學生理解三大名鬆奇特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反映出它的奇。

在第三節的教學中,我通過一句過渡:黃山無石不鬆,無鬆不奇,除了三大名鬆外,黑虎鬆、鳳凰鬆、雙龍探海松、蟠龍松……都各領風騷,讓我們齊聲讚歎這神奇的黃山鬆吧!生齊讀第三節。對於這一節,我不作過多的渲染,只讓學生在齊讀中感受:正是由於黃山鬆的裝點,黃山才“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鬆的千姿百態。這一處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不一的黃山鬆。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着一幅幅的奇鬆圖,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我隨即激勵學生放飛想象,選擇你印象最深的一棵鬆仿照三大名鬆的寫法,用好象或如同的句式,說出它的奇特,引領學生揣摩、借鑑了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當然教學中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例如飽經風霜的造句,在教學迎客鬆時由於預設不是很充分,教學節奏拖沓。

  《黃山奇鬆》教學反思之三

(一)再現原有認知,激活新的體驗。

板書“譽”請學生說說怎麼理解這個字,由字會意,由言悟情,用“譽”趨動學生趣探黃山鬆的神、奇、美,升騰起觀鬆的慾望。再以名家名句“黃山景物知多少,至好應推不老鬆。”引發觀賞奇鬆的慾望。

(二)研讀重點詞語,感受“三大名鬆”。

讀句子感知,品詞語感受。讀課文和作者反覆對話,由表及裏地交流,迎客鬆的外奇外美,讀到它的背後內奇內美。水道渠成與作者共鳴:迎客鬆已經成爲黃山奇鬆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

黃山三大名鬆的奇、美,在學生細讀、記誦、賞析、讚美中,加深體驗黃山神奇魅力,黃山鬆的外美內蘊。它的神韻、情感,作者的情懷是從優美的語言文字、恰當形象的比喻的體驗而得以感悟的。至此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三大名鬆已深深地留在孩子們的心裏了。

在學生感受了三大“奇”鬆之後激發記誦課文,積累詞語用心體驗,輔之以多媒體鮮活的課件,伴隨輕快舒暢的音樂旋律,做導遊進入情境。加深理解作者描寫的黃山鬆奇、麗的句子和表達的方式,領悟祖國山河之奇麗,大自然風光之美妙。

(三) 借用課件想象,感悟“千姿百態”。

因學生生活經歷、地域之限,用課件充分展示“千姿百態”的黃山鬆圖景,加上優美輕盈的旋律,引發聯想想象。歷經讀課文,賞景象,談感受,寫體會,將文化精神、心靈智慧、言語生命得以傳承。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將課程資源、課外拓展有機結合。學生在和諧、充滿美、趣的氛圍中讚賞着一幅幅黃山奇鬆,在課文陶冶引領下,自然放飛想象,在課尾的省略號處啓動思維的閘門,噴涌濃濃的情意。

(四)整合“黃山名片”,濃厚“黃山”情感。

引進中外遊人、名家的讚歎,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馮·德羅斯特主任曾說:“黃山是中國的名片,黃山鬆是中國名片上的點睛之筆,我爲她驕傲!”徐霞客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再贊再賞黃山奇鬆時,深刻領悟黃山奇鬆的無價之寶,此刻祖國錦繡山河在我們面前豁然開朗。

(五)夯實語文基礎,走向更大課堂。

學習語文的渠道是廣泛的,但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依託教材,用好教材,再以作業爲基點導向社會的大語文課堂。課後作業必做題:A.摘記喜歡的詞句,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B.請回去向親人朋友介紹黃山的奇鬆。選做題:C.推薦閱讀《黃山遊記》。逐步培養閱讀習慣和能力。

作爲教者必須將教材解讀,把握住。只有下功夫,走進教材裏,學生才能深切感受、體驗。對課文的處理即教案設計上,既要詳明又要簡約。在教案流程上先學文後解讀,師引上路,讓學生走。基本訓練操作,除了讀、說外,更多的是訓練與思考的交互、滲透、融合,使學生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這樣盡力走進去,纔會輕鬆跳出來,也就是說,研讀、品味、合作,把語文的真功夫一步步學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