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通用10篇)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通用10篇)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詩歌內容;通過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作者“爲理想而奮鬥”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詩歌意境,把握主旨;

3、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於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鬥的情懷。

學習方法: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課文感知:《在山的那邊》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童年的嚮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啓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在山的那邊》詩歌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註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準備上課時在班裏交流。

課前二分鐘:講述成語故事《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課文導入: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嚮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在山的那邊》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啓示。《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裏,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麼,他心目中的“海”是什麼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詩歌,從中尋求答案

②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③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朗讀課文:《在山的那邊》是一首詩歌,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在詩中,詩人要用形象而精練的語言來表達他反覆體會的情感。我們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讀,體悟“海”與“山’’的象徵意義,領會它們所蘊含的意味。學生先自由朗讀,再聽老師朗讀,在進行讀詩的指導。

整體感知:

朗讀全文,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詩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還有深層含義,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含着什麼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徵意義?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羣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鬥。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問題探究:1、 爲什麼說是“隱祕的想望”?

2、爲什麼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4、“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麼?爲什麼說是“飄來的”?

5、“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

6、“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着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體會感知:

聯繫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點的詞語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這個詞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教學方式: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然後討論回答、相互評論、補充(可由教師鼓勵學生探究問題,答案不必求統一,讓學生在聽讀討論後對詩歌有初步的瞭解)。在學生(過渡)對詩歌有了大概瞭解,還要品讀詩歌形象而精練的語句,好的詩句總有畫龍點睛處認真進行品讀。

a.自由朗讀詩歌第二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到全新的世界,實現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認爲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覆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後,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

②朗讀指導

教師講授朗讀知識:重音(重讀、輕讀)、語速、停頓。

教師指導朗讀,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通過反覆品讀,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學生可在教師指導朗讀的基礎上齊讀、分讀。

佈置作業:

①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②課後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課後記:朗讀技巧的指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以讀代講是本課最大的成功之處。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複述課文內容;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同學們,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內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議論,也可插話。)《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座山,戰勝困難,纔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聯繫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勝了困難,你想過這其中包含什麼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爲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爲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啓示的。

整體感知:

默讀文章,組織學生複述課文。(複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學法指導]

a.默讀要求(時間、內容)

b.複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即五個“w”)

複述搶答: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先小組交流,後大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創造一個探究閱讀的氛圍,重點可放在“脫險”的過程。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涵泳閱讀性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4、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2分鐘)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爲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爲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裏繁衍生息,纔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8分鐘5+3)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裏,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歸結爲“和美”(板書)

三、研讀入境合作討論(10=5+5)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5分鐘)反饋、小結。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4

誦讀欣賞:

學習目標:

1、體會詩詞的意境,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2、領會詩詞中精美句子的妙處。

3、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與熱愛我國古詩文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體會詩詞的意境,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學習難點:經典詩句的賞析

課時安排:一教時。

課堂學習:

一、導入新課: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燦爛的中華文化寶庫中,古典詩詞無疑是一串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同學們,能背幾首古詩詞給大家聽聽嗎?

二、整體感知:

1、齊讀這四首詩

2、熟讀這四首詩,向同學們描述一下你所領會到的意境。

三、品味語言:

1、剛纔同學們已經領會了詩的意境,再讀古詩,說一說在這四首詩中你最欣賞的詩句並說明你欣賞的理由,

2、學生用心讀詩,然後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

四、看誰“背”得快:

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四首詩,看誰能全部背出來。

五、佈置作業:

背誦這四首詩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5

內容預覽:

口語交際--交流格言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普通話流暢地交流格言,清楚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學會傾聽,準確理解發言者的話語、觀點。

3、積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內涵,激勵學生用格言指導自己的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準確流暢得體的交流格言內容,清晰表達自己的看法。

難點:感悟格言的深刻內涵。

教學輔助用具: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發學生交流格言的興趣。

二、課堂討論,掌握技巧

以討論的形式明確交流格言說什麼和怎麼說的問題,使學生對口語交際的技巧有章可循,對口語表達的評價也更有針對性。同時還要使學生明確口語交際中對聽者的要求。

三、小組交流,集思廣益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自己蒐集的格言進行組內交流。

四、推選代表,交流互動

備小組推選代表把木組的交流成呆以多種形式向全班同學作以彙報,其他同學或進行評價或針對所交流的格言表達自己看法,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五、啓迪思想,個性表達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礎上,試說出屬於自己的格言。

六、課堂反饋,積累昇華

以提問的形式進行課堂反饋,督促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格言。

寫作--記一件事

教學設想:通過學生的自主寫作,自由表達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創造力

學習目標:1.把生活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記下來,交代清楚記敘的六要素。

2.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學習重點: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記敘的六要素

學習難點:列寫作提綱

學習方法:引導.合作.自主練習

課時安排:二課時(連堂)

課前準備:閱讀有關知識短文並蒐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引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總會有些事情令你難以忘懷,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讓你慚愧呢?現在請大家好好想一想!

互動安排

請兩同學(男女各一)分別說出他們最感觸的事。

同學們是否聽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麼?

讓同學們先自由討論,然後發問。

師生共同明確:事件的六要素。

師範讀例文《榜樣》。

請同學構思作文,列出寫作提綱。

要求:確定標題及中心思想,初步體現條理性和層次感。

學習小組裏相互間討論,修改各成員寫作提綱,老師巡迴輔導。

老師總結並明確作文要求

以記事爲主並只寫一件事,弘揚社會道德風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實感和個性化表達。

學生自主創作

要求:

1.根據提綱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課外練筆:記一件新近發生的趣事。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掌握字詞,瞭解作者,春教案2。

⑵瞭解散文的特點,體會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爲寫作對象抒發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的寫法。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清晰的脈絡結構。

⑵學習通過運用感官細緻描寫景物的寫法。

⑶體會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景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

領會作者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來抒發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學習作者熱愛自由、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用優美語言和寫景物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讀出春天的特點,表達美好的感受,體會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美。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順口,讀流暢,讀出感情。爲了使學生朗讀的有興趣、有效果,教師可採用多媒體教學,先展示“春天”的畫面,再伴隨音樂進行範讀,爲學生創造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本文的寫景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鑑賞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爲鞏固並理解課堂內容又設置了練筆這一環節,還留下了積累美句和推薦美文的課後作業。

2.學法

本文着眼於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優美的語言和出色的寫作技巧,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批等多種形式,體味本文的語言美,學習本文描寫技巧,運用“朗讀——質疑——探究——解疑——練筆”這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以讀爲主,通過讀來理解內容結構,感受文章的語言美R>

㈠ 導語設計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的吟詠和稱讚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教案《春教案2》。你還能說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多媒體展示詩句)

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緻入微、形象生動,那麼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面,在暢遊春景之後,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㈡ 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㈢ 朗讀訓練

1.聽讀:跟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春江花月夜》,聽老師範讀來感受春天之美。

2.美讀:伴隨音樂的響起,學生用情品讀,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3.賽讀:分四組,每組選出一人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㈣ 聽着大家優美的朗讀,老師眼前出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那麼本文分爲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板書)

說明:以讀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對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的寫景技法和語言特點。

㈤學生自讀逐圖分析,用圈點勾畫、旁批註釋形式理解本分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感官技巧寫景的方法。(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 春草圖

⑴本文寫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

⑵“鑽”字用的好,好在哪裏?

⑶此圖運用了哪種感官技巧寫景?

2.春花圖

⑴作者從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花圖?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花爭春的特點?

3. 春風圖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⑵找出運用感官描寫春風的句子,並說明寫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4. 春雨圖

⑴作者從靜景寫到動景,從物寫到人,由近及遠,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春雨哪些特點?

⑵“斜織”“薄霧”這兩個詞好在哪裏?

5. 迎春圖

⑴由什麼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頌揚了一種什麼精神?

教師歸納總結:詞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爲本文增添了語言色彩。如:“偷偷”、“鑽”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時,又寫出了小草頑強生命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詩意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種感官技巧,寫出了春風的溫柔、沉醉、和諧、動聽,把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㈥ 教師歸納總結:學習了寫景散文《春》,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了解到寫景要善於觀察,然後將零散的景物集中於一個特定的範圍內,以一定事物爲描寫對象,抓住景物的特徵,運用優美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和恰當的描寫技巧來抒發感情,達到託物言志目的。

㈦ 用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綠》和《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找兩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伴隨着音樂朗讀,在優美的意境中結束本課節的教學任務。

說明:此項設計爲了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寫作慾望,爲下節課練筆創設情境。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春的寫景技巧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練筆。

㈧ 課內練筆

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項,仿寫《春》寫作手法寫一篇寫景散文。(多媒體展示“春、秋、冬”風景畫)

1.模仿《春》寫“夏”。

2.模仿《春》寫“秋”。

3.模仿《春》寫“冬”。

㈨ 佈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2.推薦美文,在下一課節前朗讀,感受美的意蘊。

板書設計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體會詩詞的意境,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2、領會詩詞中精美句子的妙處。

3、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與熱愛我國古詩文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體會詩詞的意境,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學習難點:

經典詩句的賞析

課時安排:

一教時。

課堂學習:

一、導入新課: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在燦爛的中華文化寶庫中,古典詩詞無疑是一串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同學們,能背幾首古詩詞給大家聽聽嗎?

二、整體感知:

1、齊讀這四首詩

2、熟讀這四首詩,向同學們描述一下你所領會到的意境。

三、品味語言:

1、剛纔同學們已經領會了詩的意境,再讀古詩,說一說在這四首詩中你最欣賞的詩句並說明你欣賞的理由,

2、學生用心讀詩,然後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

四、看誰“背”得快:

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四首詩,看誰能全部背出來。

五、佈置作業:

背誦這四首詩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簡介《傷仲永》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論文。講述了方仲永由一個“神童”變化成一個普通人的經歷,然後由此引發議論,表達了對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

教學本文,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方仲永會有這樣的轉變?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教訓?可以讓學生就方仲永的故事本身談自己的想法。理解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備課反思:本文以前放入教材時,只節選了前兩段,沒有第三段的議論,學後也會有所領悟,但可能體會要膚淺。加上本段,學生學習有難度,但結合學生的成長教育極有意義。

學情分析: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與方仲永年齡相仿,是進行教育的好教材。很多學生喜歡學習古文,尤其對情節有趣的更感興趣。教學中注意調動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並給予學法指導。

教學/學習目標極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第二部分第十二條中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學習目標:

知識:學習並掌握“之”“於”的用法及文言詞活用。

能力:能夠順暢朗讀課文,提高準確翻譯課文的能力。

德育: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採用“三步入境法”。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內容和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階段:

1、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解決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髮明瞭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爲“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爲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麼是“天才’妮?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爲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爲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爲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整體感知(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 謁: 謁: 扳: 稱:

2.對文中的“之”“於”進行歸類。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餘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於邑人”,代詞。不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卒之爲衆人:語氣助詞,不譯。

環謁於邑人:到,介詞。

於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於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於人者不至:從,介詞。

3.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①邑人奇之:以…爲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②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③利其然:以…爲利,名詞作動詞。

④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合作學習

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③餘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說明:第一部分以敘事爲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爲主。

四、深入研討(一)

請一位同學複述第1、2段的內容。

1.思考: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衆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

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

“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利其然”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五、深入研討(二)

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採用了議論的形式。

2.這一段“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僅指什麼?

“受於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指人的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於人者不至也”。

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錶達文意有什麼作用?

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

這一句用極其凝鍊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爲,“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泯然於衆”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感受。

要求:①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

②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③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3、寫一篇“由方仲永想到的”讀後感。

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敘述經歷:天資聰慧 忽啼求 即書詩立就(利環謁不使學)

才能衰退:不能稱

才能喪盡:泯然衆

議論原因:受於人者不至

課後反思:通過本文的學習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生掌握了重點的文言文詞語,理清了的結構。認識到後天學習的重要意義與自身成材重要性。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爲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並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徵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過程與方法: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生物的錄像、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請你列舉出一片農田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並說明你的理由與大家共亨。

二、觀察與思考:

1、請你聯繫實際,仔細觀察P3生石花與鐘乳石兩幅圖,分析它們是生物還是非生物。請將你的所有理由寫下來與大家交流。

2、試分析下列現象分別屬於哪些生命現象?

(1)人需要蔬菜、瓜果、、肉、糧食等食物;

(2)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3)虎、狼、豹要吃小動物。

(4)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5)生石花能開出黃色的花朵。

(6)鯨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等。

(7)機器人可以演奏出優美動聽的音樂。

(8)小動物、人通過出汗、排尿等形式將廢物排出;

(9)含羞草受到刺激後會合攏葉片;

(10)狗看到骨頭會流口水;

(11)地衣能生長在岩石上,併產生一種酸性物質將岩石分解變爲土壤

(12)對於植物來講,如果澆水不均勻,植物的根會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長。

(13)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比如小麥、玉米。有的用莖繁殖;比如月季。

(14)植物通過落葉帶走廢物等。

(15)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等。

(16)一棵參天大樹,其最基本的結構單位是細胞。

3、填表:區別生物與非生物(即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徵)

6、小結生物的共同特徵:

要求讓學生當堂記憶,比一比誰記得到快些與更牢靠些。

三、技能訓練

1、以小組爲單位,仔細觀察P7課文與插圖,找出不同點與相同點。

A. 松鼠不斷尋找食物吃B. 鐘乳石由小變大C. 小狗排尿D. 人暈車嘔吐?

(6).鯨浮出水面時,在頭部往往會形成巨大的霧狀水柱,這是鯨( )時產生的。

A. 吸氣 B. 取食 C. 呼氣 D. 呼吸 ?

(7).貓媽媽生小貓,小貓能長大,長大了的貓能再生小貓,這一過程說明貓具有( )特徵。

A. 生長、發育和繁殖 B. 生長 C. 發育 D. 繁殖

(8).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要不斷從外界獲取_______,同時不斷地排出體內的______,這是_____現象;能夠由小______;個體成熟後______後代;能夠對各種刺激作出有_______的反應,生物所表現出的這些生命現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徵。

(9). 在生物大家族中,除了植物、______、______外,還有細菌、_______等。

(10). 現在被人們認識的生物有_______多萬種,而且還有許多未知種類,它們的形態、大小和生活習性______,但又存在着_______。

3、課外完成課文P8作業第1,2,3題。

教學後記:

本節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徵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徵包括哪幾方面瞭解得不夠深入。

教學反思:

這節課可以先安排課後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徵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生物的特徵。深入瞭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徵後,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徵。對於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徵應該逐一分析,並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徵,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然後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教學後記:

初(97)班班沒有說明細節,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爲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爲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98)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教學反思:

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瞭解活動的規則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精讀課文教案 篇10

教學設想:

1、結合教材第三十三頁單元作文訓練的要求,在學生完成大作文的基礎上,對第一單元的作文進行講評,讓學生在實踐與講評中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寫的基本方法。

2、對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和七年級上冊“多彩的四季”中的四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作一次總的串講,加深學生對這些課文的理解。(實際上,我在講第一單元的五篇課文時已經對作者的寫作思路作了單獨地分析,爲本次課及上一次作文課進行了鋪墊。)

3、由於本次作文需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寫作思路,因此我安排在上完這課後再進行這次教學。

教學目標:

學會抓住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齊讀教材第三十三頁第三自然段。

二、師引:根據描寫對象的不同,描寫可以分爲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展示幻燈片2)老師可以引經據典。

老師對七年級上冊“多彩的四季”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串聯,讓學生回憶“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有關內容;同時教師結合第一單元的《一面》、第二單元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進行串講,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展示幻燈片3、4)

三、請聽同學的朗讀:有關肖像描寫的優秀片斷。

1、初06級1班:趙婭丹、陳傳秋、龔昊、譚恩德和朱永超五位同學的片斷描寫(即第一次作文課佈置的作業1)

2、初06級4班:羅麗娜、姜笑、陳瑩瑩、吳成臣和孫家駿五位同學的片斷描寫(即第一次作文課佈置的作業1)

教師一一進行點評,指出每一篇作文的優點與缺點。

四、請一位普通話較好的學生朗讀初06級1班趙婭丹同學的作文《老師的目光》。

教師進行重點講評。

1、這位同學主要寫了老師的眼睛,圍繞眼睛寫了三件事,有詳有略,前兩件事略寫,第三寫擦玻璃是詳寫。這一點她仿照的《我的老師》一文的詳略安排方法。

2、趙婭丹同學合理地採用了外貌描寫的方法,緊緊抓住老師的目光,寫出了師生之間真摯的愛,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請同學們想一想她的這種寫法模仿的是第一單元的哪篇課文?(學生基本能答對)

3、她的這篇作文,在結尾時,恰當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老師的眼睛進行了總結:“老師的眼睛是閃爍着智慧光芒的星星。它,就是我們心中的航標燈。”這與大家小學時常用的結尾方式不同,她未沒有用“老師的眼光是多麼的可愛呀,多麼的和藹呀,我是多麼喜愛老師呀”這種方法。同學們,今後在寫作時應該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五、實際練習。

教材第三十三頁練習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作文的構思練習。

1、問:如果你在完成這一題目時,第一步應當做什麼?

有的學生回答:將題目補充完整。(結合上期末考試作文題目的情況,提醒學生注意題目的要求)

2、例舉初06級4班甘學良和吳成臣兩位同學的作文(他們寫的的本班的羅麗娜同學),這兩篇作文突出了羅麗娜同學“工作潑辣”的特點進行描寫,因此,他們的作文題目可以改爲“她是一位潑辣的人”。

如果你要寫這樣一篇作文,你將怎麼樣來完成?

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來。

3、老師舉例:《紅樓夢》中對“鳳辣子”的描寫,主要介紹王熙鳳出場時的情況——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重慶話中對這種情況的描述是“飛叉叉的”)、外貌(丹鳳眼、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動作(急忙上前握住林黛玉的手)、語言(全是一些甜言蜜語)。

五、佈置作業:

1、用“也許……也許……也許……”和“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兩個句式造句。

2、預習《三顆枸杞豆》,注意生字詞。

教學後記:

1、這次作文課,由於學生已經寫過,又由於第一次作文課的講解,學生寫作的質量有了明顯的進步。

2、學生對於這種形式的作文課表示了普遍的歡迎,下課後,我詢問了幾位學生,他們說“這次作文課讓我清楚地理解了如何進行外貌描寫和人物的刻畫,收穫不少”。

3、教師在課餘時間進行教材、教法的鑽研是非常有效果的,只要有付出、肯學習、想辦法,任何難題都會被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