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課文原文(附知識點+課後題)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課文原文(附知識點+課後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課文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於註釋和習題等,一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英語,有對話和短文,下面爲大家帶來【1】《濟南的冬天》原文【4】課後習題參考答案【2】課文知識點【5】作者相關簡介【3】課後思考探究【6】《濟南的冬天》教案及反思

《濟南的冬天》原文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課文原文(附知識點+課後題)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爲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返回目錄>>>

課文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龍鬚溝》等。

二、故事背景

老舍曾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與濟南這座城市結下了深厚的情緣。他曾這樣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在濟南這座樸實無華、文化底蘊深厚的老城裏,老舍的性格與當地淳厚的民風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濟南人更與他意氣相投,於是他廣交朋友,這裏很快便成了他文學創作的一片沃土。本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三、創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絜青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該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爲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四、理解詞語

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上或加在另一物體的周邊。

單單:指僅僅;唯獨;從一般中突出個別的人或事物。

安適:安閒舒適。

慈善:對人關懷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膚:肌肉皮膚 。

寬敞:寬闊;寬大。

貯蓄:儲存,積聚,指儲存的物品,把節約下來或暫時不用的錢存起來。多指存到銀行裏,或放在倉庫裏。也指積存的錢。

地毯:常由羊毛織成的一種重厚的機織或氈合織物,鋪於地面。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溫晴:溫暖晴朗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秀氣:清秀。這裏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澄清:這裏指水清澈見底

五、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①段):總寫濟南的冬天 “溫晴”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②一⑥段):具體寫濟南冬 天的山水美景。

六、問題解疑

1. 作者要寫濟南的冬天,開頭爲什麼要寫北平、倫敦和熱帶?

第一段作者拿濟南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濃霧、無烈日,突出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並直接抒發讚美之情,讚譽濟南是個“寶地”,爲下文寫濟南的山、水、天作鋪墊。

2.“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這 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這是個重要的過渡句,在總寫了對濟南冬天印象之後,轉到下文對濟南冬天山、水、天的描寫。

3.“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效果?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和意味,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無限喜愛,表達出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讚美之情。

4.作者主要運用什麼順序來寫雪後的山景?這樣寫什麼好處?

作者在寫景時,主要按從高到低,即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將雪的光、色、態一一展現出來,這就把一山之景寫得層次清晰,色彩斑駁,富有動感。

5. “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兒雪”一句中的“臥”有何好處?

兩個“臥”字,表現出“安閒、舒適”的狀態,既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着”相照應,又傳神地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姿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烘托出一種恬靜安逸的氣氛。

6. “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這句話有什麼表達效果?

“水也不忍得凍上”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水寫得脈脈含情;“在水裏照個影兒”既說明垂柳愛美,也說明水鍾愛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樣愛美的心願,所以“不忍得凍上”,這樣,不僅寫出了水清、柳美,還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

7.最後一段寫出了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①暖: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兒熱氣。

②綠:作者極寫綠萍之綠,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綠。

③清亮:作者通過寫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以及澄清的水同藍汪汪的天渾然一體,如同一塊空靈的藍水晶來表現水的清亮。

七、本文的中心思想

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濟南地處北國而冬季氣候"溫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摯愛深情。

  返回目錄>>>

課後思考探究

一、濟南的冬天有着“溫晴”的特點。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寫了濟南的山和水,借三幅畫來描寫濟南的冬景。第一幅畫描繪了陽光下濟南的全景。第二幅畫描繪了秀美的雪景。第三幅畫描繪了澄清溫暖的河水。作者以這樣三幅美景,描繪出了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

濟南的冬天,真是山含笑,水帶情。陽光朗照下的山,就如濟南的“小搖籃”;薄雪覆蓋下的山,那麼秀氣;山坡上臥着小村莊的雪景就如“小水墨畫”。水藻那麼綠,水那麼清澈、透明,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整個冬天的濟南就如一塊“藍水晶”。

二、濟南的冬天有陽光,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爲濟南擋住了冬天的寒風,保存了溫暖,濟南變得暖和安適,所以濟南的冬天是個“理想的境界”。濟南的冬天本身的“溫晴”的特點,是作者有如此感受的一個原因,而作者對濟南的喜愛,更是他產生這種感受的因素。

三、1.寫出了作者對濟南的總體感受。“睡着”“喚醒”都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這裏把“濟南”當作一個嬰兒來寫,放在小山的搖籃裏,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暖舒適的特點。

3.“害了羞”寫出了微黃的陽光射在薄雪上的顏色,生動形象。

四、示例: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爲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五、示例:冬天的太陽,對家鄉上海格外偏愛,照得人心頭熱烘烘的,照開了人們臉上的笑容。上班族們哼着輕快的歌,興奮地去工作;老人們樂呵呵地坐在院子裏或嘮叨家常,或收拾老家當……生活在上海,冬天粉裝玉砌的白雪世界是無緣相見了。偶爾,從天空飄落的零星雪花,時而夾雜着絲絲細雨,爲這座城市增添一份妖嬈。這足以使上海人高興好一陣子了,有時人們無法分清那紛飛落下的是雪還是雨,但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一份特別的美麗和一種小小的雀躍。可愛的上海人,總想假裝憋氣,對外地人抱怨:“這地兒真沒勁,老不下雪。”卻又總也藏不住心中的快樂與驕傲。那黃浦江水不結冰,還吸引了成羣遠道而來的遊客,參觀黃浦江畔——藍藍的天、高高的樓、潺潺的水,構成了一幅美妙絕倫的圖畫。登上東方明珠頂層俯視上海,一派美景盡收眼底。

《濟南的冬天》賞析

文章的開頭,作者便將他曾居住過的北平、倫敦與濟南的冬天比較,由北平的風、倫敦的霧、濟南的溫晴得出濟南是塊寶地的結論,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接着作者又將我們置身在那有山有水、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的老城風景裏,讓我們不禁要想像那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理想境界。在春意中作者又推出了小山,冬天特別可愛的那一圈小山,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而且還在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通過比喻、擬人,作者將濟南的小山寫活了。而後,作者又提起濟南的人們。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不知不覺地想起: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即使濟南人的企盼不能馬上實現,他們也不會着急,因爲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作者通過描寫濟南人們的心理活動,將自己、將他們對溫暖如春的濟南冬天深厚的愛表達了出來。

小雪在濟南的冬天裏是最妙的景緻。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作者將一個具有鮮明色彩層次的畫面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在這個畫面中,不僅有白色的山尖、還有像日本看護婦的矮鬆、帶水紋的花衣。更美的是伴隨作者細緻品味和體會而得到的靜中動態:這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啊,一幅栩栩如生的濟南秀氣小山的雪景印在了我們的心裏。

然後,作者有意將讀者的視野引向濟南更廣闊的天地,簡練的幾筆,繪出了他稱爲唐代水墨畫的濟南遠景,使得這幅濟南冬天春之圖毫無累贅之感而更簡潔、更清晰。

有山就有水,濟南的水又是怎樣的呢?在文章的結尾,作者緊扣全文主旨做了回答: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真是一潭呼之欲出的春水啊!於是,紅屋頂、黃草山、白雪松以及綠水藍天組成了濟南冬天的山水畫。試想,這幅圖哪裏又會是冬天的呢?

老舍的千字文章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似春的冬季。讀了它,我深深地感到,濟南的冬天是關不住春色的!

  作品賞析

  主題思想

《濟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滄桑感的現實主義風格,以輕快、自然的筆調描繪了一塊冬天裏的寶地。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讚美。通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溫情的意象來描繪濟南冬天溫晴之景,營造出一種溫婉的整體性語感。語言層面寫的是濟南的“溫晴”,所要表達的是濟南冬天的溫情:“溫晴”是所見的外象,是藉以表現心象的客體和媒介;“溫情”是心象(心靈感受),它蘊涵的是作家的主觀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審美感受。文章不惜筆墨寫景,實際是抒發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蘊、文章的核心。

  寫作手法

  修辭藝術

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辭格的運用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質與量達到完美的統一。全文共八百來字,六個自然段,僅二十多個句子,卻整理出比擬、比喻、錯綜、雙關等近二十種修辭格,很多不常用的辭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轉品、示現、迭現等。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大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段運用了對照的修辭手法。對照,又叫對比,是一種運用廣泛,很有表現力的修辭手法,通過對比,可以使所描寫事物顯得更鮮明、更透徹。作者以自身的獨特感受,通過與北平、倫敦、熱帶對比,寫濟南的冬天既無風聲、又無重霧、也無毒日的“奇蹟”和“怪事”,突出強調“溫晴”這一特點,進而讚譽濟南是個“寶地”,在此,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得到深化。同時,運用了反覆,“對於一個……的人”兩個間隔反覆、“像我”兩個間隔反覆,突出作者的感受,強調“溫晴”,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以及濟南的冬天給“我”的驚喜和意外。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一段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細緻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態:“曬”摹寫出濟南老城閒適的姿態,似一位老者安靜祥和、與世無爭;一個“睡”進一步深化了老城的這種悠閒。連用兩個動詞 ,把老城的閒適姿態摹寫得自然貼切。此句中,還使用了反問。反問也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式,運用反問可以加強語氣,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達力。這句用商量的口吻,讓人倍感親切,好像是與人面對面的交談,又像是在徵求意見,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飽含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作者用反問句而非一般的陳述句,增強了語氣,使感情得以完整抒發。這一句還有迭現辭格,用“一個老城”、“有山”、“有水”組成的迭現,引人入勝,作者從上方俯瞰,勾畫出一幅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一句,“圍”展現出小山與濟南城親密依偎的情態;“放”表現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說”更是把小山寫活了。連續用三個動詞,逼真地表現了小山對濟南寵着護着的情態,突出了小山對濟南城的誠摯之情。“小搖籃”則將小山寫得像母親一樣慈祥與體貼,令人不由得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唱催眠曲時的安詳情態,把濟南城的地理位置溫情慈祥地交待出來。

“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正因爲度冬如春,所以纔會產生幻想,正因爲冬天這樣“慈善”,所以“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人們的心情也“並不着急”。作者連用兩個設問句,引人注目,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重點是答案,進一步加強語勢。句中的“綠”字,形容詞轉爲動詞用,使人不僅感受到山草“綠”這樣一種狀態,更能體會到“綠”的動態過程。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一樣,使文章的語言和所表達的內容都顯得生動形象。這一部分寫濟南人的感受,也是作者自身的獨特感受,表現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爲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此例用了語氣錯綜,前一句“並不着急”是陳述語氣,後一句本來仍可以用陳述句,但作者很自然地換爲反問語氣,把陳述語氣和反問語氣錯綜使用,使文章語言整齊有變化,語氣得到加強,情感得以凸顯。句中的“幹啥”是北方方言,此處是方言和普通話相混,使得文章語言不僅樸素親切,而且生動靈活,增添了作品的特色。

“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中用“日本看護婦”比喻矮鬆頂着雪的情景,貼切形象地表現了雪後矮鬆清新可愛的形態,不僅使矮鬆有了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別緻。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此處借“帶水紋的花衣”喻雪後山坡上由於雪分佈不均而形成的黃白相間的美景,富有層次美,使山坡美景這一寬泛的景物顯得微妙可感知,而並非遙不可及。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此句用了拆詞修辭格。拆詞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拆詞,不僅能生動簡明地闡明事理,而且還能更好地抒發感情。句中把“害羞”拆開,不僅使整個句子音律和諧,更生動地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而且“害了羞”這樣一種狀態,是作者獨特的感受,比起“害羞”來說,更能反映出作者對“薄雪”的喜愛。此句也用了摹繪,用“微微”一詞把夕陽下雪的美妙神態模擬出來,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露”這一情景。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此句用了句式錯綜,本來可以寫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濟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構成統一格式,但作者加以變化,避免了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中“不忍”使水人格化,把水寫得脈脈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態得以完美展現,水給他物以美的享受,同時,其他的東西又來襯托水的清澈,足以使人感受到濟南冬天的和諧之美。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中用“是”這一比喻詞連接本體從天上到水面整個空間的清亮和喻體“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句將空間的清亮比喻爲“空靈的藍水晶”,化抽象爲具體,給人以形象之感。此句還用了摹繪辭格。運用摹繪,可以增強敘述的鮮明性和形象性,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這句用“藍汪汪”把濟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藍摹繪出來,使人如見其形,感覺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從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綠到整個空間的清亮。這一句還用了迭現辭格。迭現是一種描繪性的文學修辭方式,運用迭現,令人遐想無限,增添視覺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現出一幅獨特的畫面,品讀起來,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一句運用了倒喻,倒喻是比喻的一種變式,把本體和喻體顛倒使用。用倒喻的形式,把樹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樹影”聯想到“地毯上的小團花”,形式新穎,比喻貼切。

該文章中,幾種小格的變換使用,使文章顯得生動有活力,避免了生硬死板,每一種辭格不僅運用合理,而且運用質量很高。在景物描寫中,作者運用好辭格,能寫出作者對景物不同於別人的感受,會給人一種新的視覺衝擊,對描寫對象印象更爲深刻,對景物充滿嚮往,產生出一種別樣的想象之美。《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作者在運用修辭格過程中,使語言表達與文中的意境營造得以完美體現,修辭格的運用是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辭格展現的藝術魅力和張力,堪爲典範之作。

  寫景手法

1.基調統一,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繫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塗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繫——因爲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爲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緻。

在文中,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麼,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繫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2.景物層次,安排得當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文章依照寫景的先後層次,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於出來。文章首先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後給人以那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三、四段),最後才寫那垂柳岸邊,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3.遠近大細,各得其宜

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羣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裏,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而且遠景大景,還可以衝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侷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說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該文寫景時,不但遠近並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着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於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

4.虛實手法,同時並用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寫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但是,要不止於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於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5.適當點題,意義深遠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可以使畫本身蘊含的意義更爲顯豁。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並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該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說,文章在描寫了小山雪景之後,突然掉轉筆鋒,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爲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瞭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恰到好處。最後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令人讀起來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之感,引發讀者更深遠的思考,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6.山水畫法,以大觀小

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上濟南的雲天俯瞰大地,然後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餘地讓讀者去聯想、想象,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一起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徵,緊接着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象:“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象,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徵:“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名家點評

《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作者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想象力,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藝術的特色。同時,也可以說它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後人學習與借鑑。——中國考試命題研究中心主任委員田昊明

在促膝而談的氛圍中,更顯老舍先生的情真意切,一切盡在無言的回味中,無須大書特書熱愛、喜愛等字。全篇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慢慢體會、細細品味,如撞鐘已止而餘音繚繞不絕,更有一番情韻在其中。——高密市書法家協會支部委員會書記李連鴻

這篇短文的敘述語調是平易樸實的,語言是凝鍊而親切的,用詞是準確生動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結構。它似乎無結構,但是內容組合的又是這麼自然、精巧、恰當。——浙江工商大學西湖學者、教授吳炫

  返回目錄>>>

課後習題參考答案

一、作者所寫的濟南的冬天有着怎樣的特點?他是通過哪些景物呈現這一特點的?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向你的同學描述這些景物。

參考答案:濟南冬天最主要的特點是“溫晴”。“溫”,是相對於嚴寒或酷熱而言,氣溫宜人;“晴”,則是相對於“陰”而言,不僅是指天氣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鮮明而不單調。作者寫了濟南四周的小山,寫了雪景,寫了濟南的水,通過這些景物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特點。描述時,要注意全面、貼切、生動。可先參照課文在心裏默述,待熟練之後再口頭複述。

二、濟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眼中是個“理想的境界”,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跟同學做一點兒探究。

參考答案:作者喜愛濟南冬天的“溫晴”,不只是喜愛某種氣候,而是喜愛其中包含的某種溫和明朗的美感。寫的既是“濟南的冬天”,一個季節,又是“冬天的濟南”,是一個城市的氣質。

三、品味下列語句,體會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1.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2.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3.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參考答案:

1. “暖和安適地睡着”“把他們喚醒”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山水比做人,它具有人一樣的動作——“睡着”和“喚醒”,增添了趣味性。幾個句子組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優美、溫馨的意境。

2. 山竟然有人一樣的動作,把濟南安放在一個小搖籃裏,還會說話,像人一樣有愛心。這是擬人的寫法,其實是對濟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山的熱愛之情。

3. 寫雪後夕暉,非常美。最生動的是把“薄雪”比做人,有感情,會害羞,比單純的客觀寫景要好。

四、根據你的理解,標出課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連,並嘗試朗讀這一段。

示例: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爲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五、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不少於200字。

初冬的早晨是美麗的。一層薄薄的霧在空中輕盈地飄蕩着。行人的歡聲笑語,汽車“嘀嘀”的喇叭聲交織在這一片朦朧之中。這一切,預示着新一天的開始。當並不太耀眼的陽光照射到山頂上的時候,霧氣便像幕布一樣徐徐拉開了,大地漸漸顯現在冬日的溫暖中。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你就會發現,其實冬天也和夏天一樣,也是一個善變的季節。早晨還有一絲斜斜的陽光,漸漸地,天空中便會飄起閃着銀光的雪花。開始時,雪花依稀可數,隱約難覓,彷彿天上有位神人,漫不經心地撒落了幾個細碎的小雪粒。慢慢的,雪粒變成了雪片,像鵝毛似的,輕飄飄、慢悠悠地往下落,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像天女撒下的玉葉、銀花。真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返回目錄>>>

作者相關簡介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小說家,戲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喪父,北京師範學校畢業,早年任小學校長、勸學員。1924年赴英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中文,開始寫作,連續在《小說月報》上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成爲我國現代長篇小說奠基人之一。歸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山東大學任教,同時從事寫作,其間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微神》、《斷魂槍》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和重慶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對內總理會務,對外代表“文協”,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並對現代曲藝進行改良。1946年赴美講學,四年後回國,主要從事話劇劇本創作,代表作有《龍鬚溝》、《茶館》,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被譽爲語言大師。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北京文聯主席。

對作者的評價:

胡風:“舍予是經過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沒有被這些所湮沒,反而顯得更凸出,更難能而且可愛。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複雜的枝葉所襯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氣氣,談笑風生裏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話還是笑話的那一種幽默。現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裏面正閃耀着他底對於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時卻要爲國事,爲公共事業,爲友情傷心墮淚,這恐怕是很少爲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歡喜交友,最能合羣的人,但同時也是富於藝術家氣質,能夠孤獨的人”。

“舍予是盡了他的責任的,要他賣力的時候他賣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時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時候他委曲求全……特別是爲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種努力,就我目接過的若干事實說,只有暗暗歎服包在謙和的言行裏面的他底捨己的胸懷。”

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親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時間不說話,在悶着頭構思寫作。很嚴肅、很封閉。但是隻要有人來,一聽見朋友的聲音。他馬上很活躍了,平易近人,熱情周到,很談得來。仔細想來,父親也矛盾。因爲他對生活、對寫作極認真勤奮;另一方面,他又特別有情趣,愛生活。”

朱光潛:“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沈從文與老舍。”

樊駿評價幽默之於老舍:“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幽默,就沒有了老舍,更談不上他在文學史上取得那樣的成就與地位。”

作者生平:

個人經歷

老舍1899年2月3日,老舍生於北京,因爲生於立春,父母爲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戰爭中。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歲,得宗月大師資助始入私塾,上學後,老舍自己更名爲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

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衚衕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後,晉升爲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於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

1921年,在《海外新聲》上發表《她的失敗》的白話小小說,署名舍予,這是迄今爲止發現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僅有700字。

1922年,受禮皈依基督教,後在天津南開中學教國文,並在北京教育會、北京地方服務團工作。在此期間,他熱衷於社會服務事業,同時還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學補習英文。

1923年,在《南開季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講師。在英國期間,老舍曾使用Colin C. Shu這個英文名字(應爲其基督教教名)。

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連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第1期署名“舒慶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後三年繼續創作,在英國共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三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英國的教書生涯使老舍成爲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離英回國,在新加坡滯留半年,任中學教員。

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教授,邊寫作邊教學。

1931年,與胡絜青女士結婚,同年發表長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創作《貓城記》,並在《現代》雜誌連載。此後幾年,老舍陸續創作了《離婚》和《月牙兒》等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東大學文學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辭去山東大學教授一職專心從事寫作。9月,《駱駝祥子》在《宇宙風》連載,1939年該書由人間書屋正式發行。

1937年,8月返齊魯大學任教。11月隻身奔赴武漢。

1938年,老舍被選爲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並全面負責總會的領導工作。同年7月,隨文協西遷重慶。

1939年,老舍翻譯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敦出版,譯名爲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爲西方比較權威的《金瓶梅》譯本,先後發行四次。

1944年,創作並由良友復興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藝界三十餘位友人信後決定回國,10月離美,12月抵達天津。

1950年,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成立,任副理事長。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1953年,當選爲全國文聯主席,作協副主席。

1957年,《茶館》發表於《收穫》第一期。

1966年8月24日,沉於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墓碑上刻寫着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裏。”

婚姻家庭

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唸書,母親怕她因爲這學業而耽誤了終身大事。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託他幫忙物色。此時老舍正好從倫敦回國,且著有作品,於是羅常培便向胡母介紹了老舍,獲知老舍的才華及人品後,胡母異常高興,私下便定下了這位乘龍快婿,於是與羅一同商議了一個周密的計劃使老舍與胡絜青見面。

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羅的安排之下,老舍到處被朋友們拉去吃飯,而飯桌上總有胡絜青。在頻繁的相見之後,胡與舒產生了情愫。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畢業,兩人舉行了婚禮。

婚後半個月,老舍攜帶妻子來到濟南,繼續在大學任教,胡絜青則在一家中學裏教書。兩人第一個孩子出生在濟南,是個女孩,取名舒濟。1935年第二個孩子,兒子舒乙出生。1937年,在重慶產下第三個孩子,取名舒雨。1945年,幼女舒立出生。

  返回目錄>>>

《濟南的冬天》教案及反思

《濟南的冬天》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位優美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2、揣摩語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瞭解作者的相關知識。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層次和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經歷過冬天,那麼,陳村的冬天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那麼,你們有沒有在冬天去過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天給你怎麼樣的感受呢?

對,我們說到北方冬天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那白雪皚皚的畫面,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會想到呼嘯的北風,迎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總之,北方的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既有美麗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風。然而,在北中國有這麼一個地方,不但那裏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冬天裏沒有呼嘯的寒風,卻有着無限的溫暖,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冒着點熱氣,同學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老舍的腳步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裏的溫情吧。

二、板書課題:

濟南的冬天——老舍(.課件顯示)

三、作者簡介

作者原名舒慶春,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被譽爲“語言藝術大師”。他所寫的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過很多地方,如英國的倫敦,山東的濟南。他曾先後在濟南住過七年,雖然僅僅是七年,但時短情長,他對濟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濟南稱作他的“第二故鄉”。正因爲這樣,所以作者在寫濟南的時候,是懷着深厚的感情來寫的。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讀感知:

播放示範錄音,在聽錄音的時候,要聽準字音,注意語速、語氣和語調。

邊聽邊思考: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濟南的冬天?

五、生字詞的掌握

(一)讀一讀,寫一寫

(二)解釋重點詞語

六、思考: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天氣、山和水)

七、思考:

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是什麼?(無風聲、響晴、溫晴)

八、思考:

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那麼文中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的。(通過對比的手法,與北平、倫敦和熱帶對比,突出了濟南是塊寶地,流露出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

九、思考:

作者分別寫了什麼環境下的山?山的特點分別是什麼?(陽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遠山,特點分別是可愛、秀氣和淡雅)

十、思考:

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暖、綠、清亮)

十一、美的欣賞:

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三個片段:以溫晴識溫情、以溫晴看溫情、以溫晴賞溫情,引導學生在感受濟南冬天溫晴的同時,又去體會老舍先生內心蘊含的“溫情”。

在本課的教學中,因爲上課之前已給先生髮過學案,所以先是對寫作背景、作家及字音進行預習檢查;接着通過讀課文,整體感知濟南冬天的景物、課文的段落層次劃分、通過我們感受的冬天與老舍感受的冬天的'不同,引出溫情。然後對第一層進行教學——以溫晴識溫情,讓先生思考:寫濟南的冬天爲什麼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接着講第二層——以溫晴看溫情,讓學生從2—5段中分別概括出畫面並提煉出景物的特徵,穿插第三段的寫景順序;最後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這個部分是重點,分別從“走進溫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溫情的春意“、”品味溫情的語言“來讓學生深刻感受老舍內心的溫情。我覺得有亮點的地方就是在引導學生品析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時,通過大家共同的探究,大家依次找出了”守護搖籃的母親、細緻周到的護士、健美優雅的女郎、嬌媚害羞的少女、俏美柔情的女子“,最後學生得出因爲這些女性形象能體現出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但是,在整個教學中還是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教學設計的不足,內容量過大,導致上課不流暢,同時需要深度思考和解讀的文本又展不開。師父對我的評價也是這樣,面面俱到在這樣的美文中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找對了點,由點到面來展開就可以了,她細緻的指出對比手法和反襯手法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講,因爲學生都周到,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去讀美文、去賞美文,把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在以後的美文賞析中他們就能自己去賞析。

我還要特別感謝李廷梅老師,她比我只大兩歲,但是教學經驗卻比我豐富很多,她不僅幫我指出了問題所在,而且還特別耐心特別細緻地告訴我怎麼做。比如在我的導入和整體感知環節,其實內容很相似,我卻很羅嗦的將兩個部分重複說,她說:“這個地方完全可以這樣導入,然後直接就着第一段就開講,沒有必要讓學生再用詞語概括自己感受的冬天和老舍筆下的冬天有什麼不同,把這兩個部分合二爲一,既不重複,又節省了時間。“她還說:”這篇文章美就美在語言上,一定要讓學生讀,在導入的時候完全可以在得出溫晴特點的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語言體現了溫晴,這樣由點到面,思路就清晰了,也不會拖堂。“

當然李老師最後也對我進行了鼓勵,真的很感謝她。同時,作爲語文老師,我將這樣美得散文上成像習題課一樣,我也覺得很慚愧,我一定會吸取教訓,多聽公開課,認真備課,反覆磨課,爭取成爲一個能自如駕馭課堂的語文老師。

《濟南的冬天》節選閱讀理解及答案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 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爲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1、文段第一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作者描繪景物的觀察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濟南爲什麼是個理想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曬睡醒幾個詞用得很貼切,請你談談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承接上文

2、可靠的結果和保證。對人關懷,富有同情心。

3、先俯視,後仰視。

4、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5、用擬人的方法,創設了一個暖和的理想境界。(意思對即可)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