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7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3K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7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及母親話語中含着的意思。

2.領會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以及母親話語中含着的意思。

2.難點:透過生活小事感受母親對“我”的愛,透過生活中的小事表達“我”對母親的深情。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樂曲《秋日私語》、《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關於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爲她唱着讚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

二、整體感知

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

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後,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

3.剛纔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後,感覺怎麼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學生課下蒐集)

附: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72年,21歲的他因病癱瘓,從此永遠坐上了輪椅。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爲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2.聽錄音,思考問題: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爲什麼是懷念?

(3)、爲什麼會在秋天懷念?

(4)、課文寫母親關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3.學生自由朗讀

4.詞語小盤點(見課件)

四、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課文標題是“秋天的懷念”,請問文中懷念的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秋天?爲什麼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

(學生討論交流,代表發言)

五、重點語段品析

1.品讀第二段,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的?

――擋在窗前理解、體貼

――央求般的神色母愛執着

――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喜悅

――比我還敏感細心、體貼

2.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身患絕症

兒子癱瘓

自己做堅強的母親讓兒子成爲堅強的兒子

3.我爲什麼去看菊花?(學生自由討論,共同明確)

六、師生共同總結文章主旨

明確:課文講述是身患絕症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七、合作探究:課文爲什麼不以《懷念母親》爲題,卻以《秋天的懷念》爲題?(可留作課下作業)

八、課外延伸

1.感悟人生至理:課文最後一段爲什麼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麼深意?

(這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徵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徵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

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2.情感昇華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和感悟?請大膽說出來給同學們聽聽。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纔是;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的!)

3.推薦閱讀

九、作業:

1.我想,你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你一定想對你的母親說點什麼,請你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題,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閱讀《我與地壇》。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雁陣北歸

樹葉飄零母親

菊花爛漫

偉大、無私的母愛

課題

2.《秋天的懷念》

教學

目標【學習目標】1.識記字詞。2.感受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關於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爲她唱着讚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二整體感知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後,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3剛纔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後,感覺怎麼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學生課下蒐集)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72年,21歲的他因病癱瘓,從此永遠坐上了輪椅。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爲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2、聽錄音,思考問題: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爲什麼是懷念?

(3)、爲什麼會在秋天懷念?

(4)、課文寫母親關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3、學生自由朗讀

注意感情的抒發與表達。

4、詞語小盤點(見課件)

癱瘓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訣別爛漫

翻來覆去絮絮叨叨

四、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學生討論:你覺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氣是什麼樣的?

總結: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的暴怒無常。

四、作業

預習課文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作者簡介

詞語盤點

教學反思:

課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兩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陋室銘(劉禹錫)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註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2.關於“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可採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範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爲陋室增光添採。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爲,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裏,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爲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二課時

愛蓮說(周敦頤)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註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範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註釋。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爲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討論並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麼呢?討論並歸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討論並歸納:

(1)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爲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徵哪三種人?討論並歸納: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徵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徵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徵成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分別是什麼?討論並歸納:愛不同的花象徵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並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豔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託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爲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讚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徵、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驕散交錯運用,讀起來控骼悅耳,頓挫有致。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涵泳閱讀性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4、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2分鐘)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爲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爲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裏繁衍生息,纔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8分鐘5+3)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裏,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歸結爲“和美”(板書)

三、研讀入境合作討論(10=5+5)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5分鐘)反饋、小結。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瞭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重難點:

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衆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於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

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後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註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四、教師範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後上黑板注音):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並翻譯,然後由教師補充講解):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5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點實詞。

2.通過朗讀體會古詩文語言的音韻美,體會作者立意行文、遣詞造句的獨到之處。

教學重難點:

體會古詩文的意境,加強對詩詞主旨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自由發言

你們喜歡在田野中漫步嗎?你喜歡農村生活嗎?請談談你的理由。今天,我們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看看他們農村生活是怎樣的。

二、朗讀指導、自由朗讀

1.放錄音,提要求:注意斷句及字的重音,正確把握作者的感情。

2.請大家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3.提示重點詞句。

(1)從詩中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詩人形象?(可從生活的環境,詩人的表現等方面說明)

(2)這一形象表現了他怎樣的志趣。

3.教師提供詩人的簡介,詩的背景資料。

4.指導背誦。

三、小結轉引,學習《次北固山下》

1.上面我們學習了陶淵明的《飲酒》,這是一首田原詩的代表作,下面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繪了一副什麼圖畫。

2.介紹王灣的生平。補充介紹五言律詩的基本知識。

四、點拔意境

五、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兩首關於大自然的詩,由於詩人所處的位置不同,他們所抒發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卻都讓我們變得心胸開闊,恬適無慾。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情入境

1.導語: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那麼四季中的秋季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

2.那麼假如你正身處於異地,面對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聽音樂磁帶,借題發揮。

3.即興創作秋季小詩。

二、指導析讀賞析詩歌

1.與《天淨沙》對比,學習其中的意境倉IJ作。(引出板書)

2.介紹其背景情況,學生再讀古詩;體會那種身在異地斷腸人的心境,並試着背誦。

3.再引:其實在此情景中也發生了另一件驚天動地的事,_場激烈的戰爭打響了,將軍壯士爲了報答皇帝的恩寵,奮勇殺敵,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現在我們學習一下。

4.放錄音,體會其中激烈緊張的氣氛。

5.詩句導讀。

6.結合分析,再讀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7.背誦《雁門太守行》和《天淨沙》。

三、體味賞析自讀體味

1.引語:秋天裏的詩感情委婉曲折,熱烈奮進,但陽春三月,柔風吹拂的節,感受又會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出示問題:

(1)詩中寫了什麼景?其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2)人們是如何來評價這個季節的?

四、本課小結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雁門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傳情。《天淨沙》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6

  內容預覽:

口語交際--交流格言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普通話流暢地交流格言,清楚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學會傾聽,準確理解發言者的話語、觀點。

3、積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內涵,激勵學生用格言指導自己的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準確流暢得體的交流格言內容,清晰表達自己的看法。

難點:感悟格言的深刻內涵。

  教學輔助用具: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發學生交流格言的興趣。

  二、課堂討論,掌握技巧

以討論的形式明確交流格言說什麼和怎麼說的問題,使學生對口語交際的技巧有章可循,對口語表達的評價也更有針對性。同時還要使學生明確口語交際中對聽者的要求。

  三、小組交流,集思廣益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自己蒐集的格言進行組內交流。

  四、推選代表,交流互動

備小組推選代表把木組的交流成呆以多種形式向全班同學作以彙報,其他同學或進行評價或針對所交流的格言表達自己看法,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五、啓迪思想,個性表達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礎上,試說出屬於自己的格言。

  六、課堂反饋,積累昇華

以提問的形式進行課堂反饋,督促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格言。

寫作--記一件事

教學設想:通過學生的自主寫作,自由表達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創造力

學習目標:1.把生活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記下來,交代清楚記敘的六要素。

2.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學習重點: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記敘的六要素

學習難點:列寫作提綱

學習方法:引導.合作.自主練習

課時安排:二課時(連堂)

課前準備:閱讀有關知識短文並蒐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引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總會有些事情令你難以忘懷,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讓你慚愧呢?現在請大家好好想一想!

  互動安排

請兩同學(男女各一)分別說出他們最感觸的事。

同學們是否聽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麼?

讓同學們先自由討論,然後發問。

師生共同明確:事件的六要素。

師範讀例文《榜樣》。

請同學構思作文,列出寫作提綱。

要求:確定標題及中心思想,初步體現條理性和層次感。

學習小組裏相互間討論,修改各成員寫作提綱,老師巡迴輔導。

老師總結並明確作文要求

以記事爲主並只寫一件事,弘揚社會道德風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實感和個性化表達。

  學生自主創作

  要求:

1.根據提綱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課外練筆:記一件新近發生的趣事。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掌握字詞,瞭解作者,春教案2。

⑵瞭解散文的特點,體會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爲寫作對象抒發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的寫法。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清晰的脈絡結構。

⑵學習通過運用感官細緻描寫景物的寫法。

⑶體會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景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

領會作者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來抒發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學習作者熱愛自由、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用優美語言和寫景物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讀出春天的特點,表達美好的感受,體會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美。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順口,讀流暢,讀出感情。爲了使學生朗讀的有興趣、有效果,教師可採用多媒體教學,先展示“春天”的畫面,再伴隨音樂進行範讀,爲學生創造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本文的寫景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鑑賞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爲鞏固並理解課堂內容又設置了練筆這一環節,還留下了積累美句和推薦美文的課後作業。

2.學法

本文着眼於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優美的語言和出色的寫作技巧,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批等多種形式,體味本文的語言美,學習本文描寫技巧,運用“朗讀——質疑——探究——解疑——練筆”這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以讀爲主,通過讀來理解內容結構,感受文章的語言美R>

㈠ 導語設計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的吟詠和稱讚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教案《春教案2》。你還能說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多媒體展示詩句)

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緻入微、形象生動,那麼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面,在暢遊春景之後,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㈡ 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㈢ 朗讀訓練

1.聽讀:跟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春江花月夜》,聽老師範讀來感受春天之美。

2.美讀:伴隨音樂的響起,學生用情品讀,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3.賽讀:分四組,每組選出一人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㈣ 聽着大家優美的朗讀,老師眼前出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那麼本文分爲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板書)

說明:以讀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對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的寫景技法和語言特點。

㈤學生自讀逐圖分析,用圈點勾畫、旁批註釋形式理解本分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感官技巧寫景的方法。(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 春草圖

⑴本文寫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

⑵“鑽”字用的好,好在哪裏?

⑶此圖運用了哪種感官技巧寫景?

2.春花圖

⑴作者從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花圖?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花爭春的特點?

3. 春風圖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⑵找出運用感官描寫春風的句子,並說明寫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4. 春雨圖

⑴作者從靜景寫到動景,從物寫到人,由近及遠,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春雨哪些特點?

⑵“斜織”“薄霧”這兩個詞好在哪裏?

5. 迎春圖

⑴由什麼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頌揚了一種什麼精神?

教師歸納總結:詞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爲本文增添了語言色彩。如:“偷偷”、“鑽”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時,又寫出了小草頑強生命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詩意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種感官技巧,寫出了春風的溫柔、沉醉、和諧、動聽,把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㈥ 教師歸納總結:學習了寫景散文《春》,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了解到寫景要善於觀察,然後將零散的景物集中於一個特定的範圍內,以一定事物爲描寫對象,抓住景物的特徵,運用優美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和恰當的描寫技巧來抒發感情,達到託物言志目的。

㈦ 用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綠》和《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找兩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伴隨着音樂朗讀,在優美的意境中結束本課節的教學任務。

說明:此項設計爲了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寫作慾望,爲下節課練筆創設情境。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春的寫景技巧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練筆。

㈧ 課內練筆

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項,仿寫《春》寫作手法寫一篇寫景散文。(多媒體展示“春、秋、冬”風景畫)

1.模仿《春》寫“夏”。

2.模仿《春》寫“秋”。

3.模仿《春》寫“冬”。

㈨ 佈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2.推薦美文,在下一課節前朗讀,感受美的意蘊。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