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十一冊《負荊請罪》教學反思4則

蘇教版十一冊《負荊請罪》教學反思4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之一

我認爲,蘇教版教材以劇本的形式,純粹是想讓教材展現多樣化的體裁,但我認爲選擇《負荊請罪》這一課並不妥當。

蘇教版十一冊《負荊請罪》教學反思4則

《負荊請罪》這一課是《將相和》的一部分,而這篇課文卻沒有提到“完璧歸趙”和“澠池會”這兩個故事,雖然在第一幕交代了“廉頗擋藺相如的道”作爲故事的起因,但過於籠統,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廉頗爲什麼要擋藺相如的道呢?

老師不得不再給學生介紹一下“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或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每一課老師都要補充很多課文知識,學生怎麼能接受得了那麼多知識呢?我們應該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但總不能都靠課外補充,我們也應該體諒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能給孩子們無休止的壓力啊!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之二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精彩的有智慧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於學生提出更多的爲什麼;不在於教師運用什麼方法,而在於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於設計的課堂有無其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於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於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於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於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於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能夠讓學生藉助課本發展語言、訓練思維、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雖然我的課堂還存在着許多缺點,還留下了不少遺憾,但正是有了這樣地探索,我們才能不斷地前進。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是時代的呼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應該巧妙點撥,善於激勵,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之三

《負荊請罪》是篇歷史小話劇,它通過人物對話,描寫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上卿負荊請罪的故事,在擋道與避讓、請罪與攜手的對比之中,突出人物鮮明的個性。

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我通過緊扣戲劇衝突,揣摩“潛臺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繼而挖掘文本資源,認識中國的“和”文化。課前重視學生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讀通、讀準、讀懂,爲上課打好基礎。課中啓發誘導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思、樂想、樂說。

第一幕的教學主要抓戲劇衝突,這是閱讀劇本的關鍵。我拋出一個問題:“藺相如與韓勃在討論什麼問題?”學生很容易就瞭解到一個信息,即“韓勃認爲藺相如怕廉頗,而藺相如自己卻堅持說不怕”,這就是戲劇衝突。我帶領學生緊扣這個衝突,深入文本,揣摩臺詞,引出“和爲貴”這一個中心。

第二幕的教學通過研究廉頗是怎樣請罪的,抓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描寫,體會到廉頗請罪是誠心誠意的,藺相如也是真心原諒廉頗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誠,纔有了負荊請罪這樣好的結局。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之四

《負荊請罪》是一篇歷史小話劇,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我想,編者爲什麼沒有人教版的《將相和》,而改成劇本,無非是讓學生接觸一下這種新體裁。所以,教學中,我把了解劇本作爲教學的重點之一。本篇又是話劇,全文主要是人物對話,文章是通過怎樣的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這又聯繫到習作教學了。

課時,我從理解課題出發,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負荊請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誰請罪,爲什麼請罪?帶着問題去學習課文。接着,我讓學生說說本篇課文與平時學的課文有什麼不同,藉機瞭解戲劇、劇本等相關知識。學習字詞,提醒“廉”、“庸”的寫法。詞語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課中的許多詞語都要學生查工具書或資料理解。指名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文中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特點就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的,我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並思考說說從這些語言和動作中看出什麼,學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訴學生,要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就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來體現。課餘,我還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我認爲不能什麼都講,這樣不但時間不夠,而且教師也講得很累,應選擇一個重點,組織學生訓練,使學有所獲。教學中,我覺得只有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是很糟糕的,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教師也不知學生心裏想些什麼,教學就會顯得盲目。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閱讀教學不能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爲唯一的目標,應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爲每一篇課文其實就是一篇很好的範文,值得學生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使閱讀與寫作不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