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語文下冊《臺階》教案

九年級語文下冊《臺階》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教學目的】

九年級語文下冊《臺階》教案

1、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2、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3、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重點】

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臺階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說,父親對臺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繫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爲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要詳寫。

5、在父親心理,新臺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衆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爲什麼?

不對勁。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爲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爲是哪一部分?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說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說這樣寫有必要嗎?爲什麼?

當然。因爲都與後面有着緊密的聯繫。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爲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爲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爲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2、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3、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