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理想的階梯》教案

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理想的階梯》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教學目的

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理想的階梯》教案

1.學習提出總論點,設立分論點以作論述的寫法。

2.學習例證、引證、對比、比較、數字等論證方法的運用。

3.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進行努力奮鬥以實現崇高理想的教育。

 教學設想

《理想的階梯》是一篇內容豐富,論述充分,針對性強,富於啓發教育意義,非常適合中學生學習的好文章。

本文的教學重點可放在三個方面:理解文章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何提出總論點,設立分論點以作論述;如何選用典型的、充分的事例作論據以有力地證明論點;另外,列舉事例與分析議論相結合,對比、比較、數字、設問、反問等的運用,也值得注意。

 用三節課。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文章的總體內容與結構。

2.解釋詞語。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理想的階梯》。這是一篇好文章,很值得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發表在15年前的《中國青年》雜誌上,文章的針對性明確,論述很充分,寫作上有它的特點,所談的問題具有普遍性,長期性,今天讀起來我們會感到很切近,從中我們可以得到有益的啓發,吸取有用的東西。

 2.佈置閱讀思考題:

教師:現在我提出幾個思考題,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注意掌握文章的內容,考慮這幾個問題如何作答。

思考題一:本文八個段,其總體內容和結構是什麼?

思考題二:本文的總論點是什麼?分論點是哪些?文中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出總論點,設立分論點以作論述?

思考題三:本文用什麼作論據?

思考題四:文中是如何列舉事例並加以分析議論的?

 3.學生各自閱讀理解課文,考慮思考題的回答,着重考慮思考題一的回答。

  4.學生朗讀課文。叫三、四名學生分別朗讀課文。

  5.瞭解學生對文章總體內容的結構的理解。

提問:本文八個段,其總體內容和結構是什麼?(可提問兩三名同學;有不同看法可進行討論;老師對同學的看法酌情講評,結論留待下節課再作。)

 6.解釋詞語:

碌碌無爲:碌碌,平庸,無特殊能力。

毅力:堅強持久的意志。

怨天尤人:尤,歸咎,怨恨。

凌雲:凌,升高。

筆耕不輟:輟,chuò,中止,停止。

流逝:像流水一樣迅速消逝。

鞭笞:笞chì,鞭打。

翱翔:áo xiáng,在空中迴旋地飛。

抱負:遠大的志向。

攫住:攫,jué,抓。

碩果:大的果實,比喻巨大的成績;碩,shuò。

 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題一(總體內容與結構)

2.作思考題二(總論點,分論點)

(要求同學們把自己的回答寫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文章的總體內容與結構。

2.總論點與分論點。

3.論證方法:例證、引證、數字。

  教學過程

  1.瞭解同學對本文總體內容與結構,總論點與分論點的理解情況。

提問一:關於本文八個段的總體內容與結構,上節課大家談了一些看法,經過進一步考慮,同學們看看應當作何理解?

提問二:本文的總論點是什麼?分論點是哪些?文中是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出總論點,設立分論點以進行論述的?

 2.概略講解本文的總體內容與結構。

教師:本文八個段,其總體內容與結構概略說是這樣:全文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有針對性地提出本文要談論的問題;第二部分(3─8段)解決問題,針對第一部分提到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分別論述,逐一解決。下面,我們來對全文作個較爲具體、細緻的分析。

  3.逐段講解文章:

第1段

提問:爲什麼文章一開始先說“青年最愛談理想”,然後才說:“青年最苦惱的是理想和現實常常有矛盾”?頭一句能否省去?

講解:“青年最愛談理想”,這句是說青年人有個特點──“最愛談理想”,追求美好的理想,希望實現自己的的美好理想。這句話即是說明性的,說明青年有什麼特點;也含着激勵之意,激勵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負,志向遠大,胸懷寬廣,這是作者撰文的一個意圖,文章開頭第一句正體現了這點。同時,這句話還引出後一句,提出本文要談論的問題。“最愛談”,自然就會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這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青年最苦惱的是理想和現實常常有矛盾”。開頭第一句不能省去,沒有這句話,不能充分體現作者爲文之旨;沒有這句話,後一句的提出問題未免突然。

第2段

提問一:第二段主要寫什麼?

講解:第二段主要是擺出青年中存在的導致其“苦惱”的三種情況和結果。三種情況是:“有的青年雖有理想,但刻苦勤奮不足;有的也很想爲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緊一點一滴的時間;有的自以爲條件差,崗位平凡,無用武之地,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提問二:第二段和第一段內容有什麼聯繫?

講解:這兩段內容之間有因果關係,第一段說:“苦惱”是“果”,第二段是擺出導致“苦惱”的三種“因”。

一、二兩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要談論的問題,擺出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

第3段

提問一:第三段的中心是哪句?這個中心意思的提出與上文有何關係?

講解:本段的中心是“奮鬥,是實現理想的階梯”這句話。本文的總論點就是這句話,說明怎樣才能實現理想。這一論點的提出,是針對上文中擺出的由於“刻苦勤奮不足”等原因而不能實現理想這一個問題,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提問二:本段三句話,彼此如何相聯?

講解:第一句“奮鬥,是實現理想的階梯”,從正面提出論點。第二句“離開奮鬥,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從反面說明論點。第三句“有理想的青年,都應從眼前的現實起步,以非常艱苦的奮鬥,作爲通往理想境界的階梯,”是本段的結論,它的內容與前兩句是因果關係,因爲“奮鬥,是實現理想的階梯”,所以“有理想的青年,都應……”,又是作者懇切的引導,體現了作者爲文之旨。

第4段

提問一:第四段包含幾層意思?

講解:第四段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層(首句),提出本段的論點──“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這是第一個分論點。第二層(“馬克思……成功了”),用馬克思“爲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奮鬥一生”的感人事蹟和諾貝爾“爲減輕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藥”的動人事例作論據,證明本段的論點。第三層(“那些傑出的人物”到段末),分析論據,論證論點,聯繫實際,激勵青年:“那些傑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與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濤激勵着他們去艱苦奮鬥”,“今天,我們爲實現四化而奮鬥,這是中華民族空前的事業,……有志於爲這一崇高理想而奮鬥的青年要敢於面對現實,不怕一切艱難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雲的壯志,用刻苦勤奮的汗水澆開燦爛的理想之花”。

提問二:本段突出寫了馬克思、諾貝爾的什麼思想精神?如何寫出了他們的這種思想精神?

講解:本段突出寫了馬克思、諾貝爾爲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努力,忘我奮鬥的思想精神。寫馬克思,第一句“馬克思爲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奮鬥一生,”突出馬克思理想崇高,奮鬥不息,接着概述,“他積極投身於火熱的工人運動,研讀無數種著作,學會了歐洲好幾個國家的語言”,有典型事例介紹“他不斷在圖書館鑽研,數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層”。寫諾貝爾,先強調指出他“爲減輕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藥”,懷有崇高的志向,接着概述,他“廢寢忘食,4年裏做了幾百次試驗”,詳細描寫最後一次試驗的情況,“他聚精會神地盯着燃延的導火線。一聲巨響,在旁的人們驚叫:‘諾貝爾完了’諾貝爾從濃煙中跳出來,面孔烏黑,身上還帶着血,興奮地狂呼:‘成功了!’”

第5段

提問一:第五段包含幾層內容?

講解:第五段包含兩層內容。第一層(首句),提出本段的論點“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這是第二個分論點。第二層(第二句直至段末),用富蘭克林、愛迪生、魯迅、巴爾扎克四位世界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名言和事蹟作論據,證明論點。

提問二:本段寫道:“富蘭克林有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裏來?就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夜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巴爾扎克“一生留下爲人民深深喜愛的鉅著《人間喜劇》,共94部小說。這些血汗的結晶不正是時間與生命的光輝記錄嗎?”其中有三個問句,這三個問句是否同一類型?

講解:這三個問句不是同一類型。前兩個是設問句,問後需作答以明其意。最後一個是反問句,問中其意已明。

第6段

提問一:第六段第一句“時間的流逝是無情的,可怕的”,是不是本段的論點?是不是總論點下的又一個分論點?爲什麼?

講解:這句是本段的論點,因爲從第二句“人生七十古來稀”起的內容就論證這個論點的。分三步作論證:先是計算生命時日而指出“虛度一日就等於耗費生命的萬分之一”;繼而引朱自清《匆匆》中“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的話作爲論證;最後以“沒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義,自然不愛惜時間。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爲每一瞬間的奮鬥都關係着目標的實現”的斷語作結。這句話不是總論點下的又一個分論點,因爲這段的內容說明時間爲什麼應該珍惜,這是第二個分論點所說的有理想的人“珍惜時間”的原因,這段在文章中屬於論述第二個分論點的範圍,不是提出另一個新的分論點。

提問二:本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講解:本段用了三種論證方法:一、數字(計數)論證。“人生七十古來稀,1/3要睡去,要除去幼年玩耍的時間,學習與工作大約只有30幾年,1萬多天。虛度一日就等於耗費生命的萬分之一。”二、引用論證。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話。三、對比論證。“對時間的態度,可以檢驗一個人的世界觀。沒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義,自然不愛惜時間。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

 佈置作業

1.仔細閱讀第七段,回答以下問題。

(1)本段包含幾層內容?

(2)本段針對什麼而寫?是如何進行論述的?

(3)本段何處用了對比、比較的論證方法?

2.完成思考題三(論據),四(舉例與分析)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文段的層次

2.論證方法:對比、比較

 教學過程

逐段講解

第7段提問一:第七段包含幾層內容?

講解:第七段包含四層內容:第一層(首句),提出本段論點“理想的階梯,屬於迎難而上的人”,這是第三個分論點;第二層(“奮鬥的必要……就等於在四化面前止步”),講道理闡明論點:第三層(“有的青年埋怨條件差……奮鬥不息頑強精神”),針對青年中存在的問題,用高爾基、華羅庚、開普勒、道爾頓、愛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的文學家、科學家“迎難而上”的事例證明論點,激勵青年;第四層(“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到段末),歸納總結,鼓勵青年迎難奮進,爲崇高理想的實現奉獻自己的一生。

提問二:本段針對什麼而寫?是如何進行論述的?

講解:本段針對前面擺出的青年中存在的第三個方面的問題(“自以爲條件差,崗位平凡,無用武之地,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而寫。先提出論點“理想的階梯,屬於迎難而上的人”,接着講明“奮鬥的必要”的道理,然後分兩部分論述,以解決青年中存在的這方面的問題。一、針對“有的青年埋怨條件差”這個問題,用伽利略、布魯諾“冒着受宗教極刑的危險”而堅持科學信念;以高爾基“在老闆的皮鞭下學寫作”,“堅持在敵人的明槍暗箭下寫作,在飢餓與死亡的威脅中戰鬥,爲了共產主義事業,不在任何艱難困苦中屈服、畏縮,永遠像海燕一樣在雷鳴電閃中展翅翱翔”的實例證明論點,激勵青年“迎難而上”,“相比之下,我們的困難又算什麼呢?”二、針對“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崗位平凡這個問題,用華羅庚“年輕時在一箇中學幹雜活,夜間在如豆的昏黃油燈下演算,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後來才成爲著名的數學家”;開普勒“長期操勞雜役,業餘苦鑽,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作過“中學教員”;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當過“小職員”等等事例來闡明“有志之人,將在平凡崗位上成功”,這一論點,啓發青年認識到“問題不在於崗位,而在於有沒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爲這理想而奮鬥不息的頑強精神”。最後以熱情鼓勵作結:“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決不應讓困難攫住自己的心靈,而要在奮鬥中舒展自己的雙臂。當爲崇高理想而奮鬥一生的雙臂收攏時,抱住的必將是令人欣慰的碩果。”

提問三:本段何處用了對比論證、比較論證?

講解:本段有三處用了對比論證:“奮鬥的必要,正是由於困難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荊棘、浪濤是不會少的。幻想一切都順順利利,就等於在四化面前止步”;“無志之人,將使生命比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將在平凡崗位上成功”;“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決不應讓困難攫住自己的心靈,而要在奮鬥中舒展自己的雙臂”。比較論證:“有的青年埋怨條件差。這也許是事實。但今天的處境,總不致像伽利略、布魯諾那樣冒着受宗教極刑的危險,總不致像高爾基那樣在老闆的皮鞭下學寫作吧。”

第8段

提問:第八段是文章的結束段,有三句話:“1.奮鬥,是改變現實的槓桿,是億萬人民共攀四化高峯的堅實的階梯。2.只有以不懈的韌勁,一級級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輝燦爛的理想高峯。3.讓我們在四化的偉大征途上譜寫出自己的奮鬥之歌吧。”這三句之間的層次關係,下面幾種理解哪是正確的?爲什麼?

A.1 │ 2 ‖ 3 B.1 │ 2 ‖ 3

(並列)(因果) (因果)(遞進)

C.1 │ 2 ‖ 3 D.1 │ 2 ‖ 3

(並列)(遞進) (因果)(因果)

講解:D是正確的。理由如下:這個結束段包含兩個內容。一是總結全文,強調中心論點,突出文章主旨,這就是1、2兩句;1與2之間是因果關係,因爲“奮鬥”是攀登四化高峯的“階梯”,所以“只有以不懈的韌勁,一級級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輝燦爛的理想高峯”。二是發出號召,這就是第三句;1、2與3之間是因果關係,因爲“奮鬥”是攀登四化高峯的“階梯”,只有“一級級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理想高峯”,所以我們應當“在四化的偉大征途上譜寫出自己的奮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