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精選16篇)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精選16篇)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

一、文學常識

莊子,名周,戰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他繼承併發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散文,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二、重點字詞

1.通假 不辯牛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2.活用 輕伯夷之義者 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順流而東行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3.特殊句式。

①聞道百,以爲莫己若

賓語前置。應該是“莫若己”。屬於賓語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這一類型。

②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被動句:見……於,見,被。

狀語後置:“於大方之家”後置

4.成語

①望洋向若而嘆曰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②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貽笑大方: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大方之家: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

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貴自知之明;

2謙受益,滿招損;

3自大由於無知;

4知恥近乎勇;

5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6有比較纔能有鑑別。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2

一.文學常識

列子,列禦寇,戰國,道家學派。《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篇寓言。

二.重點字詞

1.通假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聰明

始一反焉 反-返 返回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無 沒有

2.特殊句式 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麼樣呢?如……何,把……怎麼樣。

3.古今詞義

(1)雖我之死(即使)

(2)何苦而不平(愁)

(3)而山不加增(更加)

三.寫法特色

神話結尾。以神話結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充分顯示了人類的偉大力量。這是對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好願望。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愚公反駁。這段話是用“頂真”的修辭手法寫,一句頂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了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移山困難。路途遙遠,工具簡陋,山大且高,人手不足。

四、人物形象

愚公 有遠見 有毅力 智叟 鼠目寸光

五、道理

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3

教學目的:

1、 簡單瞭解莊子的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3、掌握“非……則……”、“見……於……”兩個特殊句式;

4、理解本文寓意;

5、分析其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1、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結合本文寓意進一步分析莊子的思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

主要是字詞和朗讀情況。

二、導入新課:

以莊子及其基本思想導入,主要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老莊”;

(二)、基本思想:

1、主張“天道無爲”(故事分析-“莊子釣於濮水”);

2、主張相對主義的認識論(《逍遙遊》);

3、主張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秦失吊老聃”-《養生主》)。

詳細解說:

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前286年),戰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曾任蒙漆園吏,但不久辭去,不願和統治者合作。《史記》上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爲相”,可莊周並未接受,“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爲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莊周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願閒居獨處。他繼承併發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爲世間一切事物並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莊子》一書,道家經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爲,內篇是莊周自著,外篇、雜篇是莊周的門徒所著。《莊子》一書風格獨特,它把深奧玄妙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想象融於一爐,使抽象的邏輯思維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它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詞彙豐富,善於對事物進行極細緻、生動的描繪。魯迅先生曾稱讚他的文章說“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書中的寓言很多。

3、聽錄音:

正音,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

秋水時至順流而東行東面而視

(2)、古今異義詞:

百川灌河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至於北海

(3)、特殊句式(並在課文中找出例句,譯成現代漢語):

非……則……

見……於……

(4)、解釋以下詞語(並舉一個例子):

望洋興嘆

貽笑大方4、集體朗讀,思考:

(1)、河伯在什麼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爲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3)、河伯爲什麼認爲自己“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以上三問結合課文回答)

(5)、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篇文章通過寓言設喻,說明了個人的見識是很有限的,只有經過的別人的比較,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驕傲自大,就難免會貽笑大方。)

5、分析特殊句式:

(1)、聞道百……………………(定語後置)

(2)、以爲莫己若者………………(賓語前置)

(3)、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4)、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動句)

(5)、百川灌河--百川灌()河。

(6)、()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7)、()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5)(6)(7)爲省略句。]

三、語法總結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捕蛇者說》

2、省略謂語:

例: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劍舞()。

《鴻門宴》

3、省略賓語:

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②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朗讀、解讀、品讀中把握詩歌豐富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材分析:

1、重點:品讀詩歌,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難點: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瞭解《詩經》在中國文學的地位。

教學方法:

誦讀法、聯想想象、討論交流

學法指導:

大聲地朗讀,生動地譯讀,多元地品讀,優美地範讀

一、教學過程:

導入: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學《詩經》就不懂怎麼說話。可見《詩經》的重要影響力,那麼同學們讀過《詩經》嗎?

二、七嘴八舌話《詩經》

1、請學生談談對《詩經》的認識、瞭解

(PPT展示《詩經》文學常識)

①《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②《詩經》六義:

作品分類:《風》、《雅》、《頌》

表現手法:賦、比、興

2、教師問:《詩經》離我們遠嗎?

PPT展示———

跟《詩經》有關的①成語②名句③詩詞④名號

《詩經》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着我們。它的文化傳統就像空氣一樣滋養着我們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終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詠三嘆吟讀《關雎》

1、全班齊讀(訂正字音)

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

2、男女和讀(讀準、體會節奏—四言二字一頓)

3、學生個讀、評讀

4、教師範讀,學生聽讀

思考: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這首詩寫了一個君子對一個淑女的愛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過程。

四、詩情畫意譯讀《關雎》

1、吟讀詩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這首詩當成是一個劇本,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

雎鳩和鳴圖——舒緩、平正(美好,生機,歲月靜好)————PPT圖片展示

少女採荇圖——渴慕、愛慕(清新、活潑)

長夜難眠圖——憂思、惆悵(速緩、調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樂圖——喜悅、莊重(“鐘鼓樂之”語頓、重音)

2、學生想讀詩歌,展開想象以文譯讀

3、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請學生有感情地吟誦詩文。

五、意趣盎然品讀《關雎》

引:好詩不厭百回讀,《關雎》被冠於《詩經》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請大家深入品讀比詩,讀出其美。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4、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學法指南】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景

第一層:總寫北國風光;

第二層:具體寫冰封雪飄;

第三層:設想雪後美景;

下片:議論、抒情

第一層:評論歷代英雄;

第二層:抒發宏偉抱負。

1、毛澤東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詩詞作品的獨特風格。筆意爽健,格調流暢,在內容和藝術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爲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捲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羣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造出詩詞藝術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爲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於景,充滿着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讚美,引出無數英雄,並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於議。“俱往矣”由評點歷史人物轉到讚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力的極富個性。

詞是詩歌的一種的語言,要求簡潔、凝練、貼切、而又生動形象。《沁園春·雪》全詞僅114字,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通過景物描寫,評說歷代英雄,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上闋一個“望”字,下闋一個“惜”字,各自領起下文,貼切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景物的情境,評說古人的心態。此外,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運用比喻、對偶,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6

[教材分析]:

《關雎》寫一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教學本文,應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應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直至成誦;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瞭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認識《詩經》在中國文學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課堂教學採用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鑑賞和文化積澱上都有所收穫。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覆朗讀,直至成誦。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爲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爲道德教育的教材,後來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爲“五經”之一,才稱爲《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於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詩經六藝:風、頌、賦、比、興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提示:第一章的妙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形成全詩的基調。第二章、第三章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四、解題

《關雎》是《詩經》開卷的第一首詩,歷來爲人重視。它描寫了一個青年小夥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所以本詩可以理解爲一首愛情詩。“關雎”是以詩歌首句中的兩個字作爲題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7

一、教學目標

1.主要目標

(1)記憶本課中出現的新的生字、生詞。

(2)瞭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

(3)能夠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並進行概括。

(4)理解文章主旨。

(5)理解文章的創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章濃重的悲劇感;研讀重點片段。

(2)小組探究,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

(3)合作探究,對文章的寫作目的形成自己的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文明進步和自然生態之間的矛盾,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必要性,增強保護美好生活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

1、城市發展圖片;

2、環境破壞圖片。

談話導入:20xx-20xx年之間,南美洲有1680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消失不見。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但是,隨着社會的進步,我們在一點點的吞噬地球上寶貴的綠色。引入文章。

1、預習準備: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課堂交流:

1、介紹自己查閱到的關於作者王鼎鈞的資料。

2、梳理生字詞。

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2、師友互助

教師提出合作要求:

1、細讀文章,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2、人們爲什麼要砍伐這棵樹?你認爲應該砍掉嗎?

學生朗讀文章。

1、研讀文章前半部分,理解這棵樹帶來的歷史感,以及對人們的城市生活的改變。

2、理解後半部分文字。說說自己的看法和依據。

對文章形成概括性的認識。

3、對比探究

教師提出探究要求:

1、《三棵樹》《那樹》兩篇文章的主旨是否相同?

2、兩文語言有何不同?

(蘇文抒情外露,情感深摯;王文含蓄委婉,語言富有詩意。)

學生回顧,比較,交流。

(參考:兩文都涉及了城市建設破壞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問題,蘇文還有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對童年生活的追尋;王文還批判了人們的自私、冷漠。)

對比探究,理解文章的不同特色。

4、分層提高

教師引導探究:文章中有許多句子的表達極爲特別,試找到一處做簡單的評析。

學生自讀尋找、評價。

學生交流。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

5、歸納總結

說說讀了這兩篇文章後自己的看法。

學生自由談論。

6、拓展提高

1、資料見後。

讀一讀,從普通民衆、林業工作者身份出發爲解決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2、《寫給市長的一封信》談談自己對城市綠化的建議。

在這次市級常態課展示活動中,我做了一節九年級散文《那樹》的研究課。走下講臺,回顧這一節課,有些感想,期望與同行共同分享。這節課是起始課,內容是散文的欣賞與寫法探究。在授課之前,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了一番研究,發現文章中的可挖點還是很多的,那麼如何在課堂短短的45分鐘內強化教學效果,是我在備課過程中考慮最多的問題。散文閱讀最重要的莫過於賞析美感和探究寫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也就從這兩方面展開。把作者簡介、疏通文字、初讀課文、把握大意這類問題放在預習環節,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其效果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檢測,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突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在閱讀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因而對本課我不是採用常用的閱讀方式,而是採用互動性閱讀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感悟文本,藉助這樣一種開放型的閱讀活動,激起學生身上的文化素養與文本這間的碰撞,促進學生實現文化的構建和再建。

這篇文章的處於九年級第三單元,這個單元以“生命”爲主題,王鼎鈞“那樹”通過描寫那樹,含蓄地表達對自然界寶貴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因此,處理教材時我將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共同探討人類文明和自然衝突的話題。

在引導學生感知老樹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託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在這一過程中,設計了兩個問題:

(1)用自己的話概括那樹的故事。此環節主要是幫助學生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只要學生能夠答出大致內容就得到了本環節的目的。以課堂實際效果來看,學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在以後的教學中,類似目標的達成,就完全可以交由學生獨立處理。

(2)結合課文有關語句說說,那是一棵________的樹。這裏由於學生的注意點比較分散,所以在引導學生思考前,劃定了文章一至五小節的思考範圍,加強了課堂實效性。此環節涉及的問題比較零散,涉及的知識點有:排比句的表達作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作用,典型動詞的表達作用,等等。期間時刻注意讓學生進入文本,體驗文本內涵,以朗讀帶理解,通過各種各樣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美感。其中寫到大樹給人類貢獻了濃蔭這一內容,裏面有個動詞——“吸”用的非常生動,這裏讓學生做“吸”的表情和動作,加強了學生對內容的體驗,符合體驗式教學的精神,收效明顯。

在探究文章打動人心的奧祕,品析鑑賞本文的哲理美、修辭美,感受悲劇色彩,深層體會王鼎鈞散文的藝術魅力這一主要環節。採用了類似的方式,以人類殘忍對待老樹的描寫爲主線帶動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以及對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內涵,進行充分的理解。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8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旁徵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2、懂得勤奮是成功的關鍵

重點難點

1、弄清文章的議論三要素

教學設想

1、從議論文三要素入手把握全文內容

2、列舉成功的例子,交流成功的條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這首小詩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並“驚羨”於別人成功所得的榮譽,而要了解在成功的後面所蘊含的艱辛和曲折,要學習花的奮鬥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驗,這纔是更重要的。

導入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之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二、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議論文的三要素

四人小組討論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3、用了哪些論據?各屬於什麼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4、論證過程中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明確:

1、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很下功夫。

2、文章開頭闡釋了“成功”的概念,由此引出成功的公式,說明成功需具備的條件,接着對三個必要條件依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中心論點,強調勤奮是成功的關鍵。然後進一步論證勤奮的重要性。

3、事實論據:

囊螢、映雪、懸樑、刺股——勤奮的重要

自身的經歷——機遇的重要性

道理論據:

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理解: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奮刻苦,荒廢在於嬉戲玩樂。行爲道德的成功在於深思熟慮,毀敗在於隨便不假思索。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理解:第一境登高望遠,樹立目標(預期)

第二境百折不撓,發奮圖強(勤奮)

第三境

4、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例證法)引用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第7節)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

2.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3.結合生活體驗品味哲理,瞭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建立快樂學習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範讀、跟讀、自由讀、表演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學習恰當運用事例或道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本文教學擬設一系列緊扣文本又貼近生活的話題,在對話中推動學生閱讀、思考和探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方式】

小組合作、質疑探究、朗讀討論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提出疑問:

1.你理解的“業”指的是什麼?職業、工作。

2.“敬業”是什麼意思?專心致力於工作。

3.“樂業”又是什麼意思?快樂地工作。

4.標題是否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否。

二、 飲冰室主人——梁啓超

結合註解①瞭解梁啓超。

補充:梁啓超自號“飲冰”,取的是莊子內熱飲冰之意,只是數十年的“飲冰”,也未能涼了他的熱血。

“飲冰”與《飲冰室》:“飲冰”,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意思是現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飲冰,我難道內心很焦熱嗎?後人以“飲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反覆閱讀課文,討論:

1.演講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

明確:“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先後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明確:作者首先論述有業之必要,因爲“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接着再論述敬業之重要和樂業之重要;最後歸結全文: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既有責任心又有趣味。

3.本文運用了怎樣的結構形式?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總”。)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四、深入研討

設計如下話題:

1.課文是如何論述有業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讀3、4自然段,正音。)

樑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得出“百行業爲先,萬惡懶爲首”的結論,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2.“百行業爲先,萬惡懶爲首”化用自古語“百事孝爲先,萬惡淫爲首”,談談這樣化用的好處。

準確的化用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講演者的態度,極有感染力。

3.請結合現實談談你對“業”的看法。

示例:

(1)一個人有了職業,好處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獻,充實了生活,也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踏踏實實的。一旦一個人沒有了職業,他可能會去乞討,就失去了人的尊嚴,更惡劣一點,他可能去幹一些不利於國家、不利於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肯定沒有快樂。這樣就會影響到社會風氣。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談到了有業既利於自己,也利於社會,並從反面說到了無“業”的危害。)

(2)當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就會像一隻離羣的大雁,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會感到無比的鬱悶與孤寂,即使他想掩蓋,也不能擺脫他的形隻影單。所以,有業是必要的。(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地描述出無業的悲哀,讓我們明白有業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業

聽了同學們的討論,請寫一段文字補充論證有業之必要。(討論可能會一晃而過,要求學生寫出來,有助於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知識回放

聽寫詞語: 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理至易明、飽食終日、言行相顧、心無旁騖、趨之若鶩、褻瀆、發憤忘食、老之將至、強聒不捨。

二、繼續研讀課文

1.課文是如何論述敬業之重要的?請勾劃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

(1)首先解釋什麼是敬?

明確:“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2)接着論證“爲什麼該敬呢?”作者用了一個極具感情的詞語來說明職業是可敬的。

明確:“神聖”。

(3)作者還舉了事例來證明“職業的神聖”。

明確:“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覺得哪些人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實驗室裏勤奮工作,提煉出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梁啓超是天地間第一等人。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說,他演講到緊張處,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嘆息,狂笑等,樑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講就如他所說,做一種勞作做到了圓滿,所以他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③邰麗華自小失聰,但這並沒有阻擋她對舞蹈的熱愛。她始終不渝地舞蹈着,一場《千手觀音》向世界展示了靈動優美的舞姿,使世界爲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來作者又講到“如何敬”的問題,體現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6)《莊子》“佝僂丈人承蜩”是什麼意思呢?請講述這個故事。

(7)接下來作者又舉了兩個例子——

“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我信得過……同一價值。”

(8)你們贊同這個觀點嗎?

示例:

①我認爲這幾件事並非有同樣的價值。比如說,一個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極少數人受益,當它消失之後,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一個共和國的存在與否卻關係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價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啓超的觀點。價值是不能有職業的高低來衡量的.,同樣是爲社會作貢獻,雖然功勞不一樣,但價值是等同的。如果人們的職業有價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潔工辛勤工作一輩子,他的價值就不如其他人嗎?每一個敬業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是同一價值。

(這樣的討論有助於培養質疑精神。名家的觀點也不一定全面,我們應該有懷疑精神,要敢於說“我認爲”。不同的職業創造的價值也許會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不能用價值來判定職業的高低,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樹是可敬的,小草同樣裝點着春天。)

2.課文是如何論述樂業之重要的?

(1)朗讀課文,體會演講的特點。

①語言通俗,如話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結合現場氣氛。“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裏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

結合前文,看看還有什麼特點,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註解。

(2)樂業之重要。

樑先生首先說明“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人應該“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然後從四個方面論證“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四個方面可概括爲:睹其變化樂、奮鬥前行樂、競爭得勝樂、杜絕遊思樂。(加點字板書,可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請爲“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教師可以自己的教育快樂觀證明職業是有趣味的:“在淺薄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今天,語文給了我一片寧靜的天空,一顆自由的心靈,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襲自然的情感。在語文園地裏耕耘,我快樂!”

三、拓展延伸

請結同學們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一段文字,談談如何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板書

敬業與樂業

粱啓超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0

一、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2、整體瞭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①、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②、整體瞭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2、難點:體會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三、課時安排:

二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學習唐詩宋詞要整體瞭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記住其中那些表現詩詞主旨的優秀詩句,能夠背誦。

二、聽錄音朗讀《詩詞五首》

三、課文分析

(一)、學習《使至塞上》

1、作者簡介:

王維:( 701 - 761 ),唐詩人、畫家,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是當時山水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歷史上優秀的山水畫大家,北宋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生以李林甫取代張九齡執政爲界分前後期,前期頗富積極進取之心,詩作呈現昂揚奮發之面貌。後期則消極退避,對世事採取“無查無不可”的態度,過着亦官亦隱的生活。王維奉佛,詩中有禪趣,有“詩佛”之稱。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2、解題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本詩是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時所作。

3、譯詩參考

一隨輕車簡從,將去慰問將士護疆守邊,奉使前行啊,車輪轆轆輾過居延。恰是路邊的蓬草,隨風飄轉出了漢朝的地界,又似那雲際的大雁,翱翔北飛進入胡人的穹天。只見——燦黃無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衝雲霄的孤煙,綿長如帶的黃河邊,一輪火紅的落日顯得異常壯麗、渾圓。行程迢迢,終於到達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問,才知都護竟在(離此還很遠的)燕然!

4、課文分析

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欲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要走多遠呢?“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基的居延。天高路遠,詩人覺得自己好像“徵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隱難言的內心情感。經過長途跋涉,詩人終於“蕭關逢侯騎”,卻沒有遇見將官。一問才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尚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詩歌卻於此戛然而止,給人留有回味的餘地。

5、討論:本詩寫得最精彩的是哪兩句詩?爲什麼?

明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得最精彩。因爲這兩句詩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讚歎爲“千古壯觀”的名句。試想,那茫茫無邊的沙漠,只有用一個“大”字才能狀其景觀;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地醒目,也只有“孤煙”二字方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後隨—“直”字,使景物——下子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長河落日圓”,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杜小康的成長,探究題目的深刻含義

2.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奮發進取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環境描寫在本文中的作用;並理解題目的深刻內涵;

2、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用具】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繫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流程】

一、導入啓迪智慧

同學們,你們正值十五、六歲,可謂是花季少年,在你們成長的歲月裏,快樂和幸福充滿着你們的生活,可是,人總要長大,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而來,每個人面對孤獨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說孤獨是尖銳的針,刺痛脆弱的心靈;有人說孤獨是財富,是歷經磨礪後鑄就的堅強.可是,當孤獨成爲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路途上無法迴避的生命狀態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就讓

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獨生活吧!(板書課題:孤獨之旅,作者)[設計說明]:曹文軒小說恆久的主題之一,主要是成長一族被命運所拋,在絕望之際,重新誕生的奇蹟.因此在教學中緊扣兩個關鍵詞“成長”和“孤獨”,以生活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或快樂爲切入口,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整體感知,理解孤獨

1、在上節課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即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學生回答時,老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師歸納:這篇文章通過對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學而不得不跟父親到野外放鴨經過的記敘,表現了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文章的故事情節分爲開端、發展、結局幾部分,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一說每部分的內容.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說明]:在學生熟知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本.這樣既能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爲接下來深入文本做充足的準備

三、走進心裏品味孤獨

1、杜小康在離家放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這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裏?

(學生自主閱讀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心理活動的發展:(找學生朗讀.)

杜小康經歷了出發時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安頓之後感到孤獨;時間久了不再感到恐慌;在暴風雨的洗禮後變得堅強、長大了.

[設計說明]:文本細讀主要是對文本的語言、結構等因素進行仔細的解讀.文本細讀的過程是在對語言的感悟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動.解讀文本時,要以自己的心靈爲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力圖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探幽發微,以此彰顯語文的味道.

四、走進環境造就孤獨

作者成功的展現了杜小康的心路歷程,其實,我們在分析文章時不難發現杜小康的成長離不開特定的環境,那麼,讓我們走進小說的環境,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並分析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⑴有關鴨羣描寫:

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⑵有關蘆蕩描寫:

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爲人物的活動提供廣闊的背景和舞臺;爲下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烘托人物形象.

[設計說明]:在較多的環境描寫中,筆者有所取捨,抓住描寫暴風雨這一段文字重錘敲打,通過文本細讀,促使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從而理解小說的主題.

五、教師解題詮釋孤獨

主人公杜小康在家道中落輟學隨父親去放鴨後: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2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六重對話的閱讀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創作意義。

教學重點:

多角度理解人物行爲的意義。

教學難點:

作者創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

對話分析法。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間播放《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並配上紅樓女子圖片)。

師:聽着這曲《枉凝眉》,讓我們走進文學鉅著《紅樓夢》!《紅樓夢》是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鑄就的一部“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文學鉅著。有人說;“平生不讀《紅樓夢》,滿腹詩書亦枉然。”可見《紅樓夢》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之高。爲什麼這部書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們且以其中的一個片斷來品析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香菱學詩》。

【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學x觀照的閱讀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的創作意義。】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標題是個主謂短語,假如在標題中添進一個字,來形容香菱學詩的狀態,你覺得應填什麼字?香菱學詩(苦、樂、善、喜、癡…)

作者曹雪芹是怎樣評價香菱學詩的?[從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個字———苦志學詩、精血誠聚]。

師:可見曹雪芹對香菱學詩是給予了高度評價,那麼香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

三、多邊觀照,深入理解

1、簡要介紹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話題。【結合三幅圖片簡介人物身世。】

明確:香菱,原名英蓮(諧音應憐),是鄉紳甄士隱的獨生女,掌上明珠。三歲元宵節觀燈走失,幾經人販子拐賣,最後被呆霸王薛蟠強買作侍妾,命運坎坷、飽受摧殘的香菱最終年紀輕輕不幸重病而亡。這樣一個苦命女子在《紅樓夢》裏卻不同凡響,她進入薛家後被薛蟠呼來喚去,飽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寶釵便將香菱帶進了大觀園。她一進園,“見過衆人之後,吃過晚飯……便往瀟湘館中來”找黛玉學詩。本文的故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師:一個普通的侍妾學作詩,大家會怎麼看呢?今天開始我們“另眼看香菱,衆口說學詩”

對話探究旅程(大屏幕出示),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這一事件的意義。

2、寶玉、探春等人對香菱學詩的看法。【對話一】

下面請第一小組同學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看看寶玉和探春兄妹的看法,先告訴大家你從課文中何處找到了哪句話?再分析他們的態度。

片段一:香菱品讀詩(大屏幕出示)

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寶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講,越發倒學雜了。你就作起來,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兒我補一個柬來,請你入社。”

片段二:香菱初作詩(大屏幕出示)

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寶玉笑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

片段三:香菱再作詩(大屏幕出示)

探春笑道:“凡會作詩的都畫在上頭,快學罷。”

由以上語句可以看出,寶玉等人對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對其學詩是讚賞的,鼓勵的,認爲她學詩是夙願得償,是本性的迴歸。

3、寶釵對香菱學詩的看法。【對話二】

提問:寶釵是薛蟠的親妹妹,平日裏是家中對香菱的人。連“香菱”這個名字都是寶釵取的,況且寶釵的才華並不遜於黛玉,香菱要學詩,爲什麼不向寶釵學呢?請找出文中寶釵對此事評價的語言:(大屏幕出示)

⑴你本來呆頭呆腦,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

⑵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

⑶可真是詩魔了。

⑷這誠心都通了仙了

這裏有四個評價語:“呆”“瘋”“魔”“仙”。從這些詞語中顯然可以看出寶釵並不贊成香菱學詩。寶釵帶香菱入園,本就是讓她過幾天清閒日子,當然不希望她苦學;寶釵所受的封建傳統教育,也讓她不贊同女子用功讀書;內心深處,寶釵深知知書而達“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後,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時傷勢,多愁善感。寶釵對香菱是憐愛的,這一方面出於她對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懷着爲其兄贖罪的心理。加上她畢竟是大家閨秀,對香菱學詩也不便強硬的反對,尤其是看見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

4、黛玉對香菱學詩的看法。【對話三】

黛玉是《紅樓夢》中最孤高自許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別說一個侍妾,就是園中的姐妹,她也不甚親近,爲什麼單單極其熱情、周到地教香菱學詩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聯繫兩人此時相同的生存背景以及詩歌對她們而言的相同意義及作用來答題。)

文中黛玉從”立意要緊、多讀經典、鼓勵練筆、嚴格要求“等方面煞費苦心地教香菱學詩,正如文中她對寶釵所說的“聖人說,‘誨人不倦’,她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麼?

顯然不是。原來黛玉與香菱都是寄人籬下,孤苦無依,而其內心又都有着強烈的詩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裏,詩是林黛玉的良藥,是她忠實的夥伴,更是她心靈的寄託。所以,當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學詩時,黛玉不僅沒把香菱當下人,也沒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將她引爲同道了,她說:“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要知道黛玉是很難得這麼由衷地肯定一個人的。【原來是際遇相同、追求相同而已。】

5、香菱對自己學詩的看法。【對話四】

作爲侍妾,大觀園中的平兒等人都不學詩,香菱爲什麼要學詩呢?就是因爲她出身詩書人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時心血來潮的衝動?顯然不是。

我們可以從從文中找到香菱學詩的目的。(原文:只是心裏羨慕,學着玩罷了)那麼羨慕什麼呢?

出示該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詩,提示(羨慕雅)

(大屏幕出示)

脂硯齋對此有精闢的分析,說:“細想香菱之爲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爲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並馳於海棠之社耳。”但是,蕙質蘭心的香菱是不會甘於沉落的,對詩的嚮往恰是她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因爲香菱善良賢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層,也沒有失去希望。

6、作者對香菱學詩的看法。【對話五】

人說“《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讚歌”。香菱是一個下人,作者爲什麼要寫她學詩呢,作者究竟對香菱有怎樣的感情呢,寄託了作者這樣的情懷?

雖然同爲下人,香菱不同於襲人、晴雯和平兒、鴛鴦等人,她憨厚隱忍之間,還有一份讀書人的慧根,且有好學勤奮的精神。顯然,曹雪芹對香菱有着特別的鐘愛,尤其是學詩這一段,給香菱的美好塗抹了最亮麗的一筆。可以說她是作者較爲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魯迅說“悲劇是將美的事物毀滅了給人看”。在《紅樓夢》中,對香菱命運的判詞是:“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可見,那是悲劇收場。在本文中,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墨,謳歌了香菱這個爲精華靈秀所鍾愛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麗,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賦才華。這樣的人竟然和薛蟠這極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x作踐。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原來,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難的香菱做個強烈的對比。這樣的一個人竟落得“殘花敗葉付東流”,直讓人唏噓不已。所以“香菱學詩”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難現實中的一抹亮色。香菱身上承載着作者《紅樓夢》的主題“千紅同哭,萬豔同悲“,是作者塑造的衆多優雅女子中的一個。

7、你是怎樣看待香菱學詩的?【對話六】

四、結束語:

同學們,如果今天你被這個充滿靈性、充滿詩情、美麗執着的香菱感動了,那麼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走進紅樓,去感受大觀園裏那些以詩寄情的女子們,她們身上散發出來的“美麗”,(音樂、圖片)香菱走了,“紅樓”中詩一樣的女子們最後也都以悽慘的方式走了,但是她們的“魅力”卻鑄成了我們心中永恆的紅樓夢!

五、佈置作業【對話六】

學習了本文,你是不是很有感觸?請你以“香菱學詩的啓示”爲題,寫一篇文章。

可以談談學習寫詩的心得;也可以評價香菱寫詩的進步;還可以談談你對寫詩的不同見解。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3

教學目標

目標

1.瞭解有關《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並能概括其性格特徵。

德育目標

從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誠實守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於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疏通字詞並翻譯全文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

3.要求根據書後註釋翻譯三則故事。

4.重點語句解析。

四、總結、擴展

點評翻譯的優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爲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等。

五、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

1.三則故事分別表現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用一句話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體會三則故事的語言特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

2.體會語言特色

二、課文分析

1.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機智

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殺、殘暴。

2.小說通過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

孔融:語言描寫

對守門人所言:初步展示(開始)

與李膺對話:逐步表現(發展)

回陳韙之語:進一步表現(高潮)

陳元方:語言描寫

曹操:行動描寫

使…代;自…立→令間諜問→聞之,追殺

3.讀《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這則故事,體會語言特色

謝公(人名)始有東山之志(指優遊山林的意願),後嚴命屢臻(下達)勢不獲已(看情勢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了),始就桓公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爲易‘遠志’,出則爲‘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話說得極有意味)

思考:①謝安聽了郝隆的話後感到慚愧的原因。

②本文語言特色。

附參考答案:

①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可後來畢竟出山爲官了。郝隆所志處山則這處山爲“遠志”,出山則爲小草。因此謝安“出山”則爲小草。

②語言雋永,意味深長。

遠志:名爲藥名,更指人的潔身自好的志向。

三、總結、擴展

1.《世說新語》善於通過特徵性的細節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於把記言、記事相結合。

3.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

四、作業

課後練習一

探究活動

一、方仲永與孔融的人生起點一樣,但結局卻大不相同,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解說:同學們先找到《傷仲永》這篇文章,蒐集一些有關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蹟的;然後在對比閱讀的基礎上在班內組織討論;最後形成一定的結論。

二、你認爲陳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爲什麼?

解說:可以在班內組織討論或展開辯論。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疑難字

2、瞭解遊記通過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進行記敘、描寫的寫作手法

3、分析文中關鍵的詞語和重要的句子,瞭解並明確抓住景物特徵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理清寫景順序

4、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杭州的美是無與倫比的,特別是杭州西湖,它的美,從古到今,有很多文人墨客用詩和文章來讚美。同學們能否回憶一下古人詠贊西湖的詩詞:

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

(二)解釋遊記

是記敘旅途見聞的一種散文。它取材範圍極廣,形式靈活多樣,文字優美,風格迥異。一般先交代時間、地點、背景、緣由,然後按時間順序,以遊蹤爲線索,抓住景物的特點,移步換景或定點換景地記敘旅途所見所聞,情景交融,給人以美的陶冶。

(三)分析課文

1、聽課文錄音,並思考:這篇遊記按時間先後和遊蹤,記敘了哪幾個景點?寫出了西湖的什麼特點?

2、正音

璞(pú)

瀲(liàn)灩(yàn)蜿(wān)蜒(yán)

琤(chēng)

袂(mèi)

3、分析第一段

課文一開始,簡要交代了遊湖的原因和時間,點明是第四次遊湖了(正以爲如此,作者才能盡撥繁冗,深入精微)作者先用了一個排比句“沒有……沒有……也沒有……”,說明了“六月並不是好時候”。讀者看到這裏,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絲隱隱的憾意:來的不巧。但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從視覺和嗅覺這兩個角度寫出了西湖初夏風光的別具一格。

(1)六月的西湖給人一種什麼印象?作者怎麼會發現西湖一種特有的美?這給我們帶來什麼啓示?

六月的西湖在煙雨籠罩中有一種特有的空靈清麗之美。要了解西湖,“實在應該仔細觀賞領略纔是”,啓發讀者如何去鑑賞美。

(2)作者通過“仔細領略觀賞”,發現了六月西湖一個什麼特點?爲什麼要抓住這個特點來寫?

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來寫。原因:

一是六月春光已老,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尚早,“綠”正是此時西湖的主宰,

二是前人關於西湖的詩文早已汗牛充棟,作者另闢蹊徑,引導讀者探求西湖內在美。

4、分析第二段

指名朗讀,思考:作者寫了靈隱哪些處所的哪些景物?分別有什麼特點?

(討論交流,形成板書)

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了綠的廣漠無際,滲透到了每個角落。先虛寫對綠的感受,“綠意撲眼而來”,似乎“雨絲兒也都是綠的”,再實寫綠的景物,道旁古木,飛來峯上樹木,峯下小徑,亭旁溪水,無一不是綠的天地。作者由近及遠,從上到下,次第寫來,爲讀者構築了一個綠的世界。

靈隱綠“撲眼而來”,連“雨絲兒也都是綠的”,“直綠到了石頭逢裏”,亭下溪水也流淌在“一片綠色的景中”,無處不綠,觸眼皆綠,具有一種逼人的氣勢。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5

【教學目標】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2.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初步瞭解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難點】

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講練結合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掌握頁釋,思考課後“探究練習”中的問題.

2.三個回形針,一張卡通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圖片)你在圖中看到了什麼?

設問:1+1=?

學生自由發言,課件提示:

一把鋸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筆+一張紙=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一個世界…

一個李白+一壺酒”=詩百篇

我們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模式,就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羅迦費因格及其作品簡介

羅迦費因格,1948年生,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曾任加利福尼亞創意顧問.著作有《當頭棒喝》、《創造性紙牌》等.“真正快樂的人們是兒童和富有創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明確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進而複習舉例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提高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

3、檢查預習

汲取(jí)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捨(qiè)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樣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恆(héng)有恆心地堅持下去.

三、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爲什麼?

(2).“尋求第二種答案”的途徑?

(3).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麼?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5).找出課文中的舉例論證,並分析其作用?

(6).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麼?

教師點撥:

⑴只有這樣纔會激發人們的去思索,去“尋求第二種答案”,纔有發明創造

⑵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

⑶①學識淵博,精通各種知識

②有探求新事物,併爲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③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

⑷在於如何運用知識.

⑸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交互式乒乓球遊戲的事例

作用:舉例論證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爲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⑹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四、文章小結

論證中心:怎樣才能成爲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論證過程: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擁有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堅信人人都有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條件

五、擴展練習:

1、請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偉人介紹給大家.

貝多芬:他幼年早慧,在年輕時就確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卻失聰了.但是,在這之後的八年中,他依舊繼續着音樂家的生命,大大發展和改變了古典音樂.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樂曲家之一,創作了如:《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月光》、《熱情》、《黎明》等鋼琴奏鳴曲.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被馬克思譽爲“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在過去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最獨領風者爲成吉思汗,而才華者是莎士比亞.”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讚歎:“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他從小腦中就充滿許多奇思妙想,例如4歲時就奇怪爲什麼羅盤針總是轉向南方?它周圍有什麼東西推動它?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其餘略.)

2、認識了這麼多的偉人,他們因爲富有創造性思維而成功,那麼怎樣才富有創造性思維呢?談談你的理解.

3、發揮你的創造力:

兩個三角形(可以任意縮放和擺放)可以拼成什麼形狀?

六、佈置作業:

1、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正如羅迦費因格所說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以不同角度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提煉觀點.(至少兩個)

2、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繁華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自幼失明”.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裝着沒看見似的走開了.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捨.後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麼?”那詩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

你們猜: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麼樣的話?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本課時以創造性思維爲核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着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2、導入部分新穎有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3、學生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活動,在閱讀思考表達中進步.學生活動的部分他們都表現得很好.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人的創造性成就由學生來介紹,既有利於發掘他們的知識儲備,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如何成爲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創造性思維.

4、補充了很多創造性思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並聯系自身.

5、聽讀課文不必要.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還有自己的默讀進程,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學生自由讀.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示例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小說故事情節,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積累寫作手法,並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對理想目標執着追求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心聲”含義.

2、在熟識小說情節的基礎上,.

教學難點:

瞭解心理描寫的不同分類及作用,通過分析心理描寫歸納小說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心聲》.

1、組織上課.

2、同學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上課,希望在今天的課堂上,同學們能踊躍發言、展示自我,好嗎?大聲點,說出我們的十中氣勢;可同樣的公開課,有一位小學生特別渴望朗讀課文卻遭到了老師的拒絕,他到底有什麼樣的心聲要急於表達呢?讓我們一起走進15課《心聲》,作者,黃倍佳.

3、出示學習任務.

①、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心聲.

②、賞析小說的心理描寫,品味人物魅力.

二、梳理情節,感知心聲.

1、理情節(14分鐘)

①師:課文寫了四個場景所發生的故事,依次是:放學鈴聲響過後,教室裏;回家路上樹林裏;第二天放學後教室裏;公開課上.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概括每個場景所發生的事情.

接着提問學生,自由回答補充.

老師出示幻燈片明確:

⑴、公開課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讀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意不讓他讀.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樹林裏讀起課文,並深情回憶起鄉下的爺爺和妮兒.

⑶、第二天放學後,李京京聽被指定的趙小楨讀課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卻反遭嘲笑.

⑷、公開課上,在被指定的同學不舉手的情況下,李京京勇敢地舉手並深情地朗讀課文,以至打動了程老師和同學們.)

②師:小說的故事情節包括四部分:開端、發展、結局.請對號入座.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⑴--開端;⑵、⑶--發展;⑷--.

2、感心聲.

師說:根據剛纔情節的把握,補充題目.(要求:補上誰、什麼樣的心聲)(3分鐘)的心聲

請學生自由回答.並適時表揚.

(明確:李京京渴望得到鍛鍊機會,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渴望親情和友誼而想念爺爺和兒時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與宣泄.)

三、分析人物,走進心聲.

師說:本文作者可謂是在“心”上下足了功夫,不僅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反映心聲,還通過精彩細膩的心理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聲.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心”的世界.

1、知識卡片.

師說: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瞭解心理描寫的概念、作用及分類.

出示幻燈片:

心理描寫主要指對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其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心理描寫分爲直接心理描寫和間接心理描寫;直接心理描寫:⑴用內心獨白刻畫;(我想……自言自語等)⑵用夢境刻畫;間接心理描寫:⑴用傳神的動作刻畫;⑵用細膩的神態刻畫;⑶用形象的語言刻畫.

3、賞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4、如:京京垂下頭.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課文17段)

(直接心理描寫.寫出京京渴望朗讀的心理,刻畫了一個樸實真誠的少年形象.)

師說: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找出文中心理描寫的句子,說說體現了人物什麼樣的心理活動?刻畫了人物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交流,學生可能會找以下句子:

⑴、講義從他的手指間滑落,飄在地上,他沒有發覺,一動不動.他也有一個鄉下的爺爺.小時候,他是在爺爺那兒長大的.(課文20段)

⑵、不、不是這樣的.京京聽着,在心裏說,不是這樣的.凡卡不是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課文32段)

⑶、她一定害怕的厲害.是啊,這麼多老師看着呢,萬一一慌,讀的結結巴巴,多難爲情!京京心裏倒有點可憐起她來.(課文49段)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動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師,彷彿想說什麼.(課文11段)

⑸、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課文15段)

⑹、他咬緊了嘴脣,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師.(課文52段)

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明確:

⑴、直接心理描寫;寫出京京對爺爺的懷念,從中流露出京京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⑵、直接心理描寫;言爲心聲,真情流露,寫出了京京樸實真誠的性格;

⑶、直接心理描寫;寫出京京對趙小楨的同情心理,體現了京京善良、寬容的性格;

⑷、間接心理描寫;通過傳神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京京渴望讀書的心理,也體現了京京的樸實的性格;

⑸、間接心理描寫;通過形象的語言寫出了京京渴望讀書的心理,也體現了京京的勇敢精神;

⑹、間接心理描寫;通過傳神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京京當時矛盾的心理,突出了京京勇敢執著的性格.

3、教師總結:

通過剛纔的賞析,我們看到了一個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執著追求不輕言放棄、銘記親情友情並渴望表達的少年形象,同時,也會發現,細膩真切的心理描寫會使人物的形象刻畫的更真實、豐滿.在今後的寫作上可加以借鑑.

四、拓展延伸,昇華心聲.

1、師:從剛纔的人物分析中,你認爲李京京得以成功朗讀源自哪個性格品質?(自由回答)

(明確:自信,勇敢,執着.)

2、師: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有過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曾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甚至逃避……學了本文,你們的啓示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不要輕言放棄而是執著追求,用努力爲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

3、師總結:

同學們說的真好,這也是本文的心聲.(出示幻燈片)本文通過寫李京京渴望朗讀課文,傾訴思念之情,卻遭拒絕,最後勇於爭取表達心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願望遭到他人拒絕或嘲諷時,不要灰心沮喪,更不要輕言放棄,而是要執著追求,用努力爲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

五、吟誦詩歌,放飛心聲.

1、師說:同學們,一首普希金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節選部分送給大家.齊讀配樂朗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着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

2、師說:同學們,讓我們放飛心聲,樂觀的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吧.

六、板書設計,梳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