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愛蓮說》優秀教學設計「兩篇」大綱

《愛蓮說》優秀教學設計「兩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愛蓮說》優秀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愛蓮說》優秀教學設計「兩篇」

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2、瞭解“說”這種文體。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 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情操。

4、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對正襯和反襯手法的理解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教學設想:

以讀爲主、讀、析、講、背方法綜合運用,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學習託物言志、襯托的寫法,學習蓮花的高貴品質。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播放歌曲《荷花頌》將學生帶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曾寫過一篇《愛蓮說》,他筆下的蓮花又是怎樣的?他是怎樣描繪蓮花,抒發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散文。

 二、介紹“說”的文體知識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簡介作者

周敦頤,又名敦實,宋朝道州營道(現今湖南道縣)人,著名哲學家,諡號元公(諡號,死後所給的稱號),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周敦頤曾在蓮花峯下開設濂溪書院,世稱濂溪先生,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四、背景介紹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爲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爲人所傳誦。

  五、組織活動

(一)聽蓮:

聽課文朗讀,教師範讀。

(二)讀蓮:

1、讓學生跟老師讀。

2、指名讀,正音,出示生字圖片,領讀生字。

3、自讀課文。

4、齊讀課文 。

5、結合註釋,小組合作自譯課文。

(三)品蓮:

a 品蓮之美:(學生合作探究,舉手回答。)

過渡:蓮花是美的。美在哪裏呢? 我們先看課文《愛蓮說》,文章哪一段寫“蓮”?

1、讀第一段:

師:這一段寫出了蓮花怎樣的形象呢?這一段當中有兩句最有名,你們猜猜是那兩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不妖。

2、師:蓮花有沒有因爲自己漂亮而賣弄自己?寫出這兩句對應的蓮花的品格。

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純真自然不顯媚態。

3、師:“中”是裏面,裏面怎麼樣?見過蓮花的莖麼?外直寫出了蓮花的什麼品格?

生:內心通達行爲方正。

4、師:不蔓不枝,蔓是一種植物,特點是自己長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會爬得很高,生活中有這樣的人麼?

生:有,攀附權貴的人。蓮是不是這樣?不是。

5、師:香遠益清 ,這句話寫出了蓮花什麼品格?

生:美名遠揚。

6、師:亭亭淨植中的“亭亭”寫身材,寫出了蓮怎樣的體態?

生:儀態端莊。

7、師: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根據上下文推斷一下褻玩一詞的含義。這句話寫出了蓮花什麼特點?

生: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8、師: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

生:從三方面寫蓮的美好形象: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

9、齊讀第一段,讀時注意韻腳要讀的重一些,並讀出延長音。作者如此細描細繪蓮花,難道他僅僅是喜愛蓮花的外形嗎?(小組討論)

生:不是!

老師概括:蓮是君子的化身,兩者之間一定會有相似之處。“出淤泥而不染”剛纔我們說過,淤泥是蓮花的生長環境,那麼相對應的君子的生活環境又是怎樣的呢?污濁黑暗的封建社會。既然蓮花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樣,雖然生活在黑暗污濁的社會之中卻能夠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 儀態端莊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我們說,只有具備了這七種高尚的品德,我們才稱之爲“君子”。?

10、師:通過這幅畫,我們可以理解作者在這裏運用的是什麼樣的表現手法?

生:託物言志。

b 品文之美:

11、師:本文寫的是蓮,爲何要寫菊和牡丹?(學生討論回答)

這是襯托的寫法。作者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達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寫菊是正襯,是美麗的,紅花必須有綠葉襯托。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些都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與蓮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讚賞的態度;;而寫牡丹則是反襯,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世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人生態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視的態度。(屏幕顯示板書設計)寫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12、讓我們帶着對課文的理解和對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貴品質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誦課文。

13、小結:

第一段以總述開頭,接下來對蓮花進行描寫。第二段是作者獨到的見解,開頭三句構成排比是議論的寫法,後面以“噫!”字開始,是抒情的寫法。全文僅119個字,融敘述、說明、描寫、議論和抒情爲一體,不愧是“說”文體中的精品。

14、下面讓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別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內在聯繫和有新意。

老師(帶頭起興說一句):我特別喜愛牡丹。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寫牡丹總是貶的多,我對此頗感不平。當春風甘露喚起百花爭豔時,貴爲百花之王的牡丹無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貴婦,美麗中帶着一份端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爲何要貶呢?更何況,牡丹源於隋而興於唐,這恰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於是在人們印象中,牡丹便是國泰民安的象徵。時至今日,牡丹與堅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國的候選國花,如果牡丹沒有其過人之處,能成爲候選國花嗎?因此,我愛牡丹。

生:我特別喜愛梅花。梅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潔的形象,許多中華兒女都擁有梅花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梅花與堅毅不拔的蒼松、婀娜多姿的翠竹並稱“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四君子”以梅爲首。王安石寫的一首詩《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歌頌了梅花百折不撓擁有頑強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愛梅花,更喜愛梅花的精神。

15、出示幻燈片,讓學生積累背誦歷代文人筆下的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楊萬里

荷花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宋 蘇 軾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唐 王昌齡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殘荷聽雨聲。 ——唐 李商隱

旋折荷花剝蓮子, 露爲風味月爲香。 ——宋 蘇 軾

唯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唐 李商隱

素花別門多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唐 陸龜蒙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唐 鄭 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 李 白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 樂府民歌

師:這些有關蓮花的詩句整理起來,擴大了知識面,請同學們課後繼續整理、積累有關詩句。

  六、佈置作業

以你對梅、蘭、竹、菊四君子的獨特認識,試模仿《愛蓮說》託物言志的寫法,寫一篇贊梅傲霜鬥雪的《梅贊》或論竹虛心剛直的《竹說》……

 七、《愛蓮說》教學反思

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走, 這節課,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開始,我放了《荷花頌》的歌曲將學生帶入情景。接着,學習課文.先聽錄音,再聽錄音跟讀,然後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三個字音讀不準:“滌”“蔓”“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音.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我點撥一下即可。

從蓮花的形象分析君子的品格,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基本能概括出來。對於菊和牡丹的襯托作用,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引導學生先說出運用的是襯托手法,然後適時作了比較,這種手法的運用是爲了突出了蓮的高貴品質。

關於託物言志的寫法,我用:“我特別喜歡……”句式說一段話來實現的,很多同學都能說出自己所喜歡的事物。

這堂課,學生預習紮實,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學生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的根本轉變。

  《愛蓮說》優秀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 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 在這裏指什麼?

明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 “說”這種文體可以靈活地運用說明、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偏重於議論。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可以理解爲“談談愛蓮花的道理”或“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他愛蓮花有什麼道理呢?我們來讀課文。先請聽錄音,注意聽準字音,以及句子的語氣語調。(大家還有不會讀的生詞了嗎?不過這裏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鮮”應讀爲xi?n)

聽了一遍後我們初步瞭解到在本文中作者是借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的,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這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下面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評價:這一遍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但是沒讀出韻味來)

 三、指導朗讀

1、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點不同,文言文要讀出韻味來,因此要讀得慢些讀得舒緩些: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語氣貫通,又使全句語氣舒緩,富有節奏。相同的還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體會一下。

2、還要讀出抑揚頓挫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讀起來,要一頓一挫,一抑一揚,讀出節奏和韻味來。“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揚一抑,體會一下。

3、文中還有些排比句,讀的時候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讀出氣勢來。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們掌握了朗讀的方法之後,再齊讀一遍課文,這一遍要讀出韻味來。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這一遍讀得有點味兒了,但要更好地讀,還有待於我們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來讀。下面大家自由小聲讀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前後左右可討論一下疑難問題。時間爲五分鐘。

(時間到,大家讀懂了沒有?如有疑問請提出來。)

好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應試知道作者爲什麼這樣愛蓮花了吧。請大家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五、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又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描寫角度 語 句 賦予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不妖)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中……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亭……褻玩焉) ----清高

2、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這次要讀出感情來)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學過他的《桃花源記》,瞭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不願意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爲什麼?

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有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寫蓮也就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花之隱逸者也)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不是)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花之富貴者也)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預備讀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現在,大家把書關上,能不能根據黑板上的提示背出這篇課文來?試一下,齊背《愛蓮說》

 七、總結課文

1、 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敦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法上、學法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學法上:應注意多讀及朗讀的方法。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佈置作業

1、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蠟燭,因爲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恰如默默無聞,甘爲孺子牛的老師。

2、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九、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 獨愛 菊 (襯托) 隱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愛 牡丹(反襯) 富貴者 鄙視

予 獨愛 蓮 君子者 讚美

託物 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