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彙總

初二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彙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

初二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彙總

  教學目的:

1.理解積累文中詞語,品味語言

2.把握文意,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雲南民歌的特色,培養學生對自然、對人、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文意,領會雲南歌會的美。

 教學難點:

體會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讀懂作者寄寓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談話導課。

學生欣賞雲南原生態民歌,體會雲南民歌的美。

  二、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京派小說代表人物,苗族,湖南鳳凰人。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海外將沈從文排在魯迅之後的中國最傑出的小說家及文學大師的行列。他的語言淳樸自然、雅俗共賞。

代表作有小說《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生字詞:

注音

蹲(dūn)踞(jù) 酬(chóu)和(hé) 熹(xī)微 龍吟鳳噦(huì)

迤(yǐ)西 柞(zuò)木 箍(gū) 桶 忌諱(huì) 譬(pì)喻

解釋:

蹲踞:兩腿彎曲,坐着或像坐着的樣子。

酬和:用詩詞應答。

譬喻:打比方。

熹微:形容陽不強。(多指清晨的)

即物起興: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起興,指先言他揚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來說道理或抒情達意。

悠遊自在:從容移動,不受拘束。

龍吟鳳噦:傳說中的神奇聲音。

生面別開:別外開創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生面:新在面目。

 四、整體感知:

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三個場景,試着給它加小標題。

  五、分析文本、品味語言:

(一)山野賽歌

1、 起小標題(提示:地點的形式);

2、 你覺得山野對歌美的哪裏?作者分別從哪幾方面表現年輕女子的美,你能用一詞來概括嗎?

3、 作者爲什麼花那麼多筆墨來描寫這唱歌女子,有何目的?

(二)山路走歌

1、 起小標題(地點加形式)

2、 作者寫了一路上的哪些自然景物?

3、 作者爲什麼花那麼筆墨描寫這一路上的美景呢?

4、 趕馬女孩子的歌聲美在哪裏?(淳樸本色)

(三)鄉村傳歌

1、 起小標題(地點加形式)

2、 “金滿鬥會”由誰來傳歌?傳些什麼內容?

3、 作者是怎樣評價這盛會中動人的歌聲?

4、 “十年難逢金滿鬥”的難得在哪裏?

(四)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並說出理由。

(體會作者樸素、自然的語言)

 六、體會雲南民歌特點:

學生根據三個場景從中找出雲南民歌的特點,並分小組討論。

原生態 即興歌唱 形式多樣

生活氣息 生動活潑

淳樸本色   世代相傳

  七、拓展: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方法,等待對方解答”……

例:“見景生情,即物起興”類

藍花花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個英英採,

生下一個藍花花,實實在愛死人。

五穀子那個田苗子,數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兒喲,數上藍花花好。

正月裏那個說媒,二月裏定,

三月裏交大錢,四月裏迎。

三班子那個吹來,兩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擡進了周家。

藍花花那個下轎來,東張西又照,

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墳。

你要死來,你早早地死,

前晌你死來,後晌我藍花花走。

手提上那個羊肉,懷揣上糕

我冒上個性命,往哥哥你家跑。

我見我的情哥哥呀,說不完的話,

咱們倆死活喲,長在一搭。

例二:“用提問方法,等待對方解答”類

雲南民歌·猜調(張以達填詞編)

1、(獨)小乖乖來小乖乖,我們說給你們猜:什麼長長上天?哪樣長長海中間?什麼長長外外喲來,街前賣嘛?哪樣長長你跟前嘍。

2、(齊)(小乖乖)來小乖乖,你們說給我們猜:銀河長長上天,蓮藕長長海中間,米線長長,喲來,喲來來喲外街前賣,絲線長長我跟前嘍來。

八、作業:

同學們課後收集些江西民歌,體會江西民歌的特色。

在歌曲合唱中結束教學。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族風情。

 過程與方法:

朗讀,品味,拓展延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位與讚賞。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體會內容和寫法的上的差異。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場景描寫的妙處。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總是聚在一起,即興歌唱,問答,遊戲傳情等。那些古老的歌會,蘊含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今天,讓我們走進《雲南的歌會》,來感受一下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播放朗讀帶,學生低聲隨讀。

2練習表情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語速,語調,讀出感情。

(多媒體顯示字詞及釋義)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詩詞應答。

譬喻(pì):比如。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龍吟鳳噦(huì):龍在吟嘯,鳳在鳴叫。

3概括主要內容。

明確:這篇課文寫了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展示出雲南的民族風情。

 三、合作探究,仔細研讀,把握主旨。

1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在內容上和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雲南的歌會有什麼特色?作者爲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明確:

1這三種場合分別是: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山寨傳歌。

“山野對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寫唱歌的人。對演唱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於情,自然成趣。這一場面主要寫唱歌人所在的優美環境。以環境襯托唱個女孩及其優美的歌聲。

“山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這個場面中再寫唱歌的盛況,有全景描繪,也有局部刻畫,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雲南的歌會純樸自然,氣勢壯觀,融自然,社會,人生於一體。散發着泥土的氣息。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借雲南的歌會,傳達出他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抒寫出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四、揣摩語言 ,賞析品味。

學生指出自己喜歡的句段,加以賞析。教師點撥學生從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角度去品味。

 五、課堂小結:

沈從文先生以瀟灑而隨意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雲南的民風,民俗,風景,風物。展示出雲南特有的純樸自然的風俗人情。如詩一般含蓄優美,令人回味無窮。

 六、作業設計:

學唱一首民歌,唱給同學們。蒐集沈從文的其他散文去閱讀品味。

  教學反思:

教學這篇名家之作,課前我是做了充分準備的,查閱了大量關於《小石潭記》和柳宗元的資料,力求對文本的解讀更加透徹,更好地實現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使學生能夠獨立閱讀淺易的文言作品,結合課後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

整節課,學生實現了由“不會”到“會”,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由一開始的朗讀出錯,到後來能夠翻譯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由一開始只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到對文本更深的理解。在“與作者對話”這個環節學生表現更加明顯。通過這節課的引導和啓發,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到了學習過程中,很好實現了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

整節課,我努力從“實”,“活”,“美”三個方面來把握教學,力圖使這節課呈現出知識性,觀賞性和示範性的特點。

我感覺不足的是,課堂上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動起來。這也真應了一句話,“教學是遺憾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