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雲南的歌會-教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雲南的歌會-教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雲南的歌會-教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學生能夠準確地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2. 反覆誦讀課文,欣賞品味文中語言片段。
3. 在認真研讀文章的前提下適當進行小型的研討交流活動,用音樂構件的平臺,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個場面的內容各是什麼,寫作手法上的不同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的。
教學的難點是環境描寫的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知——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爲主要方式,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第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雲南的歌會寫了哪幾個場合的歌唱情景,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雲南歌會的特點。還要把握不同場合的歌唱又怎樣的特色。在寫作方法上,不同的內容是怎樣表現的。畫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賞的語段,通過反覆研讀,及比較閱讀體會文章寫法和語言上的特色。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課外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在拓展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xìng) 引經據典 悠遊自在 龍吟鳳噦(huì)
2.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及沈從文表現湘西農村生活的有關文章。
3.教師蒐集資料準備製作幻燈片,採用多媒體電腦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沈從文從遙遠的湘西走來,他的《邊城》、《長河》、《蕭蕭》像一塊塊的冰清玉潔的翡翠帶着中國濃郁的鄉土氣息清新自然的展現在人們面前。沈從文想一座通往鄉土古寨的橋樑,湖南四川貴州交界的偏遠地帶的民俗風情,隨着他的文學作品的流傳,一天天被人們所瞭解。今天這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一齊來領略雲南少數民族的風俗。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掌握以下字詞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應掌握的字詞: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xìng) 引經據典 悠遊自在 龍吟鳳噦(huì)
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思考:
1.課文中描寫了在的大的哪三種不同場所聽到的民歌演唱,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說說與你通過電視和其它途徑聽到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雲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作者爲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要點提示:
1.第一部分:山野對歌。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村寨傳歌。
2.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是急性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是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
三、研讀探究。
1.進一步閱讀雲南對歌的三個場面,分別把握三個場面對歌的不同特點以及作者寫作的不同手法。四人小組在討論的基礎上全班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要點提示:
1.
內容
特點
寫作手法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重點寫唱歌人

山野漫歌
急性的自由歌唱,發昏性情,自然成趣
重點寫唱歌的環境

村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雲南民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重點寫唱歌的場面

作業: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收集有關民歌的音像資料。
第二課時
三、研讀探究。
2.再次默讀課文畫出你文章中的所欣賞的語段,說說你喜歡它們的原因,注意分析這些語段的作用和寫法。(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要點提示:2.重點分析:第二小節的結合課後練習二比較兩種人物描寫在寫法上的不同。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種,及其原因。
文中的二小節,以工筆描繪爲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藏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如在眼前,着色濃重、豔麗。
《邊城》中對主人公翠翠的描寫,中在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爲了寫出人物內在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意在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因此這段文字顯得飄忽靈秀。
這兩段人物描寫各有千秋,文中的二小節以寫實爲主,寫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態;課後練習二中的第二段側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第四段用很多筆墨寫進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鳥的歌唱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呢,你覺得作者這樣寫有什麼意圖?
“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但是作者並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容。首先是一種寫實:雲南確實有着如此美麗的風光,也有如此動人的趕馬女孩,作者此時所做的只是據實而錄——慢慢描繪,爲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後再在自然地寫到女孩的歌唱。其次爲“趕馬女孩子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生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兒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漸沾染瞭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鳥或悠揚或樸質的鳴唱與幹“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爲呼應,交織成一片動人的田園交響曲。
通過第五段學習場面描寫。文章中的場面,一般是指情節發展過程中的某一時間和環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發生關係而構成的生活畫面,即“一個或多個人物,在某一境界中,佔若干連續的時間而有所活動”。因此,場面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爲中心的“動”的描寫。它往往是敘述描寫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是自然景色、社會環境等描寫手段的集中表現。它要求通過人物的活動寫出全場的氣氛。它既有全場的鳥瞰也穿插有個別人或事的特寫。
找出第五小節中所寫的人物及人物活動,區分哪些世對全場的鳥瞰,哪些是對個別人或事的特寫。
四、拓展延伸: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在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解答”,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
收集有關民歌的音像資料,學習課文中三種不同寫作方法,把課堂上播放有關音像資料把聽到的民歌及其場景,結合聯想和想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作業:課外收集其他文學作品中有關描寫民歌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