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設計大綱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蓮說》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蓮說》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水陸草木之花,可愛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歡哪一種呢?爲什麼喜歡它呢?說說看。(學生衆說紛紜)有人說,喜歡花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這麼多善良的心。二、作者簡介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周敦頤)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的哲學思想有很大影響。在《周元公集》。

師:要注意“頤”字左邊的寫法。

解題

“說”是議論文的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叫一位同學上黑板注音)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漣(lián)枝蔓(màn)

褻玩(xiè)隱逸(yì)頤(yí)噫(yī)鮮有聞(xian)

師:一學生帶讀

2、全班朗讀課文

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3、教師範讀

理解重點字詞

1、蕃(多)獨(惟獨)甚(非常)而不染(表示轉折)(沾染污穢)濯(洗滌)清(清水)妖(美麗而不莊重)不蔓不枝(長藤蔓)(長枝節)——屬於詞類活用

香遠益清(更加)(清香)亭亭淨植(聳立的樣子)(立)焉(呢)予謂菊(第一人稱我)(認爲)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後鮮有聞(少)宜乎衆矣(應當)(多)

中通外直(暢通挺直)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是蕃和鮮。)

2、瞭解兩個古今異義

植宜

3、一詞多義:

(1)“之”字用法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的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 之:助詞,在這裏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2)清:清澈(濯清漣而不妖);清香(香遠益清) 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詞類活用: 1、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4、清:形容詞作動詞,顯得清幽。例句:香遠益清

5、

翻譯全文

分析課文

1、周敦頤喜歡什麼樣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蓮花)

師:蓮花的別稱還有(荷花、芙蓉等)

2、寫獨愛蓮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寫蓮花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寫蓮是從幾個角度寫的?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遠益清

姿態——亭亭淨植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這幾個角度各寫出了蓮花的哪些品格?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譁衆取寵)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達大度,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味道——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姿態——亭亭淨植

(志潔行廉或獨立高潔)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自尊自愛令人敬重)

師:總結:蓮花的整體的形象是端莊美麗,令人敬重。我們知道了作者愛蓮,不僅因爲蓮花姿態美麗,而且更因爲蓮的品格高尚。

師:那麼我們知道了蓮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麼?(君子)

5、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分別比作隱逸者、富貴者。

6、文章題爲愛蓮說,爲什麼還要寫其他花呢?

作者寫蓮,同時又寫菊、寫牡丹其用意是起襯托作用。

菊正襯,牡丹反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7、剛纔我們知道了菊比作隱逸者牡丹比作富貴者。爲什麼?

隱逸者呢?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就像陶淵明一樣(陶淵明一生清廉,爲官多年,最後因“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他從複雜的宦海中掙脫出來後,回到家鄉,躬耕壟畝,過起了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並且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歸園田居》和飲酒詩系列),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師:作者喜歡嗎?(讚美惋惜)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陶後鮮有聞)富貴者呢?因爲牡丹花十分濃豔,花朵碩大,有人評價爲“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從唐朝起就成爲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貪慕榮華,追名逐利。

師:作者喜歡嗎?(十分鄙視、厭惡)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牡丹之愛,宜乎衆人矣)

師:那麼君子是怎樣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

師:蓮花這般高潔,在當時喜歡她的人多嗎?有何憑證?此話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不多。“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讚美蓮,其實是要讚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爲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於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列的鄙視!結尾的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文章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8、小結本文通過對蓮花形狀的敘寫和評論,借花喻人,闡述自己不慕榮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會上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庸俗世風。

9、齊背課文,再次感受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10、結束語:通過今天的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蓮花一樣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遠離世俗物慾的誘惑,做一個品德高潔、通達正直的君子,讓君子之德傳揚天下,讓君子之名遠播,讓君子之行引領衆生;那麼,君子之德就會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爲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