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園地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1

《該怎麼辦》是第一冊的口語交際課。教學時,必需掌握好三點:

1、激發同學的交際慾望

2、培養初步的交際技能;

3、求異不求同,培養髮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4、引導生活中交際。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觸發交際

教師出示形象生動的圖畫:小明求助,小明正摸着腦袋喜笑顏開地說:“我該怎麼辦呢?”教師抓住低年級小朋友純潔、樂於助人的心理,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帶入協助小明想方法出點子的情境中,激起交際的慾望。

二、圍繞主題,學習交際

把同學帶到協助小明的情境中以後,緊接着先讓同學看圖說說、議議弄清小明遇到什麼爲難事;再組織同桌討論、四人小組交流、選擇好友交流,小明該怎麼辦?然後在全班面前交流,最後評評誰的方法最好?在這四個交際過程中,引導同學用上“請、謝謝、好嗎”等表示禮貌和尊重的詞語。一人發表意見時,引導“請大家仔細聽,你的想法是否和他一樣?”“請你專心聽,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聽完後,我們要評,看誰的方法最好?”引導交際時要尊重他人,學會傾聽,聽時要專注,兩眼看着對方。圍繞小明《該怎麼辦》這個主題,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際,學會了一些交際中的禮貌、尊重他人等初步的交際技能。同時,培養了一種一個問題多種解決方法的思維。引導同學在交際中不要固執己見,要多聽取他人的意見。

三、選擇案例,練習交際

新課程指出:口語交際課不同於“看圖說話、聽說訓練”,其佈置的內容目的是爲了拋磚引玉,教師要做課程的開發者,聯繫生活實際,把口語交際課教活。故提供四個同學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象的圖畫式案例,把同學們從課本引入生活中,並且尊重同學的選擇,可以自主選擇一個案例交際。圖一:調皮的丁丁老是不帶橡皮,今天又向我借,我該怎麼辦?圖二:媽媽爲鼓勵我做家務,做一件家務給一塊錢,我該怎麼辦?圖三:樓上王阿姨家澆花時,老是把我家的.衣服滴溼,我該怎麼辦?圖四:今天輪到東東擦黑板,可他第一節下課就好像把這事給忘了,跟好朋友出去拍皮球,眼看第二節課就要上課了,我該怎麼辦?通過自身說、同桌交際、四人小組排演小品等形式,讓同學在濃濃的交際情境中大膽交際,教師巡視,發現典型的交際事例,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請上來演給全班同學看,並引導好在哪裏,缺乏在哪裏。

四、課後延伸,生活交際

培養同學的口語交際能力僅僅依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需引導同學運用課內學到的口語交際知識,積極主動地在平時的社會生活中進行實踐。我先把同學引導到自身的生活中,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也曾經讓你爲難的事。假如當時自身解決了,請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假如到現在還沒有解決,那麼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來幫你出點子,想方法,好嗎?同學們肯定會躍躍欲試。假如前面幫小明想方法和四個案例是拋出的“磚”,那麼這一步就是“引玉”了。最後在課即將結束時,帶領全班同學在鞭炮聲中成立了“點子公司”,假如同學們遇到生活中解決不了的事,可以把他寫在紙上,投進 “點子公司” 信箱,老師將利用晨談時間或班隊課時間定期組織大家開展討論。看哪些同學在生活中最會交際,我們將評他爲“點子公司”總經理。“點子公司”的成立,爲同學們交流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把課文與生活緊密結合。在班中創設了一個交際的大情境,促使同學們去大膽交際。旨在真正培養交際能力。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2

本次“語文園地”主要有“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寫話”“展示臺”“日積月累”“我愛閱讀”。

“識字加油站”認識一些 “館”和“所”的字,自主識字。

“字詞句運用”練習書寫一些容易寫錯的字,學習聯繫句子理解詞語的方法。

“寫話”練習把自己心中藏着的問題寫出來,可以把問題做成卡片,問問小夥伴知不知道答案。

“展示臺”展示最近大家爲圖書角做的事。

“日積月累”積累李紳的古詩《憫農(其一)》,理解意思,熟讀成誦。

“我愛閱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最大的“書”》,感悟文章的主旨。

一、教學效果

“識字加油站”在交流時,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瞭解的場所,結合圖片來識字。

“字詞句運用”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兩組字易錯的'地方,師生共同交流同類易錯字,課堂氣氛濃厚。

在進行“寫話”的教學活動時,藉助圖片、資料,拓寬學生的思路,啓發學生感受提問的不同方式,小組內交流自己對日常生活或自然現象產生疑問,相互補充,相互啓發。

“日積月累”環節中,讓學生藉助插圖瞭解大意,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理解田野裏都種滿了莊稼,這是農民辛勤勞動的結果,結合學過的古詩,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

二、成功之處

《語文園地六》主要是對本單元的語文學習作總結歸納。強調漢字的結構和書寫規律,識字寫字是本節課的一個要點。在引導學生理解詞意時,我創設情境,給學生做示範,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方法和思路,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寫話練習我主要是採用評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讓學生學會多問爲什麼,並能自己通過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讓他們對大自然抱有好奇心,能感受到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不足之處

我也感覺有些欠缺:課堂上沒有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他們不積極主動,沒有自信,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關注。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潛能,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發現的東西是很難再忘記的,而且通過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發現,那種成功的體驗是刻骨銘心的,是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的。當學生有了充分的空間展示自我時,就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就會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促進自身的感悟、想象、思維的發展,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要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做好引導工作。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3

語文園地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我的發現”“讀讀記記”,一是“讀讀背背”,還有一個是“成語故事”的教學。“讀讀記記”選取的是課文裏的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句子,這些句子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是描寫更加生動、形象。積累這樣的詞句,可以使學生多瞭解一些語言現象,使學生領悟語言更多的表達方式,因此,我遵循教師用書中的教學要求,通過讓學生讀句子、說句子,讓學生認識比喻句、擬人句;通過反覆讀句子,讓學生理解這些句子在文中的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我再讓學生在書中找一找學過類似的.句子,進行交流,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多種表達方式。教參要求不講解修辭知識,因此,我沒有去強調修辭知識。在學“讀讀背背”的內容時,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諺語含義同時,使學生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積累語言,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成語故事的教學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自學完成,先出示一些自學要求,根據要求在小組內互助學習故事內容,理解寓意,然後結合實際說說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這樣做既達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達到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4

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12個字與“釒、衤、疒”字的關係。第一行都有“釒”字旁,

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與服裝、被子等有關;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與疾病有關,通過"你還知道哪些“釒、衤、疒”的字?你在哪裏見過這些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通過交流識字經驗增強識字的自豪感。

讀讀背背:《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繞口令形式的兒歌,在教學中要以讀爲主,熟讀成誦。讓學生藉助插圖,在讀中感悟。1、下面我們就來學一首兒歌:走山路。2、藉助拼音自由練讀,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配樂朗讀)3、多種方式練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邊評邊讀,組內讀,男女生讀,齊讀,邊讀邊做動作?4、說說你讀懂了什麼。5、小豬、小鹿和小兔爲了什麼事急壞了?6、讓學生自由發言。7、指導背誦(四人小組合作、開火車) 8、齊背兒歌。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從“識字5”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處處體現着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教學時,要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爲中心等不良品格,學會多爲別人着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爲受大家歡迎的人。

園地六

這次展示臺是展示自己蒐集有關團結合作的詞語、諺語等。這一項活動我提醒學生做好準備。展示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比如:比比誰說的諺語多,比比哪組蒐集的有關團結合作的詞語多;同學之間進行詞語本交流,合作製作詞語卡片,互贈自己喜歡的詞語這堂課中孩子們特別感興趣。

課前我引導學生挖掘課程資源,走向社會,觀察瞭解殘疾人。針對孩子貪玩、好奇的特點,我展示了關於殘疾人的圖片,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讓孩子們合作交流,說說自己有什麼想法,會怎麼做。期間我播放了愛的奉獻的音樂,努力使課堂上得有活力、有生命力,有個性化,讓課堂散發着小朋友思維的火花,我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對觀察、玩、唱、跳等有着濃厚的興趣,讓特長生上臺唱,讓其他孩子伴舞,還把想法寫在“愛心卡”上。通過這樣給小朋友們搭起交際的平臺,努力拓展孩子們的思維空間,使用和發展語言,所有語言都在交際中發展。在不同層次的口語交際活動中,使小朋友們善於交際,樂於交際。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5

從園地內容看,有“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等這幾個內容。我把“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放在一節課上一起講。積累課文中有新鮮感的句子,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積累《所見》一詩。積累帶身體部位的四字詞語。學會用合適的方式朗讀句子,表達句子意思。在班裏組織幾個興趣小組,然後小組內爲小組取名字,小組內成員策劃活動方案。成員間交流方案是否有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教學效果:

在《語文園地一》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爲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如,學生學習詞句段運用中“我的發現”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後引導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發現。同時,同時讓學生再說一說這些帶點的字還可以組成那些詞語,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漢字中多音字的現象,並讀準和理解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不同的讀音和不同的意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采用這種形式,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大膽去說,去練,既能達到訓練的目的',也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再有在本次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說。例如,讓學生說說發生在課餘中有趣的事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說等,注意了拓寬思路,儘量做到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交際的方式採取了多種多樣,我讓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還讓興趣相同的同學一起交流,交流的時候可以互相詢問,互相評價;教師也參與其中,作必要的引導。最後,就這次口語交際的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做了總結,併爲習作做好了準備。

二、成功之處:

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光包括與夥伴之間的合作,也包括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我們要經常給同學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同學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學會合作。協助同學形成良好的合作行爲:培養同學養成“傾聽”的習慣、“表達”的習慣、“支持”與“擴充”的習慣、“求助”與“協助”的習慣、“建議”與“接納”的習慣。同學良好合作行爲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師從點滴抓起,更要求教師以身示範。

三、不足之處:

通過拓展延伸,補充材料,使課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學生的負擔。

四、改進措施:

由於大部分都是本單元的重點詞句,所以教學時鼓勵學生自己先讀讀這些詞句,再互相交流對詞句的理解,然後有感情朗讀,並抄寫下來,能夠很好地達到積累的目的。學習古詩時,本着“以學定教”“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藉助拼音,結合插圖,自讀古詩,小組合作交流詩意,教師在關鍵的時候提示一下,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這種方式很重要。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6

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我的發現”、“日積月累”,以“積累”爲主題,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充分將“積累”到的知識應用到語文學習中。主要方式是讓學生認識比喻句,通過對比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認識比喻句的特點,進而領悟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學習“日積月累”則以課外拓展爲主體,讓學生在讀中練、練中積累,掌握知識,豐富語文積累。

我進行了兩次的磨課,在每次磨課後我都獲益匪淺。在第一次試教後,我就發現了不少的問題:

一、由於第一次的試教並沒有將“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個部分的內容有主題地整合在一起,導致了每個部分的教學過渡不夠自然,教學流程不夠順暢。

二、教學的三個部分內容時間分佈不均衡,教學重難點不突出。“讀讀背背”要求背誦的五句寫景古詩對於學生來說記憶應該比較困難,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但課堂上在這個部分花的時間不夠充足,沒有解決到本課的`重點內容。而比較簡單的“讀讀認認”部分則花費較多的時間。

三、課堂上的書寫太隨意,沒有給學生做好示範作用。

在第二次在古一小學進行會課磨課,老師們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

一、課堂上應該要做到有講有練,講練結合,要體現對知識的拓展。在本課中,只注重了教,沒有注重體現學生的學。

二、教學的方法、手段還比較單一,讀的部分以齊讀爲主,應該更加多樣化,加強讓學生以多種方式熟讀,變學習爲競賽,使課堂更富趣味。

三、“讀讀背背”部分過渡還不夠自然,應該放手讓學生說,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可以先讓學生說一兩幅圖片,再引出“詩人是用詩表達美景的”,使得過渡自然。

通過這幾節課,讓我深深地思考: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要適時合理運用教育資源,抓準教育契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領全體孩子積極動腦思考,做一名挖掘孩子潛能的喚醒者,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讓自己的教學藝術上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7

語文園地這次的習作要求是寫父母的愛,原本以爲這次的習作孩子們應該非常會寫,由於去年沒有提前教學,這學期時間比較短,我就拼命地趕課,所以就省去了口語交際這個環節,讓我失望的是,孩子寫媽媽的愛都是雨天媽媽帶着自己去醫院,面對千篇一律的作文,我反思問題出在哪裏,可能剛開始我讀了兩篇範文都是關於這個內容,學生的思維被我困死了就不能從細微的角度去寫。

今天我在網上看到有位老師這樣教學,我覺得值得學習。關於父母的愛或者孩子對父母愛的`習作 這位老師從孩子們的綜合性學習作業開始說起鼓勵孩子談最近做的一切.接着從理解題目入手讓孩子讀題說說題目要求.孩子說說出這次需要的是用具體事例來說明爸爸媽媽的愛可以用上一件或者兩件. 讓孩子靜思一會兒結合這次作業搜索一下記憶中的事例.搜索完後再讀題感受要求. 接着老師拿了事先準備的一文念給孩子們聽這文章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寫爸爸主要是讓孩子感受到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寫出人的動作.老師邊念邊讓孩子說再結合配套用書上曾經出現過的一道訓練動作的練習.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交流習作要從這方面努力. 接着讓孩子們在小組中開始交流交流爸爸媽媽愛自己的一個事例。討論時總是很熱烈孩子願意主動和小組同學交流。全班交流後學生舉手上來說了在一次廣超市時媽媽不讓她吃零食的事她明白了那是媽媽不是因爲小氣而是擔心她生病不讓吃的。學生說完 老師稍做小結對學生說可以怎麼在逛的時候寫出自己對那些零食的喜歡而媽媽又怎麼不讓“我”吃之間的對話和我的想法。

接着老師還是爲孩子唸了一文這事例是比較特殊的表示媽媽對孩子的愛,主要是可以讓孩子體會從小事中寫父母的愛。還有學生說他和爸爸爬山時他實在太累了爬不動,爸爸揹他下山到山下時家發現爸爸的腳竟然也受傷。這是體現父愛的事例 老師鼓勵了他。

教學中,我們多一份反思,或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平日裏,我們多一些學習,或許會多一股清泉,滋養更多花朵。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8

一、學會審題

學生在第一課時寫初稿時就要練習自主審題,沒有老師的任何指導。在習作指導課上,學生再次審題,我引導他們“你認爲題目中最重要的句子是什麼,提示了什麼寫作要求?”這樣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不管是遇到怎樣的寫作題目,都追問自己:“題目要求自己寫什麼?怎樣寫?”如此指導和訓練,讓學生習慣於抓住主要詞句理解題意,這種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僅能幫助他們學習寫作,還有助於他們學習數學時能正確、快速地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因此,我認爲在各科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方法十分重要。

二、學習仿寫

由於是要在習作中真實地介紹自己,學生課前也已獨立完成初稿。我稍加點撥,學生的思路也容易得到拓展。問題是,該如何寫清楚自己的特點?這就成了學生寫好這次習作的關鍵。

於是,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貌描寫入手,先出示一篇例文,讓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再品讀描寫外貌的段落,複習“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然後請一名優生朗讀其模仿《燕子》第一小節而寫的初稿片斷,從而進一步引導其他學生學習仿寫。緊接着,我請學生回憶、背誦《翠鳥》一課中“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着一張又尖又長的嘴。”這一句,讓學生練習仿寫及嘗試運用逆向思維改變描寫順序,靈活描述人物外貌。

三、發展思維

對於“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樣的說法,我並不大認同。我想:好文章是作者讀寫結合,調動生活與語言的積累,激活並表達思想,在不斷地練筆中水到渠成的。

對於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來說,除了有必要堅持進行基本表達方法的運用的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思維的訓練,思想的激活,這樣才能保持學生的表達熱情和興趣,逐步提高其寫作能力。

在這節習作指導課上,我着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由於習作要求“從多方面介紹自己”,那麼,指導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將所要寫的內容進行排序,讓他們初步學習整理寫作思路,用簡單扼要的.關鍵詞記錄自己打腹稿時思維的軌跡,就有利於學生養成先思考再動筆的好習慣。這樣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可以讓其習作內容編排有序,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使學生的語言更能爲其表達思想服務。

當然,我也不反對指導學生通過評改習作,從而提高表達水平。但這樣的方式僅僅是側重於在文稿中對字、詞、句的修改,改好了一篇習作,就像是在攀登寫作之峯時邁上了一小步;可是,如果在指導寫作時,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先確定好全文思路,理解表達方法的運用,再動筆寫作,這樣堅持下去,將會幫助學生跨進一大步。如此不拘泥於小節,從大處着手,將詞句的訓練放於平時的語文學習當中,而在作文課上則側重於滲透、掌握寫作知識,幫助學生領悟、運用表達方法,這樣,學生在攀爬寫作之峯時,將會做到目標明確,全力以赴,事半功倍。

這節《介紹自己》習作指導課,我上得虎頭蛇尾,前半段,一切按照我的預設教案有序進行,在後半節課,一方面由於我未深思到底如何“評中引導”,另一方面也因爲實物投影儀無法正常使用而影響了學習效果。但是,我想:這主要還是因爲自己對課堂的學習設計不夠深入、細緻而造成的,只想着見機行事,卻忽視了自己應圍繞學習目標而發揮的主導作用;此外,還缺乏較高的教學機智,沒有隨機應變,靈活調控好課堂學習的進程與節奏,這就造成了需要課後彌補的遺憾。

雖然說,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可是我還是得思考如何改進“評中引導”這個教學環節。我想:在引導學生從分析例文入手之後,明確本次習作要做到“思路清晰,表達清楚”地“真實、多方面地介紹自己”,接着讓學生按“聰明隊”和“機靈隊”分組,每人選擇所給同學習作中的兩篇文章進行評析:“習作思路清晰嗎?有無清楚地多方面地展示真實的自己?”在學生分組交流後,可以讓兩隊以競賽的方式點評習作,老師引導學生緊扣習作內容與相關語言,進行鍼對性明確的引導,即點撥學生如何把表現特點的事例描述清楚,將自己當時怎樣“說、想、做”的表達清楚。如此設計,將有利於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理解寫作要求,幫助他們努力提高表達水平。

我能帶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走多遠?這首先取決於我自己有能力走多遠。通過上這節研討課,或許我對自己的“行走”能力有了一點信心,可是,前面的路還很漫長,我還有底氣和潛力繼續走下去嗎?如果不堅持學習和研究,不努力工作與反思,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甚至會影響了學生的“行走”,那真是誤人子弟了呀。在此,我很想和大家,和學生共勉:讓我們走在學習語文之旅時,努力做到“讀書有內涵,說話有口才,寫作有文采,做人有品味。”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9

口語交際·習作

人教版四上語文第二單元的教學主題都是圍繞“幫助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形成觀察的能力和習慣”這一目標展開的。語文園地二的口語交際部分,通過三幅圖畫的觀察來比比眼力,體驗觀察的樂趣,內容新穎,很吸引孩子感知與想象。 課堂引入先複習蘇軾的《題西林壁》,知道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結果也不一樣。看廬山是這樣,看其他事物呢?然後出示了第一幅“酒杯”圖。第一孩子一下子就把酒杯和兩頭像說了出來。當時還沒仔細看過的學生就一片躁動,教室裏變得熱鬧了。自然眼睛尖的也不少,一學生補充說看到兩個人面對面。

第二幅觀察的是樹與人頭,我先讓學生遠看,自然是一棵樹,然後請學生細看。有學生說看到了兩個,有的高興地喊着“看到了10個”。學生交流時顯得有點亂,於是我再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從上到下,樹的.左邊和右邊,局部去發現,找到一個畫一個鼻子。學生很開心,這的確是棵神奇的樹。接着我繼續讓學生仔細觀察,看清人物的神態特點,並展開合理想象他們正在做些什麼,說寫什麼。學生興致很高,個個擦亮了眼睛,想了許

多高興或不愉快的原因,而且面對面交流的還想象成一定的關係。在觀察第三幅畫時,孩子們的熱情就更加高漲了,想象力也越加豐富,活躍的思維不時爆發出智慧的火花。 在課的尾聲,有學生說自己也想創造這樣的圖畫。我也給他們看了第四幅有趣的《少女與老人》的圖畫,並建議大家可以帶回家請家長一起來觀察,享受這份快樂。

10來歲的孩子最具有好奇心,在教學實踐中,我還注重即興評價與鼓勵,既能利用文本,更能超越文本,而且也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獨特感悟。前兩天一直鼓勵孩子寫觀察日記,希望通過這次口語交際課後,學生的觀察興致會更濃厚,真正達到養成觀察的習慣。

作文的教學在本次值得反思,我提前一週讓學生收集自己曾經旅遊過的景點的資料(這樣要求明確具體,有助於學生目標明確的蒐集資料,而且有助於在資料蒐集過程中回憶自己當時的親身經歷,爲寫作選材作準備)並要求製作資料卡,對資料進行初步過濾。接着,我利用連堂進行作文教學,先請了二十多個資料蒐集全面的同學把他們想介紹的景點都寫上黑板,然後讓同學們點名“我想聽聽某某同學的介紹”,讓“小導遊”們上臺介紹他們的景點,同時,老師相機在一旁點撥、提問,有意引導同學留意選材。最後,老師才介紹“如何寫景”的幾種不同結構、方法。

雖然,用了整整兩節課來進行作文教學,但我覺得值得,在孩子下筆前進行指導,有助於學生養成下筆三思的作文習慣。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10

3月17號,是我實習上講臺講課的第一天,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感受,以及老師和同學的評價有如下教學的反思。

有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們纔有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在我教學的過程中,明顯的感受到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不活躍,在聽於老師的課以及開放日的課的時候,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師生互動良好,經過自己的反思以及老師,同學的評價,我意識到了很多的問題,在教學方式上,提問的方式過於單一,過於枯燥,無法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男女生競爭,左右部分競爭等方式激起學生們的.回答問題的競爭意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在評價語言注意更加具有鼓舞性,儘量使用正面語言,不傷害學生們的自尊心。在教學內容上,課件內容呈現過多,給學生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課件內容的精簡,課件內容多的情況下,要做好恰當處理,可以通過自己讀給學生聽,讓學生朗讀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作爲教學新手,我認爲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是很重要,同時也是很難把握的一個方面。通過這次講課實踐,我認爲,作爲教師首先要備好課,熟悉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考慮可能會出現意外的環節,使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彈性,要做到合理的安排課堂時間是一項長期的需要自己慢慢領悟的過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並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並沒有及時解答,這是出現在預設的教學環節之外的,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儘量爲學生提供自由提問的時間,尊重他們的積極性,關注他們的想法。

此外,這次製作的課件背景圖片過於複雜,在以後製作課件時要注意選擇簡約的圖片不能影響內容的呈現。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11

《語文園地》是學生綜合性的學習平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四》,鄭蘭蓀老師是按《課標》要求,結合本地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研發校本課程,激勵學生進行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體現了課程理念上的更新。

鄭蘭蓀老師在本單元上了三個內容,分別是: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她的教學設計打破了教材安排的順序,而根據自身設計從”日積月累(趣詞)——我的發現(趣句)——趣味語文(趣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展開教學,整個過程圍繞一個“趣”,設法以情激趣,以境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趣詞——日積月累

這次積累的是關於動物的成語。16個成語中出現了“龍、鳳、虎、貓、馬、牛、鳥、雞、鼠”等9種動物。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教師設計採用過三關的遊戲形式。第一關是:我會讀。教學時教師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讀成語,如:個別讀、集體讀、比賽讀、開火車讀等,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如:“天馬行空”的“行”讀xíng,“調虎離山”的“調”讀diào。第二關:我會背。這一關,較多孩子不會背,建議教師可以將16個成語分成四組,讓學生有目標、有選擇地去背。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背,比賽哪組背得最多。第三關:我會用。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成語的意思,並試着用一用,以幫助學生在運用中鞏固。學生將成語記熟之後,還可以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二、趣句——我的發現

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句子的特點,讀懂句子,體會句子的含義,學習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教學時,教師先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引出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體現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教師引出課本內容,讓學生讀這三個句子,說說小林和小東從中發現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句子的表達方式;當學生的思維沒有調動起來時,建議讓學生到本組課文中找一找,看看是否也發現了這樣的句子;再引導學生想一想:你在課外書中讀到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讓學生想想在生活中發現誰說的話也有這種特點?可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交流,在學生充分交流各自發現的基礎上,由各組代表說說。然後師生再共同小結:這樣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不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還能很恰當地表達出對事物的喜愛之情,更有親暱的味道。引發學生在今後的.習作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有趣的表達方法。

三、趣文——趣味語文

這篇短文寫的是蘇東坡便裝到寺廟去遊玩,寺廟的住持對待他先後採取了三種不同的態度,後來蘇東坡以一副對聯來回敬住持,令其哭笑不得。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獨立閱讀短文,把短文讀熟;然後結合有關詞句說說故事哪裏有趣。教師可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有的學生可能覺得住持的做法有趣,他爲人勢利的嘴臉那麼鮮明地表現了出來,令人發笑;有的學生覺得蘇東坡的對聯有趣,用的全是住持說的話,不僅照住持的請求寫了對聯,還不動聲色地諷刺了他;也有的學生覺得住持後來的表情有趣,哭笑不得,自己把自己弄到了如此尷尬的地步……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說明他們體會到了文章的妙處。透過小故事,建議教師可以啓發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是否也遇過、聽到、或見到類似這種以貌取人、太勢利眼的人和事,聯想到種種社會現象,使他們饒有興致地主動地學有所思,學有所想,學有所感,學有所悟,這也就是趣味語文的魅力。

在拓展部分教師給學生帶來一個短小有趣的小故事——《巧改對聯》,更激發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有趣的奇妙之處,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倍增,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學習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趣味語文”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促使學生的持續發展,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好學、樂學的氛圍之中。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12

首先,從教學目標的實施看,我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即,1、通過對漢語拼音的認讀,是學生鞏固了漢語拼音,區別了聲母、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2、通過舉例,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反義詞,通過遊戲,使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反義詞知識,加強了語言積累;

3、通過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認讀,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授來看,我基本上在這節課中解決了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分類,同時通過與生活聯繫,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通過舉例說明,使學生掌握了反義詞。

第三,從教學過程的實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淚”。導入方面,我採用激情導入法。通過“一起去語文樂園中玩幾個有趣的遊戲吧”的談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從學生的回答——我最喜歡玩遊戲了——可以得到體現。然後導入學習內容。第一個內容是“我會寫”,通過邊認讀邊擺拼音卡片的方式,將卡片擺成S形狀,然後在黑板上出示兩座房子,讓學生將玩累的拼音寶寶送回家。這個環節的實施,學生基本能區分聲母和韻母,也能準確地將聲母和韻母進行分類。第二個內容是反義詞的學習。我通過一句“送完拼音寶寶回家,我們去看望一下生字寶寶吧”導入這個環節。然後邊出示課本上已有的反義詞卡片,邊讓學生認讀生字。接着通過“出”和“入”的舉例對比,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反義詞;進而再配以口頭練習進行鞏固;最後通過“對字”遊戲和一張練習卷,讓學生基本掌握反義詞。但由於我的考慮不夠周全,使練習卷出現了不符合學生實際程度的難認字,致使學生個別不會做;另外由於調控課堂不夠穩當,使得學生與家長交流過多。第三個內容是“我會連”。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問話“那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認識漢字呢”激發學生從生活中認字的興趣,導入第三環節的教學。然後出示課本已出現的詞條,讓學生認讀;接着出示圖片,請學生用剛讀過的詞條進行說名;最後通過“我點你讀”的遊戲,讓學生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在生活中認字。但這一環節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讀完詞條後,本應該出示圖片,讓學生用詞說名的,但由於思維的短路,使得這個步驟與接下的課外延伸出現了交*現象,致使後面“我點你讀”的遊戲有些重複。

總體而言,這次的公開課對我來說又是一次重要的鍛鍊,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從這節課中,我收穫了經驗,認識到了本身存在的問題,使自己的教學得到了改進,使自身得到了成長。因此,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一切一切!

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識字方法的'發現,並運用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設計了“扶──輔──放”三步層次的教學,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減一減”識字方法,這是直接的方法的學習,滲透“發現”的意識,如觀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讓學生運用方法識字,達到鞏固識字方法的目的。最後,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方法,並運用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這課堂超越了我預先的設計,這樣的課堂留給學生的印象,遠遠比我苦口婆心地講解到體會收效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課堂因學生而精彩,學生因老師而精彩。我們不要拘泥於課前預設,教師在課堂中善於捕捉這突如其來的課堂生成資源。這一臨時教學流程立足教課書,立足教學內容,向書外開放,有如下閃光點:

1、爲學生搭建了口語交際的平臺: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特級教師也曾說過:“口語交際的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動機:要抓住教學中隨機生成的資源,展開口語交際的活動。”說“見聞”──說“鞋子”──演“鞋子”這個過程,無不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能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平臺。在表演中很自然地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可喜的!

2、在情感體驗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表演說話中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悟中讀,朗讀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1、開放展示的舞臺,讓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

如同桌間互讀詞語,每個學生能夠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之後,在開火車讀詞、小老師帶讀、男女挑戰讀等多種競賽活動中,學生有了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在讀詞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很強的主體意識。學生A能準確地指出學生B出現的讀音錯誤,還能當小老師幫助糾正讀音的錯誤。學生當小老師的過程就是一次展現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再如,老師鼓勵學生照樣子說說疊詞,說得好就能當小老師帶大家讀。這不僅給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也是一次再積累好詞的機會。

2、設置積累的平臺,構建運用的階梯:

在新課程中注重學生的積累感悟。改進的教材中,“日積月累”給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如何啓發學生在說話、寫話的過程中運用好詞好句也同樣重要。因此,讓學生用自己喜歡詞語說一句話,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好詞來說完整句。首先,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內容不受限制,有更廣闊的說話空間。其次,從詞到句是學習中的一個層次性的飛躍。如開始運用“冰涼”說一句話時,只說了一個短語“冰涼的雪碧”。在H的引導下,他把它擴充成了一個完整句“我喝了冰涼的雪碧,真舒服。”積累詞、句是語文學習的起步,學會運用是更高的一個層次。

積累不應侷限在課本的好詞好句,應把它延伸到廣闊的課外。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積累,可以從好詞着眼,逐步提高到好句的摘錄。一方面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的方法做具體的指導。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13

本學期在教學第一單元前,藉着剛開學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先佈置學生留心身邊的奇特的自然景觀,加上對課文深入學習,學生已經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奇特之美。學生對各種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妙的自然現象的資料的蒐集與相互間的交流,在口語交際這一欄中,學生就有話可說,但學生的`表達能力卻是我班學生的一個弱項,在教學中我還是先從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談到複雜的,從看到的談到想到的,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儘量讓學生想談和敢談。

習作部分,學習在口語交際的大談闊論後,有了充足的材料和資源,都有內容寫,甚至學習前面據所學課文的寫作方法和好詞好句的運用,也有的學生充分發揮合理的想象,寫出了各種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妙的自然現象。但學生在修改作文這一環節中做得還不夠,他們表現得還是很願意修改,可是還是有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到修改習作的方法。

“我的發現” 和“日積月累”部分,也是引導學生去觀察發觀,再進行積累,學生的求知和拓展知識的慾望還很高,從此可看學習鞏固地比較好,但在會讀會背後,學生正確書寫這一方面還需加強。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14

語文園地六作爲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設立了以下環節:

A.識字加油站。

認讀關於交通工具的詞語,發現識字方法,激趣識字。反覆自讀交通工具的詞語,說一說你見過什麼?

B.字詞句運用。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字,看誰讀得準。根據詞語的意思來判斷字的讀音,認識認讀多音字“盛、鋪、種、好、分、重、教、號、幹、難”。

2、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再讀一讀。正確使用“,”“。”“!”“?”

C.我的發現

識記帶有下列部首的字“巴”“方”“馬”“青”“包”,先觀察,再試着讀一讀,加上偏旁後怎麼讀?

D.日積月累:背誦詩句。

一、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我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我針對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識字環節,藉助生字卡出示生字學生認讀、進行識字遊戲“開火車”,採用不同形式進行熟讀字詞,鞏固效果。總之,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二、成功之處:

1.本課的教學,我着眼於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以讀爲本,把讀與理解讀、想象讀相結合,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培養了學生語感。

2.在朗讀文本的過程中,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初步體會一些詞語的用法,並學會了運用。、

3.在自主學習環節,讓優秀學生幫助還能力弱的同學,這樣調動了好學生的積極性,儘可能多地幫助差的學生,保證他們也按時按量達到了學習目標。

4.書寫練習時,對形聲字和偏旁部首的總結不夠明顯、到位,沒有強調寫字的姿勢。學生出錯了沒有及時指正,沒有適當的範寫糾錯。

三、不足之處:

1.個別同學需要矯正壞的習慣,在讀書環節時,個別學生沒有端起書本,讀書張不開嘴。對於寫字的指導,部分同學還是沒有按照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養成好習慣,還需繼續努力。

2.識字的教學不夠紮實。在識字的過程中,僅僅是認讀了,有些詞語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刻理解。 3.課堂上有些環節比較混亂,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欠缺考慮,沒有處理好課堂生成的東西。

四、改進措施

在今後的複習課上,我要提前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加強部首查字法的學習,同時複習音序查字法,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儘量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要想方設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作爲一個語文教師,我要引導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當然,還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15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趣味性較強,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

教學時,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驟安排交際活動,重點放在交流“想到的內容”和“觀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圖,可以從樹上找到隱藏着的10個頭像。右上圖,從黑白兩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間白色的部分是一個杯子,兩邊黑色的部分是兩個側面頭像。右下圖,通過對畫面進行不同的組合,可以看出兩個頭像:一個是小女孩,另一個是老婦人。

可以採取在小組內開展競賽的方法進行教學,看誰發現得快,發現得多,然後在班上交流各自的發現。在交流時,要引導學生說一說:一開始看到的是什麼?後來又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並由此說出觀察的感受。最後,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觀察的方法和習慣:觀察要仔細,要反覆地看,多個角度看。

【習作】

本組習作的內容和要求與剛剛學過的課文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寫下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有兩種習作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一是自己擬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二是用《觀察日記×則》爲題,把自己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觀察的情況以日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對本次習作的指導,可以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最近你觀察過什麼事物?是在哪裏觀察,怎麼觀察的?觀察的時候你發現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有興趣?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捕捉習作的內容,激起習作的慾望。

2、教師交代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學生交流各自打算寫的內容,教師作適當的點評,引導全班學生相互啓發。

3、教師對觀察日記的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4、學生試寫。

5、選典型的習作進行作中講解。

6、繼續修改完稿。

教師對習作進行批改後,要認真進行講評,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作品,還可讓學生談談這次習作的體會。

【我的發現】

這次“我的發現”,通過三個例句和一組對話,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正是因爲觀察得認真、細緻,正是因爲經歷了長期的觀察,本組課文的幾位作者纔有可能把文章寫得那麼具體,那麼準確。學生在交流各自的發現的同時,可以進一步體會到觀察的重要性,養成留心觀察的意識和習慣。

教材中選取的課文中的三個句子,可以讓學生再次閱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作者是怎樣細緻地觀察周圍事物的;然後讀讀對話部分,先看看小林和小東在學習課文時發現了什麼,再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最後,還可以讓學生從課文或其他閱讀材料中舉出類似的語句,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重要性,學習留心觀察的方法。

【日積月累】

這次“日積月累”的內容是一首花名歌謠,按一年12個月的順序排列,易讀易記。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行試讀,提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給予幫助。

對這首歌謠的理解可以分幾步走:

1、找出12種花名;

2、聯繫句子說說各種花的特點或瞭解到的其他內容;

3、按順序熟讀背誦。

最後還可以適當拓展,讓學生用一種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說一兩句話。

【成語故事】

這則成語故事講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文字淺顯易懂,理解的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揭示成語內涵的部分。

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通讀全文,在學生能夠流利朗讀短文後,教師引導學生就以下問題進行交流:文與可的筆下爲什麼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胸有成竹”的意思,並練習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