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

在《語文園地八》“讀讀背背”的教學過程中,聽、讀的能力都能得到發揮,所以我建議還應該加強說和寫的訓練,把寫作、口語交際融合於其中,例如讓學生例舉一些平時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談談自己區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自主創新的精神,也可以通過整合小組成員之間討論的結果,再表達出來,這樣也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趣味語文活動,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蒐集材料,自己策劃和主持活動,他們更具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無形間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節課的根本教學目的還在於讓學生根據語文知識的規律有效地學習、記憶和積累,所以還要把“寫”的訓練落實到位。所以我在課後要求同學們寫一寫課後感等,把自己的收穫和感受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在這節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2

語文園地是小朋友學習語文的樂園,讓我們開開心心地走進去,去玩一玩、學一學吧。

一、教學效果:

語文園地五安排了5個版塊的內容。

“識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識字形式呈現,“飽、泡、跑、抱、袍、炮”6個形聲字,左邊偏旁表意,右邊部件“包”表音,讓學生了解形聲字構字規律的同時,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發現”是三組根據偏旁歸類的形聲字,旁邊有學習夥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關。”讓學生在偏旁歸類的同時,進一步瞭解形聲字同個偏旁往往表示同一類的內容。

“字詞句運用”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選一選,填一填”,要求學生能辨別形近字和同音字,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第二項是查字典的練習,讓學生繼續鞏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後語,學生在積累歇後語的同時,感受這種特殊的傳統語言形式的生動、有趣。

“和大人一起讀”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經典故事《狐狸和烏鴉》,通過和大人一起閱讀,瞭解故事的內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穫。

二、成功之處:

⑴鼓勵學生向大家介紹收集或自編謎語的過程。收集謎語,說一說謎語出處。自編謎語,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怎麼編的,但不能說出謎底。

⑵組織學生積極猜謎語。(念謎語和猜謎語往往是交互進行的。特別是一念完謎語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去猜結果,場面會十分活躍。教師要注意維持活動秩序,還要引導小裁判員及時做好記錄。)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站出,在“謎語王國”中與謎語主人進行口語交際。

①甲:“說說你出的謎語是什麼?”

②乙念出自己的謎語。

③甲猜謎語。

④乙方確認。

⑤裁判記錄。

⑶教師組織繼續活動:謎語王國真熱鬧,猜謎高手真不少!彆着急,闖過兩關很不錯,現在要闖第三關可不容易。鼓勵學生大膽說:猜對了哪個謎語?是怎麼猜出來的?是抓住哪些特點猜的?大家認真聽,評一評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識字方法的發現,並運用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設計了“扶──輔──放”三步層次的教學,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減一減”識字方法,這是直接的方法的學習,滲透“發現”的意識,如觀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讓學生運用方法識字,達到鞏固識字方法的目的。最後,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方法,並運用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不足之處:

因爲時間限制,知識點學習的廣而雜,缺乏知識系統,教師未充分發揮好主體地位。

四、改進措施:

1、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通過創設和字寶寶遊戲的情境,帶領學生在趣味活動中識字、寫字,緊扣新課標的要求,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生字,會用生字,培養語文學習能力。

2、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寫字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書寫筆順和間架結構的特點,發現規律,觸類旁通,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3

1、放手讓同學自身充沛的說:

口語交際中,教師在課堂上只要給同學明確提出要求後,教師指導到位,應放手讓同學充沛的去想象,充沛的去說。可以讓同學自由說,小組說,全班交流說。不論採用哪種形式,教師都要給同學提出具體的要求,不能毫無目的的重複說。

2、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光包括與夥伴之間的合作,也包括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我們要經常給同學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同學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學會合作。

3、協助同學形成良好的合作行爲:

要培養同學養成“傾聽”的習慣、“表達”的習慣、“支持”與“擴充”的習慣、“求助”與“協助”的習慣、“建議”與“接納”的習慣。同學良好合作行爲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師從點滴抓起,更要求教師以身示範。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4

今天的家長開放日,我給學生和家長們上了一節語文課,內容是《語文園地一》(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對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首先,從教學目標的實施看,我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即,1、通過對漢語拼音的認讀,是學生鞏固了漢語拼音,區別了聲母、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2、通過舉例,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反義詞,通過遊戲,使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反義詞知識,加強了語言積累;3、通過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認讀,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授來看,我基本上在這節課中解決了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分類,同時通過與生活聯繫,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通過舉例說明,使學生掌握了反義詞。

第三,從教學過程的實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淚”。導入方面,我採用激情導入法。通過“一起去語文樂園中玩幾個有趣的遊戲吧”的談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從學生的回答——我最喜歡玩遊戲了——可以得到體現。

然後導入學習內容。第一個內容是“我會寫”,通過邊認讀邊擺拼音卡片的方式,將卡片擺成S形狀,然後在黑板上出示兩座房子,讓學生將玩累的拼音寶寶送回家。這個環節的實施,學生基本能區分聲母和韻母,也能準確地將聲母和韻母進行分類。第二個內容是反義詞的學習。我通過一句“送完拼音寶寶回家,我們去看望一下生字寶寶吧”導入這個環節。然後邊出示課本上已有的反義詞卡片,邊讓學生認讀生字。接着通過“出”和“入”的舉例對比,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反義詞;進而再配以口頭練習進行鞏固;最後通過“對字”遊戲和一張練習卷,讓學生基本掌握反義詞。但由於我的考慮不夠周全,使練習卷出現了不符合學生實際程度的難認字,致使學生個別不會做;另外由於調控課堂不夠穩當,使得學生與家長交流過多。第三個內容是“我會連”。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問話“那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認識漢字呢”激發學生從生活中認字的興趣,導入第三環節的教學。然後出示課本已出現的詞條,讓學生認讀;接着出示圖片,請學生用剛讀過的詞條進行說名;最後通過“我點你讀”的遊戲,讓學生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在生活中認字。但這一環節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讀完詞條後,本應該出示圖片,讓學生用詞說名的,但由於思維的短路,使得這個步驟與接下的課外延伸出現了交*現象,致使後面“我點你讀”的遊戲有些重複。

總體而言,這次的公開課對我來說又是一次重要的鍛鍊,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從這節課中,我收穫了經驗,認識到了本身存在的問題,使自己的教學得到了改進,使自身得到了成長。因此,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一切一切!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5

《我們的畫》是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內容。本課口語交際的重點是指導學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畫什麼,爲什麼要畫這一內容。在上課之前,我要求學生畫一幅畫,內容不限,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

上課時,我先從教材配圖入手,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上的小學生在做什麼?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我引導他們按順序說:如先從整體到部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可真熱鬧啊。同學們在說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及時糾正,說得好的給予鼓勵。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同學們學着他們的樣子,互相介紹一下自己的畫,也可以評價別人的畫,說說好在哪裏。同學們特別興奮,很快拿出自己的畫,爭先恐後動機介紹自己的畫。然後,我創設小記者採訪、辦畫展等情境,並且每一個環節做好示範,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演,在表演中說,在交際中學會本領。

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口語交際,而且語言表達還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後慢慢地培養。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6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讚賞、激勵的評價語言對孩子們有神奇的鼓勵作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而且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引進積極的評價機制,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進步和成功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滿足感,增強了自信心。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7

1、通過交流,學習更多方法,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2、學習描繪情景的方法,學會更直觀地描寫情景;掌握通過兩種事物對比,突出表現其中一個事物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遊子吟》,理解詩中內容,想象詩中描寫了怎樣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本單元我們認識了古代詩人筆下天真可愛的孩子們,與蕭紅一起遊覽了祖父的園子,欣賞了季羨林先生故鄉的月亮,感受到老華僑濃濃的愛國之情。那麼,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來理解和體會情感的呢?

二、交流平臺。

1、齊讀教科書第15頁“交流平臺”中四位同學說的話,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從作者的角度思考,體會作者的情感;我們可以通過朗讀來把握情感;可以通過抓重點語句的方法體會情感;可以通過抓住細節描述,體會作者的情感。)

2、這些方法都能讓我們又快又準地把握文章情感,以後在做閱讀理解時,也可以運用這些方法。

三、詞句段運用。

1、(出示相關句子)

(1)請兩位同學讀上面的兩個句子,並說說這兩個句子在描寫情景的時候,用到了什麼手法?(先總寫事物特點,再具體表現)這樣的手法有什麼作用?(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體會到所描寫的情景。)細細品讀,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有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你感受到了什麼?(太陽光的強烈和天氣的酷熱)

(2)按照這種描寫的方法,從下面6個詞中選一種情景寫一段話,注意要直觀表現出所寫情景的特點。

例:慢——蝸牛在樹下往上爬,它爬的真慢啊,等它爬到樹梢的時候,花謝了,葉黃了。

2、(出示相關句子)

(1)學生默讀,與同桌交流,這4個句子都有什麼特點?(通過兩種事物的對比,凸顯其中一種事物的特點。)

(2)你能仿照這種方式寫一寫嗎?

例:這裏的飯菜再香,也比不上媽媽做的菜香。

不管你們說得多好,我還是覺得,這個玩具不如我家裏那個好玩。

3、上面的兩種描寫方法,一種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情景的特點,一種讓我們一目瞭然地把握所寫事物,這兩種方法在以後的寫作中要記得運用,這可以讓你們的作文既直觀易懂又不失技巧。

四、日積月累。

1、齊讀《遊子吟》,師正音。

2、(出示作者資料)瞭解詩人孟郊。

3、詩題告訴我們什麼信息?(遊子:離家遠遊的人。吟:詩歌體裁的一種。)這裏的遊子指的是(詩人)。

4、我們瞭解了詩人的相關資料,知道詩人仕途失意,顛沛流離,在這種時候,他更覺得親情可貴,於是,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母親在做什麼呢?(縫衣服)從哪裏得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怎麼縫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爲什麼要密密縫?(因爲害怕縫得不牢固兒子回來時衣服已經破了。)因此,慈母手中的針線,是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於是,詩人不由感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指(小草,比喻微小),三春暉是(春天的陽光,這裏指母愛),所以這裏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意思是——誰說子女那像小草一樣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春暉般的慈母恩情呢?

5、這首詩中,作者回憶了一個極其平常的情景,描寫了一位慈母爲兒子縫製衣服的畫面,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6、帶着對母愛的讚美和尊敬,讓我們再次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首《遊子吟》。

五、小結。

童年的一個個場景,就像一支支動人的歌,不論我們用多少筆墨,都寫不盡這首動聽的樂曲。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8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啓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爲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穫。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讀,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說說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練習。

爲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爲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9

“我的發現”這一項是引導學生髮現按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在引導發現時我將這幾個漢字的偏旁和部件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筆寫出來,讓學生認讀這些漢字,去發現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我會認”要求學生自主認識“餅、飲、餃”等三個“飠”旁的字和“豬、狼”等兩個“犭”旁的字。部分學生在學前班有基礎,能說出偏旁的名字 “我會填”啓發學生髮現用一個部件和幾個部件組合,構成幾個新字的識字方法。我先出示漢字“今”,讓學生回憶在學過的生字中,哪個字裏有“今”?然後,讓學生說說這個字的偏旁;再給“田”加上偏旁,變成另外一個字等等方式。“讀讀記記”是讓學生通過讀積累句子,並鞏固生字。日積月累,學生就會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潛移默化地進行自我教育。我在教學時,先讀一讀句子,再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在瞭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再記誦就比較容易了。

“我會寫”是讓學生積累反義詞,鞏固學過的生字。先讀一讀“冷、熱”,再說它們兩個字義的關係,接着說出其餘5個字意思相反的字。最後書寫這五個字。書寫時,提醒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我會讀”,內容是一篇小童話,講述了富有愛心的小雨點和一羣小朋友不讓老爺爺淋雨的事。教學時,應設計多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在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在朗讀中感悟文章內容。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然後可以安排賞讀,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還可以進行配樂朗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能力。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0

這個單元,是學習拼音之前,第一個識字單元。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地多識字。在本課教學中,努力爲學生的學習提供輕鬆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識字,在有趣的遊戲中,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高漲起來,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語文園地二通過各種方式識記生字,並初步瞭解什麼是量詞,積累詞語。進一步熟記字母表中的大小寫字母,並能一一對應。初步學會通過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古詩,藉助圖畫大致瞭解古詩描述的內容,背誦古詩。一起朗讀《陽光》這個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並知道陽光的無私和珍貴。

一、教學效果:

對於“我的發現”,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減一減”識字方法,這是直接的方法的學習,滲透“發現”的意識,如觀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讓學生運用方法識字,達到鞏固識字方法的目的。最後,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方法,並運用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堂課超越了我預先的設計,這樣的課堂留給學生的印象,遠遠比我苦口婆心地講解到體會收效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課堂因學生而精彩,學生因老師而精彩。我們不要拘泥於課前預設,教師在課堂中善於捕捉這突如其來的課堂生成資源。這一臨時教學流程立足教課書,立足教學內容,向書外開放。

二、成功之處:

1.爲學生搭建了口語交際的平臺。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特級教師也曾說過:“口語交際的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動機:要抓住教學中隨機生成的資源,展開口語交際的活動”。

2.在情感體驗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表演說話中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悟中讀,朗讀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三、不足之處:

隨着新課程的開展,要求一年級同學掌握的識字量大大增加,但是光靠語文課堂教學來提高識字量是遠遠不夠的。其實識字教學的資源無處不在,充分利用生活環境識字,是有效的識字途徑。

四、改進措施:

語文園地的教學以複習爲主,內容比較枯燥,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每個題目我都通過先發動學生自學爲主,然後同桌互查,全班交流的形式鞏固掌握,體現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理念。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1

  前天宋主任跟我說 第二天第三節課會過來聽課。 聽完心裏怕怕的啊——還沒有把這羣小屁孩的行爲習慣整好啊,不能保證他們會乖乖聽課,跟着老師的思維走啊。最擔心的是那幾個搗蛋王會不會整出什麼幺蛾子。可是,宋主任說 如果一開始就做得很好了,那還需要導師幹嘛。別怕出錯,我們觀摩以後能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這是好事。聽完這一席話,想想也對啊,爲什麼一定要讓自己揹負着那麼重的包袱呢,做好自己就好。

要學習新課《語文園地一》。按照以前的教學,語文園地的內容我是不怎麼講的,比如 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大板塊都是明確學習任務然後下放到小組討論中完成,最後帶着他們做總結順帶點撥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考慮到還沒有給這裏的小屁孩進行分組學習,所以明天的課還是需要自己帶着他們一起學習。

看着劉老師的課件,結合教參,覺得“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大板塊主要要求掌握形聲字的識記規律、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根據這一想法確定課上主要讓他們發言,讓他們讀。總體來說上課紀律比前幾天要好,估計是小屁孩們知道領導要來聽課,哈哈哈哈,小小變色龍,可愛ing。

前半節課小屁孩會因爲小組競賽保持比較高的注意力,但後半節課就堅持不下去了,課堂氛圍比較沉悶。

聽了宋老師的點評後,把一些以後需要注意的地方記錄在這,希望能警醒以後的自己。

1.朗讀的形式比較單一,除了男女互讀,還可以增加 同桌對讀,師生讀,小組讀等增加趣味性;

2.“我的發現”板塊中,對形聲字和偏旁部首的總結不夠明顯、到位,學生可能沒有領會到老師的意思;

3.值得發揚的是講 月 部時有涉及到古義,讓學生知道字的意思;但後面的“艹”、“木”部不能因爲你覺得簡單就略略帶過,對你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對小朋友來說可能就是難點;

4.要強調書寫,強調寫字姿勢;

5.預習指令要非常明確,預習到位的要及時表揚;

6.學生出錯了要及時指正,教師要適當範讀

除了上面宋老師提出的建議外,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我覺得以下方面也該重點抓:

1.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着力組建好得力班幹隊伍;

2.強制培養小屁孩的行爲習慣(坐姿、排隊、上課和課間紀律)

3.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尤其注意輕音和兒化音),做到不唱讀、不扯嗓子、不添字漏字,逐漸培養情感朗讀;

4.加強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2

【教學案例】

伴着鈴聲,我走進教室,這節課準備給孩子們上語文園地一中的“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附“日積月累”附內容:“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由於這幾天忙於教室的佈置,我並沒有精心設計,憑着原有的經驗將“日積月累”的教學目標定位於:閱讀四組對聯,感受到漢語的節奏美,體驗句子的對稱美;在朗讀中去發現上下聯的對偶關係,在領悟的基礎上熟讀、背誦、積累。整個教學過程在我的“掌控”下一步一步地進行,學生們也逐漸明白了上下聯的意思及對偶關係,基本上也會背誦了。正當我準備檢測學生背誦並就此結束“日積月累”的教學時,一個學生突然舉起了手,我本以爲他是主動示意要背誦這四則對聯,於是就高興地請他起來。“老師,讀第一則迴文聯讓我想起了我和爸爸去花果山水簾洞旅遊,在那裏我也見過一則迴文聯:洞簾水掛水簾洞,山果花開花果山。”這名學生站起來並不是背誦“日積月累”中的對聯,他的發言不僅讓我爲之一震,也讓其他同學大吃一驚,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的興趣不再是背誦四則對聯,轉而“研究”起了對聯。是繼續按既定目標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我猶豫了幾秒鐘,還是決定改變教學計劃,趁着學生對對聯的熱情未減,引導學生“痛痛快快”地走進對聯,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的`話匣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學生將自己平時收集的迴文聯大聲地念給大家聽;有的學生根據“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

這首對聯的形式,仿改了一首“書山本無路,勤奮可攀登;學海原無涯,刻苦能到達”;有的學生由“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這首對聯想到了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還有的學生決定將對聯的內容畫成一幅畫,並配上一段景物描寫……

在充分交流後,我引導學生回到文本中,採用指名讀、小組讀、齊讀、吟誦等方式讓學生再次感受對聯語言的節律美、意境美,學生個個讀得趣味盎然。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意外,學生竟然有這麼濃烈的興趣,產生了這麼多令人稱奇的想法及智慧,這意想不到的收穫讓我驚喜不已。多麼可愛的孩子,我慶幸自己給了他們一個機會,纔有瞭如此的精彩!

【我的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頒佈以來,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種共識: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教師要從生命的高度樹立起新的教學觀,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主張教學不是完全根據教師的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隨着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學生的心靈與文本不斷相互碰撞,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火花不斷迸發。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師生才能感到生命活力的涌動。因此,倡導課堂“生成”就是眷注學生的生命活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我們必須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一、“生成”需要預設

我們強調課堂中的動態生成,那麼是否就可以淡化課前的預設呢?不,我們需要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結合,這是課程的兩個基本特徵,反映教育目的性和人本性的統一。預設是重要的,它是教學過程的基本保證。《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了它的重要性:“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雖然生成可以是偶發事件的智慧處理,但絕不要誤以爲生成就是隨意的。生成既在偶然中又在必然中,精彩是可以預設的。預設的目的是爲了生成,如果爲預設而預設,教學完全按照預設進行,將嚴重約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預設重在引導,正如杜威所說:“雖然我們可以把馬引到水邊,卻不能迫使它飲水”。

預設體現在課前應充分了解學生、研讀教材、制定教學目標、思索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程序,爲教學設計一幅藍圖。同時預設必須是彈性的、靈動的,留有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態生成的時間。在實施教學時,還要根據教學實際,發揮教師的教育機智和經驗積累,充分利用稍縱即逝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及時調整、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流程。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雖然沒有充分地預設,精心地設計,但在課堂出現“生成資源”時,教師並沒有繼續按照預設的程序進行教學,而是牢牢地把握住動態生成,使這堂課充滿了活力與精彩。

二、“生成”需要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最活躍的。當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意見時,我們不能一味地加以遏止,要珍視學生,對他們的這種敢於表現自我,積極思考的行爲要加以認可甚至鼓勵,從而使他們敢說、會說、樂說,課堂中的動態生成纔會不斷涌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地啓迪學生的思維。

在本案例中,教師本是請一位學生背誦並即將結束“日積月累”的教學,沒想到一個學生站起來“答非所問”。試想:如果教師此時不顧學生的感受與興趣,繼續下環節的教學,那將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這節課之所以迸發出如此令人驚喜的火花,還得益於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對學情的把握,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討論、交流,課堂纔會這樣因動態生成而變得絢麗多姿。

三、“生成”需要引領

教學生成既不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改變的僵死的計劃,也不是學生無目的、隨意的、自發需要的滿足。它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教師對學生需要和感興趣的資源的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活動,以促進學生更有效學習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建構認識的過程。

生成不是偶然、不是隨意,也不是教師被學生牽着鼻子走。“如果真是那樣,教學就不叫教學,課程也就不叫課程了。”尼莫早就這樣說過。也許有人會問,動態生成不是強調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嗎?不是強調要爲學生的需要服務嗎?是的!生成的確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因爲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的興趣、需要是有效學習的動力和催化劑。爲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引導有效地學習,教育者必須關注學習者,關注他們的興趣和需要,但強調這一點並不否認教學實踐的價值性。教學畢竟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價值性是教學工作永遠抹不掉的特徵。因此,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也必須考慮教學工作的價值要求;要滿足學生即時的興趣與需要,也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如果教師一味地跟着學生跑,一味地強調關注學生當時的興趣,而沒有看到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更健康地發展,那麼,對教學生成的理解就只是形式上的跟從,而沒有把握其實質。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3

語文園地的教學,重在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我以習作爲例。習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校園裏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裏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先帶學生到校園裏走一走,選定自己喜歡的一處地方駐足觀察、思考,完成片斷練習。片斷內容可以是細緻地景物描寫,也可以寫寫發生在此地的一件事情。

然後,全班評改。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描寫方法(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一“我的發現”一欄中有體驗、有訓練);事件記敘的過程中,是否與此地的景物、環境有所聯繫。

最後,讓學生選擇經典的片斷再次遊覽校園,列出遊覽的先後順序,加上開頭和結尾,將精彩片斷連成篇。

這樣的習作指導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學時以過程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爲主,以終結性評價爲輔。我認爲,在開放的作文活動中,有利於學生喚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寫我心”。只有這樣,學生纔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以生活爲主線,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爲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學生樂於探究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

教學思考:

語文園地的教學要以生活爲主線,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現出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實踐的。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4

在《語文園地一》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爲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如,學生學習“識字加油站”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後引導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的發現的,同時再說一說他所知道的其他的形聲字。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采用這種形式,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大膽去說,去練,既能達到訓練的目的,也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時,我先讓學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找一個共同感興趣的地方,準備去哪玩。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與夥伴之間共同合作的精神,並能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建議,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最後形成一致的意見,這對培養學生合作和交往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之處:

“日積月累”對詩句的理解沒有給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時間,只是老師用口述的形式簡單的說給大家,學生對詩句根本沒有理解,以至於在背誦時死記硬背,感到困難。

三、今後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教學“口語交際”時,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成果加以整理,根據自己在課外的收穫選擇一個角度,然後與選同一個角度的同學組成小組進行交流並形成書面稿。在小組內認真地討論交流,討論時互聽互改,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5

上完二年級《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和“展示臺”兩部分後,對我的觸動非同一般。“口語交際”一部分,讓學生明確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後,讓學生說說到哪兒秋遊,學生在組織語言時說的很完整,很通順。“我建議大家到……因爲……”“我想讓大家到……因爲……”。不光學生的語言組織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在進行作業展示時,由於星期天給學生布置了做樹葉貼畫的作業,學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紛呈,有用樹葉粘貼成小兔子的,有用樹葉粘貼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各樣植物的樣子……我問學生是自己做的,還是和家長共同完成的。有的說是自己做的,有的說是和家長一起完成的。總之,這一堂課學生學得自由,教師教得輕鬆。

【反思】

1、放手讓學生自己充分的說:

口語交際中,教師在課堂上只要給學生明確提出要求後,教師指導到位,應放手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充分的去說。可以讓學生自由說,小組說,全班交流說。不論採用哪種形式,教師都要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不能毫無目的的重複說。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光包括與夥伴之間的合作,也包括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我們要經常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和別人的交往中學會合作。

3、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爲:

要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表達”的習慣、“支持”與“擴充”的習慣、“求助”與“幫助”的習慣、“建議”與“接納”的習慣。學生良好合作行爲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師從點滴抓起,更要求教師以身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