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5篇)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5篇)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

在《語文園地八》“讀讀背背”的教學過程中,聽、讀的能力都能得到發揮,所以我建議還應該加強說和寫的訓練,把寫作、口語交際融合於其中,例如讓學生例舉一些平時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談談自己區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自主創新的精神,也可以通過整合小組成員之間討論的結果,再表達出來,這樣也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趣味語文活動,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蒐集材料,自己策劃和主持活動,他們更具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無形間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節課的根本教學目的還在於讓學生根據語文知識的規律有效地學習、記憶和積累,所以還要把“寫”的訓練落實到位。所以我在課後要求同學們寫一寫課後感等,把自己的收穫和感受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在這節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2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啓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爲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穫。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讀,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說說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練習。

爲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爲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3

語文園地的教學一直是容易被教師忽視的,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面對零散的知識點、缺乏情境的教學材料,學生往往興致低,教師也易走馬觀花,一帶而過,如何進行生動有趣又有效的《語文園地》教學,我在與課題組成語磨課的過程中,積累了以下經驗與反思:

一、我的發現部分

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後引導學生說話,訓練他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我發現燕子的尾巴像……”,然後,反過來說:“我發現剪刀像……”讓學生反覆說話,在反覆說話中內化語言,實現語文的實踐性。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想一下,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還有什麼這樣的發現?語文教學要求要結合學生的經驗世界,走進大語文的世界,培養學生的素養。在生活中學語文。所以學生能說許多優美的比喻句,甚至越說越精彩。如:白雲好像雪白的小綿羊;大樹好像一把綠綠的大傘。可以說這一環節上的是比較成功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也要多采用這種形式,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大膽去說,去練,既能達到訓練的目的,也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

二、讀讀認認部分

讀讀認認部分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的鞏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基本能讀好生字,老師只需要略加指點。在這個環節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認這些生字,通過四人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男女生分開讀的形式,反覆朗讀,認識生字的讀音。同時,爲了避免枯燥讀字詞,我還加了一首可愛的《笨笨熊》的兒歌,讓學生創編動作,在快樂中將生字記得更牢固。學生興致非常高。

三、讀讀背背部分

對於讀讀背背這一部分的教學,很多老師都認爲,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只要他們背熟了,就行了,一開始我也是自己講讀對聯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背,後來發現效果並不好,通過討論,我決定將圖片引入到對聯的教學,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背景下學對聯,讓他們觀察這幾幅對聯描寫的是哪幅圖的景色,學生對對聯有了感性認識後,讀起來就更美了,並且很有興致去背誦 ,宛如一位小詩人。

四、我會說

這一部分我也主要採用了激勵法,鼓勵學生用最美的詞語來形容,然後在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出示一幅優美的春景圖進行拓展說,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課本延伸到生活,迴歸到語文的本質上來,也體現了對教材的活用。

此外, 整個環節設計上,我也通過遊戲貫穿整個課堂,通過帶領學生在樂園闖關、喊着快樂的口號,不停地激勵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輕鬆中掌握知識,符合低年級的興趣愛好,也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4

三年級《語文園地一》中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介紹家鄉的景物。

上課之前,我就已經佈置了學生先在家裏好好想一想,也可以寫一寫要說的內容,準備第二天上課時好和同學一起交流。

第二天上課時,我滿懷信心的走進教室,告訴學生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口語交際,介紹家鄉的景物。說完我叫學生翻開書,瞭解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後,先讓他們在小組裏進行交流。然後選出代表在班上進行交流。我就依次對每個小組巡視,瞭解學生在小組交際的情況。我在每個小組裏聽了一下,發現學生介紹的家鄉的景物非常有限,好多學生幾乎是簡單的幾句話就算是介紹了家鄉的景物了。

在每個小組說完後,我又聽了聽小組代表的交流內容,發現他們所介紹的家鄉景物不僅非常普通而且也沒有什麼值得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和特點。在學生都說完後,我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了總結,肯定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也指出了他們這次口語交際的不足,那就是他們口中的家鄉景物特點不明顯,而且沒有值得讓人留念的地方。

然後我又向學生列舉了我們周圍的許多風景,並告訴學生這些景物代表了家鄉的特點,值得向他人介紹。接着我問學生,爲什麼家鄉有這麼多好的風景,大家不好好的介紹呢?說完後,就有學生地我說:“周老師,您剛纔說的這些景物,我們不知道在哪裏?也沒有去過,根本不知道怎麼說?”聽了學生的這番話,我停了一會問他們,那你們的爸爸媽媽休息時就不帶你們出去走走看看嗎?有學生說:“爸爸媽媽從來就不帶我們去玩,有時我們要他們帶我們出去玩,他們就說忙,要不就是不去。”我問學生:“你們想去玩嗎?喜歡看風景嗎?”學生都說想去,也喜歡看風景。

下課後,我在想,記得我在教學生學習《黃山奇石》和《爬天都峯》時,我象導遊一樣向學生介紹了我旅遊時看到的黃山奇石和我爬天都峯時的感受,學生聽得非常入迷,而且他們在我的介紹下受到啓發,學習起來很感興趣,課上完後我要他們以導遊的身份介紹課文時,他們說得非常清楚有序。那是因爲他們把課文內容理解深深得記在了腦海,所以有話可說。

而這節口語交際課上學生無話可說,是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去看過家鄉的這些景物,要他們拿什麼來說呢?這不是閉門造車嗎?同時我也在想,我們的家長是不是應該多抽一點時間帶自己的孩子出去走走,去了解一下家鄉的風土人情呢?那樣,我們的孩子對家鄉的瞭解會多一點,孩子的視野也會開闊些,他們描繪家鄉的語言就會更豐富。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5

這次我上的是《語文園地一》,在教學的過程中,自己就感覺有很多問題存在,後來和學校其他老師討論後,終於有所頓悟,希望自己能從這節課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後不再犯同樣的問題。

首先,自己上課的聲音要調整,要慢慢學會有輕重緩急、有抑揚頓挫。老師的語言、情緒在很大程度上都能感染孩子,有時甚至還能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能引起孩子對問題的思考和重視等等。在這方面,自己不僅要在以後的上課中時刻注意,時刻提醒自己,更要向別的老師多學習,去體會去感受,看別的老師是如何讓課堂變的更雅、更美,在雅中、在美中透露出活潑輕鬆的一面。

其次,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就在於讓孩子寫關於春天的四字詞,這樣確實是在加大孩子的難度。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講,積累主要是讀,而讀也是有多種方式的,可以自由讀,小老師教讀等等,還可以在圖片中感受着讀,我想可能這樣的方式應該是更適合一年級小朋友的積累方式。通過這個環節的失敗安排,就提醒自己以後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年段特徵,要做對孩子事倍功半的事情。

第三,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講,識字寫字是重點,是需要用多種方式來做到真正的落實。但在這堂課中,寫字顯得尤其不落實,主要就表現在我指導的很不細緻。在孩子之前的學習寫字過程中,一直都是以寫字爲主,寫詞語都很少,但這次是寫句子,這就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指導的時候,應該做到以下幾條:讀通讀準;邊讀邊想對應的字;寫好(字要擺正,注意關鍵筆畫;字的大小要均勻),課師生共同提醒,在提醒中回想字該如何寫;提醒一定要打句號。應該讓孩子在第一次完整地看拼音寫話時就有這樣一個思維過程,所以我想在以後的看拼音寫話時,再重新來一次。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本課語文園地主要內容是學會從關鍵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學習詞語瞭解幾個城市和鄉村的不同。並能自主選擇圖畫仿寫一段話。積累和理解《卜算子·詠梅》,重點練習寫句子和片段。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多發現,多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目標】

1.與同學交流語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積累與城市或鄉村生活有關的詞句,能選用詞語說句子;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3.積累《卜算子·詠梅》。

【教學重點】

1.與同學交流語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積累《卜算子·詠梅》。

【教學難點】

積累與城市或鄉村生活有關的詞句;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並仿寫句子。

【教學策略】

1.教學“交流平臺”時,結合本單元課文,先總結語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再在實際中運用。

2.“詞句段運用”中的第一題由積累到運用;第二題主要先讓學生讀熟句子,在語境中體會描寫田園生活的手法,再仿照例句寫句子。

3.教學“日積月累”時,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詞句讀正確,再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詩意,背誦這首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與同學交流從課文詞句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或想法。

2.積累與城市或鄉村生活有關的詞句,能選用詞語說句子。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回顧課文,交流方法

1.師導入:同學們,這一單元我們學了哪些課文?(相機出示《古詩詞三首》《鄉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這些課文都是寫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哪些語句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們將在“語文園地”中揭開其中的奧祕!大家準備好了嗎?(板書:語文園地)

2.交流平臺。

(1)師過渡:首先我們來學習“交流平臺”這一欄目的內容。讓我們一起看看,在這個欄目裏,幾位同學要告訴我們什麼祕訣吧!

(2)師:自由朗讀三位同學的話,你發現了什麼?

(3)生交流後師小結。(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l

r課文中的一些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l

r課文的中心句集中表達了作者的想法。

l

r課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

3.師指名結合課文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

4.師:你還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小組討論交流)

示例1:“啊,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示例2:“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談感受的方法,增強對“從重點語句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語文素養的理解,加深印象,並運用到閱讀中。

板塊二

認讀詞語,體會不同

師過渡:語文園地還藏着什麼奧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詞句段運用”吧!

1.指名認讀,發現規律。(出示課件)

(1)生自由讀詞語。

(2)師指名讀詞語,重點指導認讀“璀、璨、煌、沃、謐、炊、嫋、犬”。

(3)發現詞語規律。

①師引導生找一找:這兩組詞語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示例:第一行詞語是描寫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詞語是描寫鄉村生活的。

②師引導:你知道這些詞語的含義嗎?(課件出示詞語意思)

③師:這些詞語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示例1:從“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燈火輝煌”中,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繁華、熱鬧。

(課件出示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城市燈火輝煌的圖片)

示例2:從“依山傍水、靜謐、炊煙裊裊、雞犬相聞”中,我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和諧。

(課件出示鄉村依山傍水、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的圖片)

(4)生交流體會到的鄉村生活或城市生活。示例:每當夜幕降臨,整座城市一片繁華。高樓林立的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到處閃爍着璀璨的燈光,紅的,綠的,藍的,黃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綻放着燦爛光華的鮮花。

(5)師再出示詞語,指名認讀,相機指導注意讀出詞語中蘊含的感情,讀出對它們的理解。

2.師小結:大家讀得真好。這節課,我們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學習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時也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剛剛學的詞語中。大家讀出來的詞語也有了感情、有了溫度,這就是漢字的魅力。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這一板塊的教學,我先讓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找一找有什麼規律,猜一猜它們有什麼含義,想一想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適時運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手段,呈現了詞語給我們帶來的畫面感,並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畫面,力求識用結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2.積累詞《卜算子·詠梅》。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仿寫句子,描繪畫面

1.師導入:上節課大家發現了詞語的祕密,那麼句子中又藏着什麼奧祕呢?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探尋“詞句段運用”的奧祕。

2.師指名讀題目。

3.生自由練讀課本中的例句。(出示課件)

(1)師指名回答:你體會到了什麼?

示例1: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自然景觀的讚歎。

示例2:排比、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2)全班齊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課件出示“詞句段運用”中的3幅插圖。

(1)仔細觀察圖中畫了些什麼,同桌討論後全班交流。

(2)選擇其中的一幅圖,四人一組討論、練習,仿照上面的句子說一說。

(3)仿寫練習。

師引導: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請大家將這些句子寫下來吧,看誰寫的句子最精彩。

(4)師指名交流。

示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高聳的雪峯、奔馳的駿馬、靜立不動的羊羣,它們和碧綠的草地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草原風光圖。

5.師小結:同學們,透過文字我們能看到畫面,我們也能運用文字把精彩的畫面描繪出來,語言文字真奇妙!

【設計意圖】仿寫是寫作的起始階段,尤其是四年級學生,需要學會仿寫進而有所感悟,逐漸有自己的收穫。爲了讓學生了解怎樣仿寫,我先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熟讀句子,發現句子的特點,再將說和寫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板塊二

誦讀詩句,積累經典

1.師過渡:又到了“日積月累”欄目,在這裏我們讀過不少名言警句,誦過無數詩詞佳作,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趕快去看看,這次“日積月累”呈現給我們的是什麼呢?(出示課件)

2.播放《卜算子·詠梅》朗讀音頻。

3.生自由練讀;師指名讀,相機正音。

4.簡介創作背景。(出示課件)

5.師:再讀整首詞,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全班交流。

示例1:這是一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

示例2:我讀懂了“猶”是“還,依然,仍然”的意思,“俏”是“俊俏,美好的樣子”的意思,“爛漫”是“顏色鮮明而美麗、坦率自然”的意思。

7.師指名讀,引導生讀出自己的體會;引導生背誦。

8.師總結:同學們,“語文園地”指引着我們發現了許多學習語文的奧祕,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學習語文的能力。其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有許多值得探尋的文化寶藏在等待着我們,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探尋!

【設計意圖】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此板塊的設計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培養語感,加深對語言的體驗和領悟。

【教學反思】

“交流平臺”訓練中,我引導學生了解並掌握了3位同學的讀書方法後,還啓發學生回顧自己平時的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總結,獲得閱讀技能。同時,將這一方法運用到“詞句段運用”與“日積月累”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從語句中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詞句段運用”訓練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以理解“感受生活”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圍繞中心進行語言表達。另外,還適度地把學生引到“語文園地”外,仿寫句子,表現不同畫面所呈現的美麗風光。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7

在《語文園地一》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爲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

如,學生學習“我的發現”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後引導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的發現的同時再說一說這些帶點的字還可以組成那些詞語,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漢字中多音字的現象,並讀準和理解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不同的讀音和不同的意思。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采用這種形式,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大膽去說,去練,既能達到訓練的目的,也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

再有在本次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說。例如,讓學生說說發生在課餘中有趣的事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說等,注意了拓寬思路,儘量做到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交際的方式採取了多種多樣,我讓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還讓興趣相同的同學一起交流,交流的時候可以互相詢問,互相評價;教師也參與其中,作必要的引導。最後,就這次口語交際的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做了總結,併爲習作做好了準備。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8

語文園地是小朋友學習語文的樂園,讓我們開開心心地走進去,去玩一玩、學一學吧。

一、教學效果:

語文園地五安排了5個版塊的內容。

“識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識字形式呈現,“飽、泡、跑、抱、袍、炮”6個形聲字,左邊偏旁表意,右邊部件“包”表音,讓學生了解形聲字構字規律的同時,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發現”是三組根據偏旁歸類的形聲字,旁邊有學習夥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關。”讓學生在偏旁歸類的同時,進一步瞭解形聲字同個偏旁往往表示同一類的內容。

“字詞句運用”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選一選,填一填”,要求學生能辨別形近字和同音字,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第二項是查字典的練習,讓學生繼續鞏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後語,學生在積累歇後語的同時,感受這種特殊的傳統語言形式的生動、有趣。

“和大人一起讀”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經典故事《狐狸和烏鴉》,通過和大人一起閱讀,瞭解故事的內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穫。

二、成功之處:

⑴鼓勵學生向大家介紹收集或自編謎語的過程。收集謎語,說一說謎語出處。自編謎語,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怎麼編的,但不能說出謎底。

⑵組織學生積極猜謎語。(念謎語和猜謎語往往是交互進行的。特別是一念完謎語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去猜結果,場面會十分活躍。教師要注意維持活動秩序,還要引導小裁判員及時做好記錄。)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站出,在“謎語王國”中與謎語主人進行口語交際。

①甲:“說說你出的謎語是什麼?”

②乙念出自己的謎語。

③甲猜謎語。

④乙方確認。

⑤裁判記錄。

⑶教師組織繼續活動:謎語王國真熱鬧,猜謎高手真不少!彆着急,闖過兩關很不錯,現在要闖第三關可不容易。鼓勵學生大膽說:猜對了哪個謎語?是怎麼猜出來的?是抓住哪些特點猜的?大家認真聽,評一評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識字方法的發現,並運用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設計了“扶──輔──放”三步層次的教學,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減一減”識字方法,這是直接的方法的學習,滲透“發現”的意識,如觀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讓學生運用方法識字,達到鞏固識字方法的目的。最後,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方法,並運用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不足之處:

因爲時間限制,知識點學習的廣而雜,缺乏知識系統,教師未充分發揮好主體地位。

四、改進措施:

1、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通過創設和字寶寶遊戲的情境,帶領學生在趣味活動中識字、寫字,緊扣新課標的要求,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生字,會用生字,培養語文學習能力。

2、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寫字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書寫筆順和間架結構的特點,發現規律,觸類旁通,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9

上完二年級《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和“展示臺”兩部分後,對我的觸動非同一般。“口語交際”一部分,讓學生明確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後,讓學生說說到哪兒秋遊,學生在組織語言時說的很完整,很通順。“我建議大家到……因爲……”“我想讓大家到……因爲……”。不光學生的語言組織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在進行作業展示時,由於星期天給學生布置了做樹葉貼畫的作業,學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紛呈,有用樹葉粘貼成小兔子的,有用樹葉粘貼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各樣植物的樣子……我問學生是自己做的,還是和家長共同完成的。有的說是自己做的,有的說是和家長一起完成的。總之,這一堂課學生學得自由,教師教得輕鬆。

【反思】

1、放手讓學生自己充分的說:

口語交際中,教師在課堂上只要給學生明確提出要求後,教師指導到位,應放手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充分的去說。可以讓學生自由說,小組說,全班交流說。不論採用哪種形式,教師都要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不能毫無目的的重複說。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光包括與夥伴之間的合作,也包括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我們要經常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和別人的交往中學會合作。

3、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爲:

要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表達”的習慣、“支持”與“擴充”的習慣、“求助”與“幫助”的習慣、“建議”與“接納”的習慣。學生良好合作行爲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師從點滴抓起,更要求教師以身示範。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0

語文園地的教學一直是我的弱項,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我才接觸,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今天我對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嘗試着進行了改進教學,下面是我所反思的教學心得。

一、“我的發現”部分

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後引導學生說話,訓練他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發現燕子的尾巴像………”,然後,同桌反過來說:“我發現剪刀像…………”採用這種形式讓學生反覆說話,在反覆說話中內化語言,實現語文的實踐性。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想一下,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還有什麼這樣的發現?能不能也這樣說一說?語文教學要求要結合學生的經驗世界,走進大語文的世界,培養學生的素養。從書本中提供的範例,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由於前面的環節做得較好,下面這個環節,學生都能順利聯想出來。如:大樹──戰士 圓月──玉盤 彎月──小船 柳條──辮子 孔雀的尾巴──扇子 大象的腿──柱子 眼睛──星星 學校的草坪──地毯 應該說這一環節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

每個語文園地的第一個教學環節都是“我的發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采用這種形式,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能包辦。應該多利用教材,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爲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打好基礎。

二、“讀讀認認”部分

以前,我一直採用唱兒歌的方式來教學,讓學生唱熟就可以了。這種方法簡單,老師也很輕鬆。可是我發現效果並不怎麼好。學生是背的很熟,可是不會運用。如:才加木字旁還是材,木材的材。如此把每個字都背住。現在,我採用學課文時的認字方法來記,讓學生把每個字都做成卡片,然後,在發現規律、粗略認讀後,讓學生以打牌遊戲的形式來記住它們。看誰用最少的時間最先記住這些字。出牌時,不僅要認字,組一個詞,還要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它們就能把兩個字的意思弄清了。

三、“讀讀背背”部分

這一部分的教學,說句實話,我從來就沒有采取過什麼措施。很多老師都認爲,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只要他們背熟了,就行了,我也一直這樣,實際上教學效果一點不好。在學這一部分時,我先是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春節時看的對聯,然後告訴他們,我們今天也要學幾幅對聯。接着讓他們觀察這幾幅對聯寫的內容和什麼有關。在學生知道後,再讓學生試着讀一讀,然後範讀──自讀──互讀──分組讀。最後主要採用對對子的遊戲形式來讀。遊戲分爲:師生對、同桌對、男女生對、好友對。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積累語言。改變過去枯燥的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生在遊戲中很快就會背了。我又讓他們想一想對聯中描寫的場面你見過嗎?誰能說一說,這樣就把對聯中所描繪的場景用學生自己的語言給表述出來了。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把學生的生活和教材作了一個融合。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1

1、啓發學生髮現:

“我的發現”這個名稱已經顯示出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的意圖,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現,並樂於跟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先安排學困生給生字寶寶找房子,然後給全班同學自讀發現形聲字的特點,再設計一二個遊戲進行生生的互動、師生互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但在剛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發現還不夠充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我還要想法去營造。

日積月累部分是鼓勵學生積累好詞,並複習鞏固部分生字。我創造多種形式,啓發學生對比發現,激勵學生主動積累詞句,如四人小組討論,同位互讀,老師引讀、範讀等形式,使學生興趣盎然,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實際操作中,學生回答不了問題時,我都急於自己補充,代替學生說,阻擋了學生的語言再組織思維,這方面我以後一定要注意。

2、關注學困生:

另外,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很關注後困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周老師的精細測評表,我鎖定了一些學困生,在教學過程中處處關注他們。課一開始,我就讓學困生幫生字寶寶找房子,部首歸類,這是個簡單的任務,學困生輕易地就完成,從而增強了他們對學習自信心,跟着下來的課,學困生也會比較有興趣去參與,在後來的教學環節設計我也沒忘了他們,繼而設計了同位互動,一起完成“你做我猜”環節,多音字也採取了四人小組討論共同完成,然後在檢查對正時,也讓他們在小組內互相幫助,其實就是優生幫助學困生的表現,最後,讀記詞語和讀記《浪花》也設計了同位互讀,同位討論等方式去關注他們。

但是,關注學困生還不夠,在輔導讀《浪花》短文時,一些學困生還在結結巴巴地讀,而且還有一些字沒讀準,我想我應該設計幾種合作讀的形式,讓他們在合作的環境下多讀多練,並給與適當的輔導。

在教學中還有其它的不足,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正!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2

語文教學不光要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還要觸及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吐出心聲。當學生有了生命的衝動,有了創造的激情,那麼課堂自然會成爲他們情感激發,心靈對話的精神樂園。

如設計“我是優秀解說員”:讓事先準備好“六一”照片的同學,把照片展示給大家看,並介紹當時的情景,讓大家分享他的快樂。“比比誰最快”是讓學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在同學都學會了之後開展競賽,比比誰最快。可讓已經學會音序查字法的同學先展示,一是給他們創設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是讓他們體驗小老師的角色,讓他們介紹查字方法,教同學查字。這樣的設計,學生都能從課文中捕捉相關的信息,然後加進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這樣的教學環節,充滿了感性,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調動了學生的直覺、感受、想像、情感,使學生在感性化的學習中領悟課文,完善人格,關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諧發展。

教育的根本任務應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育就失去了依託和生命力,我們每個教育者應從學生的個性出發,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從而使學生沿着全面發展的軌跡健康成長。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這種保護就是一種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獨樹一幟,隨時質疑,保留看法,使每一節課都能成爲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個性盡情展現。答案不是唯一的,語文教學纔是精彩的。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3

新教材除了課文的更新,語文園地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就本學習園地內容而言,“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其中,每個園地保留的項目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而“書寫提示”“識字加油站”相機出現,由此看來,每個單元學習完之後的交流和積累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園地的教學除了要延續課文學習的內容知識,更要以生活爲主線,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回憶自己的課堂教學應該說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會很多,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簡單總結。

1、教學效果(思效)。

就“交流平臺”來說,主要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以及對於相關課文知識的運用和積累。這部分的學習,教師做到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積累運用。學生在讀、說、交流中發現寫景文章主要的在於想象畫面,通過看、聽、聞、想,將語言文字具體化,在腦中形成畫面感。這部分的學習等於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系統的“複習”,通過這個環節的交流,學生對於本組課文的內容進一步理解了。

“書寫提示”是新增的練習項目,字體範例內容是《觀潮》中的語段,最主要的是旁邊的提示,對於書寫的格式、標點符號、書寫態度都有明確要求,讓學生對於寫字要求更加明確。

在“日積月累”的處理上,教師做到了放手讓學生自由誦讀,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樂趣。

2、教學收穫(思得)。

(1)通過交流平臺,學生對於本組課文的重點有了進一步的把握,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2)強化了語言文字訓練。尤其是在“詞句段運用”部分,學生不僅透過這些詞語與句段對於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強化了語言文字訓練。用“風”“煙花”“雷雨”“小狗”說幾句話,並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時”“頓時”“忽然”,這其實是對於詞語的辨析和運用;而“過了一會兒”“一會兒工夫”則是對於語言組織方面的規範。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於如何豐富語言、如何條理性表達有了更深的認識。

3、不足之處(思失)。

雖然我感覺在這次的語文園地學習中,就是複習、積累和運用,應該是沒有什麼難度,但是依然有些許遺憾:尤其是“語句段運用”部分,這些詞語學生能夠理解,但是在運用方面過於狹隘了,很明顯學生缺少“生活”。在平時教學中應該以生活爲主線,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爲語文園地教學的源泉。

現在來說,學生雖然不缺少“生活”,但是的的確確缺少對於“生活的觀察和發現”。

4、改進措施(思改)。

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實踐的。因爲這也是每個園地學習遇到的共性問題,讓語文走向生活,並且與生活有機結合,這樣的機會需要老師帶領學生去創造。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4

這節課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語文園地教學的一個啓示,即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語文,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進行拓展延伸。

“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那麼,如何才能讓“語文園地”成爲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呢?

一、 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

剛入學的小學生,好動愛玩,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在他們的觀察和想象中,客觀世界是擬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個小動物,在他們眼裏,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靈。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學成功的關鍵。創設情境的做法尤爲適用。上面片斷一的教學就是創設了“大森林遊戲”的情境,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輕鬆完成了鞏固識字、積累詞語的教學任務。

二、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延伸拓展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字、詞、句的規律,並進行遷移。如“我會認”,“比比寫寫”,“讀讀說說”等訓練,都應該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的基礎上認字、寫字、說句子,而後以教材爲依託進一步將教學作必要的延伸。如上述片斷二“比比寫寫”的教學“快點動腦想一想,還有沒有這樣的字兄弟?”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在引導學生將學過的形近字進行歸類,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拓展性訓練。

語文教學的課堂越來越廣泛,我們應該大膽、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15

1、通過交流,學習更多方法,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2、學習描繪情景的方法,學會更直觀地描寫情景;掌握通過兩種事物對比,突出表現其中一個事物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遊子吟》,理解詩中內容,想象詩中描寫了怎樣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本單元我們認識了古代詩人筆下天真可愛的孩子們,與蕭紅一起遊覽了祖父的園子,欣賞了季羨林先生故鄉的月亮,感受到老華僑濃濃的愛國之情。那麼,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來理解和體會情感的呢?

二、交流平臺。

1、齊讀教科書第15頁“交流平臺”中四位同學說的話,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從作者的角度思考,體會作者的情感;我們可以通過朗讀來把握情感;可以通過抓重點語句的方法體會情感;可以通過抓住細節描述,體會作者的情感。)

2、這些方法都能讓我們又快又準地把握文章情感,以後在做閱讀理解時,也可以運用這些方法。

三、詞句段運用。

1、(出示相關句子)

(1)請兩位同學讀上面的兩個句子,並說說這兩個句子在描寫情景的時候,用到了什麼手法?(先總寫事物特點,再具體表現)這樣的手法有什麼作用?(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體會到所描寫的情景。)細細品讀,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有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你感受到了什麼?(太陽光的強烈和天氣的酷熱)

(2)按照這種描寫的方法,從下面6個詞中選一種情景寫一段話,注意要直觀表現出所寫情景的特點。

例:慢——蝸牛在樹下往上爬,它爬的真慢啊,等它爬到樹梢的時候,花謝了,葉黃了。

2、(出示相關句子)

(1)學生默讀,與同桌交流,這4個句子都有什麼特點?(通過兩種事物的對比,凸顯其中一種事物的特點。)

(2)你能仿照這種方式寫一寫嗎?

例:這裏的飯菜再香,也比不上媽媽做的菜香。

不管你們說得多好,我還是覺得,這個玩具不如我家裏那個好玩。

3、上面的兩種描寫方法,一種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情景的特點,一種讓我們一目瞭然地把握所寫事物,這兩種方法在以後的寫作中要記得運用,這可以讓你們的作文既直觀易懂又不失技巧。

四、日積月累。

1、齊讀《遊子吟》,師正音。

2、(出示作者資料)瞭解詩人孟郊。

3、詩題告訴我們什麼信息?(遊子:離家遠遊的人。吟:詩歌體裁的一種。)這裏的遊子指的是(詩人)。

4、我們瞭解了詩人的相關資料,知道詩人仕途失意,顛沛流離,在這種時候,他更覺得親情可貴,於是,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母親在做什麼呢?(縫衣服)從哪裏得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怎麼縫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爲什麼要密密縫?(因爲害怕縫得不牢固兒子回來時衣服已經破了。)因此,慈母手中的針線,是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於是,詩人不由感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指(小草,比喻微小),三春暉是(春天的陽光,這裏指母愛),所以這裏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意思是——誰說子女那像小草一樣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春暉般的慈母恩情呢?

5、這首詩中,作者回憶了一個極其平常的情景,描寫了一位慈母爲兒子縫製衣服的畫面,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6、帶着對母愛的讚美和尊敬,讓我們再次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首《遊子吟》。

五、小結。

童年的一個個場景,就像一支支動人的歌,不論我們用多少筆墨,都寫不盡這首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