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下面是《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一:

《陶校長的演講》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言真意切,充分體現了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

學生因爲是初次學習演講稿,所以有一種好奇和新鮮感,教學還算是比較順利的。

第二段是本文的重點。“四問”結構相似,都是以“問的什麼——爲什麼要問——希望怎麼辦”的形式出現的,教學時,我採用了“教”(導讀“問身體”一段)——“扶”(導學“問學問”一段)——“放”(自學“問工作、問道德”兩段)的方法,努力地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然學生對於一些語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鮮活實例,效果還不錯。比如陶校長認爲:“健康是生命之本。”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一篇課文《微笑着承受一切》,從而知道桑蘭受傷之後,就無法參加比賽爲國爭光,就無法享受平常人可以享受的生活;再聯繫學校的黃老師,因爲出了車禍,成爲了一個植物人,再也無法站在三尺講臺上爲學生講課,無法看到我們這個美好的世界,無法享受天倫之樂……舉這樣的例子,學生不但容易理解課文,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辜負陶校長的.殷切希望,讓演講的精神真正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去呢?我要求學生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從今天開始,就這樣“每天四問”,及時記載完成情況,當然提醒學生要實事求是,說真話。總之,要努力像陶校長所說的,學做“真人”。

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有的教學環節講解的不夠深入;整堂課出現了前鬆後緊的情況。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二:

《陶校長的演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言真意切,充分體現了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

教學“每天四問”,我採用由扶到半扶到放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2到5自然段的相同之處,學生們發現結構是一樣的。接着,我讓他們多讀幾遍課文,弄清具體的結構。通過分析交流,學生們找到了這樣的結構形式:問什麼——爲什麼這樣問——怎麼辦。弄清了結構,再一起以第一問健康爲例,扶着向前,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自學後面的自然段了。

學完了四問,我對學生說,其實每天可以問自己的還有很多,起初學生有點茫然,後來經過點撥:可以問問學習中的事。思路就清晰了,有的問:自己的學習態度進步了沒有?有的問:自己的寫作能力進步了沒有?等等。我讓他們課後進行仿寫,爭取將第五問寫精彩。

陶校長的“每天四問”學完了,我又給大家講述了《四塊糖》的故事,以此對大小練上的文章分析進行點撥。同學們漸漸走近了陶先生的心靈世界,對這位平民教育家產生了敬仰和崇敬之情。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三:

本文結構鮮明,“總——分——總”的結構使文章順序一目瞭然。然而對於演講稿,學生是陌生的,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就向學生講授了演講稿的特點:真實性、禮儀性和鼓動性,內容貼近生活,必須講真話,帶有強烈的情感。語言規範,明白易懂。並很快幫助學生理清了自然段。

課文條理清晰,重點部分的語言形式基本雷同,於是,第二課時,我請學生按照“問什麼,爲什麼問,提出希望”把每一問分成三層。學生邊讀書邊分層,很容易就做到了,對幾個自然段的語言形式感覺很清晰。所以,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一切都挺順的。但是對於文章中的幾個句子的理解似乎有難度,如“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等,在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談談,學生的回答還是比較廣泛的。

本文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每天四問”,文中的“四問”結構相同,這給了我一個啓發,讓我沿着這個思路,設計了一個寫話練習:除了陶校長的四問,我們還可以問一問自己什麼?仿照文章的寫作方法,嘗試續寫一段,你打算問自己什麼?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談到了很多:運動、自信、作業、寬容等,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辜負陶校長的殷切希望,讓演講的精神真正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去呢?我要求學生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從今天開始,就這樣多問問自己,要實事求是,說真話。總之,要努力像陶校長所說的,學做“真人”。